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1)限时训练(12页).doc
-
资源ID:34792419
资源大小:266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通用版)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1)限时训练(12页).doc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1)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44分)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 B12 C16 D18 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解析:第1题,图中最高气温为21 23 。最低气温为5 7 ,故温差应该在14 18 之间,但不可能是14 和18 。第2题,多云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最高气温低于晴天;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而不是正午;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变化最剧烈处在9日8时至13时;从题中信息可以判断8日为多云,9日为晴天,晴天时白天气温变化更剧烈。第3题,从图中可知,备选项中市中心和南、北两侧的气温差的最大值出现在8日22时左右,故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刻为8日22时左右。答案:1.C2.B3.B(2015·北京西城区期末测试)下图为某地气象台测得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读图,回答45题。4据图判断,该地()A北京时间16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大B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大的时刻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5该地()A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右B位于120°E,昼长12小时左右C位于90°E,昼长15小时左右D位于150°E,昼长15小时左右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北京时间14时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大,A错;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小的时刻,C错;大约在北京时间15时以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小于散失的热量,D错;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所以B正确。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气温最高时是北京时间16:00,而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故该地的经度应为90°E;只有在白天,地面才能从太阳获取热量,故该地大约在北京时间6时日出,21时日落,该地的昼长大约为15小时。答案:4.B5.C(2015·成都二模)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图,回答67题。6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城市建筑规模扩大,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AB CD7有关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是温带地区B热岛效应1.0 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说明高原区产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C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D1月份温带地区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无关解析:第6题,城市建筑规模扩大,降低了风速,增加与郊区热量交换的难度,故说法错误。选B。第7题,读图可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是高原区,故A错;热岛效应1.0 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不能说明高原区产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我国高原区城市数量相对较少,故B错;1月份我国为冬季,温带地区和高原区需要采暖,热岛效应较强,故D错误;读图可知,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选C。答案:6.B7.C(2015·北京海淀区二模)下图为华北某地区某日气温随空间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A从时间分布看:T1、T2、T3依次表示8:00、10:00、12:00B从空间分布看:依次表示城市、乡村、城市C从气流水平运动方向看:地流向地,地流向地D从气流垂直运动方向看:地气流上升,地下沉9关于图中所示三个时刻表述正确的是()AT1时刻:与气温差异最大BT2时刻:与气压差异最大CT3时刻:与、与之间热力环流更强盛DT3时刻:最易出现逆温现象,空气质量最差解析:第8题,图中显示T1、T2、T3气温依次上升,则从空间分布看,地气温最高,两地气温稍低,可能为乡村,为城市,同时地气流上升,两地气流下沉,且从水平方向看,两地气流流向。第9题,图中显示T3时刻,两地与地温差最大,则热力环流更强盛。答案:8.A9.C(2015·山东滨州一模)下图是某地区某一时刻气压分布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此时出现降水的区域位于甲处和丙处B甲处的气温一定高于丁处C甲处一定比丙处气压低D丙处的风力一定大于丁处11如果图示天气系统向正东方向移动,48小时后北京市的气压变为1 020百帕,则这段时间内北京市天气特征变化最可能是()A风向由西北变为东北 B风速由快变慢C天气由阴变晴 D气压先变低再变高解析:第10题,等压线越密集说明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强,图中丙处等压线明显较丁处密集,故D选项正确。锋面气旋中降水区域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甲、丁处可能出现降水。第11题,可把图中北京市向西移至1 020百帕等压线与40°N相交点位置,则风向由现在的西北风转变为东北风,A选项正确。同时等压线变得更密集,则风速由慢变快。答案:10.D11.A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5·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材料一拉萨气温日较差大,气候独特,既有“日光城”的美誉,又有著名的“拉萨夜雨”。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材料二拉萨位置。(1)分析拉萨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10分)(2)分析拉萨夏季“昼晴夜雨”的天气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8分)(3)评析拉萨作为避暑旅游城市的自然条件。(8分)解析:(1)图中显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河谷中,高原具有空气稀薄的特点,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回答即可;同时河谷地形使白天气温更高、夜晚更低,也促使气温日较差更大。(2)可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分析对农业的影响。(3)主要从温度、湿度、旅游需要的空气质量、阳光以及高原不利于旅游的因素角度分析。答案:(1)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河谷地形白天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2)白天降水相对少,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有机质积累,可提高其产量、品质;夜间降水多,气温较白天低,雨水消耗于蒸发的部分少,渗入土壤中的水分多,有利于水分涵养,增加作物根系吸收。(3)有利条件:海拔高,夏季凉爽;靠近拉萨河,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晴天多,阳光充足。不利条件: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气温日较差大。13(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基本原理,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懿父子觉得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火,司马懿父子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材料二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当时正值隆冬。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材料三李商隐的古诗夜雨寄北中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中的“巴山”指大巴山,“巴山夜雨”其实是泛指多夜雨的我国西南山地及四川盆地。这些地方的夜雨量一般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1)材料一中“葫芦峪”的大雨为什么说“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6分)(2)材料二中周瑜为什么“欠”东风?(6分)(3)四川盆地的夜雨属于哪一种降雨类型?请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简要分析四川盆地多夜雨的原因。(8分)解析:(1)可以用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回答。(2)注意材料中正值隆冬这一季节信息。(3)云层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夜间盆地温度较高,形成上升气流,从而形成降雨。答案:(1)大火使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2)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3)对流雨。四川盆地地区潮湿多云,夜间云层较厚,云层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得夜间盆地温度较高,易形成上升气流,云层随空气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第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