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7年上半年城市规划师考试《管理法规》基础知识汇总考试题.doc
-
资源ID:34756155
资源大小:8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北省2017年上半年城市规划师考试《管理法规》基础知识汇总考试题.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湖北省2017年上半年城市规划师考试管理法规基础知识汇总考试题【精品文档】第 10 页湖北省2017年上半年城市规划师考试管理法规基础知识汇总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相对集中的工业用地布局形式中,中各项配套设施更加完备,有时可做到基本上不依赖主城区,但与主城区有快速、便捷的交通相连。 A:独立的散射式交通网城市 B:独立的工业卫星城 C:工业区 D:工业地带 E:综合治理 2、下列选项中,是以对外交通的货运枢纽为中心。 A:商业中心 B:服务中心 C:文化中心 D:物流中心 E:综合治理3、铁路的的位置既要方便旅客,又要提高铁路运输效能、并应与城市的布局有机结合。 A:中间站 B:区段站 C:编组站 D:客运站 E:综合治理 4、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A:道路网络 B:土地用途 C:地块划分 D:建筑形式的变化 E:综合治理5、下列不属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意义的是。 A: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的需要 B:发挥规划宏观调控作用的需要 C:加强城市监督管理的需要 D:可以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 E:综合治理 6、社区概念的缘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的著作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他最早提出“社区”的概念。 A:伯恩 B:希勒里 C:腾尼斯 D:赖特 E:经济政策 7、住宅布置中,住宅的是居住区规划的根本性问题,也是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起点。 A:面积和高度 B:面积和地理位置 C:日照和通风 D:日照和周围环境 E:综合治理 8、下列理论中,理论的提出者佩里认为,城市住宅和居住区的建设应当从家庭生活的需要以及其周围的环境即邻里的组织开始。 A:广亩城 B:卫星城 C:邻里单位 D:新城 E:综合治理 9、城市人口中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划分各占总人数的比例是指。 A:劳动构成 B:职业构成 C:产业构成 D:家庭构成 E:综合治理 10、下列选项中,现代城市规划是。 A:在解决工业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基础上,综合了各类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B:在对理想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并描述理想中的建筑、社区和城市的规划 C: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中的体现 D: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思想上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E:综合治理11、下列对土地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功能 B:经济功能 C:生态功能 D:承载功能 E:综合治理 12、通信网的分类中,是借助固体媒质进行信号传输的通信网 A:模拟网 B:交换网 C:数字网 D:有线通信网 E:经济政策 13、雨水工程规划的雨水系统中,在道路宽度小于m的路段,雨水管渠一般采用单侧布置。 A:30 B:40 C:50 D:60 E:经济政策14、交通噪声是现代城市中重要的公害之一,其日益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约占城市噪声源的。 A:30 B:40 C:50 D:60 E:经济政策 15、关于制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程序,叙述正确的是。 A:经国家行政机关批准同意修编,开展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 B: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机关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C:规划草案公告30日以内,组织编制单位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D:组织编制机关对现有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审批机关提出修编的申请报告 E:综合治理 16、建筑四面临空,平面组合灵活,采光通风好,干扰少,院子组织和使用方便,但占地面积大,建筑墙体多,市政设施投资较高。这体现了低层住宅平面组合的。 A:独立式 B:联立式 C:单元式 D:联排式 E:经济政策 17、全市性中心是显示城市历史与发展状态、城市文明水准及城市建设成就的标志性地域。 A:公共 B:交通 C:展览 D:会议 E:综合治理 18、按居民工作、居住、游憩等活动的特点,形成城市的体系。 A:生活居住区 B:工业区 C:公共活动中心 D:道路交通 E:综合治理 19、下列不属于镇区建设用地标准的是 A:镇区的用地规模 B:绿化用地比率 C:建设用地比例 D:建设用地选择 E:综合治理 20、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包括。 A:人口的过度增长 B:布局的不合理 C:人口分布的不合理 D:人口需求资源增长 E:综合治理 21、以人口为中心的社会生态亚系统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以物资从分散向集中的高密度运转,能量从低质向高质的高强度聚集为特征 B:以高密度的人口和高强度的生活消费为特征 C:以生物与环境的共存,城市活动的支持、容纳、缓冲及净化为特征 D:以信息从低序向高序的连续积累为特征 E:经济政策 22、以下关于个体与种群区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虽然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但并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 B:个体与种群各自具有既相互联系又互为区别的特征 C:生物个体的特性是每一个体皆具备的,而种群的特性则是个体水平及层次上不具有,只有在组成种群以后才出现的新的特征 D:种群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反映了生物作为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 E:经济政策23、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基础中,把城市发展问题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考察,并且将城市物质环境的建设和对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结合在一起,由此引起了社会改革家和工程师们的热情和想象的是。 A:法国巴黎改建 B:城市美化 C:空想社会主义 D:公司城建设 E:综合治理 24、城镇体系是指。 A: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城镇所组成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B:地域城市化的特殊空间表现形式,是城市和乡村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相互作用力的结果 C: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城镇之间存在着性质、规模和功能方面的差别,在区域发展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通过客观的和人为的作用而形成的区域分工产物 E:综合治理25、在遥感影像的获取中,光谱范围和分辨率、图像覆盖范围和几何分辨率、时相是遥感影像的主要技术指标。其中是指影像图上能区别开的最小波长范围。 A:光谱范围 B:光谱分辨率 C:时相 D:图像覆盖范围 E:经济政策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世纪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其代表性建筑包括。 A:科隆主教堂 B:米兰大教堂 C:巴黎圣母院 D:乌尔姆斯主教堂 E: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2、关于群落的一些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在一个群落中,物种是多样的,生物个体的数量是大量的 B:群落是生态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高级层次 C:群落的特征只是其组成物种的特征的简单总和 D:具有发展和演变的动态特征 E:群落内的各种生物只是偶然散布的、孤立的,相互之间不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的复杂联系3、地下水的等条件决定着一些特殊行业的选址与布局,决定其产品的品质。 A:水位 B:矿化度 C:水温 D:含水层的厚度 E:流动性 4、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有形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 A:人口的集中 B: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 C:空间形态的改变 D: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 E: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5、社会管理与控制由_等基本要素构成。 A政府部门 B实施控制的机构 C控制规范体系制度 D控制对策 E控制手段与方式 6、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下列属于小区规模的是。 A:10 00016 000户 B:3 0005 000户 C:10 00015 000人 D:10 00020 000人 E:3 0006 000户 7、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深度要求包括。 A:深化和细化城市总体规划,将规划意图与规划指标分解落实到街坊地块的控制引导之中,保证城市规划系统控制的要求 B: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进行项目开发建设行为的控制引导时,将控制条件、控制指标以及具体的控制引导要求落实到相应的开发地块上,作为土地租让、招议标底条件 C:所规定的控制指标和各项控制要求可以为具体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的建筑设计或景观设计等个案建设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D:根据相关规划(历史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落实相关规划控制要求 E:根据城市安全、综合防灾、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建议和开发控制要求 8、目前,我国作为城市电源的发电厂以为主,并正在发展核电厂。 A:风电厂 B:太阳能电厂 C:火电厂 D:原子能电厂 E:水电厂 9、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 A: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 B:考虑人民群众需要 C:改善人居环境 D: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E: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 10、影响城市发展的各种区域性因素包括。 A:区域的公共设施水平 B:区域的基础设施水平 C:区域发展的条件差异 D:区域自然条件与生态承载能力 E: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11、舒适是成功的公共空间的首要条件,包括。 A:放松 B:环境因素 C:生理的舒适感 D:心理的舒适感 E:对环境的被动参与 12、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以及周围环境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合理划定。 A:数量 B:内容 C:类别 D:规模 E:性质 13、下列选项中,属于乡和村庄规划任务的是。 A: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 B:坚持以促进生产发展、服务农业为出发点,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 C:贯彻“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的建设要求,保护耕地与自然资源,科学、有效、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广大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D: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建设的引导与管理,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E:乡和村庄的建设规划,应当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具体安排村庄和集镇的各项建设14、有关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包括等方面,主要反映现状中的城市环境质量水平。 A:大气 B:水质 C:污染物排放 D:噪声 E:气候 15、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A: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B: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C: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D:城市具有系统性 E:城市是一个社会复合式系统 16、为了加强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根据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建设部发布了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A:城乡规划编制办法 B: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C:城市规划法 D: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E: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17、关于科学发展思想内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 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C: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D: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E:构建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8、在新的城镇化机制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有。 A: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 B: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 C: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D: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E: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19、我国幅员辽阔,由于等多方面的差异性,我国城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A:自然资源 B:地理条件 C:区位特点 D:历史基础 E:人文条件 20、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由_设计完成。 A恩温 B帕克 C霍华德 D欧文 E沙里能 2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适用于。 A: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 B: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批准 C: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D: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创建 E: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规划 22、建筑形式美法则可以归纳为。 A:比例与尺度 B:均衡与稳定 C:对比与微差 D:滑稽与幽默 E:韵律与节奏23、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 A:居住区组团小区 B:居住区组团 C:小区组团 D:独立式组团 E:居住区小区组团 24、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包括。 A:有关技术规范、上层规划、有关政策文件等 B:地形图、气象数据、工程地质数据、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的数据和资料 C:竖向规划图和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 D:规划设计说明书应包括设计依据、任务要求、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及场地现状分析、规划意图及方法等 E:人文历史方面的数据及资料25、自然资源中,影响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决定城市的选址、城市性质和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特色,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源 E:海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