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docx
-
资源ID:34898825
资源大小:31.17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上半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docx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小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响了A,教育及经济的关系,B教育及科技的关系,C教育及政治的关系,D教育及人口的关系2. 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片面开展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天赋,B社会分工,C国家性质,D教育3. 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A学生B家长C教师D校长4. 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A,游戏活动B学科活动,C科技活动D,文学体育活动5.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6. 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A观察条件是否人为控制,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C观察者是否直接进入活动,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果7. 假设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A立即包扎伤口,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D不做处理,直接送往医院。8. 威威同学在答复以下问题时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A广阔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创性。9.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历,主动承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展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A有意义承受学习理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10. 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制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乘作业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11.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开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话和教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开展处于A权威阶段,B,公正阶段C可逆性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12. 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A,活动过多,B冲动任性,C,注意障碍,D学习困难13.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斯宾塞,B布鲁纳,C,赫尔巴特的,D夸美纽斯14. 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表达教育理念,实现育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15. 学习了坐井观天一课,学生学会写“信、拾、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知识及技能,B过程及方法,C认知及实践,D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6. 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并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道尔顿制,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文纳特卡制17. 课堂教学中,课桌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般来说,“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讲述法,C探究法,D讨论法。18. 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测验评价,B量表评价,C实作评价,D档案袋评价。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版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局部教学的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是A直线式,B圆周式,C旋转式,D顺向式,20. 张教师在课程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孙很快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这表达了教学的原那么是A稳固性原那么,B直观性原那么,C循环渐进原那么,D因材施教原那么。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22.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开展中的作用。23.简述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答复以下问题24. 材料。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教师是真正的好教师?这一问题,大家展开了热议。有的说:“好教师是热爱学生的教师;有的说:“好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教学好才是好教师-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举手发言,教师也从不叫我答复以下问题。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上课时,教师轻轻地走到我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它的问话是那么柔和,那么的亲切,让我无法拒绝。我用颤抖的声音读了作文,她感谢了我。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些我都做到了。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教师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1 结合材料,试着分析“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10分2 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开展提供适合的教育。10分 25. 语文教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龙禁不住发问:“教师,诗人春天好睡觉,连这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教师不假思索的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小龙还想追问,教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说道:“大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要随便提问。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小龙也低下了头。问题:1 结合材料评析这位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10分2 谈谈教师怎样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意识问题。10分四、教学设计: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及社会,27为数学及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五分。26.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以下任务。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27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1请列出在数学“统计及概率学习时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分析三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0分2假设指导高年级段学生学习,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28.1 简述英语儿歌在教学中的作用。2根据所给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9.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以下任务: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轮唱特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30.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动作方法:支撑脚在球的侧前方,膝关节稍弯曲,身体前倾,运球脚屈膝提起,用脚内侧推球的后中部前进,随后运球脚自然着地。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以下任务:1 简要说明“脚内侧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2 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31.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1)什么是版画?版画按颜色分类大致有那几种(2)如何中学段指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对印版画的作画方法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参考答案】C,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反映了教育及政治的关系2、【参考答案】B,马克思认为,片面开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私有制和旧式分工。3、【参考答案】C,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4、【参考答案】D,摄影属于艺术类的活动,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包括文学、艺术、娱乐、体育训练及体育竞赛等内容。5、【参考答案】B,陶行知这句话强调了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道德。6、【参考答案】D根据观察的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有一定构造观察工程和要求,可分为构造性观察和非构造性观察。构造式观察和非构造式观察又称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7、【参考答案】C,被狗咬伤后,应用肥皂水和双阳水彻底清洗伤口,不要盖住伤口让它开放。8、【参考答案】C,思维的变通性即为的活动的灵活程度,题目中威威在答复以下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变通性。9、【参考答案】B,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简单的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历的过程。10、【参考答案】B,负强化,也称为消极强化,指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响概率的过程。题目中,小强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取消制止他看动画片的经历属于负强化。11、【参考答案】A,处于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对外的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那么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12、【参考答案】C,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症,其核心特征是注意障碍。13、【参考答案】A,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意思“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14、【参考答案】D,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自发课程,它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这类课程,自己表达在学校、班级的情境之中,题干中板报,橱窗、走廊等媒介,表达了隐性课程。15、【参考答案】A,知识: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历和社会经历等和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取的知识。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包括读、写、算的技能,题干中学会写生字,理解词语,表达的正是知识及技能目标。16、【参考答案】C,分组教学中,学生层级一样,可以充分交流,小组成员间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展探究讨论合作学习。17、【参考答案】B,秧田式座位是让学生以一排一排的方式面对教师而坐。这种座位布置方式限制了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接触,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教师可以随意走到教室任何地方,便于监控和管理学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适合讲授法。18、【参考答案】A,测验评价,是指主要以笔试进展,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根本方法,实作评价,又叫做表现性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从而对其成就进展了评价。19、【参考答案】C,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内容的根底,后面程序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题目中先认识,后理解,表达的是螺旋式。20、【参考答案】B直观性原那么。教师通过演示的实验,让学生直观理解所学知识属于直观性的教学原那么。 二、简答题21、【参考答案】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个范畴的具体内容:第一,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言语思维、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等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第二,数学逻辑智能是指有效的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展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第三,空间智能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围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第四,身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第五,音乐智能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第六,人际智能是指能很好的理解别人和及人交往的能力。第七,自我认知智能是指具有自我认识和蔼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第八,自然认知智能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能够对物体进展识别和分类的能力。核心观点:第一,每个人具备所有的八种智能。第二,大多数人有可能将任何一种智能开展到令人满意的水平。第三,智能之间通常是以复杂的方式共同起作用。第一次从多维视角对待智能。 22、【参考答案】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活动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活动力,是一种寻求开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所以,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开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开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逆境可以成才,“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 “威武不能屈等典型故事,反映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开展中的作用。总之,影响人的身心开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身心开展,他们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是以各个不一样的复杂组合在不同个体身心开展上产生影响的。 23、【参考答案】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根底,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和研究班集体,包括集体的根本情况,如总人数,性别构造,生源状况,年龄分布等;班级的根本状况,如学习好中差学生的比例,学生思想品德的表现,班级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的,班级的其他方面,如学生生活的小区环境,学生家庭条件,学生在校外的表现的。二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包括学生的根本情况,如果姓名,性别,年龄,安康等;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情况,居住条件等,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假设遵守纪律,文明礼貌集体观念以及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兴趣特长等;学生的个性情况,如智力特点,情感意志特点,性格和气质的类型等。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1,书面材料分析,即借助学生的成绩表、作业、日记等书面材料对学生进展了解;2 调查法,即通过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问卷,座谈等。3,观察法,即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方案地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进展观察。4 谈话法,是班主任通过及学生面对面谈话,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的根本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活方便,容易了解事实细节,有利于感情沟通等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24.【参考答案】(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局部人认为教师做到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好教师,除此之外,一名好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应该坚持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开展。材料中,证因为教师能主动关注不积极的学生,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信息和动力。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应尊重、赞赏学生,在材料中,教师并没有粗鲁地要求学生分享作文,而是轻言细语,温柔地征询学生的同意,使学生感觉不到不应拒绝的力量,正因如此,学生分享了自己的作文,也正因如此,教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引导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开展。此外,新课改强调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开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在此根底上坚持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 “重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 “关注人,做到这些,才是我们认为的好教师。2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需要教师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进展因材施教,儿童的差异性表现在:能力的差异,儿童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异,有的智力开展水平低,有的开展水平高;儿童在智力类型上存在差异,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存在的不同;儿童在能力表现早晚上存在差异,有的聪明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儿童智力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各自优势领域也不一样,教师要从认识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承受并在各自能力根底之上给予积极正向的引导,促进阶其能力的开展。认知方式差异。儿童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存在差异。场独立的儿童更偏向独立的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型儿童容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故教师对场依存型孩子,也应该给予更多指导,而对场独立型的孩子给予适当指导,更多独立思考时间和时机,沉思型学生更注重解决问题的精度而非速度,冲动性更注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非精度,而辐合型还是发散型思维习惯来说,也有差异教师应予认识并从不同方法去肯定引导学生。 25. 【参考答案】1材料中的教师违背了教学原那么的启发性原那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启发现原那么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到达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材料中教师面对学生的疑问没有认真思索给予正确的答案,而是,用随意和不耐烦的态度对待,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独特的人是指学生开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及其成人存在巨大的差异,材料中,学生的疑问正是从自身的角度提出的质疑是合理的,教师应该予以耐心解答,而不是用一句话来应付。2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构建心理平安区域,让学生敢问。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平安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泼,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只有这样,学生才敢说、敢想、敢问。同时,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多一些活动时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时机,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及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学生劳动,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 其次,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历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 最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纵,实践、阅读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合作中发现问题,但凡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思想碰撞,交流来解决。 四、教学设计26.【参考答案】1这是一篇状物抒情记叙文,课文细致、生动的从叫声,步态,吃相描述了白鹅傲慢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动物的得意、可敬,体会描写动物的方法和特点。 全文有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段,第一大段第1自然段,讲了一位小朋友送给坐着一只白鹅;第二大段第3-7自然段作者从叫声、步态和吃相描写白鹅傲慢的特点。文章构造严谨,条理清晰。语言朴实、生动形象、幽默幽默;准确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拟、比照、反语等,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及技能: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及方法:通过朗读,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和幽默幽默。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保护动物,跟动物交朋友,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语文是怎样写出白鹅傲慢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从哪些看似褒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理解“反语这种修辞手法。3导入环节1.猜谜语,活泼气氛。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个谜语好吗?打一动物,多媒体课件出示。猜谜语。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2.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师:想不想和教师一起到乡下看看真正的白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把白鹅请出来吧(播放乡下白鹅的视频)!你能用哪些词语或句子形容视频中的这些白蛾?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评领导。3.过渡课文,自然导入。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描述的真好,著名作家丰子恺把自己家的鹅画了下来,出示课件白鹅图片,丰子恺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丰子恺先生的白鹅,版书课题:白鹅【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引起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再通过视频引入白鹅,让学生通过面观察描述白鹅,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欲望。 27.【参考答案】1数学“统计及概率中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它们三者都是处理和表征数据的,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能够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特点是比拟直观。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所以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其特点是能表示数量变化和趋势。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局部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各局部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出各局部数量及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能看懂并能简单的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过程及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活动、动手等活动,经历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增强统计知识的观念。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及日常生活的联系,能感受到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统计的价值。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大屏幕展示“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和表格,组织学生独立观察并答复以下问题。问题1: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问题2:各层食物的位置及面积 的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3:关于没有的膳食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并思考问题进展作答预设:学生1:每天要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类学生2:不同的位置及面积不是不同的摄入量。设计理念:利用学生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上课热情,结合提问锻炼了他们观察能力和从实际情景中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二、引导探究,组织讨论环节1:完成统计表,体会概念教师活动:让学生帮助笑笑完成她家的一天各食物摄入量的表格,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讨论问题: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指的是什么?你会计算吗?各个数值是多少?学生活动:进展计算并汇报和交流。预设学生1:占总摄入量百分比指的是每种食物的摄入量除以食物总的摄入量学生2:油脂类占总的摄入量的百分比是1.3%,。学生3: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指的是每种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的含义,并学会计算。环节2:认识扇形统计图教师活动:在学生完成表格的根底上组织学生观察表格并将统计表转化成统计图,在前后4人小组内进展讨论。问题:1.你能将统计表转化成统计图吗?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2.除了你们表示的统计图,教师大屏幕上面的统计图可以表示统计表中的信息吗?哪一种统计图比拟适宜?为什么?3.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那些信息?用这个圆表示了什么?各个扇形又分别表示什么?这个扇形统计图描述的是什么关系?怎样读出扇形统计图各局部之间存在的关系?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和讨论,得出结论:小组1:条形统计图,能够看清楚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小组2:可以,将总的摄入量看成了一个整体,每一种是其中的一局部,扇形统计图能够描述整体及局部之间的关系,扇形表示局部,圆表示整体,局部越多所占扇形越大。总结出: 用整个圆表示单位“1,用不同大小的扇形来表示不同的数据,能清楚的表示各局部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中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集体讨论中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提升了学生的统计意识。三、稳固深化,提高能力1. 比赛游戏,获得信息利用大屏幕展示我国陆地土地面积统计图、牛奶营养成分统计图等向学生提出,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算一算给出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作息时间安排,向学生提出,一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作息时间的分配有哪些不同?你能根据统计表计算两个年级学生的上课睡觉的时间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稳固新知,既增强了学生的参及度又强化重难点。四、总结评价,拓展应用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提醒同学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课后完成练习册的第1-3题。28、【参考答案】.28.英语儿歌在教学中的作用有:1极大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一方面,英语儿歌虽然选材广泛,但是大都贴近小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而且节奏欢快,朗朗上口,因此,不仅是很好地教学手段,还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2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英语儿歌都是最地道最正宗的英文表达,通过学习和跟唱英语儿歌,学生在潜移默化间便可以感受英语语言规律,因此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为学生以后开口说英语提供了前提准备。3有效导入课堂内容或者新授内容,歌曲是最常用也是最好用的切入新课的方式,通过学唱歌曲可以让学生在提前对新课内容有所感知,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时会感觉很熟悉,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学习当中,轻轻松松掌握新知识。同时也为对话或者课文的开展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4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活泼课堂教学,小学生又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英语儿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因此让学生学唱英语儿歌,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让小学生在快乐的、无意识的情况下掌握语言知识,同时,这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承受能力。5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记忆语言知识,儿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将相关的几个单词连成一体,将相关的句子联系在一起,歌词重复率很高,因此它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单词。21. 知识及技能目标Knowledge aims1) Ss are able to master some new words, such as: pig, hen.2) Ss can master the following sentence pattern: How many.3) Ss will review some words about numbers: one, two,.4) Ss are able to make a understand the “Look and Say and “Ask and Answer part and role pay them after this lesson. 1) 学生能够掌握新单词:pig, hen2) 学生可以掌握以下句型:How many.3) 学生回忆关于数字的单词:one, two4) 这节课后,学生理解并分角色扮演“Look and Say 和 “Ask and Answer局部2. 过程及方法目标(Ability aims)1) Ss are able to talk about the kinds animals on a farm after todays lesson.2) Ss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an be greatly stimul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activities and group discussion.3) Ss are able to make a dialogue themselves based on the sentence pattern and words learnt.1) 学生这节课后可以讨论农场的小动物。2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和分组合作,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到极大地提升。3学生可以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自己编一个新对话。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Moral aims 1 Ss interests to the farm will be aroused and know the importance of grain conservation. 2) Ss awareness of team-work can be cultivated.1) 增强学生对农场的兴趣并且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导入Leading in and Warming up1. Play a word chain game for warming up.2. Ss listen to the song “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T: Do you like the song, childrenSs: .T: What does it aboutSs:.Justifications: Ss' interests of learning can be greatly stimulated through the word chain game. Besides, Ss can review some words they've learnt. Through the chant, we can not only lead in today's topic, Ss will be more willing to take part in today's lesson. 1. 玩单词锁链游戏以热身。2. 学生听并跟唱歌曲“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跟唱完之后,师生互动,答复以下问题:教师:孩子们,喜欢这个歌谣吗?学生:.教师: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歌谣呢?学生:.设计意图:单词锁链游戏不仅能极大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单词。歌谣导入,自然的引入今天的话题,学生会更愿意参加课堂的学习。 操练 Practice1. Ss read the new words of “Look and Learn part following tape. Teacher should help Ss to pronounce the words properly, especially the pronunciation of “hen . Then, play the Whats missing game to practice the new words. The one who can write the words can get extra points.2. Ss read the “Look and Say part in pairs, then a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and encouraged to make a new dialogue based the “Look and Say and “Ask and Answer and show it.3. Teacher and Ss play the sentence dragon game. Justifications: Justifications: Ss can master knowledge in a relaxed atmosphere which is helpful to arouse their 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Trough a series of activities, teacher can help Ss for their learning which is beneficial to create a friendly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s. Trough The Communicative Method to improve Ss' communicative skills. 1. 学生跟着磁带朗读“Look and Learn局部。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尤其是“hen的发音。然后,玩游戏Whats missing来练习新单词,能够把单词写下来的同学可以获得额外的加分。2. 学生分角色朗读“Look and Say局部,然后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并鼓励学生根据“Look and Say and “Ask and Answer 局部去编一个新对话,然后展示新对话。3. 教师和学生一起玩句子接龙游戏。设计意图: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心得单词和句型,这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着极大地帮助。在一系列的游戏当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这对创造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有利。另外本环节的交际法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29.【参考答案】(1)两只老虎是一首法国童谣,也是一首深受二头喜爱的游戏歌曲。采用44拍,一段体构造。歌词生动有趣,符合儿童心理特点,适合儿童边唱边游戏。1.节奏:以四分音符为主,凸显趣味性。2.旋律:级进的旋律线,重复的手法,生动而有趣。3.乐句:两小节一重复,且采用轮唱的形式,具有游戏感。4.构造:一段体构造,且为方整形,便于学生歌唱。5.音域:这首歌的音域只有九度,级进的方式,适合儿童歌唱。(2)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过程及方法目标:在合作、轮唱活动中,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感知力。知识及技能目标:感受轮唱的特点,并边唱边表演。(3)1.初步感知播放两只老虎的轮唱版,初步感只轮唱的特点。用轮唱的方式朗读歌词,初步体验轮唱。学生尝试跟着轮唱声部进展演唱。轮唱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学习合唱的前提。从轮唱朗读着手,能够为轮唱打好根底。同时,跟着音频尝试轮唱,初步感知了轮唱的效果。2.探索及体验师生配合,进展轮唱练习教师唱高声部,学生唱轮唱声部,初步体验轮唱的魅力。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组内进展轮唱练习,教学进展巡回指导。教师引导分组展示轮唱教师指挥,帮助各声部准确进入,完毕整齐。思考:轮唱和齐唱有何不同。此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先师生配合轮唱体验,可以更好的控制演唱的速度;分组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可以更好的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并进展及时指导;分组展示轮唱,不仅检验了练习效果,同时鼓励了学生的练习。3.拓展游戏,稳固练习将学生分成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