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 景观设计说明.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河道 景观设计说明【精品文档】第 6 页江西省贵溪市沿河东路延伸段地块滨江绿地景观设计方案 设计以建设优美的滨江风景带为目的,对沿江进行最大规模的综合开发改造,将信江建成独具特色、景观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景观带、文化带,构筑与贵溪的经济、文化相适应的“亲水、通透、开朗、宜人”的滨河绿地景观。滨江绿地范围西起贵溪电厂东侧,东至新建3号桥,全长约2.1公里,用地规模约173963平方米。景观策略 策略之一:绿色之道、低碳生活保留原生态基础上,通过整合,引入多元化生态元素手法,还城市一丝清凉,一片绿色,为居民提供一个可以尽情呼吸的场所。策略之二:联动共享、内聚外显以城市生态核心的共享为基础,通过滨江绿色廊道建立各功能组团之间的联系,实现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互通与联动。策略之三:文化名片、城区新韵铜文化主题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情节,通过对历史文化、乡土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三种文化题材浓缩与提炼,使之反映到具体的景观场景及景观元素中,使景观具有情感、富有想象空间。 设计理念很多人想要的只是离自己更近、更新、更亲的感觉,讲究的是随意、舒心、舒展、青草芳菲般的自然感受,这正是滨江绿地景观设计的初衷和理念。设计目标通过统一规划、整体实施,塑造一个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交通功能、休闲功能、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滨河生态景观走廊。指导思想在满足城市防洪的前提下,尽量不去改变现有江岸状态的同时增强信江的可亲水性,提高江面堤岸沿河路的视线联系。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滨河亲水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城市文化的延续。具体设计: 滨江绿地以铜文化为脉络将地块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自西向东谱就了铜文化的演变史,整个滨江不仅仅是一个视觉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感情线索。 结合文化内涵与地块因素将沿江分为:生态滨水区、文化主题区、时尚休闲区、景观过渡区 生态滨水区: 新建三号桥段到冶金大道段原有水塘较多,以体现植物生态群落之美,湿地生态环境为主题。通过花阶式的处理,增加文化墙、植物文化组合等来丰富自然景观。沿江点缀大小不一的自然块石,使驳岸显得更自然生动。亲水台、木栈道、船码头等以现代的元素来表现湿地水域风韵,同时提供戏水空间,使居民更好的接触体会大自然的美。 文化主题区:冶金大道到规划二十五路段定位于文化主题区,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借助地雕、文化景墙、仿铜景观雕塑等向人们展示铜文化的发展史以及当地的风俗民情文化,借以弘扬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以及让人们更加了解贵溪的本土文化。 设计有趣味草阶、船形种植池、铜文化景观雕塑、游船码头、趣味波浪形浅滩、文化广场等。 时尚休闲区:发电厂到规划二十五路地段以反映休闲、娱乐为主表现的时尚休闲区。在保留原有的山地、坡地基础上将我们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打造成时尚的休闲空间。在其内设计儿童娱乐场、趣味滑草场、篮球场、迷你高尔夫球场以及挑空观景平台等。 借助与流线型的道路与铺地将游人引入滨河绿地,为居民提供聚会、休闲、健身的区域,让附近的居民方便进入并使用这片园区。在风水地凤嘴顺应坡地创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观景平台坐落于滨水岸边,视野开阔,近可赏滨河景观,远可观城市美景。 景观过渡区 近电厂地段以及北部新建三号地段,其间用曲折流畅的园路与各个区块相连接,形成“点线点”的变幻空间。 景观过渡区以植物造景为主,以高大的乔木形成的密林,有效的遮挡发电厂高大的烟囱对沿江景观的影响,达到“闹中取静”的效果。 近新建三号桥段的景观过渡区泽主要考虑整个区域的景观可延续性,将曲折的原路延伸出去,设计有景观木平台及生态小岛等。并满足在桥上俯瞰下面沿江绿地的景观效果,这样就可以与西块景观过渡区形成相互呼应的效果,达到收景放景收景的效果。道路规划 将各大分区通达顺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流主要交汇处设有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体现良好的疏通性和引导性。次要道路系统则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化,并沿路设置别有情趣的坐凳、雕塑、小品。 道路两旁合理设置显示当地风情浓郁的指示牌和路灯,在充分发挥其功用性的同时亦强化主题,为滨江绿地增色。道路边的绿化种植及路面质地色彩的选择应具有韵律感和观赏性。人行道、游步道两侧的绿化种植,要尽可能形成绿荫带,形成景观空间的有序展开,增强环境层次。 主园路宽度为3米,次园路宽度为2米,一般游步道为1.0-1.5米。 植物规划: 打破传统的以草皮代替绿化的不合理配置,采用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模式。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则,提出“树单位”和“植物丰富度”概念,使园林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形成群落结构稳定、植物种类丰富的滨江绿地。基本原则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分类指导原则。宜树则树、宜草则草,使绿地在造景、绿化、美化等方面发挥最佳综合效益。乔木为主,乔、灌、花、草、藤复层栽植原则。合理密植,达到单位绿地面积生态效益最大化。乡土树种为主原则。利用好乡土树种、草种来体现地方特色。植物多样性原则。主要通过植物的丰富度来体现。 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名贵树种与经济树种合理搭配原则。利于绿地稳定、节水、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绿地开放程度和人对绿地的影响来选择植物。选择有较强适应能力,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或易于防治的树种。尤其是要选择抗风能力强、分枝点高的树种,来达到通透的视觉作用。竖向设计: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保持场地内的土方填挖平衡。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局部区域可进行微地形塑造,进行堆山置石、营造错落有致,地形起伏的园林空间,地形的改造有利于绿地的自然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