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精品文档】第 6 页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摘要 】:21世纪是人才较量的世纪,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孩子,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命运。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三大教育合力之一,在三大教育合力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目前多数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楷模的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具有熏陶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家庭教育 重要性 特点 教养方式 影响 不良现象 策略 21世纪是人才较量的世纪,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孩子。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命运。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教育作为三大教育合力之一,在三大教育合力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楷模的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具有熏陶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的重要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期望对孩子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的过程,是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过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教育对于塑造孩子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刻。父母是孩子的亲人,他们是儿童最亲密,最信赖的人。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接触的时间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所以,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儿童心灵上起着决定作用。第三、小学生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接受教育。有些教育家把儿童比作一张白纸,可以任凭你在上面随意画。这种比喻虽然不是很确切,但是这种比喻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因为儿童的发展要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因素的影响,遗传素质只是发展的前提,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家庭教育更是起主导作用。好的教育可以改变一定的环境,或者利用一定的环境,使它有利于小学生的发展。所以,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先天素质和环境设计最美好的图画。第四、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儿童从出生到他能够不依赖家庭而独立生活以前,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家庭教育,越是年龄小的时候接受家庭教育越多。儿童上了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就逐步让位给学校教育,但家庭教育仍然在起作用,直到他自立为止乃至伴随他们一生。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环节,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家庭教育的特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又是社会教育的一个方面。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家庭教育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有着其自身的特点:1、启蒙性。孩子在上学之前,是以家庭生活为主的,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人格、性格、道德品质的形成的起点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性格形成至关重要。比如说小孩爱发脾气,如果开始引导好,他就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变成他稳定的个性,如果启发引导得不好,他就变得脾气暴躁,逐渐形成了爱发脾气的性格。2、长期性。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从出生到上大学、参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教育的距离在拉大,但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还要深远。3、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覆盖面很宽。孩子的衣、食、行、住、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大。三、家庭教育的教养方式家庭教育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特从父母的反应性关爱和要求控制两个维度,把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民主型:这类家庭教养方式的家长会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利,满足孩子合理要求,正确对待孩子犯错,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这种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自尊、自信、自律性强,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具有成就动机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个性特征。权威型:权威型的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无视孩子合理的要求,不能容忍孩子犯错,过于苛刻要求孩子把事情做好,经常惩罚斥责孩子。这种教养方式以家长说了算,父母和孩子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的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他们在学校中却有较好的表现。 溺爱型: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这类家庭教养方式的家长经常娇惯放纵孩子,迁就孩子任何要求,迁就孩子的错,一切为孩子代劳,在孩子心目中没有威信。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忽视型:这类家庭教养方式的家长不干预孩子做任何事,不把孩子要求放在心上,不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孩子的事自己定,不过问或者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父母在寻求合适的教养方式的时候,一定要以幼儿的发展潜能为前提,为幼儿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对幼儿合理施爱,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用,并将不同的教养方式融合使用,才能让幼儿健康成长和形成优良的性格。四、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家长的文化素质高,孩子的发展就会比较好。所以,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家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对子女的身心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关心孩子的家长。这种家庭下的孩子变得性格孤僻、冷漠、厌世,变得消极、沉沦。有一些父母对孩子放纵或溺爱,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些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人格品质的形成。家庭生活环境对子女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夫妻关系 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恶化,关系紧张,夫妻双方都没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顾孩子,有时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逼孩子亲近自己,疏远对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而且缺乏安全感。这都会给小学生的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五、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良现象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我想把我们开始教育和培养的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几个雕塑家带着自己的刀子同时来到它身边,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灵性,体现出人的理想。这些雕塑家是谁呢?其中,第一是家庭,而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是母亲;第二是教师个人,他有精神财富,智慧,知识,能力,爱好和生活经验.”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家庭教育在三大教育合力中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良现象是:第一、父母长期对子女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只会在金钱上满足子女,而把所有教育推给学校。有些家长平时工作很忙,在小孩的生活上只给予充分的物质保证,很少能抽出时间来关心小孩的其他方面。随着小孩成长,其心理上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同时,现在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孩子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第二、在日常生活中,有某些家长从来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粗言秽语、穿着裸露等,从未考虑过其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有些家长整天沉迷于打牌,甚至有时候不够人时还把小孩拉上代替。在如此的环境下,给孩子造成一些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做事从不考虑小孩的感受,从不让小孩发表自己的意见。许多父母都犯有这样的错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尤其是父母的感情出现问题时,父母不考虑小孩的感受,结果受到伤害最大的是小孩。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由于父母的感情问题或家长的为人处世态度而性情大变,放弃学业。第四、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许多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都充分满足,就怕孩子受累了、吃苦了,容易养成孩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体谅别人,不会与别人合作和交流,生活自理能力差。第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占有相当的比重,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不注重生活能力的培训,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第六、管理方法不讲实效。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家里便“阳光灿烂”;当孩子的成绩不佳时,家里便“山洪暴发”。除此之外,许多孩子稍做错一点事,家长就体罚、态度粗暴,忽视孩子的正当要求,对孩子否定过多,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过少;也有的家长尽可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缺少对孩子精神上的关爱。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受到影响。六、家庭教育对学生形成好的影响的策略。 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净化社会风气,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理念,创建良好的家教环境,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切实改变这种家庭教育的现状,教师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家庭教育有效性、实效性的策略:(一)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家长要从平时生活中发现孩子的一些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进行有利的引导,把孩子的一些良好的习惯慢慢培养起来。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一些不足的地方,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生活中慢慢地改正过来。(二)善于与孩子进行交流。现在很多家长都感觉与孩子有交流障碍,认为孩子的一些做法不能理解,不可思议。其实这是家长没有把握好切入点。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认识层面,家长在看待这些事情时应从孩子的认识层面入手,用孩子的眼光来认识问题。这样做家长才可以了解到小孩的心里所想,从而来判断事情的对与错,也能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三)善于以身作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是与小孩接触最多的,也是影响最大的。如果家长平时没有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就会把一些不良的习惯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让孩子养成一些坏毛病。所以在平时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给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四)营造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氛围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民主、竞争、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五)建立新型平等的朋友关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尔指出:“父母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父母放下架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快乐中。实验表明:与父母一起游戏是诱导孩子情感的源泉,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兴奋,使孩子情绪愉快,性格活泼。同时,孩子在与父母游戏的过程中学到很多自然、社会知识,生活技能、反应能力、判断能力相应提高。这样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总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当根据时代和孩子年龄特点,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他们的智能。这样的家庭就会始终充满亲切、友爱、平等、欢乐的气氛,孩子就会在轻松、温暖的环境中受到影响和教育,从而健康而活泼地成长。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当务之需。应该说,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根深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园文化充分的情感内化及熏陶。传统的文化家园塑造了各民族青年的深层气质,深层气质引导着个性,使民族文化在各个特定时代呈现出灿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