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精品文档】第 12 页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填空题:1. 西方美学史最早使用“崇高”范畴的是 朗加纳斯 205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 马克思 123. 判断力批判的作者是 康德 2064. 艺术哲学的作者是 丹纳 1235. 现实美包括 自然美和社会美6. 西方美学史上把悲剧分为 命运悲剧 性格悲剧 社会悲剧 2377. 美感的差异性包括 时代差异性 民族差异性 阶级差异性 3208. 西方美学史上主要讨论悲剧的著作是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所写的诗学,他的悲剧理论在西方美术史上最早奠定了悲剧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作用 引起对人的恐惧和怜悯之情 在积极方面能起到“陶冶”作用 2269. 康德把崇高分为 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207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崇高最显著的特点是:更大的多,更强的多10. 喜剧分为 讽刺和幽默 256 喜剧的特征是:寓庄于谐11. 美学之父德国理性主义者 鲍姆嘉通 312,我国最早西方美学的是 王国维 ,他是现代中国美学的奠基人。13,1750年,鲍姆嘉通正式以“伊斯特惕克”这个术语出版美学第一卷,标志着美学的独立。14,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15,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16,美的根源在于人的 自由创造 【或美的形象中蕴含着人类一种最珍贵的特征自由创造】 , 自然美的根源是 社会实践17,社会美包括:人的美、劳动产品的美、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其中美是中心,劳动产品的美是人的创造、智慧、力量的物化形态,环境美也是人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8,劳动产品的美一般都是 实用和美 的结合19.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把“意”看做是艺术美的精髓。20,在中国,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把“神似”、“神形兼备”作为衡量艺术美的重要标志。21,意境的特点:情景交融 传神的特点:神形兼备,(以形写神)东晋顾恺之提出22,亚里士多德从艺术是“模仿”现实的观点出发,根据艺术的对象、媒介、方式分类;黑格尔对艺术作出逻辑的历史的分类,即 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现代流行的艺术分类方法:从外部状貌出发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从主体对艺术的感受出发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想象艺术。23.根据作品的再现与表现,和所用的物质手段的不同,艺术可分为:再现的艺术、表现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再现的艺术有:雕塑、绘画、摄影、戏剧、电影等;表现的艺术有:工艺、建筑、书法、音乐、舞蹈等】24,形式美的主要法则有: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其中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25,黑格尔认为最能说明他的悲剧理论的例子是古希腊悲剧安提戈尼26,唯心主义学家康德从主体的感受出发研究喜剧的效果笑;唯物主义学家亚里士多德从“模拟说”出发,提出“喜剧是对比较坏的人的模仿”27美感主要特点和最显著的标志是:情感28,中国古代把美感叫做“畅神”、“神思”【如宗炳论山水画】29:,美感的本质特征是:形象的直接性、精神的愉悦性、潜伏的功利性、想象的创造性30,美感心理活动的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理解,其中感觉是基础,主要审美感官是 视觉和听觉;审美知觉的特点是:整体性、选择性、主观性和统觉作用;联想和想象是审美心理的高级形式,联想可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简单联想)、对比联想(复杂联想)、关系联想(意义联想),想象又分为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理解根据深浅程度不同分为:对事物外部联系的理解和对事物内部联系的理解【黑格尔在谈到审美欣赏的直接领悟是,称作“敏感的关照”】30,绘画的审美特征是由绘画词汇形成的,绘画的最基本词汇是 线条、色彩和构图。名词解释1. 美学(伊斯特惕克)的定义: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2. 自由创造:是指人类在对事物必然性认识的基础上和对能动地去改造世界, 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的活动。3. 美的定义:美是自由创作的形象体现,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26真:合规律性;真,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善:合目的性;善,即符合于人类的预期目的的行为。4. 丑:恶的形象体现,事物的否定性审美价值。丑的本质在于,对象以其形式状貌对主体实践效果的否定,唤起主体情感对对象存在的否定。 345. 社会美: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它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因此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占有中心地位。 606, 审美理想:是以真善为内容,对未来生活图景充满激情的想象。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的实践,在实践中转化为客观的生活形象,才能形成社会生活的美。7, 劳动产品的美:是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的物化形态,是在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肯定人的本质的一种普遍形式。劳动产品的美一般都是使用和美的结合。8, 环境:广义:是指人在现实中各种外部条件(包括社会和自然)的总和。狭义:是指生活、劳动的具体场所,如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9, 自然美:自然事物的美。与社会美合称现实美。主要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对象的美,如田地、园林等;另一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对象的美,如星空、大海等。它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最高表现形态是人体美。它的特点是侧重于形式,以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它和社会功利的联系较为曲折。8310,艺术美:艺术美是艺术作品中的美,是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是美的集中表现、高级形式。 10511,典型化:典型化是指艺术家概括现实生活,创造典型形象的方法。从生活到艺术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典型化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概括化和个性化同时进行,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互渗透、融为一体12,典型性:艺术的典型性是指运用典型化方法所达到的概括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程度,这种程度愈是完美就愈具有典型性。11713, 意象:是在艺术家头脑里所形成的艺术形象的“蓝图”,也可说是孕育艺术形象的胚胎。14,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它以意蕴、情趣取胜。15,传神:在艺术中主要指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其内在精神,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也是艺术中的一种美的境界。14516,蒙太奇:是电影的一种特有的手段,是电影的审美本质的主要特征之一。原意是构成、装配的意思,借用在电影艺术上是指镜头组接关系和联系的方法,按照总的构思把一个一个镜头连接成影片,使之产生叙述、对比、联想等作用,从而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17617,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他的美是借助语言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深刻反映生活和丰富的情感。大体分为两大类,诗歌和散文。18,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机器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18119,优美: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统一的美。它是美的一种形态,是一种静态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的和平衡状态。它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从美感上看,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20120,崇高: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20221,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悲剧的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的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新生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225 231,*22,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体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人的合理要求、理想以及在实践中所体现的人的优秀品质。231*23,鲁迅说的“毁灭”:这里的毁灭是指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遭受到的挫折、失败和牺牲。在毁灭中表现出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24,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是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根源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是在倒错、乖讹、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生活得本质。具有“寓庄于谐”的特征。24225,寓庄于谐:“庄”是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是诙谐可笑的。“庄”与“谐”处于辩证的统一,将深刻严肃的主题运用诙谐搞笑的形式表达出来。26,美感:是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对没得认识、评价和欣赏。26027,直觉能力:是指审美者对审美对象的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也就是直接的感性体验或欣赏能力。这种“直觉能力”的获得即是美感的形象直接性。26228,感觉:是人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形式。28129,知觉:是通过实践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28230,表象:是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28731,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既可以是由感知某一事物而想到于此有关的另一事物,也可以在回忆某一事物时又想到与此有关的事物。28932,想象:是人的大脑在原有表象基础上加工改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29133,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特殊的,也是最活跃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30234,理解:是通过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心里过程。 31235,美感的普遍性:也叫美感的共性。是指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他们的思想欲望,爱好和兴趣等,带有历史的社会的普遍内容,在美感的个性中表现出社会的共同性质。331 36,美感的差异性:也叫美感的个性,是指在审美过程中由于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所产生的审美多样性。 320*37,移情说:是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移情现象是一种“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也就是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这种东西仿佛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也受到这种事物的感染,与它发生共鸣。 343*38. 心理距离说:是西方美学史上心理学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语言学家布洛。布洛认为“心理距离”是“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也就成了一种审美原则”。“距离是通过把客体及其吸引力与人的本身的分离而开而获得的,也是通过使客体摆脱了人本身的实际需要与目的而取得的。”348*39. 知觉说:也称“表现说”,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他的美学思想是表现主义的,他的最基本的美学概念是知觉即表现。他认为直觉是抒情的表现,直觉就是艺术,也就是美。 354*40,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是德籍美国著名美学家、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中文一般译为完型。格式塔心理学在谈到型的时候,非常强调它的整体性,这形的整体性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原有的,是由知觉活动组成的经验中的整体,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所谓格式塔的“形”,乃是经验中的一种组织或结构,与视知觉活动密不可分。特点是整体性、独立性、主客体统一性。360*41 ,“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是现代著名的奥地利精神病和心理分析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其结构理论有五大支柱:无意识、婴儿性欲、恋母情结、抑制和转移,其核心部分是“无意识”也是对美学影响最大的一部分。弗洛伊德晚期又提出了所谓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的心理结构学说。 367*42, 科学美:指科学领域里存在的美。科学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技术美相并列,并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美与技术美的关系尤为密切,人们常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称之为科技美。科技美属于广义的社会美之列。*43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375 44,美的规律:狭义:指形式规律 广义:形式规律以及形式规律的运用。 简答题1, 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81)美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长期以来存在着争议: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的认识的完善。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派美学的同时,非常强调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移情说”、“心理距离说”派等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2)目前我国国内的一般人认识: 美的问题。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艺术问题。3,)综上,可概括为:我们认为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2, 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81)、首先是时代的需要。2)、其次是发展社会文化文艺的需要。3)、再次是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3, 怎样学习美学 ?12 1)刻苦学习马列主义。2)学习美学原理要和研究美学史相结合。3)学习美学要注意结合审美实践,特别要结合艺术实践。4)在学习中注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4,美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1)美是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美的本质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自由创造。没有自由创造也就没有美。2)A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美是对人而言的,是依存于人类社会而存在的,而人正是劳动的产物。因此,劳动为美的存在提供了前提。B人的劳动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根本区别。人类劳动的产品不仅能满足物质需要,而且也能满足精神需求,这为美的产生提供了可能。C美本身就是劳动的创造物,劳动成果体现着人的创造力量又表现着人的本质内容,使人类在劳动产品中直观自身,产生由衷的喜悦,因此劳动不仅使美的产生成为可能,也在现实中创造着美,所以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 5,什么是自由创造?为什么说自由创造是人类的最珍贵特性?1)自由创造是指人类在对事物必然性认识的基础上和对能动地去改造世界, 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的活动。2)为什么说自由创造是人类的最珍贵特性?原因有三点: (1) 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特征之一。(2) 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人在自由创造过程中发展了人本身。 6,什么是真?什么是善?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美是自由创作的形象体现,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26真:合规律性;真,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善:合目的性;善,即符合于人类的预期目的的行为。2)美和真善具有辩证关系,既联系紧密,又有区别。联系:三者是非常相近的品质。三者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有当人类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规律(真),实现了功利目的(善)并成为生动的形象才可能有美,因为这样才能体现人类的自由创造。从历史成果来看,真善美是同以客观对象的密不可分的三个方面。就对象体现规律看是真,就对象符合一定社会功利目的看是善,就体现人的自由创造的形象看就是美。美与善的关系:联系:首先,善是和功利直接联系的,包括人的道德行为以外的许多事物的社会功利性质,也就是指符合人的目的性。其次,美以善为前提。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一定社会集团、或一定阶级的利益,美的事物是一种肯定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生活形象。区别:首先,从功利关系上看,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而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联系,功利是潜伏在形象中的。其次,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看,善虽有形式,但主要不是讲形式;而人们对善的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美是在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现为生动的形象。再次,善是意志活动(目的、功利)的对象,美是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美与真的关系:联系:美的产生是人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的目的,所以,人的自由创造,壁细胞依靠对客观的必然性的认识才能进行。区别:真并不就是美,美不就是客观规律本身,客观规律可脱离人的实践,美却不能。真是客观规律本身,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们去思考,美是欣赏的对象,它的生动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总之,真善美相互联系和区别,美不能离开真和善,但又有不同。只有当人们掌握了客观规律(真),并把它运用于实践,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善),并表现为生动形象,才会有美的存在。7,丑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美丑的相互转换?1) 本质:丑是恶的形象体现,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的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 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2) 美和丑相互依存。真善美是与假丑恶比较而存在,斗争而发展的。丑对美具有烘托作用。美和丑相互转化,而转化要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很明显。丑可以转化为美,旧中国变新中国就包含了美向丑的转化,再有人类对秃岭荒漠的治理。在艺术生活中,艺术家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使不美的转化为美的。接纳后的丑何以消解成为现实美,这需要艺术家对现实丑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重新建构。艺术美肌体的营养元素的获得全靠艺术家对现实丑的消解。美也可以转化为丑,如原有的纯洁青年,由于经受不住资产阶级思想的亲事和坏人的引诱,堕落为小偷、杀人犯等。8,美的特点有哪些?391)美是一种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的形象。美的事物都是具体可感的个别形象。形象离不开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感性形式,它作用于人的感官,影响人的思想感情,给人以审美感受。2)人的自由创造赋予了形象以美的生命。美的形象中蕴含了人的本质,正是由于人的自由创造,才能唤起人们精神上最大的喜悦,在美的形象中才具有最大的感染力量。3)美具有潜在的功利性。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实践是有目的性和功利性的 ,美也是有功利性的。美的事物并不像善的事物那样具有直接的功利性,而是潜在的,消融在形象中。4)形式对于美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形式是构成美的形象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形式美通过审美主体能在美的各种形态中相互渗透,在自然美和社会美之间,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以及每一种形态内部各个美的事物之间都相互融合和渗透。9,美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1) 美产生于劳动。美的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直接呈现于对象的感性 形式(色彩、线条、形体等),在这些感性形式中凝聚着人的劳动和创造。这些 形式成为人的智慧、 灵巧和力量的标志, 因此能唤起人们的喜悦而成为美的事物。2) 首先人类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实用价值,而后才创造了美。它反映了美的产生的实际的历史过程。因为人们的劳动首先是为了解决人们在物质生活中的迫切需要,这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所谓“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说明人类总是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然后才提出精神生活的需要。人类最初进行生产并不是为了创造美,也没有专门创造出美的对象,美和是偶那个是结合的,有用的有益的,往往也就是美的。因为只有在有用的对象中,才能直观到人类创造活动的内容,才可以感到自由创造的喜悦。10,从实用到审美的过渡中间环节是什么 57从实用价值到什么价值的过渡中,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例如丁克族的妇女戴20磅的铁环,开始也可能不是为了美,而是为了富的观念才戴的,其后“富”与美的观念逐渐结合,才形成“富”的也就是美的。11,怎样理解在美的产生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58 在原始社会中各种工具造型的发展,单从客体本身是无法说明的。在历史发展中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物也在变,人也在变,人与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谓的“客体”是指人所穿着的对象世界。这个对象世界是人类社会时间的产物,也就是人化的自然。反过来又影响主体,凭着对象的丰富性才发展了人的感觉的丰富性。从磨制时期上我们看到人类对形式的感觉愈来愈发展。从编织劳动中启示人们掌握一些图案的组织方法。从彩陶以及后来的石器的制作发展了人们对色彩的美感。离开了对象就无从说明主体思维、感觉的发展,同样离开主体也无法说明产品的变化。在劳动中人类创造了美,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又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要。人类凭借着这种提高了的审美能力,又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事物。从创造美的对象到提高主体审美能力,再去创造新的美,这是一个循环过程,使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人和物在实践过程中相互影响。12,社会美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人物形象的美侧重于内容?社会美是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它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 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它与善有密切的联系。是美的最早存在形态。 1、人的美和人的本质有密切的联系。人物形象的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并侧重于内容。人的美是一种可关照的生活现象,人的内在品质显现于外部特征 才能引起美感。没有了内容,则美也就不存在了。 2、人的内在美有持久性。它不像生理现象那样易于消逝。人的内在美的持 久性的由于人的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内在美的显现更为生动丰富。它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表情、动作、语言 都与人的内在品质、精神有密切联系。而外在的美仅有长相一种。 4、内在美对人的精神生活能产生更深刻的影响。4、内在美对人的精神生活能产生更深刻的影响。13,什么是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对社会美起什么作用?审美理想是人在头脑中创造新世界的蓝图。是人的精神美的集中表现。是以 真善为内容,充满了对未来生活图景的富有激情的想象。社会美是人们在一定审 美理想指导下艰苦实践的结果。作用:1、审美理想给人们的实践活动指明了方 向;2、而且对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14,什么是艺术美?艺术美有那些不同于现实美的特点?试比较黑格尔和车 尔尼雪夫斯基对艺术美的论述的优缺点。 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 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 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艺术美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但不等于现 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不同于现实美的特点在于:1、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凝结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现实美是客观存 在的美,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2、现实美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艺术美 一经创造出来就固定不变了,可长久供人欣赏。3、艺术美是现实美的集中反映, 比现实美更精粹、更鲜明、更生动、更具典型性。4、它不是直接为了满足实用 的需要,而是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中,给人以精神的影响。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艺术美是现实美的“代用品”;在艺 术中创造想象的作用的有限的;艺术形式本身带来的局限)认为艺术美来源于生 活,肯定现实美及其生动丰富性,这是正确的,但是他采用贬低艺术美的方法来 肯定现实美,忽视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就是错误的了。黑格尔则否认艺术美 来于生活,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强调想象在艺术创造的作用,反对艺术机 械模仿自然。他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结果,接触到了艺术的审美特性,有合 理的因素,但是他完全否认社会生活,错误的。二人的观点都有片面性。14,为什么艺术来源于生活?或生活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1) 生活是想象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2) 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3) 生活推动艺术家技巧的发展。以上三个方面都说明,生活是创造艺术美的基础,艺术美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15, 怎样理解“每个人都是典型的,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116从生活到艺术的过程,是典型化的过程。艺术典型应当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每个人都是典型”是讲伊苏典型应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揭示社会生活一定的本质,指的是典型的共性,“又是一定的单个人”,这是讲艺术典型应当有自己的特殊性,也就是要有自己的鲜明独特的个性。在生活中每一个人由于出神、遭遇、所走的路、所受的教育等等的不同,总是有自己的独特性格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是完全相同的。恩格斯引用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说:“是一个这个”,强调了典型艺术形象的个性特点的重要性,以便创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是对艺术家提出的一项重要的美学要求,艺术家为了实现这一要求,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所以,成功的典型形象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是艺术家的集中表现。16, 怎样体现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 1191)艺术家的主观因素决定了对生活的提炼取舍。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已经是被艺术家所理解过、体验过的生活形象。2)艺术家在审美理想的指导下,可以创造出比生活、自然美更美的艺术形象,在艺术创造中典型化与理想化同时进行。3)艺术家的主观因素还可以使反映现实丑的艺术作品成为艺术美。4)艺术家的主观因素还赋予艺术形象的感染力。艺术形象的魅力在于以艺术家深刻理解过、体验过的东西,去唤起欣赏着的共鸣17,什么是意境?怎样理解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含义: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意境中情与 景的关系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关系:情是主观范畴,景是客 观范畴,景是产生情的基础,情是由特定生活条件下的景物所引起的;情在意境 中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在特定情感支配下,经过艺术家提炼取舍所创造的。见 景生情,再缘情取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相互作用,互为前提,最终达到主 客观的统一。18,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原因有四点: 1、生动的形象。 2、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 3、意境中包含了艺术家精湛的艺术技巧。 4、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19, 什么是传神?怎样理解神和形的辨证关系?在传神中怎样体现主观因素 与客观因素的统一? 传神是指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内在精神, 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 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体现艺术家的创造,是艺术中的一种美的境界。 传神中的型与神是辨证统一的。形似是基础,神似是形似的升华。形指人物 的外部特征, 神指人的内在精神。 没有形作为基础, 神就无所寄托, 而有形无神,仅仅形似,则是模仿,谈不上创造,只有达到了神似,表现出人物的内在精神, 才能表现为创造,才能称为美。(以形写神) 传神中的“神”实际上是艺术家所理解的和经过情感体验的“神”,传神的 作品中既反映了对象的本质特征,也表现了艺术家的爱憎和审美评价,两者有机 地统一于形象之中,也就体现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统一。(迁想妙得)20,传神的主要理论有哪些?1) 形似与神似的统一 2)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思想情感的统一 3)个性与共性的统一4)传神与技巧21,艺术为什么要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原因:因为寻找和发现各门艺术反映现实的特殊规律, 自觉地掌握它们、 认识它们, 对于促进艺术的发展、繁荣艺术的百花园地有特殊意义,违背各门艺术固有的审 美特性, 违背各门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 都会导致创作的失败, 所以艺术要分类。 艺术的分类标准是:作品的再现与表现的侧重和所用的物质手段的不同。根据这 一标准, 艺术可分为: 再现的艺术、 表现的艺术和语言的艺术。 再现艺术有雕塑、 绘画、摄影、戏剧、电影等;表现艺术有工艺、建筑、书法、音乐舞蹈等。语言 艺术有文学等。*22,怎样理解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所用的反映生活的方式和物质手段上: 表现的艺术: 工艺, 以实用的造型、 色彩和线条来表现或烘托出一定的情绪、 气氛、 格调、 趣味等。 建筑,以建筑物的体积、布局、比例、空间结构表现出一定的情调、韵律和气氛。 书法,以点画运动和用笔、用墨等在整体结构中来表现一定的情感和意蕴。特点 为:1、书为心画。是人的精神表现。2、书肇于自然。是自然的节奏化。3、体 现了多样统一的形式美的法则。 音乐, 以节奏、 旋律、 和声和复合声组成的音乐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大的特点是表现宽泛的、含蓄的情感,起伏跌宕的情绪。 舞蹈, 以规范化的有组织的、 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来表现人的感情。 最大的特点是: 虚拟性和抒情性。 再现的艺术: 雕塑,以形体的造型来反映生活,再现现实。特点是最宜于表现有崇高理想的正 面形象,宜于观赏者从不同角度和距离进行欣赏和领悟。直接感染和陶冶激发观 赏者的心灵。绘画,通过线条、色彩、构图在二度空间范围内以动人的造型,来再现现实,反 映现实生活,表达画家的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绘画词汇线条、色彩、构图 构成了它的审美特征。 摄影,以真实、优美的造型再现现实,反映现实生活。纪实性是其审美特征。 戏剧,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多种艺术成分综合而成,演员的表演 是其美的特征。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形体动作、语言、演唱等手段来塑造舞台形 象,表演剧情和典型的人物形象,能动地再现和反映社会生活。 电影,也是综合艺术,它综合和吸取了各种艺术的特长,以银幕形象广泛的 反映生活。它的审美特征在于蒙太奇手段的运用。 语言艺术, 文学。 其特点是用语言塑造形象。 作用于欣赏者的再创造。 描写现实、 表达思想的广阔可能性。 为艺术分类,找出各部门的审美特征,目的是:1、为了提高和发展各门艺 术,2、为了提高和丰富各门艺术欣赏的能力,3、为了艺术的百花园地更加多姿 多彩。各门艺术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都是认识与情感、再现与 表现的统一。所以它们的特征也是相对的,我们决不可将起绝对化,把它们对立 起来,割裂开来。*23,什么是形式美?怎样理解形式美的根源和相对独立性?含义: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及其有规律的组 合所具有的美。形式美的根源是生活实践。 因为形式美的法则是人们在长期审美实践中对现实中许多美 的事物的形式特征的概括和总结。 人们之所以认为这样的形式是美的, 是因为它是体现美的 事物的形式, 这种形式最初是体现人们的自由创造力量的美的事物的外部特征, 认为这样的 形式是美的,是由于它是内在美的外部形式。后来受人的条件反射心理的影响,只要见到这 种美的形式特征,就会产生美感,而不必去考虑形式中包含的内在本质。人们认识到形式美的这种能够引起美感的特殊作用之后, 就自觉地对美的事物的外在特征进行规律性的抽象概 括,逐渐认识了形式美的法则,并依照这个法则进行美的创造,在自觉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 行美的创造过程中, 人们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形式美的法则的内容。 形式美体现了人的自 由创造的事物的外部形式, 是人们对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美的事物的外部特征的高度概括和 自觉运用的结果。所以说形式美的根源是生活实践。形式美有相对的独立性。 它不是具体的美的客观事物的形式, 它不直接具体的美的内容。它是依靠形式本身引起人的美感的, 是在任命长期的审美实践和创造美的实践过程中高度抽象概括出来的形式特征。 它远离了美的具体内容, 形成了形式本身的特定抽象意义。24,什么是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有什么意义?怎样灵活运用这些法则?含义: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的意义有: 1、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 美的事物。 2、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 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应注意: 1、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时,首先要透彻领会不同形式美的法则的特定表现功能 和审美意义,明确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后再根据需要正确选择适用的形式法则,从而构成适 合需要的形式美。(认识) 2、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端发展, 因此,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某一种 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5, 优美与崇高的对比 201优美是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统一的美。处于一种相对统一和平衡的状态。形式上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从美感上看,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崇高,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它的特点是:美处于主客体矛盾激化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26,谈谈康德对“崇高”的看法,为什么说他的观点是唯心的?207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的崇高的分析中,认为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而美的形式是有规律、有限制的。这种“无形式”使人得到无限性的感受,这就是崇高的表现。美是想象力和知性的和谐统一,产生比较安宁平静的审美愉悦。崇高则是想象力与理性互相矛盾斗争,产生比较强烈的激动、震荡的审美感受。崇高感是由痛感转化而来的,它是一种仅能间接地产生的愉快。康德说:“对于崇高的愉快不只是含着积极的快乐,更多的是惊叹或崇敬,这就可以称作消极的快乐。”康德把崇高分为力学的崇高和数学的崇高。崇高只是理性功能弥补快感性功能(形象力)不知的一种动人的愉快。力学的崇高表现为一种力量上的无比威力,所以,崇高的审美判断最接近伦理道德的判断。康德认为,崇高是人对自己伦理道德的力量、尊严的胜利的喜悦,是与理性观念直接相联系。因此,必须有众多的“理性观念”和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对崇高进行欣赏。欣赏崇高需要有更多的主观条件,因此,崇高比美更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这就是说,自然对象本身没有崇高的性质,是我们通过“暗换赋予”了自然界的。这说明康德的崇高观完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27,为什么说崇高的根源是社会实践?怎样理解自然界的崇高? 社会生活中的崇高是通过人们征服自然、 改造社会的重大而艰巨的实践体现出来 的,直接来源于社会实践的伟大斗争。自然界的崇高根源于人类认识自然、征服 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自然事物能成为崇高的对象,是因为在它的自然特 征中体现了人的力量和崇高品质。人类在自然事物中能够反观自身的伟大,才能 对自然事物产生崇高感。 自然对象的巨大体积和力量及粗犷不羁的形式不是产生 崇高的根源,但对形成崇高的对象起积极作用。只有当自然事物具有一定的自然 形式特征时,才会引起人们的崇高感。28, 什么是悲剧?悲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