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_课件01(1).ppt
教学目标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对他们的思想和主张有初步的认识,并从中汲取营养。2、积累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被尊为“圣人圣人”和和“亚圣亚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掌管工程)及司寇及司寇(掌管刑法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十三岁逝世。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孔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思想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思想和生平最珍贵的资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和生平最珍贵的资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公元前(公元前400年左右)。东汉时,论语进年左右)。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四书”,其中论,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比较出名的就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有七十二人。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子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的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七十二贤人七十二贤人”中,有以德行著称的颜回、闵损,以口才著中,有以德行著称的颜回、闵损,以口才著称的端木赐、宰予,以政事著称的冉求、仲称的端木赐、宰予,以政事著称的冉求、仲由,以孝道著称的曾参等人。由,以孝道著称的曾参等人。孔子的伦理思想孔子的伦理思想“仁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仁仁”最简单的表述最简单的表述就是就是“爱人爱人”,即,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它是统摄“义、礼、义、礼、忠、恕忠、恕”等等德行的最高理想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养的最高标准。 孔子的政治理论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德治”与与“正名正名”。孔子提出孔子提出“德治德治”的治国主张的治国主张, ,认为统治者认为统治者应应“正己然后正人正己然后正人”, , 以德治民。以德治民。他把他把“仁仁”扩充到政治领域扩充到政治领域, , 要求君主爱民要求君主爱民, , 施行仁政施行仁政。他还提出他还提出“正名正名”的主张,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下至平民, , 都应安守本分都应安守本分, , 名实相符名实相符,并,并由此提出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的人伦观。人伦观。孔子的天命观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主张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他主张祭。他主张祭祀祀, , 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 , 至于鬼至于鬼神是否存在神是否存在, , 则可以不问。相对于天命则可以不问。相对于天命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问题放在优先地位。孔子的教育观孔子的教育观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 , 而要一视而要一视同仁同仁, ,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重,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的源头。学思并重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在治学方法上, ,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 认为认为“学学而不思则罔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思而不学则殆”。均衡发展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对于学术的传授, , 孔子教以孔子教以“文、行、忠、信文、行、忠、信”四目四目, , 并以并以“诗、书、礼、乐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故孔子等内容教导学生。故孔子之教之教, , 可谓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亚圣”。 孟子能成为孟子能成为“亚圣亚圣”,多得力于他母亲的,多得力于他母亲的教诲。孟子的母亲仉教诲。孟子的母亲仉(zhng)氏一生克勤克俭,氏一生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抚育儿子。孟母教子故事如含辛茹苦,抚育儿子。孟母教子故事如“孟孟母三迁母三迁”、“断织教子断织教子”、 “为儿媳训子为儿媳训子”等广为流传。等广为流传。 孟母林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经书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性善学说性善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他认为,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暴”、“自弃自弃”、“自贼自贼”。 “仁政仁政”思想: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仁政政”、“王道王道”的政治学说的政治学说。“仁政仁政”就就是国君能够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使人民的生活安定。安定。孟子的孟子的“仁政仁政”学说,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的总结和提高。理想人格: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人格的思想,如如“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为尧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者也”等等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传颂千古的名言。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见危授命。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6、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忧道不忧贫。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寒冷的季节,寒冷的季节,众树凋零而松柏青翠依旧,引申指越在艰苦中越能见人的品格。众树凋零而松柏青翠依旧,引申指越在艰苦中越能见人的品格。 1、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无以立。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 6、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子曰: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此之谓大丈夫。译:译: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能够叫大丈夫。样的人才能够叫大丈夫。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译:一个人应当对某些事放弃不做,才能够集中力一个人应当对某些事放弃不做,才能够集中力量有所作为。(做事应当有所选择)量有所作为。(做事应当有所选择) 孟子名言孟子名言 1.恻隐之心,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人皆有之 2.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尽尽 信信 书书 不不 如如 无无 书书 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仁者无敌仁者无敌 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7.爱人者,人恒爱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养心莫善于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