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微生物ppt的总结整理.doc
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指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用肉眼难以看见或难以看清楚的低等生物的通称。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词。主要包括:细胞型微生物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酵母菌、真菌(霉菌和大型真菌) 、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无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病毒、亚病毒特征可用小、简、低来概括2.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一)一个难以认识的微生物世界微生物是存在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但直到大约300年以前才真正有意识地看到微生物,其原因是由于个体微小、群体外貌不显、杂居混生、因果难联。(二)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阶段(重点)(1)史前期和初创期微生物的发现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2)奠基期(重点介绍巴斯德、科赫等重要代表人物的贡献);巴斯德的贡献:彻底否定自然发生说;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开创免疫学预防接种;发明了巴氏消毒法。科赫的贡献:发明培养基并用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证实炭疽病病因炭疽杆菌;发现结核病病原结核杆菌;以及科赫原则。(3)发展期(与生命科学的其他学科一起共同发展)1897年发现了酵母菌的无细胞抽提液可将蔗糖转化为酒精,并对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获得成功。从此微生物进入了生化研究阶段,并诞生了生物化学学科。此后,微生物生理和生物化学两个学科紧密结合,共同发展。(4)成熟期标志: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建立。微生物成为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a) 20世纪70年代后微生物成为生物工程学科的主角;b) 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c) 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水平;d) 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和应用性、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e) 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3.研究微生物的重要意义(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二) 微生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医药、环保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三) 微生物也有可能引起毁灭性的灾害;(四)、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具有重要地位4.微生物的共同特性(举例说明)(本章重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个体微小 一般微生物以µm表示其大小 ;病毒用nm表示大小 结构简单 单细胞 ;简单多细胞 ;无细胞 吸收多、转化快代谢活跃:吸收、转化物质速度极快;发酵乳糖的细菌每小时可分解其自重的100010000倍;产朊假丝酵母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较大豆强100倍,较成年公牛强105倍代谢方式多样:能利用的有机基质极为广泛,CO2 ;有机化能,无机化能,光能;好氧呼吸,厌氧呼吸,发酵,(兼性);途径多种多样;产物多种多样 生长旺、繁殖快繁殖快速:大肠杆菌在适宜条件下37 时的世代时间为18min,每24 h可分裂80次,即增殖数为1.2x1024;48h为2.2×1043个,约等于4000个地球的重量。 适应强:抗逆性强:抗热性 ;抗压性 ;抗寒性 ;抗酸性 ;抗碱性 ;抗干燥性 ;抗缺氧性 ;抗辐射性 ;抗毒物性 休眠期长:具有特殊的休眠构造(芽孢,孢子,胞囊);菌丝体特异结构(菌核,菌索);芽孢休眠期可达几年,几百年,上千年 易变异:容易变异: 微生物的自然变异频率可达10-510-10;变异可涉及各种形式:形态构造,代谢途径,生理特性,抗原抗性,产物种类,产物数量分布广:分布广泛:除了“明火”,火山喷发中心区和人为的无菌环境外,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分类级宽 ;微生物横跨了无细胞结构生物、细胞结构生物中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除动物界和植物界外各界都为微生物而设。种类多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1)目前已确定的微生物种数在十万种左右,但仍正以每年发现几百至上千个新种的趋势在增加。 (2)未知的微生物仍是占绝大多数。目前我们所了解的微生物种类,至多也不超过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总数的10”,微生物生态学家较为一致地认为,目前已知的已分离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可能还不足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总数的1。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已经揭示了运用传统的微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方法获得的微生物种类和种群数量仅仅占自然界存在总数的不到1。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获得了与目前所知微生物的基因完全不同的基因组。 (3)自然界中微生物存在的数量往往超出一般人们的预料。每g土壤中细菌可达几亿个,放线菌孢子可达几千万个。人体肠道中菌体总数可达100万亿左右。每g新鲜叶子表面可附生100多万个微生物。全世界海洋中微生物的总重量估计达280亿吨。从这些数据资料可见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数量之巨。实际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微生物的环境中。 (4)微生物横跨了生物六界系统中无细胞结构生物病毒界和细胞结构生物中的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除了动物界、植物界外,其余各界都是为微生物而设立的,范围极为宽广。 (5)根据C. Woese1977年提出的生命三域的理论,微生物也占据了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三域。微生物形态与结构的多样性 形态多样性:球形,杆形,螺旋形,方形,其他各种形状 大小多样性:病毒nm,细菌 µm, 大型真菌几10几cm 结构多样性:无细胞结构,单细胞结构,多细胞结构;有或无多种多样的特殊结构 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 (1)微生物代谢的底物多样性 是其他生物所不可比拟的。微生物能利用的基质十分广泛,是任何其他生物所望尘莫及的,从无机的CO2到有机的酸、醇、糖类、蛋白质、脂类等,从短链、长链到芳香烃类,以及各种多糖大分子聚合物(果胶质、纤维素等)和许多动、植物不能利用、甚至对其他生物有毒的物质,都可以成为微生物的良好碳源和能源。 (2)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多样性 既可以CO2为碳源进行自养型生长,也可以有机物为碳源进行异养型生长;既可以光能为能源,也可以化学能为能源。既可在有O2条件下生长,又可在无 O2条件下生长。 (3)代谢的中间体和产物多样性 有各种各样的酸、醇、氨基酸、蛋白 质、脂类、糖类等等。 (4)代谢速率的多样性 如在适宜环境下,大肠杆菌每小时可消耗的糖类相当于其自身重量的2 000倍。以同等体积计,一个细菌在1小时内所消耗的糖即可相当于人在500年时间内所消耗的粮食。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多样性(1)在微生物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及其方式具有多样性 在原核微生物中,染色体、质粒也携带遗传信息;真核微生物中,染色体和细胞器都有能自主独立复制的DNA;病毒携带的核酸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如朊病毒甚至用蛋白质作增殖模板。RNA病毒和朊病毒都不遵守DNA RNA 蛋白质这一中心法则。 (2)微生物的繁殖方式相对于动植物的繁殖也具有多样性 细菌以二裂法为主,个别可由性接合的方式繁殖;放线菌可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繁殖;霉菌可由菌丝、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繁殖,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又各有不同的方式和形态;酵母菌可由出芽方式和形成子囊孢子方式繁殖。(3)微生物繁殖速率的多样性 以二裂法繁殖的细菌具有惊人的繁殖速率。如在适宜条件下,大肠杆菌37时世代时间为18分钟,每24小时可分裂80次,每24小时的增殖数为 1.2 x 1024个。许多深海或嗜压微生物的生长代时远较大肠杆菌长,几天、几月者都有。 (4)微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由于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等原因,很容易发生变异,一般自然变异的频率可达1051010,而且在很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变异后代。变异具有多样性,其表现可涉及到任何性状,如形态构造、代谢途径、抗性、抗原性的形成与消失、代谢产物的种类和数量等等。微生物的抗性多样性 微生物具有抗逆多样性(极强的抗热性、抗寒性、抗盐性、抗干燥性、抗酸性、抗碱性、抗压性、抗缺氧、抗辐射和抗毒物等能力。) 抗热性、抗寒性(已从近于100条件下的温泉中分离到了高温芽孢杆菌,并观察到在105时还能生长。细菌芽孢具有高度抗热性,100 下可生存。许多细菌也耐冷和嗜冷,有些在-12下仍可生活,造成贮藏于冰箱中的肉类、鱼类和蔬菜水果的腐败。人们常用冰箱(+4)、低温冰箱(-20)、干冰(-70)、液氮(-196)来保藏菌种,都具有良好的效果。)抗酸碱性(嗜酸菌可以在pH为0.5的强酸环境中生存,而硝化细菌可在pH 9.4、脱氮硫杆菌可在pH10.7的环境中活动。在含盐高达2325%的“死海”中仍有相当多的嗜盐菌生存。) 抗高渗性(在糖渍蜜饯、蜂蜜等高渗物中同样有高渗酵母等微生物活动,从而往往引起这些物品的变质。) 抗逆结构的多样性(微生物在不良条件下很容易进入休眠状态,某些种类甚至会形成特殊的休眠构造,如芽孢、分生孢子、孢囊等。有些芽孢在休眠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后仍有活力。)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多样性 n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除了“明火”、火山喷发中心区和人为的无菌环境外,到处都有分布,上至几十千米外的高空,下至地表下几百米的深处,海洋上万米的水底层,土壤、水域、空气,动植物和人类体内外,都分布有各种不同的微生物,可以说无处不在。即使是同一地点同一环境,在不同的季节,如夏季和冬季,微生物的数量、种类、活性、生物链成员的组成等等有明显的不同。显示了微生物生态分布的多样性。 n 深海火山口忍耐高温的细菌 n 红海盐滩上的耐盐细菌 n 美国加州金矿毒液中的耐酸细菌 n 某些细菌,可分解某些含放射性元素的废料(铀) n 地下2800米深處的細菌能夠利用鈾礦中的放射性鈾元素把地下水分子分解生成氢气,再利用氢气和硫酸盐合成其生長需要的能量和物质。 n 沙漠中发现地球最强悍细菌 n 4万米高空新发现3种抗紫外线细菌 n 美国加利福尼亚莫诺湖研究区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和大小(一般介绍)1、细菌的基本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2、细菌的特殊形态:举例:古细菌的星形、叶形等;3、细菌的异常形态介绍外界因素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成分、浓度、pH值等环境条件对细菌形态都有明显的影响。一般处于幼龄阶段和生长条件适宜时,细菌形态正常、整齐,表现出特定的形态。在较老的培养物中,或不正常的条件下,细胞常出现不正常形态,尤其是杆菌,有的细胞膨大,有的出现梨形,有的产生分枝,有时菌体显著伸长以至呈丝状等异常形态。若将它们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或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又可恢复原来的形态。4、细菌的大小a) 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微米b) 细菌大小的表示方法:球菌:直径 杆菌: 宽×长 螺菌: 宽、长、螺距c) 细菌的大小 通常球菌直径:0.2 1.5 m, 杆菌:长1 5 m, 宽0.5 1 m。例如:大肠杆菌:平均长度:2 m ; 宽度0.5m 1500个大肠杆菌头尾相接等于3mm;109个大肠杆菌重1 mg. 由于菌种不同,细菌的大小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同一个菌种,细胞的大小也常随着菌龄变化。另外,对于同一个菌种染色前后其细胞大小都有所不同。所以,有关细菌大小的记载,常是平均值或代表性数值。5、细菌的染色a) 细菌染色的概述b)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重点)(1) 革兰氏染色的过程革兰氏染色原理:第一步: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第三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G+ 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G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第四步:番红复染后呈红色。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红色。 (2) 革兰氏染色的意义第二节 细菌细胞的结构1. 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1)细胞壁A、细胞壁的概念和功能(一般介绍)B、革兰氏阳性细菌(G+)细胞壁的组成(重点和难点)C、革兰氏阴性细菌(G-)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重点)D、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比较5、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酶和抗生素6、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注意事项(2)功能:细胞壁的功能 磷壁酸的功能 脂多糖的功能第二节 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膜(一般介绍)1、 细胞膜的结构与化学组成2、 原核细胞细胞膜的结构和组成原核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功能:选择性进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运送;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合成细胞壁及糖被(荚膜和粘液层)的重要场所;参与生物氧化和能量产生;是鞭毛着生的位点,并可为鞭毛运动提供能量。 (三)细胞质及其内含物(一般介绍)1、细胞质2、核糖体3、贮藏性颗粒:异染粒、聚羟丁酸、肝糖粒、淀粉粒、脂肪粒、硫粒和液泡4、气泡5、质粒(重点) 质粒的大小;质粒的种类;n 大肠杆菌的F因子n 细菌抗药质粒(R因子)n 大肠杆菌素质粒(Col因子)n 降解质粒n Vi质粒(virulence plasmid)n 等等 质粒的特点:n 可以在细胞质中独立于染色体之外(即以游离状态)存在,也可以插入到染色体上以附加体的形式存在;n 在细胞分裂时,可以不依赖于细菌染色体而独立进行自我复制,也可以插入到细菌染色体中与染色体一道进行复制;n 质粒可以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而由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使两个细胞都成为带有质粒的细胞;n 质粒对于细胞生存并不是必要的。(四) 核区(一般介绍)二、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芽胞:(1)芽孢的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2)能形成芽孢的细菌种类(3)芽孢的组成和结构(4)芽孢的形成过程(5)芽孢的特性(6)芽孢抗热机制(7)芽孢的本质(8)研究芽孢的意义(9)伴胞晶体第二节 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二) 糖被(重点)1、糖被的类型: 荚膜或大荚膜 微荚膜 粘液层 菌胶团2、糖被的化学 :组成因种和生境而异,除水外,主要是多糖(包括同型多糖和异型多糖),此外还有多肽,蛋白质,糖蛋白等。3、糖被的生理功能 保护作用:抗干燥、抗侵染、抗吞噬;贮藏养料,是细胞外碳源和能源的储备物质;透性选择:防止重金属离子的毒害;附着作用:唾液链球菌龋齿;菌体间的信息识别作用;堆积代谢废物。 44 4、糖被与生产实践的关系:应用:糖被也可以成为有价值的材料。如:Leucomostoc mesenteroides 的葡聚糖荚膜已用于生产代血浆的主要成分右旋糖酐和葡聚糖凝胶制剂;从野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荚膜提取黄原胶,它是优良的食品添加剂,又是石油开采中优良的压浆剂; 用产菌胶团的菌进行污水处理等; 进行细菌鉴定。危害:食品变质发粘;增强致病力;造成严重龋齿等。5、糖被糖被与菌落形态6、糖被的形成条件:光滑(Smooth,S-)型菌落产荚膜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湿润、有光泽、呈粘液状,称S-型菌落;粗糙(Rough,R-)型菌落不产荚膜的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干燥、粗糙、称R-型菌落(三)鞭毛(重点)1、概念:某些细菌表面由细胞内生出的细长、波曲、毛发状的结构。鞭毛具有运动功能,一般认为鞭毛靠鞭毛丝旋转而动,它们是细菌的“运动器官”。2、鞭毛的观察:一般情况下:菌落形状大,薄且不规则,边缘极不平整,可能有鞭毛。菌落十分圆滑,边缘平整且相对较厚,可能没有鞭毛。3、鞭毛的组成与结构4、菌毛:某些菌体表面存在的短而多的附属物。纤毛比鞭毛更短、更细,且又直又硬。数量很多,不具有运动功能,与菌的致病性有关(主要是吸附)。Ppt第二章124开始,这个word没有第三节 细菌的繁殖1、细菌的繁殖方式(一般介绍)1)无性繁殖2)有性繁殖2、细菌的无性繁殖1)同形裂殖2)异形裂殖第四节 细菌的群体形态1、几个概念:1)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母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集合。2)菌苔: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大量细胞密集生长,结果长成的连接成一片的“菌落”集合 。2、细菌的固体培养特征3、细菌的液体培养特征Ppt150页码开始在这个word 没有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一节 概述一、几个概念(一般介绍)1、 真核微生物一类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2、 真菌3、 菌物界指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有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真菌:指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以产生大量孢子进行繁殖,以寄生 或腐生方式生存的真核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蕈菌.真菌的特点: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陆生性较强。第二节 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的俗称,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分类学上分属于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酵母菌一般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多数营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能发酵糖类产能;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 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一、酵母菌的生长环境Ø 偏酸性的含糖环境中(例如,在水果、蔬菜、蜜饯的表面和在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Ø 油田和炼油厂附近土层中也很易分离到能利用烃类的酵母菌二、酵母菌和人类的关系Ø 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 Ø 乙醇和有关饮料的生产,面包的制造,甘油的发酵,石油及油品的脱蜡Ø 饲用、药用或食用单细胞蛋白Ø 从酵母菌体中提取核酸、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和维生素 等生化药物Ø 作为遗传工程中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受体菌 Ø 酵母菌在水产上的应用三、酵母菌的形态结构1、 形态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2、大小3、细胞结构细胞壁(重点和难点)三明治结构:外层为甘露聚糖(mannan) 内层为葡聚糖 (glucan),其间夹有一层蛋白质分子出芽痕和诞生痕:酵母出芽繁殖时,子细胞与母细胞分离,在子、母细胞壁上都会留下痕迹。在母细胞的细胞壁上出芽并与子细胞分开的位点称出芽痕,子细胞细胞壁上的位点称诞生痕。细胞膜:含甾醇细胞核(nucleus):真核酵母具有由多孔核膜包裹着的细胞核,核膜是一种双层单位膜,上面有大量的核孔。液泡 线粒体(mitochondria)核糖体:80S(40S+60S)微体贮藏物质 主要包含3类化合物:多糖、脂质和多磷酸四、酵母菌的繁殖五、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四、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一)无性繁殖1、芽殖(budding) 芽殖是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 进行.常形成假菌丝、真菌丝、芽孢子、芽蒂、芽痕。出芽方式:多边出芽、两端出芽、三边出芽、单边出芽。环境适宜时,可出现假菌丝。假菌丝: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产生的芽体与母细胞不分离形成的特殊形态。芽殖过程:母细胞形成小突起(AD) 核裂(EG) 原生质分配(HI) 新膜形成(JK) 形成新细胞壁(L)2、裂殖裂殖:借细胞横分裂法繁殖,与细菌类似.3、产生无性孢子掷孢酵母属等少数酵母菌在卵圆形的营养细胞上生出的小梗上形成掷孢子。(二)有性繁殖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三)生活史 1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n)也可以二倍体(2n)形式存在 (酿酒酵母)n 其特点为:u 一般情况下都以营养体状态进行出芽繁殖u 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形式存在,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u 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性繁殖 2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n)形式存在 n (八孢裂殖酵母)n 其主要特点是: Ø 营养细胞为单倍体Ø 无性繁殖以裂殖方式进行Ø 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活,故此阶段很短 3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2n)形式存在n (路德类酵母)n 其特点为:ü 营养体为二倍体,不断进行芽殖,此阶段较长ü 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发生接合ü 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孢子形式存在,故不能进行独立生活五、酵母菌的菌落n 酵母菌菌落形态n 较湿润、较透明、表面较光滑、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面和方面以及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特点。n 较大、较厚、外观较稠和较不透明、颜色比较单调,多乳白色或矿烛色。第三节 丝状真菌霉菌(mould,mold)是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的一个通俗名称,意即“引起物质霉变的真菌” 一、丝状真菌的生长环境 分布:在自然界分布相当广泛,无所不在, 而且种类和数量惊人。一般情况下,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下易于生 长,特别是偏酸性的基质当中。二、丝状真菌和人类的关系 Ø 工业应用:如柠檬酸、葡萄糖酸,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青霉素、头孢霉素、甾体内激素,以及霉菌在生物防治、污水处理和生物测定等方面的应用等 Ø 生产各种传统食品:酿制酱、酱油、干酪 Ø 基本理论研究是研究微生物遗传学的良好实验材料Ø 工农业产品的霉变 Ø 引起植物病害:可引起3万种植物病害 Ø 引起动物疾病:水产动物水霉病和鳃霉病Ø 产生毒素:黄曲霉毒素三、丝状真菌的形态结构ppt第41三章1、形态2、大小二、 细胞结构细胞壁(重点和难点)细胞膜:含甾醇细胞核(nucleus):真核液泡 线粒体(mitochondria)核糖体:80S(40S+60S)微体贮藏物质 主要包含3类化合物:多糖、脂质和多磷酸四、丝状真菌的繁殖(重点)五、丝状真菌的培养特征六、丝状真菌的代表属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大小和化学组成概述一、病毒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可通过细菌滤器没有细胞构造 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 通过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 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 ,并长期保持侵染活力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一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二、病毒的类群 三、病毒的大小测定单位是纳米(109),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0nm以下;绝大多数病毒是能通过细菌滤器;须用电镜才能观察到其具体形态和大小。四、病毒的形态个体形态:弹状、卵圆形、蝌蚪状、杆状、砖形、丝状和球形群体形态:n 包涵体存在于被感染细胞内,光学显微镜可见(病毒颗粒很小,电镜下可见)。被认为是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包涵体属于蛋白质性质,多为圆型,卵圆形或不定形。大多数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形成的包涵体是由完整的病毒颗粒或尚未装配的病毒亚基聚集而成的小体;少数是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 特点:1、一般包涵体含有一个或多个病毒粒子,亦有不含的。2、部位不一:有的在细胞质中,有的在细胞核中 n 噬菌斑(plaque):指因噬菌体引起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n 空斑(plaque):指因动物病毒引起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裂解而产生的斑块。n 枯斑(lesion):指因植物病毒引起叶片局部坏死而产生的斑块。五、病毒的化学组成 (一)核酸n 不同的病毒不仅核酸类型不同,而且含量差别也较大。流感病毒的核酸仅占1%,烟草花叶病毒的为5%,大肠杆菌噬菌体占50%。复杂的病毒粒子往往需要更多的核酸(例几百个基因)简单的病毒粒子往往需要更少的核酸(例几个基因)一般病毒粒子的核酸长度是一定的,一般由100250,000个核苷酸组成。 n 碱基含量不一样,一般G-C含量可能在35-75%之间。有些还会含异常的碱基,如大肠杆菌噬菌体含有5-羟甲基嘧啶脱氧核苷酸。n 病毒的核酸,不仅可使宿主细胞发生病变,而且还能自我复制,产生完整的子代病毒;经诱变处理的病毒核酸,亦可使病毒发生变异 n 除去蛋白质外壳的核酸(又叫感染性核酸),其感染范围比完整的病毒粒子广泛,但感染力较低,通常只有完整病毒粒子的1百万分之一。(二)蛋白质n 构成病毒粒子外壳、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它理化因子的破坏。n 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与易感细胞表面存在的受体具特异性亲和力,促使病毒粒子的吸附。 n 决定病毒的抗原性,并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n 病毒蛋白质还构成病毒组成中的酶。 大而复杂的具有分解性 如溶菌酶 合成性 RNA聚合酶(三)包膜n 类脂来自宿主细胞膜n 附属物,如刺突(spike)n 决定其宿主专一性和侵染性的重要因素六、病毒的结构和对称形式(重点)病毒粒子: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在电镜下具特定的形态,病毒=病毒粒子 病毒的基本结构n 衣壳粒(capsomere): 又称子粒(电镜下),它是构成病毒粒子的最小形态单位,每个衣壳体是由1-6个同种多肽分子折叠缠绕而成的蛋白质单位,病毒的不同部位的衣壳粒可由不同的多肽分子组成。n 衣壳(capsid): 又名壳体、又称蛋白质外鞘或蛋白质外壳 。支架结构、抗原成份、保护核酸衣壳粒以对称而有规律地排列成杆状、球状。n 核衣壳(nucleocapsid): 它是病毒蛋白质和病毒核酸的合称,又称核壳体。病毒结构的其它部分n 囊膜:又称包膜、被膜、外膜、封套,由脂类和多糖组成,这种结构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能够保护病毒核酸不致于在细胞外环境中受到破坏。n 刺突:长在包膜上的结构,有利于病毒吸附。 根据衣壳粒的排列方式不同,病毒可分为:n 螺旋对称(杆状)n 廿面体(球状)n 复合对称第二节 病毒的繁殖一、病毒繁殖的特点二、烈性病毒繁殖的主要过程(重点和难点)1、 吸附:具高度专一性,以敏感细胞表面具有特异表面化学组成作为接受位。如人和灵长动物具有脂蛋白受体。 n 特点:具高度专一性,以敏感细胞表面具有特异表面化学组成作为接受位。如人和灵长动物具有脂蛋白受体。 n 影响因素:噬菌体数量、阳离子、辅助因子、温度。2、 侵入:有细胞壁和无细胞壁侵入方式不一样 n 侵入的方式:借吞噬作用 具囊膜的病毒:其囊膜首先与细胞膜溶合,脱去囊膜,核衣壳直接侵入胞质中受体相互作用 以完整的病毒粒子直接通过膜,进入胞质.3、 生物合成(增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n 增殖过程中基因表达特点 基因表达的时序性: 基因表达的顺序为:早期表达;次早期表达;核酸复制;晚期表达(P70 ,图37) 前一次表达产物含后一次表达的mRNA 聚合酶 晚期表达的结果是合成了各种装配蛋白和溶菌酶4、 装配:病毒核酸的复制与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是分开进行的。由分别合成好的核酸与蛋白质组合成完整的、新的病毒粒子的过程,称为装配(或称组装、聚集、成熟)5、 释放 三、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噬菌体(Phager):是侵染细菌、放线菌等细胞型微生物的病毒。 (一)噬菌体的形态结构除特异性宿主外与普通的病毒无区别基本形态:蝌蚪、微球状、丝状(二)噬菌体的分类及繁殖 根据与宿主细胞关系,可分为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1、烈性噬菌体:进入菌体立即就会改变宿主性质,大量产生新噬菌体,导致菌体裂解死亡。繁殖过程裂解性周期、增殖性周期:吸附 侵入 复制 装配与释放2、温和噬菌体该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中,其DNA随宿主细胞DNA的复制而复制,但并不合成噬菌体蛋白质,也不裂解宿主细胞,偶尔一代中有个别裂解释放出新的子代噬菌体,但在许多代不发生裂解又检查不到噬菌体存在,但它们中有产生成熟噬菌体粒子的潜在能力。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如噬菌体这种现象称为溶源性,这种被温和噬菌体感染的细胞称为溶源性细胞(溶源菌)溶原性细菌的特点: § 可稳定遗传:子代细菌都含有原噬菌体,均具有溶原性。 § 可自发裂解:温和噬菌体的核酸也可从宿主DNA上脱落下来,恢复原来的状态,进行大量的复制,变成烈性噬菌体,自发裂解几率10-210-5 。 § 可诱导裂解:用化学、物理方法诱导§ 具有“免疫性”:溶原菌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的同源的噬菌体不敏感。§ 可复愈:自然遗失前噬菌体,但不发生自发裂解和诱导裂解§ 溶源转变:由于溶原菌整合了温和噬菌体的核酸而使自己产生一些新的生理特征。第三节 亚病毒1、 类病毒没有衣壳包围的具侵染性的RNA 分子生物,含ssRNA,通常为246375bp,目前只在植物中发现,如PSTD。2、 拟病毒拟病毒(Virusoide)又称类类病毒(Viroid-like),可认为是一类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类病毒(可理解为侵染病毒的病毒)。如1981年在绒毛烟的斑驳病毒上分离到一种直径为30nm的二十面体病毒,它的基因组除含一种大分子线状的ssRNA(RNA1),还含有一种类似于类病毒的环状ssRNA (RNA2)及它的线状形式(RNA3) 。只有前两者在一起才能感染和复制。这个环状的RNA分子称为拟病毒。 3、 朊病毒朊病毒(prion)又称“普列昂”或蛋白质侵染因子(prion原是protein infection的缩写)。据目前所知,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Ppt第四章第73,这个无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一、微生物的6大营养要求(一)碳源 l 碳源(carbon source):凡是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碳元素(碳架)的营养源,称为碳源。l 微生物的碳源谱 无机含碳化合物:如CO2和碳酸盐等。 有机含碳化合物:糖与糖的衍生物、脂类、 醇类。有机酸、烃类、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各 种含氮的化合物。l 从碳源可将微生物分为两类: 异养微生物:必须利用有机碳源的微生物。 自养微生物:以无机碳源为主要碳源的微生物。 (二)氮源l 氮源(nitrogen source):凡是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氮元素的营养源,称为氮源。l 氮源物质的主要作用是合成细胞物质中含氮物质,如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一般氮元素可占一个细菌细胞干重的12%左右。l 氮源的种类分子态氮: 无机态氮:有机态氮:(1)速效氮源: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可以直接被菌体吸收利用 (2)迟效氮源:蛋白氮必须通过水解之后降解成胨、肽、氨基酸等才能被机体利用。 实验室常用的氮源有碳酸铵、硝酸盐、硫酸铵、尿素、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等。生产上常用的氮源有硝酸盐、铵盐、尿素、氨以及蛋白含量较高的鱼粉、蚕蛹粉、黄豆饼粉、花生饼份、玉米浆等。多数微生物即可以利用无机含氮化合物作为氮源,也可以利用有机含氮化合物作为氮源。有些微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为氮源才能生长,这类微生物叫做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也叫营养缺陷型。氨基酸自养型生物:不需要利用氨基酸作为氮源,能把尿素、铵盐、硝酸盐甚至氮气等简单氮源自行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许多微生物属于氨基酸自养型生物。(三)无机盐无机盐 是微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物质,它们为机体生长提供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P、S、K、Mg、Ca、Na、Fe (微生物生长所需浓度在10-310-4mol/L)微量元素:Cu、Zn、Mn、Mo、Co (微生物生长所需浓度在10-610-8mol/L) (五) 生长因子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维生素、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C4-C6分支或直链脂肪酸等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 真菌、放线菌和一些细菌等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 各种乳酸菌、动物致病菌、支原体和原生动物等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型微生物 一些可用于生产维生素的细菌,如阿舒假囊酵母、棉阿舒囊霉,若干链霉菌等 配置培养基时,可添加富含生长因子的天然物质(六) 水水分是生物细胞的主要化学成分,其重要的生理功能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l 水是一种最优良的溶剂,是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反应介质;l 可维持各种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并参与某些重要的生化反应;l 能有效地控制细胞内的温度变化。(七) 能源定义: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类型是指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要素来划分微生物类型。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划分方法很多,主要是按他们对能源、氢供体和基本碳源的需求来划分。一、划分依据二、营养类型第三节 培养基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它是进行科学研究,发酵生产微生物制品等的基础 。一、设计和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重点和难点)4个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节约。4种方法:生态模拟;参阅文献;精心设计;试验比较。(一)目的明确微生物营养类型复杂,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设计新培养基之前,要明确要培养什么菌?什么培养目的?用于培养菌体的培养基营养应丰富,氮源含量宜高(碳氮比低);用于大量生产代谢产物的培养基其氮源一般应比种子培养基稍低;若代谢产物是次级代谢产物时要考虑是否加入特殊元素或特定的代谢产物;当所设计的是大规模发酵用的培养基时,应重视培养基中各成份的来源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