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1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 1课时备注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视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相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及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加空间观念。重点难点: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稍大的纸盒及一个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纸盒、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小纸盒、每个小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态,然后把很多这样的纸摞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提示课题:“长方体的相识。 二、引导探究 1、出例如1: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视察: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视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2抽象图形。 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通常这样画长方体。师边讲边画长方体的直观图,留意要标准。 问:实物中长方体的每一个面是什么形?作图时,根据作图的原理除了前面和后面之外,其他各个面都画成了什么形?但实际是什么形?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图上哪3个面是我们能干脆看到的?另外3个面在哪里?2、相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3、长方体的特征。 出示: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沟通。4、学习长、宽、高 1问: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吗?指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通常把程度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师边讲边标注 2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量出它的长、宽、高。5、相识正方体的特征 6、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7、小结:今日我们一起来探讨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第1011页的内容。 三、稳固练习 练习三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四、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练习设计: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爱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细致视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爱的图案。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长方体及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2课时备注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视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相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绽开图,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相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及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加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通过视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相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绽开图,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相识。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学生按小小组分别准备教科书14页思索题中所需的假设干张硬纸每种6张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师:这节课,我们要接着探讨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问。二、自主探究1、让学生看教科书12页,像例3那样,将有关的棱用红线描出,并根据例题所示的步骤进展操作,得到正方体的绽开图。2、把绽开图再复原成立体图,再进一步绽开、复原,让学生从绽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3、让学生独立一剪,并在小组里沟通自己得到的绽开图,在沟通中相识不同的正方体绽开图,并思索绽开图中的各个面及原来各个面的关系。4、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4、“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在视察绽开图的根底上,先在图中标注下面、后面、和左面,并说明自己的理由。然后将绽开图复原成立体图来检验。第2题 1出示各绽开图,引导学生先想像把绽开图复原成立体图的过程,再推断。2把教科书121页的图形剪下来试着折一折从而验证自己从前的推断是否正确。三、稳固练习1、练习三第6题让学生在细致视察绽开图的根底上作出推断。对于不能围成长方体的图形要说明理由,最终再进展操作验证。2、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并进展选择,再通过沟通让学生说明选择的根据。四、思索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先启发学生思索: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至少要用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态和大小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操作。然后说说有没有找到什么规律。五、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提示大家留意什么?板书设计:长方体及正方体的平面绽开图练习设计:独立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平面绽开图。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长方体及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 3课时备注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驾驭长方体、正方体外表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究有关图形问题的学习经验,开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索。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重点难点:理解并驾驭长方体、正方体外表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有关长方体及正方体的学问。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及教材中例4和“试一试同样大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二、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问题:假如告知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及这个长方体的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沟通中明确:求至少须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索,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6个面的面积之和(3)指名答复是怎样列式,并相机板书如下算式: 6×4×2+5×4×2+6×5×2; (6×4+5×4+6×5)×2(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要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面的长和宽)(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你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算出结果。2探究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长方体纸盒至少须要多少硬板纸的问题。假如纸盒是正方体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出示试一试)(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3)组织沟通反响,提示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展思索。3提示外表积的含义。 谈话:刚刚我们在求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外表积。三、应用拓展 做“练一练。练习四第1题,第2题,第5题。四、全课小结: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表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表积长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及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络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四第3、4题。板书设计:长方体及正方体的外表积教后记:课题:长方体及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4课时备注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驾驭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 2、使学生进一步进步应用学问的实力,能根据实际状况敏捷计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总面积,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重点难点:能根据实际状况敏捷计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课前准备:小黑板、一个长方体火柴盒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3分米5厘米3厘米厘米1、问: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表积?2、计算下面各图的外表积。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3、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须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的和。今日我们就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二、学习新知:出例如5: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须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1、说一说鱼缸的样子。2、问: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须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可以怎样计算?3、让学生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想法,然后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4、全班沟通,体会不同方法的各自特点和内在联络。三、“练一练:第1题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并进展比较。四、稳固练习:练习四第6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五、思索题: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后进展尝试,再进展沟通。第2小题让学生通过数小正方体的面的个数等方法发觉每一组相对的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六、总结: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要提示大家留意什么?七、作业: 练习四第7题、第8题板书设计:长方体及正方体外表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长方体及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5课时备注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2、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让学生经验找寻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驾驭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课前准备:老师准备教材第19页上2个试验所需的材料,学生准备1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学过程:创设情境1、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假如把这两个石块比较一下,哪个大哪个小?你能说出比它大多少吗?2、要相识物体的大小,精确比较两个物体大小多少,就要相识物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师生探究1、试验一 出示两个有同样多水的一样玻璃杯,让学生看清两个杯子里水面同样高。1先在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较小的石块,让学生说明水面有什么变更。提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石块占有了水中一块地方指出:石块占有一块地方,我们就说石块占有肯定的空间。因为石块占有空间,把水往上挤,所以水面上升了。2在另一个杯子放入较大的石块。提问:如今水面有什么变更?说明了什么?3再比一比,哪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水面会上升得高一些?指出:因为第二次的石块大一些,所以这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一些,说明这一石块所占的空间大。提问 :谁来说一说,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大,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小?2、试验二1出示大小不同三种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假如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中,在倒满水,哪个杯里所占的空间大?指出:从刚刚的试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2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纸盒,比较一下哪个体积大一些。指出:书盒能包容书的体积就是书盒的容积。也就是说容器所能包容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三、稳固反思1、完成练一练 第1题可以让学生干脆推断,然后老师可以操作演示,在让学生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2、第2题可以让学生先推断,然后再根据溶剂的含义进展说明。3、完成练习五第1题让学生说明三维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使学生明确:因为它们都是有同样大小的8盒饼干堆成的,所以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也就一样。4、完成练习五第2题5、让学生明白杯子装的多说明容积大,杯子装的少的说明容积小。6、第3题可让学生按要求操作,让后同桌沟通摆的是否正确。7、第4题可以让学生分别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什么不同,再答复以下问题,并说明理由。8、第5题中的三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联络。四、全课小结: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大吗?你觉得学好这些学问有什么用吗?板书设计: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体积概念 容积概念 体积和容积的区分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6课时备注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体积和容积意义的根底上,相识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3、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能利用所学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老师准备教材第21页上所需的材料,学生准备1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问:你是怎样理解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二师生探究1、出示1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哪个体积大?怎样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教学体积单位1相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问: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呢?自己的手指头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出示21页上的2幅图,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2相识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棱长1分泌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立方分米的大小吗?说说看,你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3相识1立方米的正方体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4归纳体积单位通过视察、学习,知道体积单位是规定了棱长的正方体。让学生说说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是怎样的正方体。5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正好是1升水。板书: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6让学生说说那些容器大约可乘1升水。三、稳固反思 完成练习五的第58题1、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这一题中的3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及1厘米有关。这是3个图形的内在联络。2完成练习五第6题此题要提示学生:数几个物体的体积时,要想方法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特殊要留心遮住的小正方体。3完成练习五的第7题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容积和体积单位的运用。4完成练习五的第8题这3幅图是这个物体的形态,它的体积是4立方厘米。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板书设计: 相识体积单位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练习设计:完成补充习题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7课时备注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验操作、视察、揣测、验证、沟通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究并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洁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究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加空间观念,开展数学思索。重点难点:经验操作、视察、揣测、验证、沟通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究并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洁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学生按小组分别准备30个左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萝卜或橡皮泥做成的长方体。说明:这个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2厘米。提问:我们刚刚相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方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设疑:萝卜(或橡皮泥)是可以切开的。但并不是全部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都是可以切开的。那么又该如何去求那些物体的体积呢二、教学例9 1、操作准备。(1)提出操作要求: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要求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一样。(2)将摆出的长方体放在桌上,并编号。2视察思索。(1)提问:你能看出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2)启发: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由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 (3)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核对填写的结果是否正确3分析推想。三、教学例101谈话:通过刚刚的操作和探讨,我们提出了一个揣测。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呢这个问题还须要进一步探讨。2依次出例如10中的三个长方体,提问:假如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三个长方体,各须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启发:看着图想一想,你能根据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来思索上面的问题吗3提出操作要求。4组织沟通四、概括公式1提问:根据刚刚操作过程中的发觉,你能说说长方体的体积及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吗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通过沟通得出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2接着提问:假如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出示如教材所示的长方体的直观图),你能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学生尝试后,沟通得出3启发: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你能干脆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沟通得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五、拓展 1做“试一试。2做“练一练第1题。3做“练一练第2题。4做练习六第2题。六、全课小结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³练习设计:做练习六第1、3题。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8课时备注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驾驭体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 2、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比较、分析的实力,并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进一步驾驭体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一下,通过练习,使同学们能娴熟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二、完成练习六的48题完成第4题。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占地面积是指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第5题。先让学生指一指这根木料的横截面的位置,再引导学生想象:假如将这根木料竖起来,木料的横截面就是这个长方体的哪一个面?木料的长及竖起来的长方体的高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完成第6题让学生相识到黄沙铺成的形态是长方体,铺的厚度就是这个长方体的高。还应当明确要求“用方程解的这个要求。完成第7题先让学生弄清题中两个问题的联络和区分,再分别引导学生找寻计算花坛所占空间大小以及花坛内泥土体积所须要的条件。完成第8题先让学生弄清三合土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思索题可以先根据增加的外表积求出现正方体的棱长,在根据这一数据算出原来长方体的体积。三、你知道吗?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这种表示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再找出一些商品包装,看看它们分别是怎样表示其所占空间大小的。四、全课小结 通过着节课的复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课后还可以及来势和同学一起沟通。五、课堂作业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 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乘高 V=Sh练习设计:补充习题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9课时备注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相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表象,知道体积单位和长度、面积单位的不同点,培育学生的视察、归纳、概括和类推的思维实力。 2、进一步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重点难点:相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表象,知道体积单位和长度、面积单位的不同点。课前准备:小正方体假设干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今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二、师生探究1、出示2个正方体问:下面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2、沟通汇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他的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我们发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相等。下面的空你会填吗?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1立方米=立方分米3、归纳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就是我们常用的体积单位,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三、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让学生说说换算的详细方法,留意小数点的位置。完成练习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让学生联络填表的过程说说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联络及区分。完成练习七第2、3、4题 学生在练习时,要引导学生突出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分,还可以让学生明确: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设计: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1立方米=( ) 立方分米练习设计: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10课时备注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相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表象,知道体积单位和长度、面积单位的不同点,培育学生的视察、归纳、概括和类推的思维实力。 2、娴熟驾驭体积单位的进率。 3、进一步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重点难点:进一步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课前准备:小正方体假设干个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完成练习七的510题练习七的第5题让学生先看图算出两堆木块的体积,再引导学生思索:每堆木块的体积及他右边的容器的容积有什么练习?知道一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能推算出它能盛多少毫升的水吗?练习七的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沟通,并提示学生留意每个计算结果的单位是否正确。练习七的第9题花坛的占地面积是这个花坛的底面积;求填满这个花坛大约须要多少土,就是求这个花坛的侧面积。练习七的第10题学生先读题,然后让学生说说从外面量的数据和从里面量的数据分别有是很么关系。三、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四、课堂作业练习七的8、9板书设计: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练习设计: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11课时备注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娴熟驾驭体积单位的进率。 3、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 4、进一步培育学生合作沟通的习惯。 重点难点: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课前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从今日开始我们将用3节课的时间对本单元的内容进展整理和复习。二、组织学生探讨1、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联络?2、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解决有关外表积的实际问题须要留意什么?4、你是怎样发觉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及它有是什么联络?三、完成整理及练习的13题完成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一下每个形体的体积,然后再计算。同时也要提示学生计算时要细致细致。完成整理及练习的第2题先扶植学生理解题意,这组图表达的意思是:先向杯中倒入肯定的水,再将土豆放入水中,量杯中水面上升前后刻度所显示的体积相差200毫升。完成整理及练习的第3题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体积单位见的进率。然后完成书上的填空。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的学问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假如有问题可以跟同学和老师沟通。板书设计: 整理及练习1练习设计:1、100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9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1350毫升= 升= 立方分米 2005升= 毫升= 立方厘米2、一个长方体无盖的水箱,长,宽,高.做这个水箱至少须要铁皮多少立方米假如每升水中1千克,这个水箱最多能装水多少千克(铁皮的厚度不计)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整理及练习2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12课时备注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娴熟驾驭体积单位的进率。 3、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 4、进一步培育学生合作沟通的习惯。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课前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同学们已经理解得很多了,也能利用所学的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日这节课我们接着来练习。二、完成整理及练习的47题完成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把这张表格填好,然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完成第5题 这题要求须要铝合金条多少分米,可先让学生看一下示意图,每根铝合金条就是长方体相应的棱,要求至少须要分米的铝合金条,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完成第7题 第1题求的是全部立柱的底面积之和,可以先求出一个立柱的底面积,然后再求出12根立柱的底面积。第2题是求这些立柱的体积之和,方法可以采纳第一个。第3题求的是一根立柱除了底面积以外各个面的面积之和。思索题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是这个大正方体的8个顶点;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有12×2=24;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工有24个。板书设计: 整理及练习2练习设计:一种纸袋,翻开后的形态是长方体,长55厘米,宽8厘米,高40厘米。做这个纸袋至少须要多少硬纸?上面没有盖这个纸袋可以盛多少立方厘米的物体?把一个棱长的正方体钢呸,锻成一个横截面是的长方体方钢,锻成的这块方钢长多少米?用方程解答3、一间教室长7米,宽6米,高3米,门窗面积和是20平方米。要粉刷教室的顶面和四面墙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整理及练习3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13课时备注教学目的: 1、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征。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及实际生活的联络,感受数学学问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学问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重点难点:在探究新学问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课前准备:学生预先回家准备第8、9题。教学过程:一、第8题可以先出示一个用橡皮泥球和小棒做成的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视察它的特点再结合对长方体框架的视察,引导学生思索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时,应当怎样选料。做好后组织相应的展示和沟通,让学生介绍自己选料时的思索过程。二、第9题 事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好相关数据,课上进展计算和沟通。三、评价及反思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工程,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学问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板书设计: 整理及练习3练习设计:练习册相关作业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14课时备注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把几个一样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探究并发觉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外表积的变更规律,并让学生应用发觉的规律解决一些简洁实际问题。 2、让学生应用发觉的规律解决一些简洁实际问题。 3、培育学生的合作实力、空间想象实力和思维实力。重点难点:通过操作,比较拼成的长方体的外表积及原来两个正方体的外表积的和终究发生了什么,发觉规律,学会分析。课前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火柴盒教学过程:一、拼拼算算老师演示:把两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拼成一个长方体。问:体积有没有变更?学生视察、沟通、探讨可以计算、可以用肉眼视察激励方法的多样性,但应适当强调第二种思路。为接下来视察更多的正方体做准备。那么详细削减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呢?深化探究:1假如用3个、4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外表积又发生了什么变更呢?排法要求是排成一排学生自己揣测、操作、探究、验证提示学生把相关数据刚好填在表中。2沟通规律允许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述:如:2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少2个面,3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少42×2个面,4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少63×2个面或把正方体每拼一次,外表积就削减2个正方形面的面积,等等。正方体增加到5个6个时,外表积会怎么变更呢?学生先揣测,再验证。发觉规律:你能联络操作和填表的过程提出自己发觉的规律吗?用两个一样长方体拼成图上的三种大长方体,你有什么发觉?1学生操作探究探讨。沟通:“体积没有变,外表积变了。“都比原来削减了2个面的面积,但不同的拼法削减的面积就不同。2你能看出哪个大长方体的外表积最大,哪个最小吗?学生沟通探讨3怎么验证你的发觉呢?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发觉二、拼拼说说1、用6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不同的长方体37页图问:哪个长方体的外表积大多少?学生视察操作探讨沟通:老师应侧重引导学生应用前面发觉的规律,并通过对拼成的每个长方体的详细分析得出。2、拼10包火柴盒,包成一包有几种包法?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学生分组操作探讨沟通。三、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理论活动课,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 外表积的变更练习设计:教后记:第二单元:分数乘法教 案 序号 2 课题一个数和分数相乘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驾驭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运用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培育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实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驾驭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难点:能运用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复习教学新课课堂小结作业出示口答题×3 ×5 ×3 ×2 ×2 ×3 ×1 ×6问: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什么意义?分数和整数相乘要怎样计算?口答一个修路队每小时修路200米,3小时修路多少米?4小时呢?问:你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引新、揭题我们已经知道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几个一样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今日我们利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来学习一个数和分数相乘表示的意义教学整数和分数相乘的另一方面意义。出例如1学生读题并画出1小时200的线段图。问:小时修多少米怎样表示,你会吗?小时修的路你会表示吗?请分别画出线段图。问:假如按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的角度动身,200米、小时、小时各表示什么?问题求的是什么?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你会列式吗?探讨:比照线段图探讨200× 表示 什么意思呢?200× 又表示什么意思?问:求200的还可以怎样列式?求200的还可以怎样列式?引导归纳:这两个算式都是分数和什么数相乘?分数和整数相乘还可以表示求什么?组织练习做P7练一练 第1题 请学生说明题意后列式做P10练习二第2题教学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1大家来分析一下200× 要怎样计算?问:200×表示什么意思?求200的要把200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的几份?要怎样算?问:200÷4求的是什么?用分数表示这一份就是 求这样的3份就乘以3。问:如今谁能根据200× =200×来说一说这个算式是怎样算的?2同组同学相互说200/4×3这一步是怎样想的。3200×要怎样计算?请同学们边说想的过程边完成该题。4归纳方法谁能说说整数乘以分数该怎样算?探讨比照书本第7页4、练习练一练第2题练习二第4题指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今日学习了什么?你明白了哪些问题?练习二第3题第一行,第5题板书:200×200×200×就是求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