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支配与教案目 录一、 教学支配二、 课时备课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支配一、 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果整体不够志向,少局部学生根底学问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好听讲、主动大胆发言的特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实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实力很差,发散实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局部,他们的特点是:数学根底学问驾驭不好,上课走神、不细致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爱好与信念。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展个别辅导,课堂上支配一些简洁的问题专供他们答复,对有进步的学生进展刚好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念,激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到达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视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与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与综合与理论活动等。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试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1改良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表达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留意表达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留意表达近年来有关这局部内容教学改革的阅历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支配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与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与驾驭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与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与求法其次,留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开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支配、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实行了新的措施。2改良熟识分数的编排,留意沟通学问间的联络,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场,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学问一样,分数学问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与其他学科所必需的根底学问分数的概念比拟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拟困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与驾驭分数,本套教材仍旧采纳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支配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识,虽然也出现了简洁的分数大小比拟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扶植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学问在系统相识了小数与初步相识了分数的根底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拟完好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根本概念,驾驭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详细支配上,本套教材一方面留意表达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供应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学问与阅历的根底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3供应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留意动手理论与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开展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接着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开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讨论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支配了“视察物体(三)”“长方体与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学问的教学,开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展思索问题的思维习惯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驾驭了确定的学问,形成了确定的实力,积累了确定的阅历。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与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展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思想,并根据折线的改变特点对数据进展简洁的分析,更好地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有效建构了数据分析观念。5有步骤地浸透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学生数学思维实力与解决问题的实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行少的学问与实力,而且还能有效地进步学生的逻辑推理实力,进而奠定开展更高素养的根底因此,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实力是数学教学要到达的重要目的之一本套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入渗出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洁形式,采纳生动好玩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究数学问题的爱好与欲望,逐步开展数学思维实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支配了“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入渗出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与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究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看察、揣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育视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实力。 6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培育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与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与内在动机 本册教学内容涉及数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究奇异的数学世界供应丰富素材。例如,“图形的运动(三)”中“你知道吗”呈现了艺术家们利用平移、对称与旋转设计出的漂亮图案;综合与理论活动“打 ”、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含了优化思想方法,简洁奇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中闪耀着数学方法的奇异。三、教学目的 1理解分数的意义与根本性质,会比拟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展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可以比拟娴熟地进展通分与约分。 2驾驭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驾驭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拟娴熟地计算简洁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洁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展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与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并驾驭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与外表积的计算方法,探究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洁图形旋转90度;观赏生活中的图案,敏捷运用平移、对称与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说明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详细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相识单式与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须要选择适宜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验从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视察、分析及推理的实力。11.体会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12. 养成细致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的加法与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1.细致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络,细致备课上课,细致修改作业,做到对学生根底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进步自身素养,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协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相识并驾驭数学概念学问。 3.加强根底教学的同时,接着关注学生智力的开展,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育他们的数学实力。 4.接着深化开展“小班化教化在农村的试验与讨论”,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气氛中安康成长。 5.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6.细致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六、课时支配(一)视察物体(三)(2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与倍数 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 3、质数与合数 2课时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 1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识 2课时 2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外表积 2课时 3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 探究图形(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与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2课时 2分数与除法 2课时3真分数与假分数 3课时 4分数的根本性质 2课时 5约分 4课时 6通分 4课时 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与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打 ( 1课时) (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 ) (九)总复习(4课时) 1 视察物体(三)【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经验视察的过程,让学生相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2.通过视察,能正确分辨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视察到的立体图形。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视察到的平面图形复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视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态。4.通过视察、操作等活动,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动手实力,培育空间想象力与推理实力。【重点难点】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2.引导学生进展空间图形的平面与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拦住的小立方块。【教学指导】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与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视察与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2.留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展活动与沟通。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验视察、想象、揣测、分析与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思维实力才能得以熬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开展。因此,老师要实在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全部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展视察与操作。留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与答复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与独立思索。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育学生的沟通表达实力,教学中应激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在沟通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课时支配】建议共分为2课时:第1课时视察物体(1)1课时第2课时视察物体(2)1课时【学问构造】第1课时 视察物体(1)【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详细视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3.通过视察、操作等活动,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动手实力,开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观赏生活中的数学美。4.在活动中培育数学学习热忱以及良好的沟通、合作习惯。【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宠爱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嬉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宠爱的形态。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生展示不同的摆法。师:通过刚刚的嬉戏,老师发觉同学们越来越宠爱动脑筋了,大家探究出了这么多好玩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兴奋!这一节课盼望大家主动动手动脑,我们来接着探究视察物体中的奇异,好吗?(板书课题)【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1)师:看同学们刚刚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供应了一个玩积木的时机(出示课件):如今有四块积木,假设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态(如图), 应当怎样摆?有几种摆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巡察指导。师:刚刚老师发觉好多小组都在主动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究精神特别好,有谁情愿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才智成果?生摆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师:电脑出示六种根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根底上再进展挪动,就延长出了多种摆法。(2)假设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态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老师巡察指导。学生展示成果。(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生讨论沟通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根本形态,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假设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需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假设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1课时 视察物体(1)先摆好从正面看到的根本形态,余下的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根据从一个面看到的图形复原出的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嬉戏是学生特别宠爱的一种活动,老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嬉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剧烈的兴奋感与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间隔 ,营造主动、活泼、向上的学习气氛,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通过小组合作,经验“讨论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视察验证”,不仅找到了摆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索问题、多途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供应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验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供应了良好的时机。第2课时 视察物体(2)【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2。【教学目的】 1.能正确分辨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视察到的立体图形。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视察到的平面图形复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视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态,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视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态,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须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3.让学生主动参与视察、操作、沟通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展直观与有条理的思索,开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展空间图形的平面与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拦住的小立方块。【复习导入】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视察所画下的形态 。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与做法。生:略。(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视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终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终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视察到的平面图形复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状况。【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2. 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2课时 视察物体(2)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终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视察到的平面图形复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状况。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主动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气氛。这节课,学生学习心情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每个学生都有着剧烈的学习欲望。本课通过实物视察、动手操作、想象、描绘等途径,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的。让学生亲身经验与体验了一种学习的过程,使其聪慧才智有时机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经验数学、体验数学,培育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创新精神与理论实力,同时地培育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2 因数与倍数【教学目的】1.使学生驾驭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络与区分。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驾驭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育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实力。【重点难点】1.驾驭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络及其区分。2.驾驭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与奇数的区分。【教学指导】由于本单元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详细情境来进展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确定的难度,所以教学应留意以下两点:1.加强对概念间互相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开死记硬背。本单元中因数与倍数是最根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驾驭了。对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要引导学生用联络的方法去驾驭这些学问,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裂,毫无关联的概念与结论。2.由于本单元学问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留意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学问,但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无视概念的本质,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导致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穿的程度,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实力已经有了进一步进步,有意识地培育他们的抽象概括实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实力等等。【课时支配】建议共分7课时1.因数与倍数 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3.质数与合数 2课时【学问构造】1.因数与倍数(1)【教学内容】相识因数与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教学目的】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会推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2培育学生抽象、概括的实力,浸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络、互相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酷爱数学学习的情感。【重点难点】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复习导入】1. 老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10÷5 16÷2 12÷3 100÷25 220÷4 18×425×4 24×3 150×4 20×86学生口算2. 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与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讨论的内容。(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1)【新课讲授】1.学习因数与倍数的概念(1)老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视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老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老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与6的倍数,2与6是12的因数。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答复。老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假设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与商的倍数,除数与商是被除数的因数。(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答复,如:在20÷102中,20是10与2的倍数,10与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3)通过刚刚同学们的答复,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答复,老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互相依存的。2.举例概括老师:请同学们留意,为了便利,我们在讨论因数与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老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老师同时板书。老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拟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学问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与P是M的因数,M是N与P的倍数。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与B是C的因数,C是A与B的倍数。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3、9、15、21、36学生独立思索并答复。【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与24与2472与820与5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1)48是6的倍数。(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与6是因数。【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因数与倍数(1)在整数除法中,假设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与商的倍数,除数与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因数与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倍数与因数是互相依存的。本节课的重点是驾驭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与倍数是互相依存的,学问内容比拟抽象,学问点比拟少,教学中,我实行让学生反复说,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进步他们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实力。因数与倍数(2)【教学内容】 一个数因数的求法与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6页例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题)。【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驾驭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娴熟地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加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求索精神。【重点难点】 驾驭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能娴熟地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复习导入】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0÷45 6×318在上面的算式中,6与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3的倍数, 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2)【新课讲授】 (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老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老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小组合作沟通后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老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老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行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须要写两个6)细致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老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简洁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始终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小组合作沟通后汇报,的倍数有:2、4、6、8、10、16、老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与5的倍数。汇报3的倍数有:3,6,9,12 老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当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5的倍数有:5,10,15,20,老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状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老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因数与倍数(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本节课是在学生相识因数与倍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对于刚刚对因数与倍数有感性相识的学生来说有确定的困难,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沟通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展反思,汲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表达了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教学理念。2、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的】1.经验自主探究2与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推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与5的倍数。3.培育学生的视察、猜测、分析、归纳的实力,情愿与同学沟通自己发觉的结果,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发觉2、5的倍数的特征,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与5的倍数。【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嬉戏,好吗?你们随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推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师:同学们的眼神里出现出惊异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立刻推断出来吗?学了今日的学问,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奇异了。板书课题:2与5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1.探究5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3)你们找的数与老师找的一样吗?(课件出示百数表)(4)视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觉?把你的发觉说给同桌听听。(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讨论?下面我们一起讨论2的特征。2.探究2的倍数特征(1)猜一猜:根据讨论5的倍数特征的阅历,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全部2的倍数)(3)汇报后,视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刚的揣测是不是正确。(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3.奇数、偶数的再相识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与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比拟: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课堂小结】1.如今,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奇异了吗?如今老师说数,请同学们推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2.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相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结合学生的相识规律,给学生供应好玩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视察、操作、合作沟通的时机;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视察学问,在合作沟通中去思索、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亲密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视察、猜测、验证、理解并驾驭3的倍数的特征。2.引导学生学会推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3.培育学生分析、推断、概括的实力。【重点难点】理解并驾驭3的倍数的特征。【复习导入】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324 153 345 2460 986 756老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驾驭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3×7=21 3×8=24 3×9=273×10=30视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推断呢?(不能)提问:假设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进展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1221 1551 1881 2442 2772老师:我们发觉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微妙呢?(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汇报:假设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与是3的倍数。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210 54 216 129 9231 9876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与假设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推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3402 5003 1272 2967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推断的。 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提示: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确定是0)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最终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日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与感想?【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与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老师要留意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老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展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练习课【教学内容】 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712题)【教学目的】 1.娴熟驾驭2、3、5倍数的特征,娴熟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展推断。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感受学问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学问的爱好,培育与进步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学问的实力。【重点难点】1.会正确推断2、3、5的倍数。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整理导入】师:同学们都宠爱花吗?你都宠爱些什么花?学生答复。师:小明的妈妈也特别宠爱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与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立刻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推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与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确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效劳员找的钱数不对。小结:5的倍数的与还是5的倍数。那么:2的倍数的与(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与(还是3的倍数)。师:同学们敏捷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了不得,这节课我们就来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