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古生物与地史学题库.doc

    • 资源ID:34737030       资源大小:81.7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生物与地史学题库.doc

    一名词解释 1.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痕迹2. 外模:生物硬体外表面在围岩上印模3. 内模:生物硬体内表面在围岩上印模4.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5. 标准化石:标准化石是指分布广、数量大,在某一地层单位中特有的生物化石6. 指相化石:指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的化石。7. 广栖生物:能在较宽的环境范围内生存8. 狭栖生物:只能在小范围内生存9. 窄盐性生物:指对盐分变化抵抗能力小的,一般仅仅能在含有一定盐分的水中生存的生物10. 广盐性生物:指能够在海水含盐度变化较大的海水中生活的生物11. 群落: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同一生态因素下的所有生物集合12. 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13. 沉积相:沉积环境及该环境中形成的岩石和生物特征综合。14. 相变:解释一: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解释二:沉积相在横向上的变化称为相变。(P146)15. 瓦尔特相(定)律:相对比原理(J Walther,1894)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相互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16. 相分析: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17. 现实主义原理:反对灾变论观点,认为地质历史是始终如一的,生物的演化是个渐变的过程18. 相标志:一定沉积环境内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必然形成独特的沉积特征。能够反映沉积环境条件的沉积特征称为相标志。19. 超覆:由于海进,从空间分布来看新沉积地层的分布范围超过了下伏较老地层的分布范围,这种现象称为超覆。(书P108)20. 海进(侵)序列:由持续海侵超覆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21. 退覆:由于海退,在空间展布上新沉积地层的分布范围小于下伏地层的范围,这种现象称为退覆。(书P108)22. 海退序列:由持续海退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细上粗的沉积序列。23. 补偿盆地:沉积基盘的下降速度等于沉积物的堆积速度时,水深不变,岩相不变24. 非补偿盆地:沉积基盘下降速度大,物质供应不足,水深变大,表现为海进序列。这类盆地也称饥饿盆地25. 超补偿盆地:沉积基盘下降慢,物质供应多,水体变浅,表现为海退26. 复理石:在古代活动深海环境中形成的砂泥质浊积岩27. 地层:各种层状岩石的统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即指以某种岩石特征或属性区别于相邻岩层的一个岩层,相邻地层之间可以用明显的层面或较难察觉的岩性变化界线分隔开来28. 地层划分:按照地层的各种属性(如岩性、化石、接触关系类型等)把地层剖面分为大小不同的单位称为地层的划分29. 地层对比:将划分好的地层单位与邻近的或远距离内的各个剖面做出比较,论证它们在地层特征和地层位置上是否相当30. 地层叠覆律:原始地层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的(上新下老)31. 原始侧向连续原理:地层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侧向连续)32. 原始水平律: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33.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34. 历史构造分析:通过对地层沉积特征和与之相关的构造-岩浆-变质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推断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性质和演化,相应的方法称之为历史大地构造分析方法35. 板块构造:地球表面是由为数不多,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状体拼合而成的.这些板状体(板块)相对于赤道或地极可发生大规模的横向水平位移.板块之间通常以大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大陆裂谷和褶皱带等为边界.板块间的离合碰撞及其相关地质现象主要发生在板块的边缘. 36. 威尔逊旋回:板块和大洋的演化旋回。1 胚胎期2 初始洋盆期3 成熟大洋期4 衰退大洋期5 残余洋盆期6 消亡期37. F/F事件: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Frasnian-Famennian)发生的生物灭绝事件(简称F-F事件)是显生宙以来五大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在这次事件中有三分之二的生物灭绝。38. P/T事件: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又称二叠纪大灭绝。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39. Pangea超级大陆:是指在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形成的那一大片陆地。40. Rodinia超级大陆:罗迪尼亚 (Rodinia) 超级大陆出现在大约12亿至7亿5000万年前,是由许多很古老的陆块漂移拼合在一起的。 它的形成过程被称为格林维尔事件41. 笔石页岩相:表明当时沉积环境闭塞,底层缺氧,底栖生物难以生存,浮游生活的笔石可以大量保存在这种环境中,即笔石死后,沉于海底,不易被破坏而保存下来42. 沉积/地层间断:沉积作用有中断,但是没有明显的大陆剥蚀作用,常为岩性的截然变化43. 地缝合线:地壳碰撞结合地带,是板块边界之一44. 蛇绿岩套:由基性、超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和远洋沉积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组合体。其中的超基性基性岩往往呈现冷侵入式构造侵位,代表板块碰撞时沿地缝合带挤上来的古洋壳残片。45. 地槽:以发育巨厚海相沉积为主的活动大地构造单元46. 地台:具有平整沉积盖层的稳定大地构造单元,通常由基底和盖层两部分组成,其间为大型的角度不整合面;47. 地盾:地台上缺失沉积盖层,变质基底直接出露地表的部分称为地盾48. 克拉通:指地壳上已经达到稳定,并在漫长的地质时期(至少是古生代以来)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包括大陆地盾和地台。49. 南丹型沉积:以碳酸盐、硅质岩以黑色碳质泥岩为主,含浮游、游泳生物,代表远岸、较深水、宁静、光照不足、少氧的陆表深水盆地环境。50. 象州型沉积:碳酸盐台地沉积,除底部为陆相至滨海相碎屑岩外,主要由碳酸盐夹碎屑岩组成,含大量底栖生物化石,代表近岸浅水、富氧、水动力条件较强的陆表海环境51. 平行不整合:因地壳运动的结果,原来的沉积区上升为陆上剥蚀区,于是沉积作用转化为侵蚀作用,这时不但没有新的沉积物继续沉积,原有的沉积物反而被剥蚀,直到该区再次下降为沉积区,接受新的沉积。如此,两套沉积物(成岩后为地层)之间隔着一个起伏不平的大陆侵蚀面,但两者的产状平行一致,这种关系称为平行不整合52. 角度不整合:假若沉积盆地中A层沉积以后,沉积区不但上升成为大陆剥蚀面,而且还发生了褶皱运动,使A层遭受褶皱变形。待此地再次下降接受了新的沉积B层,此时A层与B层之间不但隔着大陆剥蚀面,而且两者之间的岩层产状还呈现截交关系,这种接触关系称为角度不整合53. 雪球地球:指的是地球表面从两极到赤道全部被结成冰,地球被冰雪覆盖,变成一个大雪球54. 岩石地层单位:根据可观察到的并具有独特的岩性或岩性组合及其地层关系所定义和识别的岩石体55. 阜平运动:太古宙末期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地层褶皱变质,伴随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使地层产生强烈而复杂的褶皱,并遭受绿片岩相-角闪石相的区域变质作用和局部的混合岩化作用。扩大了古太古代结晶基底的范围,增加了稳定程度。其结果导致硅铝质地壳的巨大增长,把分散的古陆核连接起来,构成了大型的原始大陆型(硅铝质)地壳56. 吕梁运动:吕梁运动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地质事件,对华北地区的岩石圈构造发展意义重大,它把古元古代初期分裂的陆核重新“焊接”起来,从而扩大了硅铝质陆壳的范围,增加了地壳的厚度,提高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华北板块的原型-原地台57. 晋宁运动:是新元古代中期的一次构造运动。系据云南中、东部晋宁、玉溪等地南华系澄江砂岩与下伏中元古界新元古界下部昆阳群之间的显著角度不整合确定。这次运动发生于距今8亿年左右。使昆阳群剧烈褶皱,而澄江组则为后造山磨拉石建造。此不整合在华南普遍存在。前澄江运动、皖南运动、休宁运动、雪峰运动等均与之相当。58. 蓟县运动:大约800Ma华北地区又一次抬升,并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从而华北地区主体缺乏800-540Ma期间的震旦纪地层,使青白口群与寒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这次抬升称为蓟县运动59. 燕山运动:燕山运动(又称老阿尔卑斯阶段)是晚三叠世到白垩世时期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在我国许多地区,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北京附近的燕山,是典型的代表。地质学家把出现在这个时期的强烈的地壳运动,总的叫做燕山运动。60. 印支运动:印支运动又称印支构造期,简称印支期,是中晚三叠纪至早侏罗纪(257-205Ma)之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 二填空题1.化石按体积大小分为: 大化石 、 微体化石 、 超微化石 、 分子化石 。2.化石的形成条件包括: 生物本身条件 、 环境条件 、 埋藏条件 、 时间条件 、 成岩石化条件 。 3.化石的保存类型: 实体化石 、 模铸化石 、 遗迹化石 、 化学化石 。 4.化石的分类: 界 、 门 、 纲 、 目 、 科 、 属 、 种 。 5.蜓类属于 原生 动物门、珊瑚属于 腔肠 动物门、菊石属于 软体 动物门、三叶虫属于 节肢 动物门、笔石属于 半索 动物门、恐龙属于 爬行 动物门、鲸鱼属于 哺乳 动物门、叠层石属于 蓝藻 植物门。 6.蜓类化石看到初房、旋圈、旋脊或拟旋脊的叫 轴切面 ;看到初房、隔壁、房室、壳圈数的叫 旋切面 。 7.四射珊瑚的构造组合类型有: 单带型 、 双带型 、 泡沫型 、 三带型 。 8.横板珊瑚的复体类型有: 块状 复体、 丛状 复体、 蔓延状 复体。 9.分左右壳的为 双壳 动物,它双瓣壳 对等 ,单瓣壳两侧 不对称 ;分背腹壳的为 腕足 动物,它双瓣壳大小 不等 ,单瓣壳两侧 对称 ; 10、 双壳动物的耐盐性 广 ;造礁珊瑚、部分腕足动物的耐盐性 窄 。11.菊石化石根据旋卷壳旋卷程度分为四种: 外 卷、 半外 卷、 半内 卷、 内 卷。 12.菊石化石的缝合线根据复杂程度,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鹦鹉螺型 、 无棱菊石型 、 棱菊石型 、 齿菊石型 、 菊石型 。 13.三叶虫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分为: 小尾型 异尾型 等尾型 大尾型 。 14.三叶虫的面线类型可分为: 后颊类 面线 角颊类 面线 边缘式 面线 前颊类 面线。 15.腕足动物的腕螺分三种类型:螺顶指向主端的为 石燕贝型 ,螺顶指向背方的为 无洞贝型 ,螺顶指向两侧的为 无窗贝型 。 16.腕足类的腕螺类型有 无窗贝型 、 无洞贝型 和 石燕贝型 。 17.笔石枝按生长方向分为7类: 下垂式 、 下斜式 、 下曲式 、 平伸式 、 上斜式 、 上曲式 、 上攀式 。 18、 植物开始登陆的是以 原蕨植物 为主,地质时代是 D1-2 ;脊椎动物首次成功登上陆地的是 两栖类 ,但它不能远离 水 ,只能在 水 边的陆地上生活; 19、 最早的原始两栖类是 鱼石螈 ,其地质年代是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D3-C1) ;爬行类与两栖类的过渡型化石为 蜥螈 ,其地质年代是 早二叠世 ,现归属 两栖纲 ;鸟纲的过渡型化石国外为 始祖鸟 、国内为 中华龙鸟 。20.泥盆纪也称为 鱼类 的时代;石炭-二叠纪也称为 两栖类 的时代;中生代也称为 爬行动物 的时代;新生代也称为 哺乳动物 的时代。 21、 植物界与动物界最根本的区别在: 营养 方式, 生活 方式, 生长 方式。22、 植物界在演化进程中经历了三次飞跃: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 水生植物陆生植物 ; 孢子植物种子植物 。23.按海拔高度及海水深度的地理分区有: 高山 区、 平原 区、 滨海 区、 浅海 区、 半深海 区、 深海 区。 26.鲍马序列自下而上包括: 递变(或块状) 层理、 平行 层理、 交错 层理、 水平 层理和 均匀 层理。 27.地层的接触关系包括: 整合接触 、 角度不整合 、 平行不整合 、 沉积接触 和侵入接触 。 28.上下地层产状一致,其间有古风化壳存在,地层接触关系为 平行不整合 ,它系 造陆 运动所致;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其间有古风化壳存在,地层接触关系为 角度不整合 ,它系 造山 运动所致。29.年轻的沉积盖层直接覆盖在较古老的岩浆岩或深变质岩上,称为 沉积 接触,盖层的底部常含成分为 下伏岩石 的砾石;年轻的岩浆岩侵入到较古老的地层中,称为 侵入 接触,岩体的边缘常含来源于 地层 的捕虏体。 30.地层划分的依据包括: 岩石学 特征、 生物学 特征、 地层结构 特征、地层的 厚度和体态 、地层的 接触关系 和 其他属性 。 31.地层对比的主要依据和方法包括: 岩石地层 对比、 生物地层 对比、 构造运动面 对比、 同位素 方法、 磁性地层 对比、 旋回地层 对比。 32.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及级别依序分别是 群 、 组 、 段 、 层 ,其中 组 是岩石地层单位的最基本单位。 33.构造变形或变质作用强烈地区,很难恢复原生的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多采用 岩群 、 岩组 、 岩段 来划分。34.年代地层单位分六级,依序分别是 宇 、 界 、 系 、 统 、 阶 、 时带 ;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依次是: 宙 、 代 、 纪 、 世 、 期 、 时 。其中 阶 是年代地层单位的最基本单位。35.常用的生物带有: 延限 带、 顶峰 带、 组合 带、 间隔 带、 哑 带。 36.主要的层型类型包括 单位 层型和 界线 层型。 37、 用来确定国际系、统和阶之间的界线层型剖面和点称为 金钉子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27c 层之底已已确立为全球 二叠系三叠系 的界线的层型剖面和点;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是国际 泥盆系-石炭系 界线的 辅助 层型剖面。 38、 根据基底下降幅度、海水深度与沉积厚度关系,将盆地分为: 补偿 盆地、 非补偿 盆地和 超补偿 盆地。 39、 历史大地构造分析的方法有: 沉积物组分和沉积组合(或沉积建造) 分析、 沉积物厚度 分析、 沉积相和沉积古地理 分析、 沉积盆地 分析和 构造运动面 分析。 40、 板块边界通常包括 大洋中脊 、 海沟 、 转换断层 、 大陆裂谷 和 褶皱带 等,其中离散型为 大洋中脊 和 大陆裂谷 ,俯冲会聚型为 海沟 ,碰撞会聚型为 褶皱带 ,平错型为 转换断层 。 41、 按照威尔逊旋回,大洋的演化阶段有 胚胎 期,代表为 东非裂谷 ; 初始洋盆 期,代表为 红海 ; 成熟大洋 期,代表为 大西洋 ; 衰退大洋 期,代表为 太平洋 ; 残余洋盆 期,代表为 地中海 ; 消亡 期,代表为 喜马拉雅山脉 。 42、 板块构造与槽台学说具有互补关系,其中地台对应于板块的 陆壳 部分, 冒地槽 对应于被动大陆边缘, 优地槽 对应于活动大陆边缘,地槽旋回对应于 Wilson旋回 。 43、 华北板块的形成史:太古宙为 陆核 的形成期;古元古代为 原地台 的形成期;中新元古代为 似盖层 和 盖层 的形成期。 44、 华北板块形成于Pt1末的 吕梁运动 (18亿年);扬子板块形成于Pt3的 晋宁运动 (8- 10亿年)。 45、 泛大陆在 二叠 纪末期形成,又在 三叠 纪开始分裂。 46、 志留纪分 四 世,石炭纪分 二 世,二叠系分 三 统,白垩系分 二 统。 47、 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拼合于 早古生代末 (时间)的 加里东 运动,拼合后形成更大规模的 华南板块 。 48、 中生代是 爬行动物 的时代,裸子植物 的时代和 菊石 的时代。鱼类繁盛于 泥盆纪 ,两栖类繁盛于 石炭、二叠纪 。 49、 生物相包括 底栖相 、 浮游相 、 礁相 。 50、 东吴运动发生于 中晚二叠世 之间 ,其主要表现有 大规模海退 、 玄武岩喷发 、和 华夏古陆上升 。 51、 中国东部古地理面貌中生代以前主要为 南北 分异;中生代以后则转为 东西 分异。三简答和论述1. 简述造礁珊瑚的形成条件a) 水深在20m左右最适宜;b) 温度18-30,最适宜温度20-25;c) 盐度34-37;d) 水体清澈。e) 现今赤道南北纬30度范围内(28度更佳)光照强,海水流通,珊瑚礁发育。2. 简述遗迹化石概念及其意义概念:遗迹化石是指地史时期的生物生活活动时在底质表面或其内部所留下的痕迹或衣物所形成的化石。意义:1) 重建古环境2) 重建古群落3) 解码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4) 地层对比 3. 简述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指生物周围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总和。其中,生物因素是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寄生、共生及食物链;食物链系指一定环境范围内,各种生物通过食物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非生物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如温度、深度、光线、底质、气体、盐度等。4. 简述三叶虫纲的地史分布分布时限:寒武纪至二叠纪(P);寒武纪,占统治地位,最繁盛期;奥陶纪,不占统治地位,退居次要地位;志留纪至二叠纪,急剧衰退,只留少数类别;二叠纪末绝灭。5. 简述腕足动物的地史分布腕足动物化石始现于早寒武世,在古生代经历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三个大繁盛时期。在二叠纪后期急剧衰退,二叠纪末许多重要类别绝灭,从二叠纪延续到三叠纪的种属较少。进入中生代,虽然还有一些类别数目较多,但已明显进入衰退期。至新生代,腕足动物面貌已接近现代。6. 简述笔石纲地史分布始现于中寒武世寒武纪:以树形笔石类为主奥陶纪:正笔石类极盛志留纪开始衰退早泥盆世末:正笔石类绝灭树形笔石目的少数分子延续到早石炭世绝灭(笔石完全绝灭) 7. 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矛盾的一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生物不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环境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作用于生物(1)环境的制约性环境从根本上决定生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2)生物的适应性生物可通过自身生理机能的调整、改变生活方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获得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潜力,某种程度上还能改造环境。(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密切相关。(4)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但也不是无限的8. 试述化石形成的过程及保存条件形成过程:保存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从遗体埋藏开始,经历一系列变化成为化石的作用,称为化石化作用。化石化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充填作用充填作用指生物硬体内部的各种孔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所充填的一种作用。(二)交替作用生物遗体被埋藏后,原来生物的硬体部分,由于地下水的作用逐渐被溶解,而同时又由水中外来矿物质逐渐补充代替的过程称为交替作用。(三)升馏作用生物遗体被埋藏后,其中的易挥发成分(氢、氧、氮)经蒸腾作用而逃逸,留下较稳定的炭质薄膜。保存条件:1. 生物本身条件:具有硬体的生物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如无脊椎动物中的各种贝壳,脊椎动物的骨骼等。因为硬体主要是由矿物质组成,抵御各种破坏作用的能力较强。 2. 生物遗体的保存条件:物理:在高能的水动力环境下,生物遗体容易磨损。化学:PH值小于7.8时,碳酸钙组成的硬体容易遭溶解。氧化条件下有机质易腐烂,在还原条件下容易保存下来。生物:此外,还会受到生活着的动物吞食、细菌腐蚀等因素的影响。 3. 时间因素:a)埋藏前的暴露时间及时埋藏埋藏后不被再挖掘出来b)石化作用时间经过地质历史时间的成岩石化作用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4. 埋藏条件:a)圈闭比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可以完好的保存生物的软件部分,如松脂(琥珀)、冰川冻土等b)具孔隙的沉积物的古生物尸体比较容易被破坏 5. 成岩作用的条件:沉积物在固结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在碎屑岩中的化石很少能保持原始的立体形态,而化学沉积物在成岩中的重结晶作用,常使生物遗体的细微结构遭受破坏。9. 试述双壳类与腕足类壳体构造的异同点腕足动物双壳动物单瓣壳:两侧对称两侧不对称两瓣壳:大小不等大小相等壳定向:分背腹分左右对称面:垂直两壳结合面位于两壳结合面固着构造:肉茎孔足丝凹缺齿和窝:分别在不同壳上在同一壳上间列10. 简述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1)非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包括温度、水深(海拔)光线、盐度、底质及其他因素如含氧量、有害气体、水体流动性和海拔等,它们是相互影响的,比如:随着水深加大,则压力和盐分也增 加,而温度、含氧量和光线均下降;2)生物因素,指共同生活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共生、共栖、寄生和食物链等。11. 写出各门类古生物化石的生态及地史分布门类蜓四射珊瑚腕足菊石三叶虫正笔石生态浅海底栖海生底栖海生底栖海生游泳海生,底栖为主、 少数半游泳和浮游海生浮游地史分布C-P石炭-二叠O2-P奥陶-二叠-Rec寒武-现代D-K泥盆-白垩-P寒武-二叠O1-D1奥陶-泥盆(1)、壳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生态: 浅海底栖生活与100m左右的热带亚热带平静的前海环境地史分布:始现:C13 ;极盛:P1 ;衰退:P ;绝灭:P末(2)、珊瑚的生态及地史分布: 珊瑚动物全部为海生,一般生活于180m深度以内温暖正常浅海里,少数可生活在深海低温环境。地史分布: 四射珊瑚奥陶纪之前产生,二叠纪末绝灭 横板珊瑚最早出现在晚寒武纪;中奥陶纪明显增加;志留纪和泥盆纪最为繁盛;二叠纪末大灭绝;少数残存到三叠纪和古近纪(3)、腹足纲的生态及地史分布腹足类是一类对各种环境都能适应的类型,海洋、淡水及陆地都可见到腹足类动物,随环境的不同,壳形、壳面装饰等变化很大。分布时代:寒武纪至现代,但以新生代为主。(4)、双壳纲生态及地史分布生活环境:生活领域广,赤道至两极均有,潮间带至5800深的海底,由咸化海到淡水湖都有分布,但以海生为主。地史分布:始现于;为辐射分化期;S-D进一步分化新类别、并出现淡水类型; Mz 迅速发展,取代了腕足类;Rec.达全盛(5)、头足纲生态及地史分布生态:现代鹦鹉螺(只有一个属Nautilus)生活于浅海区,也可达较深的海区,营游泳或底栖爬行生活。地史分布:始现于晚寒武世,早古生代全为鹦鹉螺类(奥陶纪),晚古生代到中生代菊石较为繁盛,尤其中生代被称为菊石的时代,白垩纪末菊石绝灭,新生代以内壳类繁盛为特征。 (6)、三叶虫纲的生态及地史分布三叶虫的生态:全部海生,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地史分布:分布时限:寒武纪至二叠纪;最繁盛期:寒武纪,占统治地位;退居次要:奥陶纪,不占统治地位;急剧衰退:志留纪至二叠纪,只留少数类别;二叠纪末: 绝灭(7)、腕足动物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生态:现代腕足动物以正常浅海为主,各种水深均能生存,但在水深200左右最多。化石腕足类大多数生活在温暖、盐度正常的浅海环境中,但中生代以来发现它们与某些深水类别共生。腕足动物的地史分布:始现于早寒武世;三次大繁盛:奥陶纪、泥盆纪、石炭二叠纪。二叠纪末急剧衰退。;进入中生代,数量虽然还较多,但己明显进入衰退期,而软体动物却大发展;新生代,腕足动物面貌己接近现代(约有100属,300余种)。(8)、笔石纲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生态:树形笔石类大部分为固着生活,其它各类笔石大都是浮游生活;生活在滨海、陆棚边缘到陆棚斜坡盆地等海域地史分布:始现于中寒武世;寒武纪:以树形笔石类为主;奥陶纪:正笔石类极盛;志留纪开始衰退;早泥盆世末:正笔石类绝灭;树形笔石目的少数分子延续到早石炭世绝灭(笔石完全绝灭) (9)、脊椎动物的地史分布最早发现于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D:鱼类的时代C-P:两栖类的时代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哺乳动物时代,鸟类、硬骨鱼类全面发展(10)、植物界的生态及地史分布a)植物阶段Ar-S,全部水生,无器官分化丝状藻叶状藻早期维管植物阶段D1-2,植物开始登陆以原蕨植物门为主,并有原始的石松、节蕨和前裸子植物门植物。仅在滨海暖湿低地生长b) 蕨类植物阶段D3-P2,以蕨类植物为主,一些裸子植物的的早期类型也十分常见D3-C1,形成晚古生代植物群面貌C-P植物极度繁盛,是全球重要的产煤期c)裸子植物阶段P3-K1,裸子植物最为繁盛,部分真蕨类植物也十分发育P3-T2气候干旱,中生代植物开始发育T3-K1植物极盛,重要的聚煤期d)被子植物阶段K2-Rec., 被子植物占绝对统治地位第三纪也是全球成煤期第四纪冰期之后形成当今的植物群面貌12. 简述群落古生态分析法群落古生态分析法主要是根据群落的生态组合类型来分析古环境,并根据不同生态类型的群落在纵向上的演替来分析推断古环境的演化过程。要注意两点:化石保存具有不完整性;化石是原地埋藏还是异地埋藏。13. 试述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名称、时间(地质年代和年龄)、地点、沉积、化石群、意义)。1) 最早的带壳生物第一次大爆发 小壳动物群(small shell-bearing fauna),在中国也称梅树村动物群:n 震旦纪末期出现、寒武纪初大量繁盛n 个体微小(12mm)n 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群:软舌螺、单板类和腹足类,腕足类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类型。意义:第一个带壳生物群,寒武纪的起点 2) 澄江动物群第二次大爆发 特征和意义:l 澄江动物群已描述60多属,100余种l 海绵、腔肠、鳃曳、叶足、腕足、软体、节肢、棘皮和脊索动物等门,及分类位置不明奇异类和多种共生海藻l 为揭示早期生命演化“寒武纪大爆发”奥秘提供了珍贵的证据l 在国际上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l 1992年2月,帽天山古生物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地球地质遗址之一3) Burgess页岩动物群第三次大爆发 保存特点:化石被还原成发亮的墨黑的印痕保存于黑色岩石的层面上,绝大多数化石是没有壳的动物遗体生物类型:节肢动物三叶虫、甲壳类和属于蝎类和昆虫类的种类;海绵、有爪类(似节肢动物)、海百合、海参、脊索动物和许多许多分类位置不明的种类 时代:时代为中寒武世,大约距今5.7亿年左右 意义:尽管化石记录尚不完全,但它却证明在寒武纪已有多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动物群环境:从页岩的产生状态来看,似乎是在缺氧条件软质腐泥于寂静的海底上沉积形成的 14. 简述迪卡拉动物群(澄江动物群、小壳动物群伊)及其地质意义埃迪卡拉动物群:指震旦纪后期出现的,主要由腔肠动物(67%水母、海鳃纲)、环节动物(25%)、节肢动物(似三叶虫)(5%)组成的,不具外壳的多细胞后生动物群。我国为贵州翁安生物群,它见于震旦纪中期陡山沱组。 意义:初步解开了寒武纪初期突然大量出现各门无脊椎动物化石的所谓“进化大爆炸”之谜小壳动物群:震旦纪末期出现、寒武纪初大量繁盛,个体微小(12mm),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群。包括软体动物门中的软舌螺、单板类和腹足类,腕足类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类型。意义:它是第一个带壳生物群,作为寒武纪的起点。 澄江动物群:发现于我国云南澄江,是寒武系底部继小壳动物群之后出现的第一个无壳和具壳化石混生的生物群,距今5.3亿年。包括三叶虫、水母、蠕虫类、甲壳纲及分类位置不明的节肢动物、腕足类、藻类及鱼形动物。意义:它是寒武纪初期生物大爆发的典型代表。15. 简述瓦尔特相(定)律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即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可以依据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或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来推测横向上或纵向上的依次变化。如果不相邻的两个沉积相在横向上或纵向上叠置在一起,说明两者之间曾经发生过构造变动。16. 简述现实主义原理或“将今论古”原理将今论古法(uniformitaranism)是由赫顿(J.Hutton,1788)提出的一个原则。其经典的概念是“今天是过去的钥匙”。因为发生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过程已不复存在,可以用现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来加以解释。现代可见的地质作用和产物,完全可用以说明和研究地质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物质纪录。但是,地质作用赖以发生的环境因素与介质本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不同速度和规模不断变化的,必须遵循辩证的和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行现实类比分析,切不可生搬硬套。17. 论述沉积环境的主要识别标志a) 沉积岩石的颜色:b) 古生物群的面貌:c) 岩性特征及层理和层面构造特征;d) 矿物标志或称地球化学标志等。18. 简述地层层序律地层的原始层序应当是新地层叠覆于老地层之上,即地层下老上新,这就是地层层序律,也称地层叠覆律。19. 简述建组的条件a) 单一岩性构成,如老虎洞组b) 一种岩性为主夹重复出现的夹层构成,如栖霞组c) 两种或多种岩性交替出现构成,如高丽山组d) 顶底界线明显(不整合或明显的整合)e) 一定和厚度和分布范围(一般要求能在区域地质图(1/5-1/20万)上表达)20. 简述前寒武系的特征(1)时限长(46-5.4亿年);(2)地层普遍变质 (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绿片岩相,一般越老变质越深),岩浆活动发育;(3)构造变形复杂,因为原始地壳薄、刚性差、热流值大,易塑性变形,而且经历多期构造变动;(4)生物化石稀少(以分子化石为主,化石无硬壳、后期破坏);(5)大气圈、水圈极酸性、极还原,与现在不同;(6)矿产丰富(Fe、Au、U)。21. 简述震旦系特征为我国特有的地层单位,即新元古界中上部部分,主要特征: 大型稳定板块已形成,发育稳定成熟的盖层沉积,与寒武系之间无大的构造运动,因而与古生界接近。发育丰富、高级的裸露动物群。在Ediacaran以前出现后生动物胚胎(Nature,98,391:553-58)少量带壳化石。但整体上,化石仍然较少,保存差,无法利用生物化石进行建阶和分带,有别于古生界有机界 。冰川沉积发育(低纬度大陆冰盖) 。22. 简述华北板块的形成历史(前寒武阶段)。(一)太古宙陆核的形成期Ar3:五台群+龙泉关群+阜平群Ar2:迁西群Ar1:曹庄岩系阜平运动(2900Ma)曹庄运动(3500Ma)五台运动(2500Ma)Ar1-2壳幔物质交换频繁;Ar2-3沉积岩增加,出现砂岩、碳酸盐岩等浅海沉积,说明陆地面积和浅海沉积范围扩大,且较为稳定。曹庄运动后,硅铝质地壳加厚,形成较为稳定的块体原始陆核阜平运动之后,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块体陆核滹沱群上部(上下共 8000m)滹沱群下部五台群(7000m)吕梁运动I (1900Ma)五台运动(2500Ma)吕梁运动II (1800Ma)阜平运动(2900Ma)(二)古元古代原地台形成期整体特征:1)以沉积岩为主,夹有火山岩,说明地壳仍然有活动性;2)晚期大量发育碳酸盐岩、叠层石和红色沉积,说明大气圈、水圈含氧量增加;3)分布较窄。吕梁运动使Ar分散的陆核进一步固化、联合成为更大的陆块-原地台(三)中、新元古代似盖层和似盖层形成期Pt3青白口群Pt2蓟县群长城群芹峪抬升(1000Ma)蓟县抬升(800Ma)由于原地台的形成,地壳刚性增加,早期出现边界明确的裂陷槽-裂谷盆地,Pt2-3即分布于这些裂陷槽中。 芹峪抬升后,华北地区进入稳定的板块发展阶段23. 试述华北早古生代演化(在构造格局下的生物、沉积和地层演化)。生物:早古生代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大量繁殖,几乎所有的海生无脊椎动物门类都以出现并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其中以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及珊瑚等最为重要。寒武纪已经出现了原始脊椎动物无颌类,志留纪时已经有了原始鱼类的出现。早古生代仍是海生藻类繁盛的时期,但志留纪已有了陆生(或半陆生)的裸蕨类植物。淡水的原始脊椎动物和陆生植物的出现时生物发展史中十分重要的事件。沉积:寒武纪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晚期开始海侵。寒武纪华北地区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华北板块寒武纪地层为广阔的浅海盆地沉积,化石丰富,岩相、厚度变化不大。下寒武统以紫色页岩为主;中寒武统下都以紫色页岩夹灰岩为主,上部为鲕状灰岩及灰岩;上寒武统为竹叶状灰岩,薄层灰岩及页岩互层。奥陶纪晚期华北板块主体抬升,华北地区奥陶系主要是碳酸盐沉积,下、中奥陶系统发育,岩相稳定;上奥陶统发育不完全,仅在少数地区有沉积。志留纪华北板块主体继续处于隆起状态,仍为古剥蚀区,缺失志留系沉积,但大陆边缘地区志留系相当发育。24. 试述华南古生代演化(以各纪为主线,介绍构造体制下的华夏、扬子、华南板块,构造运动阶段及其影响,沉积、地层与生物在时、空上的演化。)答案:(地史学190-203,内容量太大,不好整理,建议自己看相关部分)(1)早古生代1.1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地层具明显两分性: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少(滇东晋宁梅树村剖面、宜昌三峡剖面为代表)1.2奥陶纪:早期基本承袭寒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特征,晚期华北板块主体抬升,华南盆地规模收缩加剧。自西向东依然为:扬子克拉通、江南被动大陆边

    注意事项

    本文(古生物与地史学题库.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