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市场供需均衡实证分析.doc
湖南商学院课程论文 我国汽车市场供需均衡实证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虽然汽车业未被列入去产能的重点行业,但近期国家发改委对“我国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已经显现”的首次表态,并且统计数据表明到2020年汽车产能将达到5000万辆,汽车业未来很可能面临产能绝对过剩的风险。本文将从汽车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Pearson检验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而找到提高汽车需求量,控制供给量的办法,来达到汽车供需平衡。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供需平衡 ;Pearson检验一、 文献综述1.国外汽车市场供需研究实证分析韩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韩国汽车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 ,不断发展 , 90年代达到顶峰 , 后又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由盛而衰 , 近几年又逐步复苏的历程。王晶(2003)在论文中指出韩国的汽车工业,随着国产化程度的提高,汽车的相对制造成本呈现出不利于汽车工业发展的上升趋势,韩国汽车发展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其自主开发能力不够,其所生产的汽车没有竞争力。王卫东(2004)又指出,国外汽车市场过于饱和的主要原因是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汽车生产成本的降低,先进的汽车生产量提高的十分迅猛,以至于出现了全球汽车产能过剩的情况。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汽车产能最终也没逃过严重过剩的结局,在2007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汽车市场大幅下滑,汽车工厂倒闭,汽车工人失业,美国汽车三大汽车巨头中有两家破产重组,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美国的汽车产能问题才得到有效调整。而到了2015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世界汽车产销总量依然增加。根据世界汽车组织 (OICA) 的统计,全年全球累计生产各类汽车 9068.31 万辆,而汽车销售量却只有8967.80万辆,全球汽车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在这种全球汽车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汽车行业又是怎么样的呢?2国内汽车市场供需研究实证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汽车产能也即将过剩的,但在自由竞争的大市场环境下,汽车供给量无法由政府直接控制,那么增加汽车需求量将成为控制供需平衡的主要途径,李何(2011)在不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形下,指出过剩生产能力可能是一种不连续的策略性行为。这种观点具有不全面性,决定汽车产能过剩的除了产量之外更重的是需求,而中国在现今汽车产量供大于求得情况下,决定产能是否过剩的则是需求因素。徐长明(2012)从长期潜在规律来看,中国汽车市场在2023年还是处于高速增长的区间范围内。高爽指出(2015)影响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主要因素是全国城镇人口数,并且全国汽车产量对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存在正向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也具有正向影响。而刘春辉(2011)指出在影响乘用车消费的众多因素当中,居民收入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汽车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长。并且尹小平(2011)也在论文中指出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是影响中国汽车消费的主要力量,汽车销量与经济持续发展相关此外,在向骏文(2012)的研究中表明全国汽车月销量随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降而上升,全国汽车月销量随居民燃料和零配件价格指数的上涨而上升。在整个物价上涨的过程中,消费者信心指数连连下降。但是燃料等价格越涨,人们对未来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越强烈,以致有将来购车需求的人选择当期购车。而人们对未来价格预期又受着汽车进出口量的因素的影响,孙海霞(2011)在研究菲律宾的汽车市场中指出,菲律宾的国内汽车需求量和出口量成反比,和进口量成正比,两者互相影响。在面对中国即将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中国的汽车行业出口量却不大,在庞大的内需量中几乎可以是忽略不计的,而根据数据预测到2020年全国汽车产能可能将高达5000万辆左右,而届时销量可能只有3100万辆左右,将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为了防止出现美国汽车市场的那种情况,应提升我国本国的汽车需求量,况且近几年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逐渐增长,在汽车拥有量中占很大比例,并且我国汽车需求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货币供应量这几个最主要因素的分析,找出预防汽车产能过剩的办法。二、现状分析 图一 汽车供销量2000年到2015年期间我国汽车的产量和销量整体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供给量从205年的200多万辆上升到现在的2400多万辆,其增量之多说明我国的汽车行业行情非常好,发展十分迅速;与此同时汽车的销售量几乎和生产量同步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家车的增多使得汽车供给量和需求量几乎不相上下,而2015年汽车的总销量却有下降的趋势,私家车的拥有量和汽车拥有量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下表所示: 表一 私人汽车拥有量及其比例年份私人汽车拥有量汽车拥有量百分比%2000625.331608.9138.872001770.801802.0042.772002969.002053.2047.1920031219.202382.9051.1620041481.702693.7055.0120051848.073159.6658.4920062333.323697.3563.1120072876.224358.3665.9920083501.395099.6168.6620094574.916280.6172.8420105938.717801.8376.1220117326.799356.3278.3120128838.6010933.0980.84201310501.6812670.1482.89201412339.3614598.1184.53201514532.0617200.0084.49表一显示,我国的居民汽车拥有量呈上升趋势,私家车拥有量更是迅猛增长,从2000年到2015年短短的十六年内增长了13906.73万辆,最重要的是私家拥有量在汽车总量中站的比例逐年递增,到2014年已经占到总量的84.5%的份额,虽然2015年虽然其所占比例仍然居高不下,现在看来汽车拥有量的提高是离不开私家车拥有量的提高。汽车需求量的提高最主要的影响是汽车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就会产生主动消费,收入提高,人们就会想着要去提高生活水平,从而去购买汽车,消费是平的提高意味着人们想要去消费更好,更贵的产品,这也会提高汽车的销售量,因此这两点是影响汽车需求量的最主要因素。而在自由竞争的汽车市场中,政府是无法直接对汽车产量进行直接干预的,因此对影响汽车产量的钢铁产量,公路里程数进行政策调控,从而间接控制汽车产量。为了说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居民的消费水平、钢铁产量、公路里程数对汽车供给和需求的影响,接下来要对变量进行一些相关分析。三、相关性分析和模型建立(一)Pearson检验 表二 相关性汽车销售量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汽车销售量Pearson相关性1.987*.852*显著性(单侧).000.000N161616居民消费水平Pearson相关性.987*1.891*显著性(单侧).000.000N161616城镇居民人均收入Pearson相关性.852*.891*1显著性(单侧).000.000N161616关于我国汽车销量的影响因素有居民消费水平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销量和居民消费水平直接的相关系数为0.987,且P为0.00,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系数有显著性意义,同样的销售量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之间是高度相关的,并且相关性十分显著,汽车销量和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相关系0.987,P为0.00,说明两者高度相关,并且相关性十分显著;并且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汽车销售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2,P值为0.000,说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汽车销售量之间高度显著相关,所以将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作为汽车销售量的解释变量。表三 相关性汽车生产量钢铁产量公路里程数汽车生产量Pearson相关性1.982.989显著性(双侧).006.000N111111钢铁产量Pearson相关性.9821.380显著性(双侧).006.009N111111公路里程数Pearson相关性.989.3801显著性(双侧).000.009N111111我国的汽车生产量和钢铁产量存在高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9,并且相关性十分显著,在现实生活中汽车产量与钢铁产量的确关系密切,数据符合现实,同样的汽车销量和公路里程路也存在高度正相关,并且相关性也是十分显著,而钢铁产量和公路里程量却没有什么关系,数据现实的结果和实际也是很符合的因此解释变量的选取是有意义的。(二)、模型建立1、汽车销量(需求量)模型:y1=lnx1+lnx2+y1为汽车销量,x1为居民消费水平,x2 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通过对2000年到2015年的数据两边取对数后进行回归分析得到:lny1=1.377lnx1+0.058lnx2-6.290t= 7.833 0.209 -4.211R2= 0.980 F=158.055 P=0.00由回归分析结果知,R2为0.980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效果好,F为158.055,说明方程是显著的。居民消费水平对汽车销售量的影响系数为1.377,并且由t可以判断,影响系数是显著的,且当居民消费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汽车销量平均增加1.377个单位;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对汽车销量的影响系数是0.058,由t看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对汽车销量的影响不显著,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下面为解决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新的模型:lny'=1.41lnx1-6.016 t=18.418 -8.709 R2=0.98 F=339.236 P=0.00 解决多重共线性后,R2为0.98,F为339.236模型高度拟合,且x1的回归系数为1.41,由t可以判都其回归系数很显著,即当居民消费水平每变动一个单位,汽车销售量平均变动1.41个单位,居民消费水平对汽车销量的影响很大。2、汽车产量(供应量)lny2=lnx3+lnx4+y2为我国每年的汽车产量,x3为我国的钢铁产量,x4为我国的公路里程数对收集到的2000到2015年的变量数据取对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果y2=0.176x3+1.793x4-5.339t=0.877 5.998 -3.546R2=0.934 F=44.712 P=0.00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R2为0.934 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效果好,F为44.712大于临界值,说明方程是显著的。我国的钢铁产量对汽车产量的影响系数为0.176,其影响不显著,公路里程数对汽车产量的影响系数为1.793,由t值看出其影响效果十分显著,即公路里程数每增加一个单位,汽车销量平均增加1.793个单位,公路里程数是影响汽车销量重要因素。三、问题分析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汽车行业是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的,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多是增加汽车需求量的主要力量,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增加汽车需求量的根本保证,汽车的供给量目前还是呈上升的势头。在未来的几年里如果汽车供给量一直持续上升,而需求量却并未跟上供给量的增长脚步,那么汽车的供需将会呈现不平衡状态,汽车行业将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如果不加以控制汽车供需那么就很可能会出现和美国一样的情况,要付出严重的代价才能调整汽车产能供需平衡。而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汽车的销量主要受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会刺激消费者去消费汽车,公路里程数的增加会刺激汽车产量,而城镇居民收入对汽车销售量的影响不显著,钢铁产量对汽车产量的影响也同样不显著,所以这两者对销量和产量的影响不大;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知道,汽车销量除了受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之外,还受贷款利率的影响,这和买房很类似,贷款利率的降低是的人们对房子和车子的购买欲望增强,降低贷款利率是增加汽车消费的一道重要催化剂。因此,控制供需平衡,防止未来汽车产能过剩可以从这几个因素着手,一是刺激私家车的需求,私家车的拥有量在汽车拥有量中的比重现今已占到百分之八十多,是控制汽车增长量的主要命脉,私家车的需求增长几乎可以代表了汽车总销售量了;二是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从而提高汽车需求量,数据分析知居民消费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汽车销量平均增加1.377个单位,居民消费水平对汽车销售量影响还是很大的;三是降低贷款利率,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四是控制汽车产量不要过快的增长,控制公路里程数和钢铁产量。为了预防未来的汽车供需不平衡,产能过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四、建议1.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生产和服务质量个的提高是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汽车的生产管理,提高汽车的生产质量,另一方面对4S店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4S店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在一个就是增加社会停车位的数量,争取达到每一辆车都有位可停的状态。2.刺激人们对私家车的消费需求。私家车的拥有量占我国汽车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多,刺激私家车消费需求是提高汽车总销售量的主要途径,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刺激私家车的消费,一是政府对私家车购买者发放福利,例如降低私家车买车税费,减少私家车过高速的过路费,或者对私家车购买者发放一定量的补贴;另一方面汽车销售商可以对私家车购买者给予一定的优惠。3.降低车贷利率。现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汽车也是有一定的心里需求的,但汽车的消费并不便宜,不是每个人都能一次性拿出足够的钱款来支付汽车价格的,因此车贷是一个帮助人们实现买车欲望的好途径,而车贷利率的降低更是能让人们激起买车想法的一道高能催化剂,降低车贷刺激了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是提高汽车需求量的重要措施之一。4.稳定汽车的供应量。稳定汽车供应量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钢铁对汽车行业的输出要稳定,要进行限量供应,不能无休止的满足汽车生产需要,保持汽车生产量平稳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公路里程数对汽车生产量的影响中可以看出,公路里程数要有计划的增长,维持汽车供应量的稳定。通过控制公路里程数的平稳增长使得供给量和需求量不至于有太大差距。总而言之,为了预防产能过剩,主要就是通过提高汽车需求量,控制汽车生产量来达到供需均衡。文献综述1王晶 韩国汽车发展状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c 上海汽车 NO.12 20032汪卫东 国外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国内汽车电子产品市场现状及预测c NO. 4 20043尹小平,王艳秀 中国销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c 统计与决策No. 8 20114刘春辉 城镇可支配收入对乘用车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c 产业科技论坛 No.12 20115李何 我国汽车产业过剩生产能力策略运用的实证研究c纵横经济No.12 20116孙海霞 菲律宾汽车市场分析-基于RCA指数和CMS模型实证分析视角 c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No.24 20117徐长明 中国车市向何方 c 汽车观察 No.02 20128向骏文 影响我国汽车销量的因素分析 c 中国外资月刊 No.277 20129高爽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c 经济先导刊 No.22 2015第10页 共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