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完美版.docx
-
资源ID:34939335
资源大小:11.0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完美版.docx
【三】古代商业的开展【一】课程目的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开展的概貌,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开展的特点。【二】教学目的1学问与实力(1)驾驭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开展的概况,理解商业的开展是肯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开展的缘由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3)相识与理解坊与市、交子、徽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相识柜坊与飞钱与后世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4)探究中国古代城市开展的演化特点与中国对外贸易萎缩的缘由。2.过程与方法:归纳法,比拟法,分析插图,问题探究,历史比拟,阅读法与探讨法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开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开展,两者辨证统一、相互作用;(2)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消费与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商业的开展,是社会消费力不断进步的结果;(3)通过两宋时期商业开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表达政府限制商业与市场的自我调整实力。【三】重点与难点1.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开展、旺盛的表现。2.中国古代商业旺盛的缘由。【四】学问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影响商业开展的因素1、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开展(物质根底);2、政策;3、交通;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周:“商人”出现,特点:商业由官府限制(“工商食官”)2.春秋战国:官府限制商业的场面被打破,出现很多商品市场与大商人。3.秦汉:(1)重农抑商;(2)经商受时间、地点限制。4隋唐:(1)商业城市旺盛;(2)农村集市贸易开展。(3)柜坊与飞钱的出现。缘由:农业、手工业开展;大运输河的开通。5、两宋:(1)城市中,打破坊、市界限,打破“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2)草市更加普遍,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市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四大商业名镇。(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缘由:商业环境相对宽松。6、元朝:交通兴旺,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市。7、明清:(1)商业市镇旺盛。(2)大量农副产品商品化。(3)长途贸易与货币经济开展;(4)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与晋商。二、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开展1、宋朝以前,城市“市”“坊”(商业区、住宅区)分开,交易受时间、地点限制。2、宋朝:(1) 城市打破“坊”“市”界限与“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干脆监控。(2)“草市”更普遍,出现汉口、佛山、景德镇、朱仙镇等商业市镇。3、古代中国城市类型:(1)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开展为商业中心: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2)从商业市镇开展为商业城市:佛山、扬州等缘由:商品经济开展;丝绸之路、大运输河、经济重心南移等因素影响。4、古代城市开展特点:(结合P10学思之窗思索)(1)经济功能增加。(2)专业性的商业市镇兴起。(3)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三、官府限制下的对外贸易1、特点:主要是朝贡贸易(“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满意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2、历程(1)西汉:开通陆地与海上丝绸之路。(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3)宋朝:海外贸易兴旺,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库重要财源。(缘由: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进步,指南针导航。)(4)元代:泉州港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清朝: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对外贸易。中国古代商业开展的特点1、起源早并且不断开展。2、市场交换兴旺: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与纸币很早就出现。3、城市:经济功能增加,商业市镇兴起。4、封建政府压制:重农抑商,官营与专卖长期存在,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5、影响: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但没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