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
-
资源ID:34893821
资源大小:114.97KB
全文页数:10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
教 案(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 学科 数学教案 二 年 班 执教者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支配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对”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根底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心理学为根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适应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特点,教与学,因材施教。二、教学内容一、数据搜集整理 六、有余数的除法二、表内除法(一) 七、万以内数的相识三、图形的运动(一) 八、克和千克四、表内除法(二) 九、数学广角五、混合运算 十、总复习三、教学目的 理解数学问题的根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能用乘法口诀求商。能认读万以内的数,正确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相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理解统计的意义,会在图形中找规律。四、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详细、生动、显明的形象产生爱好,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育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实力。要充分利用新旧学问的联络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教材分析 相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驾驭万以内的数位依次,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拟大小,理解并相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识地用乘法口诀求商。分辨锐角、钝角;相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学问,并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留意从学生的已有学问和阅历动身,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供应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沟通的时机,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阅历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究数学问题的爱好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开展数学思维实力,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实力,开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亲密的联络,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娴熟地驾驭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学问的迁移自己探究,练习全部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支配既有利于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的实力,又可以培育学生理解,迁移实力,还可以省时。 培育学生的区分、分析及空间想象实力;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培育学生的视察、推断及动手操作实力;培育学生的探究乐趣、开展学生的思维实力;培育学生的迁移、类推实力;进步学生的计算实力;培育学生的数感和估算实力;培育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究新学问的实力;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实力。 学生状况分析 教学进度表周次日 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第一周3.33.7一、数据搜集整理 (3) 3第二周3.103.14 二、表内除法(一)(14)1、除法的初步相识 4第三周3.173.211、 除法的初步相识 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第四周3.243.28四、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 4第五周3.314.4单元测试三、图形的运动(6) 4第六周4.74.11三、图形的运动3清明休一天第七周4.144.18三、图形的运动四、表内除法(二)(10)4第八周4.214.25 四、表内除法(二)4第九周4.284.30四、 表内除法(二) 五、混合运算(5)4第十一周5.55.9 五、混合运算4劳动节放假三天第十儿周5.125.16六、有余数的除法(6) 4第十三周5.195.23六、有余数的除法七、 万以内的相识(10) 4第十四周5.265.30七、万以内的相识4第十五周6.26.6七、万以内的相识 3端午节休一天第十六周6.96.13七、 万以内的相识 八、 克和千克(2)4第十七周6.166.20九、数学广角推理(3)4第十八周6.236.27十、总复习 (4)4第十九周6.307.4期末考试第 一 单 元数据搜集整理一、 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拟、分类等学问的根底上学习统计的根本学问的。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亲密联络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好玩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数据,相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二、 目的导向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的过程,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洁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 、使学生初步相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并可以进展简洁的分析。 、通过对四周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三、课时支配本单元建议用3课时进展教学。 第1课时 课时内容调查、记录和整理课型新授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2、在详细的统计过程中,体会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优化记录方法;3、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理论实力和参与意识。课时重难点在详细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师生活动一、 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新学期开场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做校服,你盼望是学校做主选择校服的颜色呢?还是有别的想法?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解决选择哪种颜色做校服最适宜的问题。自主探究1、 教学例1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适宜?我们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爱的呢?在这个班里进展这样的调查,就能代表大多数同学的选择状况,也就能看出全班喜爱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三、整理数据,稳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沟通图上的小挚友参与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与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状况是怎样的?你参与了哪项课外活动?、探讨:怎样搜集我们班参与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活动、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探讨并答复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四、汇报收获,回忆总结 2、教学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与竞赛。选谁参与呢,你有什么方法确定呢?请同学们写好自己的选票,教师要收起来了。我们怎样才知道结果呢?视察三位同学的记录结果。你发觉了什么?请大家把记录的结果进展整理,填入第3页的表格中。大家谈谈你喜爱哪种记录方法?为什么?因为“正”正好5笔。3、 教学做一做三、总结提升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内容调查、记录和整理课型练习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的过程,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洁的方法搜集和表现数据。2、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理论实力和合作意识。课时重难点体验统计的过程,能用简洁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师生活动一、 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供应效劳。同学们请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扶植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二、探究新知、组织记录:()给学生统计表(记录单) 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组织学生第一次记录:记录完后,问:在观看录像时,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沟通完说明用画“正” 字的方法又快又便利。()第二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问:全部记清的同学举手?探讨:怎样记录才能又快又精确呢?强调说明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汇报后,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学会制作统计图。()分组探讨:假如用每个表示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太费事了,怎么办呢?探讨后得出结论:用个表示辆车比拟适宜。()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在书上完成例统计图、小题,指名口答。()组织探讨: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三、形成应用、独立完成“做一做”。、完成练习第题。四|、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课时内容练习一课型练习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根据统计图答复问题,并进展简洁的分析。2、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搜集信息,如何简洁地整理和分析数据。课时重难点体验统计的过程,用简洁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数据。师生活动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把第一单元数据搜集整理学完了,信任大家都有自己的意见与大家共享吗?自主探究师:前面的学习都是关于统计的学问,你有什么收获呢?跟大家沟通一下。同学们学到的学问还真不少,谁能帮教师解决下面的问题呢?(解决教材第五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解答,教师巡察,理解学生解体状况,对于有困难的学生适时指导,最终组织学生沟通汇报。总结提升师:同学们发觉了没有,生活中关于统计的学问还有很多,需要细心的你去留心视察。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单 元 反 思第 二 单 元表内除法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相识、用26的 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相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 均分”概念的根底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相识教学中 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内容。二、目的导向1、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局部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相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比拟娴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惜大自然的教化。培育学生细致视察、独立思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课时支配本单元建议用14课时进展教学。 第1课时 课时内容平均分课型新授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在详细情境与理论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 让学生充分经验“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络,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课时重难点理解驾驭平均分的含义,方法。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同学们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了,看看他们在忙什么?(1)、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教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一样)(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状况,教师板书。2、视察问题(1)、请小挚友视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觉了什么?(2)、学生视察汇报。(3)、从视察中我们发觉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适宜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挚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挚友再说说刚刚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刚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方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沟通、汇报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 教学例1:把6块糖平均分成3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安排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爱哪种分法?为什么?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第1、2题。(1)、确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视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当怎样做?(3)、学生沟通探讨汇报。2、理论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四、体验胜利,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第2课时 课时内容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课型新授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 让学生在丰富的理论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 通过操作、沟通,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和应用的意识。课时重难点1、 在理论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 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和意识。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接着探讨平均分。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1、 学习例2。出示例2主题图。 你有方法把18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吗?每份几个?可以拿出图片分一分。然后沟通汇报。完成第9也做一做。2、 教学例3假如把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学生四人小组探讨后沟通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全班沟通反应,刚好评价。 小节:这个问题事实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三、联络生活,学以致用1、 课本“做一做”。2、 练习第4、5题。(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师:细致视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3)、第5题。四、开放题。1、 学生独立操作。(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思索:这两题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五、课堂总结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3课时课时内容练习二课型练习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一、通过平均分的练习,感受平均分的多样性与合理性。二、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课时重难点通过平均分的练习,感受平均分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师生活动一、问题探究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这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的根底,我们就一起来练习一下,稳固学到的学问。二、自主探究师:谁情愿答复,关于平均分你知道了什么?那么把一个详细的数平均分,是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结果呢?我们如今就是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把18个平均分,然后和同桌沟通一下各自的方法。通过刚刚的分法汇报,你发觉了什么?三、 总结提升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 第4课时 课时内容除法的初步相识课型新授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 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 让学生相识除号,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课时重难点1、 理解驾驭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 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师生活动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 谈话,出示情景图。2、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挚友想一想。3、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激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2)、学生答复教师板书。二、学习新知1、 引入除法,教学例4谈话:刚刚我们通过平均分扶植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干脆计算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提醒课题。除法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状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日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三、应用,加深理解1、 课本“做一做”2、 挑战园地:四、课堂总结。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 第5课时 课时内容 除法的初步相识课型新授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温故知新,接着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相识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3、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课时重难点理解驾驭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师生活动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1)、要求细致视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二、学习新知1、相识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2、 请学生比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 思索: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索、比拟、探讨。三、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做一做”。2、挑战园地:(1)、练习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展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终让学生比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四、课堂总结。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相识12 4=3 20 4=5读作:12除以4等于3 第6课时 课时内容练习课课型练习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亲密练习。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3、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和初步的抽象实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时重难点查漏补缺,反应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驾驭除法的意义,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师生活动一、谈话引入1、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同学们,在最近的学习中,你们知道了什么?2、 学生举例。3、 自己能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二、绽开学习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0题。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8题。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9题。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的思索题。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7题。四、课堂总结。 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 第7课时 课时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一)课型新授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根底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拟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驾驭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初步视察、比拟、抽象、概括实力以及语言表达实力。3、 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课时重难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例1放大图,讲解并描绘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 看图,思索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打算分给几只小猴?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2)、小组合作,沟通方法。3、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假如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4、 学生沟通想法。5、 提醒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6、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7、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8、 小结。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 引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学生细致视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2、3题。四、课堂总结。 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 第8课时 课时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二)课型新授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 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育应用意识。3、 在嬉戏中稳固学问并激发学习爱好。课时重难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在小组内沟通从图中理解到的信息。2、指名汇报。二、探究学习1、 教学例2(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根据搜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每屉4个包子,有6屉,一共有多少个?一共有24个,每屉放4个,可以放多少屉?一共有24个,平均放在6屉里面,每屉放多少个?2、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拟总结求商的方法。4、 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细致视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拟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觉规律。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4题。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5、6题。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 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 第9课时 课时内容练习课课型练习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 复习稳固所学表内乘除法学问。2、 通过练习进步学生的计算实力和检查实力,加强乘除认知构造的系统化,培育学生综合、沟通学问的实力。课时重难点查漏补缺,反应出现的问题,进步学生的计算实力和检查实力。师生活动一、引入复习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沟通一下。2、学生分小组沟通学惯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察。3、汇报。二、绽开学习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8题。(1)、细致视察图你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视察图,与同桌沟通从图中理解到的信息。思索解决方法。(2)、怎样列式呢?指名答复,教师板书算式。(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7题。(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教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2题。(1)、细致视察图你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细致视察图,把自己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2)、怎样列式呢?同桌沟通想法。(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4、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1题。(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扶植小动物找家的嬉戏。教师谈话激趣。(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三、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9题。(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独立计算,沟通汇报。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0题。四、课堂总结。 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 第10课时 课时内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型新授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洁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2、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课时重难点解答简洁的除法应用题。师生活动一、谈话引入出示例3主题图。同学们见过蚕宝宝吗?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了15只蚕宝宝,要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别支配好住的地方。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沟通从图中理解到的信息。(3)、全班汇报。二、探究学习1、 教学例3(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2)、学生探讨、沟通、汇报:先来看看有什 么要求?每个纸盒放几只?该怎样解答?假如把要求改一下,又该怎样解答呢、。2、出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用学过的学问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三、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完成“作一做”。2、 学生从图中搜寻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3、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13题。四、课堂总结。 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 第11课时 课时内容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型新授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2、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3、 培育学生细致视察、独立思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时重难点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2、 引导学生探究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今日,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学生视察主题图后答复。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1、 教学例4。(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争论中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视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当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需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4)、激励学生再提出问题。2、小结:提醒课题。三、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需先知道什么?2、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3、 教师巡察。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四、课堂总结。 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 第12课时 课时内容练习课(一)课型练习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 使学生可以娴熟运用所学的乘、除法学问解决问题。2、 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课时重难点进步学生解决问题技能。师生活动一、谈话引入1、 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沟通一下。2、 教师巡察,指名汇报。3、 今日我们接着来探讨这个问题。二、探究学习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4题。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竞赛并评比优秀。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索并独立完成。三、拓展应用1、 补充拓展性练习。(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假如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假如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2、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再探讨、沟通,教师指导。四、课堂总结。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 第13课时 课时内容练习课(二)课型练习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使学生可以娴熟运用所学的乘、除法学问解决问题。2、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课时重难点进步学生解决问题技能。师生活动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沟通一下。2、今日我们接着来探讨这个问题。二、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8题。(1)、学生先独立思索完成,教师巡察。(2)、沟通汇报,集体订正。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索,独立完成练习。(2)、同桌互相沟通,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视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察。(3)、全班沟通汇报。三、拓展应用1、补充拓展性练习。2、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再探讨、沟通,教师指导。四、课堂总结。 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特性修改二板书设计: 第14课时 课时内容整理与复习课型练习课特性修改一课时目的1、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络。2、 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相识。3、 稳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 稳固用乘、除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课时重难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学问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展归纳总结与反思。师生活动一、谈话引入,提醒课题1、 请小挚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学问?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