代谢引论与糖代谢.ppt
关于代谢引论和糖代谢第一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7.1 7.1 新陈代谢概述新陈代谢概述一、新陈代谢概念一、新陈代谢概念二、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二、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第二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一、新陈代谢的概念概念:概念:新陈代谢(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泛)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物质交换、能量交换能量交换和和信息交换信息交换的过程。的过程。两个方面:两个方面:同 化 作 用同 化 作 用( a s s i m i l a t i o n )和和异 化 作 用异 化 作 用(dissimilation) 。特点:特点:条件温和、反应特异条件温和、反应特异(由酶催化)由酶催化)、有序、高度适应、有序、高度适应、灵敏调节、代谢途径逐步进行灵敏调节、代谢途径逐步进行第三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内涵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内涵 小分子小分子 大分子大分子合成代谢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同化作用) 需要能量需要能量 释放能量释放能量分解代谢分解代谢(异化作用)(异化作用) 大分子大分子 小分子小分子物物质质代代谢谢能能量量代代谢谢新新陈陈代代谢谢信信息息交交换换第四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新陈代谢研究方法二、新陈代谢研究方法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酶抑制剂的应用酶抑制剂的应用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1. 利用遗传缺陷症研究代谢途径利用遗传缺陷症研究代谢途径第五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7.2 7.2 生物体内的糖类生物体内的糖类( (简介简介) )一、糖类的生物学作用一、糖类的生物学作用二、糖的分类二、糖的分类1 1、重要的单糖及衍生物、重要的单糖及衍生物2 2、重要的寡糖、重要的寡糖3 3、重要的多糖、重要的多糖三、复合糖三、复合糖第六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一、糖类的主要生物学作用糖类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糖类是细胞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主要的生物学糖类是细胞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主要的生物学作用如下:作用如下: 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纤维素如纤维素。 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作为其它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脂等作为其它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脂等 合成的前体合成的前体 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第七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八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九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D系醛糖的系醛糖的立体结构立体结构D(+)-阿洛糖阿洛糖D(+)-阿卓糖阿卓糖D(+)-葡萄糖葡萄糖D(+)-甘露糖甘露糖D(+)-古洛糖古洛糖D(-)-艾杜糖艾杜糖D(+)-半乳糖半乳糖D(+)-塔洛糖塔洛糖(allose)(altrose)(glucose)(mannose)(gulose)(idose)(galactose)(talose)D(-)-赤鲜糖赤鲜糖(erythrose)D(-)-苏阿糖苏阿糖(threose)D(+)-甘油醛甘油醛(allose)D(-)-核糖核糖(ribose)D(-)-阿拉伯糖阿拉伯糖(arabinose)D(+)-木糖木糖(xylose)D(-)-来苏糖来苏糖(lysose)第十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D系酮糖的立系酮糖的立体结构体结构D(-)-赤藓酮糖赤藓酮糖(erythrulose)D(-)-核酮糖核酮糖(ribulose)D(+)-木酮糖木酮糖(xylulose)D(+)-阿洛酮糖阿洛酮糖(psicose,allulose)D(-)-果糖果糖(fructose)D(+)-山梨糖山梨糖(sorbose)D(-)-塔洛糖塔洛糖(tagalose)二羟丙酮二羟丙酮(dihytroasetone)第十一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吡喃型和呋喃型的吡喃型和呋喃型的D-葡萄糖和葡萄糖和D-果糖(果糖(Haworth式)式)吡喃吡喃呋喃呋喃 -D-吡喃葡萄糖吡喃葡萄糖 -D-吡喃果糖吡喃果糖 -D-呋喃葡萄糖呋喃葡萄糖 -D-呋喃果糖呋喃果糖第十二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D-葡萄糖由葡萄糖由Fischer式改写为式改写为Haworth式的步骤式的步骤转折转折旋转旋转成环成环成环成环 -D-吡喃葡萄糖吡喃葡萄糖 -D-吡喃葡萄糖吡喃葡萄糖第十三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单糖磷酸酯单糖磷酸酯D-甘油醛甘油醛-3-磷酸磷酸 -D-葡萄糖葡萄糖-1-磷酸磷酸 -D-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磷酸 -D-果糖果糖-6-磷酸磷酸 -D-果糖果糖-1,6-二磷酸二磷酸第十四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12非还原糖第十五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重要的二糖重要的二糖 蔗糖蔗糖 D-麦芽糖麦芽糖 乳糖乳糖 纤维二糖纤维二糖第十六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多糖多糖 淀粉(淀粉(starch) 糖原糖原(glycogen) 葡聚糖(葡聚糖(dextran)()(细菌和酵母中葡萄糖的储存形式)细菌和酵母中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纤维素(cellulose) 是一种结构多糖,是一种结构多糖,非分支多糖。非分支多糖。糖的分类糖的分类第十七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贮藏多糖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贮藏多糖 。 用热水处理淀粉时,可溶的一部分为用热水处理淀粉时,可溶的一部分为“直直链淀粉链淀粉”,另一部分不能溶解的为,另一部分不能溶解的为“支链支链淀粉淀粉”。淀粉淀粉糖的分类糖的分类第十八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直链淀粉中葡萄糖以直链淀粉中葡萄糖以- -1 1,4 4糖苷键缩合而成。每个直糖苷键缩合而成。每个直链淀粉分子只有一个还原端基和一个非还原端基。链淀粉分子只有一个还原端基和一个非还原端基。遇碘显遇碘显蓝紫色蓝紫色分子量在分子量在10000-50000之间。之间。第十九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支链淀粉中葡萄糖主要以支链淀粉中葡萄糖主要以- -1 1,4 4糖苷键相连,少数糖苷键相连,少数以以- -1 1,6 6糖苷键相连,所以支链淀粉具有很多分支。糖苷键相连,所以支链淀粉具有很多分支。遇碘显紫色或紫红色。遇碘显紫色或紫红色。分子量在分子量在50000-100000第二十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淀粉结构淀粉结构NRERE直链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分支点的结构支链淀粉分支点的结构RENRE分支点分支点支链淀粉示意图支链淀粉示意图直链淀粉的螺旋结构直链淀粉的螺旋结构0.8nm1.4nm6个残基个残基第二十一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糖的分类糖的分类 糖原糖原 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贮藏多糖,相当于植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贮藏多糖,相当于植物体内贮存的淀粉,也叫动物淀粉。高等动物物体内贮存的淀粉,也叫动物淀粉。高等动物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糖原。其结构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糖原。其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与支链淀粉相似。第二十二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十三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糖原遇碘显红色遇碘显红色第二十四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纤维素片层结构纤维素片层结构纤维素纤维素一级一级结构结构植物细胞壁与纤维素的结构植物细胞壁与纤维素的结构微纤维微纤维纤维素链纤维素链植物细胞中的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微纤维纤维素微纤维细胞壁细胞壁第二十五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糖复合物三、糖复合物糖糖肽链肽链糖糖核酸核酸糖糖脂质脂质肽聚糖肽聚糖(peptidoglycans)脂多糖脂多糖(lipopolysauhards)糖基酰基甘油糖基酰基甘油(glycosylacylglycerols)糖鞘脂糖鞘脂(pglycosphingolipids)糖蛋白糖蛋白(glycproteins)蛋白聚糖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Complex Carbohydrates)第二十六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十七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蔗糖蔗糖 + H+ H2 2O O 葡萄糖葡萄糖 + + 果糖果糖 7.3 7.3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一、蔗糖的水解一、蔗糖的水解蔗糖的水解主要通过两种酶:蔗糖的水解主要通过两种酶:转化酶转化酶蔗糖酶蔗糖酶 蔗糖蔗糖+UDP 果糖果糖+UDPG蔗糖合成酶蔗糖合成酶第二十八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十九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R-R-酶酶( (脱支酶)脱支酶)麦芽糖酶麦芽糖酶第三十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十一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十二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十三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十四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两种淀粉酶性质的比较两种淀粉酶性质的比较 -淀粉酶淀粉酶 不耐酸,不耐酸,pH3pH3时失活时失活 耐高温,耐高温,7070 C C时时1515分分钟仍保持活性钟仍保持活性 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微生物中。 在种子萌发时诱导合在种子萌发时诱导合成。成。 - -淀粉酶淀粉酶 耐酸,耐酸,pH3pH3时仍保持活性时仍保持活性 不耐高温,不耐高温,7070 C15C15分钟失分钟失活活 主要存在植物体中主要存在植物体中 存在于休眠种子或大豆存在于休眠种子或大豆种子及块根、块茎等器种子及块根、块茎等器官中。官中。第三十五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水解水解-1-1,6 6糖苷键糖苷键,将,将及及- -淀粉酶作用支链淀淀粉酶作用支链淀粉最后留下的粉最后留下的极限糊精的分支点水解极限糊精的分支点水解,产生短的只含,产生短的只含-1-1,4 4糖苷键的糊精,使之可进一步被糖苷键的糊精,使之可进一步被及及- -淀粉酶淀粉酶降解。降解。 3、R-酶酶(脱支酶脱支酶-debranching enzyme)第三十六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是淀粉水解的最后一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是淀粉水解的最后一步。步。 淀粉的彻底水解需要上述水解酶的共同作用,其淀粉的彻底水解需要上述水解酶的共同作用,其最终产物是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4、麦芽糖酶、麦芽糖酶第三十七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淀粉的磷酸解(二)淀粉的磷酸解 磷酸化酶磷酸化酶 转移酶与脱支酶转移酶与脱支酶第三十八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催化淀粉催化淀粉非还原末端非还原末端的葡萄糖残基转移给的葡萄糖残基转移给P P,生成,生成G-1-P,G-1-P,同时产同时产生一个新的非还原末端,重复上述过程。生一个新的非还原末端,重复上述过程。 直链淀粉直链淀粉 G-1-PG-1-P 支链淀粉支链淀粉 G-1-P + G-1-P + 磷酸化酶极限糊精磷酸化酶极限糊精磷酸化酶极限糊精:磷酸化酶极限糊精:磷酸化酶不能将支链淀粉完全降解,只能降解到磷酸化酶不能将支链淀粉完全降解,只能降解到距分支点距分支点4 4个葡萄糖残基个葡萄糖残基为止,留下一个大而有分支的多糖链,即为止,留下一个大而有分支的多糖链,即 1、磷酸化酶、磷酸化酶第三十九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寡聚寡聚(1,41,4)(1,41,4)葡聚糖转移酶葡聚糖转移酶) ) 磷酸化酶、转移酶、脱支酶共同作用将支链磷酸化酶、转移酶、脱支酶共同作用将支链淀粉彻底降解为淀粉彻底降解为G-1-PG-1-P。转移酶转移酶磷酸化酶磷酸化酶G-1-P2、转移酶与脱支酶转移酶与脱支酶脱支酶脱支酶NRE第四十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糖原的降解三、糖原的降解 糖原降解糖原降解主要有糖原主要有糖原磷酸化酶磷酸化酶(a活化态、活化态、b失活态失活态)、转、转移酶移酶和和脱支酶脱支酶催化进行。催化进行。 糖原糖原 +Pi 糖原糖原 + G-1-P ( n残基)残基) (n-1残基)残基) 糖原磷酸化酶糖原磷酸化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G-6-PG-6-P肝脏肝脏G+Pi肌肉肌肉G-1-P进入糖酵解途径第四十一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四十二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7.4 7.4 糖酵解糖酵解一、一、概述概述二、糖酵解(二、糖酵解(EMPEMP)三、丙酮酸的去路:无氧降解和有氧降解途径三、丙酮酸的去路:无氧降解和有氧降解途径四、三羧酸循环(四、三羧酸循环(TCATCA)五、磷酸戊糖途径(五、磷酸戊糖途径(PPPPPP)六、糖的异生六、糖的异生七、乙醛酸循环七、乙醛酸循环第四十三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水水解解第四十四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二、 糖酵解(糖酵解(glycolysis) 定义:定义: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ATP生成的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 在糖酵在糖酵解途径的研究中,解途径的研究中,Embden,Meyerhof,Embden,Meyerhof,ParnasParnas等人贡献最多,故糖酵解途径也称作等人贡献最多,故糖酵解途径也称作Embden-Meyethof-Embden-Meyethof-ParnasParnas途径,简称途径,简称途径。途径。 细胞定位:细胞定位:在细胞质中进行。在细胞质中进行。第四十五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EMP的化学历程 糖原(或淀粉)糖原(或淀粉)1-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2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2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 磷酸烯醇丙酮酸磷酸烯醇丙酮酸2 丙酮酸丙酮酸第第一一阶阶段段第第二二阶阶段段第第三三阶阶段段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的磷酸化葡萄糖的磷酸化磷酸己糖的裂解磷酸己糖的裂解丙酮酸和丙酮酸和ATP的生成的生成EMP的化学历程的化学历程第四十六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一阶段:葡萄糖的磷酸化第一阶段:葡萄糖的磷酸化ATP ADPATPADP已糖激酶已糖激酶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激酶磷酸已糖磷酸已糖异构酶异构酶消耗消耗ATP消耗消耗ATP第第1步步第第2步步第第3步步第四十七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四十八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细胞定位:细胞定位:第四十九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五十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不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第五十一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磷酸己糖的裂解磷酸己糖的裂解醛缩酶醛缩酶磷酸丙糖异磷酸丙糖异构酶构酶第第4步步第第5步步第五十二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阶段: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和第三阶段: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和ATP的生成的生成NAD+ NADH+H+ PiADP ATPH2OMg2+或或Mn2+ATP ADP 丙酮酸丙酮酸PEP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3-磷酸甘油醛脱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氢酶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激酶磷酸甘磷酸甘油酸变油酸变位酶位酶烯醇化酶烯醇化酶产生还产生还原力原力产生产生ATP产生产生ATP分子内歧化反应,产生分子内歧化反应,产生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Mg2+或或K+第第6步步第第7步步第第8步步第第9步步第第10步步第五十三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五十四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五十五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五十六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五十七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第五十八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葡萄糖葡萄糖+2Pi+2ADP+2NAD+ 2丙酮酸丙酮酸+2ATP+2NADH+2H+ +2H2O第五十九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途径的特点途径的特点1、三个不可逆的反应和三个限速酶:、三个不可逆的反应和三个限速酶: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2、 糖酵解能量收支平衡总结:糖酵解能量收支平衡总结: 从葡萄糖到丙酮酸最终可净生成多少从葡萄糖到丙酮酸最终可净生成多少ATP? 答:答:6个个 或或 8个个ATP 因为因为EMPEMP途径净生成:途径净生成: 2ATP2ATP 2NADH 6ATP2NADH 6ATP 或或 4ATP4ATP1 1分子分子NADHNADH真核生物体内放出真核生物体内放出2 2个个ATPATP;原核生物体内放出原核生物体内放出3 3个个ATPATP第六十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一次脱氢、一次脱氢(NADH)和两处底物水平磷酸化:和两处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底物氧化过程中,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在底物氧化过程中,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偶联生成,偶联生成ATP的反的反应称为应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第六十一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4、三个调控位点及相应调节物、三个调控位点及相应调节物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3-磷酸磷酸甘油甘油醛醛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2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2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 磷酸烯醇丙酮酸磷酸烯醇丙酮酸2 丙酮酸丙酮酸葡萄糖葡萄糖 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己糖激酶AMPAMPG-6-PG-6-P + +- -F-2,6-BPF-2,6-BPAMPAMP+ +- -柠檬酸柠檬酸脂肪酸脂肪酸ATPATP H H+ +ATPATPAlaAla乙酰乙酰CoACoAF-1,6-BPF-1,6-BP- -+ +最重要的限最重要的限速酶速酶第六十二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果糖果糖-2,6-二磷酸对磷酸果糖激酶的调节二磷酸对磷酸果糖激酶的调节PFK2/FBPase2第六十三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六十四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六十五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 途径途径生物学意义生物学意义 是葡萄糖在生物体内进行有氧或无氧分解的共同是葡萄糖在生物体内进行有氧或无氧分解的共同途径;途径; 通过糖酵解,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通过糖酵解,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形成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为氨基酸、脂类合成提形成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为氨基酸、脂类合成提供碳骨架;供碳骨架; EMPEMP在糖与非糖物质的相互转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在糖与非糖物质的相互转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糖异生提供基本途径。用。为糖异生提供基本途径。第六十六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丙酮酸的去路三、丙酮酸的去路第六十七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有氧)(有氧)(无氧)(无氧)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乳酸乳酸乙醇乙醇乙酰乙酰 CoA三羧酸三羧酸循环循环(有氧或无氧)(有氧或无氧)丙酮酸丙酮酸乳酸乳酸乙醇乙醇乙酰乙酰 CoA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三羧酸三羧酸循环循环(有氧或无氧)(有氧或无氧)线粒体基质中线粒体基质中细胞质中细胞质中细胞质中细胞质中是连接是连接EMP途径途径和和TCA循环的中循环的中心环节心环节第六十八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一)丙酮酸的无氧降解丙酮酸的无氧降解第六十九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COOHC=OCH3丙酮酸丙酮酸CH3-C-SCoAO乙酰乙酰CoACoA三羧酸三羧酸循环循环 NAD+ NADH+H+CO2CoASH(EMP)葡萄糖葡萄糖 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二二)丙酮酸的有氧氧化丙酮酸的有氧氧化2、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3个酶个酶+6个辅因子个辅因子(1)E1(1)E1:丙酮酸脱羧酶丙酮酸脱羧酶,焦磷酸硫胺素,焦磷酸硫胺素(TPP)(TPP),MgMg2+2+(2)E2(2)E2:硫辛酸乙酰转移酶硫辛酸乙酰转移酶,硫辛酸,硫辛酸, CoA-SHCoA-SH(3)E3(3)E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NADNAD+ +、FADFAD1、细胞定位:、细胞定位: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丙酮酸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丙酮酸脱氢酶系分布在植物的线粒体膜上。脱氢酶系分布在植物的线粒体膜上。高能高能键键第七十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七十一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NADNAD+ + +H+H+ +丙酮酸丙酮酸脱羧酶脱羧酶FADFAD硫辛酸乙酰硫辛酸乙酰转移酶转移酶二氢硫辛酸二氢硫辛酸脱氢酶脱氢酶COCO2 2乙酰二氢乙酰二氢硫辛酸硫辛酸二氢硫辛酸二氢硫辛酸NADH+HNADH+H+ +TPPTPP硫辛酸硫辛酸CoASHCoASHNADNAD+ +CHCH3 3-C-SCoA-C-SCoAO O羟乙基羟乙基COOH-ATP-第七十二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总结:总结:第七十三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总结:总结:第七十四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感谢大家观看第七十五张,PPT共七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