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古诗词鉴赏知识必备.docx

    • 资源ID:34934912       资源大小:212.13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古诗词鉴赏知识必备.docx

    高考古诗词鉴赏学问必备一、诗歌常见意象寓意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详细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来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行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用来寄予诗人的感情。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行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如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中“梅花的形象,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竹的形象。另外,鉴赏物象应熟记特定物象(即意象)的寓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诗歌常见物象及其寓意如下:一、送别类(或表达恋恋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之情)1杨柳源于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句将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交融在一起。“柳及“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致很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2长亭古代路旁建有亭子,以供行人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之用。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4酒酒除了能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愿。将美酒和离情联络在一起的诗词数不胜数,如王维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离别之情。5芳草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比方离恨。如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形容草长得茂密的样子。春草茂密,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作者以“青青河畔草起兴,表达妇人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二、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衬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2鸿雁鸿雁是留鸟,每年秋季它们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态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代晏几道蝶恋花中的“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等。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情境,不仅令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李白半夜吴歌·秋歌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等。三、愁苦类(或表达忧愁、哀痛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哀痛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芭蕉芭蕉在诗文中常及孤独忧愁特殊是离情别绪相联络。李清照添字采桑子中通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情的词句,把难过、愁闷一股脑儿倾吐了出来。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常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及哀愁。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4猿啼古诗词中常常借助猿啼表达一种哀痛的感情。如杜甫登高中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感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如李白蜀道难中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6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声假设断假设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干脆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营造了一种足以触动读者离愁别绪的气氛。7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简单勾起人们对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中的鹧鸪就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鸟。8乌鸦依据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常常出没在坟墓等荒芜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它常及衰败荒芜的事物联络在一起。如李商隐隋宫中的“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9黄昏、夕照黄昏、夕照代表的是感伤的心情意绪。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这种黄昏的伤感往往还用在离别、相思、闺怨一类的感伤场面中,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10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予了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如秦观浣溪沙中的“无边丝雨细如愁。细雨绵绵,愁也充溢。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四、抒怀类(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1菊花菊花始终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赞扬它坚毅的品行,有人观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及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特别自然地联络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2梅花古诗中的梅花有傲雪、坚毅、不屈不挠的品行,受到诗人的仰慕及赞颂。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方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受和不愿及恶权力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进而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4竹亭亭玉立,挺立多姿。郑板桥在竹石中有佳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百炼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冰雪、草木古诗常以冰雪的晶莹比方心志的忠贞、品行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芜,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五、爱情类(用以表达恋爱、相思之情)1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莲及“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树干和枝交织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闻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两物在古代诗歌里比方恩爱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4燕(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临江仙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中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予。如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示意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更的无限感慨。六、斗争类(或表达对斗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憧憬)1投笔后汉书记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活。他曾投笔感慨,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疆,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的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南史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臣,权利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这句话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戍守边疆的将领。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楼兰楼兰代指边疆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参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柳营柳营指军营。史记记载,抗匈奴的主将为周亚夫,他的细柳营军纪严明,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答应后,方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许周亚夫,认为他治军有方。后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王维观猎中的“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告南越王朝归顺汉朝。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确定把南越王抓来。后用来指恳求杀敌或恳求赐予任务。如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的“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6羌笛羌笛在唐代边塞诗中常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七、闲适类(或表达悠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憧憬)1五柳五柳的出处即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如的隐者。后常用“五柳借指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青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2东篱古代诗歌中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李清照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3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及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4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5黄莺黄莺擅长歌颂,是春天的象征。如杜牧江南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用黄莺歌颂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春景。二、浙江籍诗人作品赏析(一)罗隐罗隐(833910),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屡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10年去世,享年77岁。 蜂不管平地及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赏析】蜂及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终归及花蝴蝶不同,它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那么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留意的有三点: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全部。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但凡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管“无限“尽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及题旨冲突。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假如在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二、表达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纳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争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两句主叙,后两句主议。后两句中又是第三句主叙,第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原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辞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那么“动物故事中假设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那么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坐享其成的剥削者以无情挖苦。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状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粗浅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深厚感情观物,使物着上人的色调,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粗浅和确定了。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干脆说教或详细比附,创建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敏捷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辛苦人生,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做不同的理解了。黄河莫把阿胶向此倾, 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 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 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 何必劳君报太平!【赏析】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鞭挞和讥讽唐代的科举制度。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进展比方,示意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混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接着又用“天意“难明四字,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下面两句,作者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李白诗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黄河古来又有九曲之称,如刘禹锡浪淘沙词:“九曲黄河万里沙。诗人奇妙地把这两层意思联络起来,驰骋想象,写道:“解通银汉应须曲。外表上是说黄河所以可以通到天上去,是因为它河道曲折。可是“银汉在古人诗词中又常用来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说,可以通到皇帝身边去的(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高官显位),必是运用“曲的手段,即不正值的手段。唐代科举考试,特殊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察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靠巴结当权人物的本事,正直的人确定是要失败的。古人误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所以作者说它“才出昆仑便不清。这也是有寓意的。“昆仑同“银汉一样,是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因为那些被提拔荐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及贵族、大臣私下里勾结,一出手就不干不净,正如黄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混浊了一样。五、六两句,包含了两个典故。第五句是指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假设砺。翻译出来就是:要到黄河像衣带那么狭窄,泰山像磨刀石那样平坦,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第六句说的是汉代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据说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地方,看见有个女子正在织布,旁边又有个放牛的男子。张骞后来回到西蜀,拿这事请教擅长占卜的严君平。君平说,你已经到了天上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了。作者借用这两个典故,同样也有寓意。上句是说,自从汉高祖大封功臣以来(恰巧,唐代开国皇帝也叫“高祖),贵族们就世代簪缨,富贵不绝,霸占着朝廷爵禄,好像真要等到黄河细小得像衣带时才肯放手。下句又说,封建贵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学属于紫微垣,居于天北极的四周。古人用以象征皇室或朝廷。)他们既然占据了“北斗,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他们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劲了。由此可见,诗人虽然句句明写黄河,却又是句句都在暗射封建王朝,骂得特别尖刻,比方也特别贴切。这和罗隐十次参与科举考试失败的苦痛经验有着亲密的关系。这首诗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第一,诗人拿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这构思就很奇妙;其次,句句紧扣黄河,而又句句别有所指,手法也颇为高超。诗人对唐王朝科举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诗中语气猛烈,曾有人说它是“失之大怒,其词躁(刘铁冷作诗百法),即不够“温顺敦厚。这是没有理解罗隐当时的心情才做的“中庸之论。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假设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赏析】有一类诗,刚接触时感到质木无文,平淡无奇,反复涵咏,却发觉它自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艺术力气。罗隐的雪就是这样的作品。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争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争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争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夫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及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络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争论,他们或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切民生疾苦的仁者呢!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假设何?即使真的丰年,状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晰。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夫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凄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伤田家),“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伤田家),“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皮日休橡媪叹)。这些诗句对“事假设何作出了明确的答复。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气。它好像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张口结舌。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假设何进一步抒感慨、发争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怜悯,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好像在一旁冷冷地提示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唯恐早就遗忘了这帝都长安有许很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事实上这里面蕴含着深厚的生气和炽烈的感情。平缓镇静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峻的挖苦和深厚的生气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雪终究是瑞兆,还是灾难,分开确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晰的,何况这根本不是诗的任务。诗人无意进展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及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切、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此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奇妙地做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诗里没有干脆出现画面,也没有任何形象的描绘。但读完全诗,诗人自己的形象却显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争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到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诗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过分偏狭的理解的。(二)林逋林逋(9671028)字君复,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遨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及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多数,南北东西路。【赏析】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爽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及抒情于一炉,凄迷美丽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立的一座豪华的别墅。石崇在金谷诗序里说,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在金谷涧为其饯行。所以后来南朝江淹的别赋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说,并成了典故。“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人既去,园无主,草木无情,照旧年复一年逢春而生。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及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芜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春色凋零的景象。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忙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过片直写离情。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代为亲人送行,常在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最终“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意,是全词之主旨。“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在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凝视着亲人渐行渐远,渐渐消逝了,唯见茂密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萋萋春草比方离愁和远思,在我国古代似有传统,都是以无处不生的春草,比方不行抑制、无时不增的离情。林逋这首“草,相比之下另有自己的特色,更显得含蓄、委婉、深厚。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赏析】此词采纳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和清爽美丽的语言,托为一个女子声口,抒写了她因爱情生活受到破坏,被迫及心上人江边诀别的悲怀。上片起首两句,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叠下两个“青字,色调显明地描画出钱塘江两岸山明水秀的江南胜景。接下来两句,以拟人化手法移情寄怨,借青山无情反衬离人有恨,深切道出了有情人诀别时的苦痛。过片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写行者及送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结尾两句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并以分别后的一江恨水抒写有情人的离情别绪。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作“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气,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这两句以景语作结,创建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意境。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赏析】山园小梅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一首名诗。林逋是北宋初期的一个诗人,他的字叫作“和靖,人们称他为林和靖。他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一生也没有娶妻子,但他又特别喜爱梅花,以梅为妻,加之他特别喜爱白鹤,他养了很多白鹤,以鹤为子,所以有“梅妻鹤子之称。他写了很多歌颂梅花的诗歌,其中山园小梅是特别突出的一首。“众芳摇落独暄妍,梅花是开在冬天和春天相交的时候的。“众芳摇落梅花暄妍,“暄妍就是风景特别美妙。“占尽风情向小园,把整个小园里的风情都占有了,一开始就把梅花写得很不一般。“疏影横斜水清浅是写梅枝稀稀疏疏的,倒映在清清的水上。“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写梅香,在这个朦胧的月色之下阵阵梅香飘浮过来。一句写梅的姿态,一句写梅的清香,都是特别出名的句子。后来南宋词人姜白石,以“疏影和“暗香作为词牌的名称写了两首歌颂梅花的词。下面接着写“霜禽欲下先偷眼,这个“霜禽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冬鸟,一种是白鹤、白鸟。有人联络到林和靖特殊喜爱白鹤,所以可能是指白鹤,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先偷眼写得特别形象,特殊是这个“偷眼,偷偷地窥看一下。“粉蝶如知合断魂,蝴蝶假如知道如此美妙的梅花的话,它确定愉快得要晕了。“断魂就是销魂,即一个人极端的欢乐,或者极端的哀痛,这里是指极端的欢乐。因为春天的蝴蝶是不能看到初春时候的梅花的,假如粉蝶看到如此好的梅花的话,可能是愉快极了、欢乐极了。最终诗人说“幸有微吟可相狎,在梅花前面,在淡淡的月色下面,诗人特别欢乐地吟诗。“不须檀板共金樽,不需檀板啊金樽啊那些华美的名贵的东西,在特别美妙的梅花和特别清香的梅香下面诗人自我沉醉、自我观赏、自我吟诗,这是最正确的境界。在咏梅的诗歌当中,这首诗是特别突出的一首,欧阳修特殊推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认为其在咏梅诗中最为精彩。(三)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志向,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爽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宏大,但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赏析】这首词是陆游飘逸高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上阕首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居住的环境写得何等美丽而又纯净。“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一经吟诵便难以忘怀。“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色调。“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调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及龌龊的仕途做显明的比照。所以第二句就干脆点明住在这里及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过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意思。三、四句对仗工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明人冯时化在酒史卷上写有:“隋炀帝造玉瀣酒,十年不败。陆游在诗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黄庭是道经的名称,云笈七籤有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都是道家议论养生之道的书。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喝完了玉瀣就漫步穿过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美丽,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表达了作者满意的生活。陆游读的黄庭经是卷轴装,所以边读边卷,“卷罢黄庭就是看完了一卷的意思。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指作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谨的样子。不单是陆游用了“啸傲此词,其他诗人也常常用此词,比方郭璞游仙诗:“啸傲遗世罗,尽情在独往。陶渊明饮酒(其七):“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听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欢乐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到达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可是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境况做出了说明。词人说原先就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及常人不同),白白地让英雄苍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莫非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埋怨南宋统治者无心复原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旧按捺不住,在篇末流露出来。也正因为有那番超脱尘世的表明,所以篇末的两句就尤其显得冷峻。好事近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谁及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楖栗。【赏析】想象或梦游华山的诗,陆游写了不少,大多是借来表达收复河山的爱国思想。这首词,虽然也是写的神游华山,但主题却在于抒写为人民造福的人生看法。上片,作者奇妙地想象自己持着天台藤杖(词中的天坛,即天台山,以产藤杖著名。见叶梦得避暑录话,该书也写作天坛。策即是杖),趁着清爽的秋晨,登上莲花峰顶,踏在倚天峭立的悬崖上。只“谁及放翁为伴一句,不但给华山,而且也给自己写下了一个俯视人间的形象。并且又从可以为伴的“天坛轻策,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片。在下片里,可以看到作者的化身龙杖在雷雨交加的太空里翱翔(杖化为龙,用后汉书·费长房传事。韩愈赤藤杖歌有“赤龙拔须血淋漓语),“铿的一声,天坛杖忽然化成赤龙腾起,雷声大作,四边山峰黑成了一片。可是他一点也没有忘却人间,他要降刚好雨使田里的禾苗很好生长并得到好收成,他要为人们造福,要让人们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而这种为人类造福利的事业,在自己看来,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不经意的谈笑之间,人们已从中得到不少的好处了。及那些禅房里拖着禅杖(词中的禅龛,原指供设佛像的小阁子,泛指禅房。楖栗,印度语“剌竭节的意译,僧徒用的杖),只顾自己不关切别人生活的僧徒隐指一般躲避现实的人,同持一杖,作用就大不一样了。作者鄙夷一笑,表达了他的“所慕在经世(喜谭德称归诗)的主动思想。这首词的艺术风格,是雄奇豪迈的,它猛烈地放射了主动浪漫主义的光芒。陆游词派的继承者刘克庄,在清平乐里,幻想骑在银蟾背上畅游月宫,“醉里偶摇桂树,人间道是凉风,这不正是陆游这首词精神的再现吗?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赏析】陆游在孝宗乾道元年(1165)四十一岁时,买宅于山阴(今绍兴)镜湖之滨、三山之下的西村,次年罢隆兴通判时,入居于此。西村的住宅,依山临水,风景美丽。他受了山光水色的陶冶,心情比较宽舒,自号渔隐。在家住了四年,到乾道六年他离家入蜀。四年中他写了几首描写村居生活的鹧鸪天词。这首乌夜啼词,虽然也写村居生活,但及上述鹧鸪天词不同期:是他从蜀中归来,罢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再归山阴时写的。他这次归山阴,从淳熙八年(1181)五十七岁起到十二年六十一岁止,又住了五年。他在淳熙十六年写的长短句序,说他“绝笔停顿写词已有数年,因此比词作于这几年中当可确定。这首词的词境之美,自然及山阴居宅的环境有关。上片起二句“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以两种生活用品来表现季节。第一句写美如圆月的团扇,第二句写薄如轻烟的头巾,这都是夏天所运用的。扇美巾轻,可以驱暑减热,事情显得轻快。“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这二句写景,也贴切季节。夏天树荫浓合,梅雨季节,放晴时余凉余润尚在,这都使人感到宽舒。这二句使人想到王安石初夏即事“绿阴幽草胜花时的诗句,想到周邦彦满庭芳“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的词句。景物相近,意境同样很美;但王诗、周词,笔调幽细,陆词那么表现出清疏、自然。下片起二句“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睡闲眠由上片的物、景写到人,由静写到动。陆游有关写字的诗,大多都是表现报国壮志被压抑,兴酣落笔,借以发泄愤激感情的,在这里,作者却以写字表现闲适之情,淳熙十三年作于都城的临安春雨初霁中的“矮纸斜行闲作草一句,正和这里的词句、语意接近。醒时弄笔写细草,表示闲适;醉眠时挂起帘钩,是为了迎凉,享受陶渊明及子俨等疏所说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那样的乐趣。“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正是濒湖住宅的凉爽、干净的境界,使人很明晰地感受到这一份闲暇,明显不同于作者往日的压抑、苦闷。这首词只写事和景,不写情,情寓于事及景中,使读者在情景交汇中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流畅、舒适的情怀。上下片复叠,句式完全一样,两片起句都用了对偶。情景轻快美丽,笔调清疏自然,是陆游少见的闲适词。居宅依山傍水、风景美丽如画。作者不禁释怀,将从前的抑郁苦闷一并抛到脑后,融入大自然的清爽、闲适之中,表现出作者壮志未酬后的闲居生活,实属难得。(四)徐玑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为官清正,遵守法律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建安主簿任内,安抚麻溪峒民,“罪止三人;监造贡茶,回绝额外之取,移永州司理,兵官大执平民为赋,徐玑一一查明,予以释放。为龙溪县丞,乡里豪富侵占坡塘,他经过调查,复原旧观,后调武当令,拟去官从叶适游,未及而牢。“诗及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书目),有二激亭诗集。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新凉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赏析】这是一首清爽、明快的田园小诗,虽无深意,却具恬适、自然的情致。“凉是一种“心境,很不好表现,所以,必需采纳以“物境来表达“心境的手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气氛。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三幅小画面,第一幅是稻田,从它灌满了水和长得绿油油、齐整整的稻叶中透出凉意。第二幅是树丛,“晓字自含凉意,低压的雾气也自含凉意,“日本有热意,因其初升,故也“沧沧凉凉,何况其穿树而来。第三幅是飞莺,黄莺儿越过田野,飞向晨雾迷漫的山阴,乘凉去了,诗人的心中仿佛也顿生凉意。把这三幅小画面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清爽、明快的田园山水大图画。由此,“新凉这一心境,也就从这幅大图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里浸透出来。而那黄莺的啼鸣,又为这幅大图画添上画外音,呼喊诗人投身其中,共纳新凉。诗人闲情逸致的心情,一吟即出。(五)戴复古戴复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尝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柳梢青·岳阳楼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赏析】戴复古一生潦倒,浪迹江湖,踪迹所至,常有吟咏。他远离官场,有相对自由的心灵和超脱的情怀,用不着蝇营狗苟,所以内心有更大空间包容祖国的奇山异水,又时刻不忘抗金复国大业。登临之际,他的爱国豪情油然而生。这首登临岳阳楼之作即是如此。“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戴复古浪迹南北,兼有豪迈胸怀,及吕洞宾诗中所表现的气质有共通之处。这里借用来抒发自己壮游洞庭的情怀,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漂泊江湖的词人形象,及那些浅斟低唱的形象大不一样。“洞庭青草,秋水深深,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八百里洞庭以浩瀚汪洋著称,这里作者只用“深深二字,极凝练地概括出了它的特征。词篇至此,气象也更为开阔。此外,句中的“秋字不单点明登楼时令,还以秋日多风和入秋百花凋零为下文“一快披襟“变尽人间做铺垫,同时又及作者的苍凉胸怀相衬托。“万顷波光仍写洞庭,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古诗词鉴赏知识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