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知识点专项训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人教版必修二).docx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 选择题1以下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相识,正确的选项是()A物种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根本单位B基因频率变更意味着新物种诞生C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D将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及原来的二倍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解析:A项错误,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根本单位;B项错误,新物种产生的标记是生殖隔离的形成;C项正确,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项错误,四倍体及二倍体西瓜能产生后代但是不行育,所以四倍体西瓜及二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2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变更C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D假设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更,说明肯定会形成新物种解析:A项错误,隐性性状基因型频率为,所以隐性基因频率是,显性基因频率为;B项错误,随机交配中,种群基因频率不变;C项正确,因为隐性基因频率是,显性基因频率为,所以杂合子频率为2××;D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记是生殖隔离。答案:C3如下图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 B, C, D, E, F为六个物种,据图分析,错误的表达是()AA物种进化为B, C两个物种的两种外部因素是突变及选择BB物种迁到乙岛时及C物种之间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CD物种及C物种之间最可能是竞争关系DE, F两物种之间可能没有经过地理隔离,干脆形成生殖隔离解析:A项错误,突变是内因而不是外因;B项正确,B, C两生物在乙岛中均有,不具有地理隔离,但独立进化为两种生物,说明它们具有生殖隔离;C项正确,D, C两种生物具有同一祖先,很可能生活方式类似,且它们位于同一岛屿,很可能具有竞争关系;D项正确,没有经过地理隔离,干脆形成生殖隔离是可能出现的,如多倍体的产生。答案:A4以下关于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肯定是纯合子B在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育种过程中,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得到的种子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展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突变能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但不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因为该过程并没有新的基因产生解析:此题考察变异和进化。A项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不肯定是纯合子,假如单倍体基因型是Aa,那么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AAaa是杂合子。C项必需强调生殖隔离的形成。D项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供应了原材料,其中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B5以下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二倍体植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不同物种之间, 生物及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出现D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解析:A项错误,二倍体及四倍体杂交所产生的后代不行育,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项错误,共同进化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 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导致了生物多样性;D项错误,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答案:C6金鱼是重要的观赏鱼,品种众多,可观赏的性状多种多样。金鱼培育专家培育的宝贵品种“蓝剑,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YY。以下有关金鱼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任何品种的金鱼都能及野生鲫鱼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金鱼及野生鲫鱼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众多金鱼品种是经过突变, 自然选择, 隔离等过程形成的C“蓝剑的产生可能是因为亲本中雄性个体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遗传物质安排异样D“蓝剑不能干脆产生后代,根本缘由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性染色体联会紊乱解析:B项错误,金鱼是人工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C项正确,该个体多一条Y染色体,只能是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出错。D项正确,染色体的数目异样会导致联会紊乱,进而导致不育。答案:B7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觉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说明错误的选项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到达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几种地雀物种B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地雀很快就进化形成了不同物种的地雀C这些地雀原属同一雀种,从南美迁来后,渐渐分布在不同岛屿,出现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在不同环境中,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更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异,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一样,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解析:这是一道有关生物进化的试题。应当驾驭达尔文进化理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一样点和不同点;理解物种的形成过程;理解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关系,地理隔离不肯定能形成新物种。答案:B8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试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那么预料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更曲线是(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频率)()解析:思路一:分析法,从开场雌雄果蝇均为杂合子,所以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又因为隐性基因纯合子致死,所以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渐渐降低即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下降,但因为杂合子的存在,隐性基因不会消逝。思路二:计算法,子一代中1/4的个体死亡,此时基因频率显性基因为2/3, 隐性基因为1/3;子二代1/9个体死亡,此时基因频率显性基因为3/4, 隐性基因为1/4;依此类推,隐性基因频率下降但不为0答案:C9预防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原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对这种抗性最好的说明是()A病毒的获得性遗传B病毒某些构造的用进废退C由于生殖隔离造成D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存下来并扩大繁殖解析:A, B两项错误,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均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C项错误,病毒不进展有性生殖,无生殖隔离;D项正确,疫苗对病毒起到选择的作用。答案:D10在一个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假如因为环境的变更,每年aa的个体削减20%,AA和Aa的个体分别增加20%。一年后,aa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A23.7% B20.0% C18.2% D15.6%解析:aa%25%×80%/(25%×80%120%×25%120%×50%)18.2%。答案:C11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到达生殖隔离。这种方式须要通过三个环节的综合作用。三个环节不包括以下哪个环节()A供应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突变的特别环境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变更的自然选择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沟通的隔离解析:B项错误,基因不会定向变异,基因突变没有方向答案:B12以下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A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 不定向的B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沟通的现象叫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D表现型及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时机产生后代,而变更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B项错误,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沟通的现象叫地理隔离。答案:B13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10/19 B9/19 C1/19 D1/2解析:假设A基因限制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那么人群中aa:的频率是81%,a的频率是9/10, A的频率是1/10,人群中:aa:81%, AA:1%, Aa:18%;妻子不行能是aa,妻子是Aa的概率为Aa/(AAAa)18/19,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aa,AA×aa。后代正常的概率:×9/19,患病的概率:1。答案:A14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以下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A(豌豆种皮)黄色(自交)黄色, 绿色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C猫叫综合征D无子西瓜解析:A项正确,豌豆种皮的表现型是由母本确定的;B项错误,红眼果蝇中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项错误,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缺失造成的,属于染色体构造变异;D项错误,无子西瓜的培育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A二, 非选择题15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探讨,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定。最新群体遗传学的探讨说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终点,仍旧具有进化潜力。探讨发觉该物种现存种群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验了剧烈的种群扩张,而现存种群的衰退仅始于几千年前。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答复以下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假如大熊猫种群仍旧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事实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的根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更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等。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验了剧烈的种群扩张,其实质是大熊猫种群的_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变更。(3)突变, _和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解析:(1)考察种群基因库的概念和遗传多样性的含义。(2)考察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根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变更。(3)考察物种形成的三个根本环节。答案:(1)基因库多样性(2)生物进化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突变, 基因重组)基因频率(3)选择隔离16在一个及世隔绝的小岛上,某种地中海贫血症(单基因遗传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为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探讨人员对岛上假设干家庭进展了调查。在一个祖孙三代的家庭里,丈夫(甲)和妻子(乙)均表现正常,他们仅有的一个男孩患有该病,甲的姐姐和乙的弟弟均为该病患者,而甲, 乙双方的父母均表现正常,请据此答复以下问题。(1)请在以下空白方框中绘制出该家庭三代的遗传系谱图。(2)依据对此家庭的调查结果初步推想,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_染色体上的_性基因。假设用字母T, t表示这对基因,该家庭中甲和乙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_。假如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有该病的概率约为_。通过进展遗传询问和_等手段,可有效降低该遗传病患儿的诞生率。(3)经调查,岛上每256人中有一人患此遗传病,那么该岛人群中T基因的频率为_。选择此地进展调查的缘由是_有利于进展数据统计及分析。(4)探讨说明,地中海贫血症的患病缘由是由于细胞中确定相关蛋白质的基因T发生了突变,T基因既可突变为T1,也可突变为t1,这表达出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解析:此题考察遗传图解, 遗传概率, 遗传病和优生学问, 基因突变学问,属于考纲综合运用层次。(1)依据题意描述,写出遗传图解,留意男女患病的标记,标记代数。(2)依据(1)中遗传图解推断,“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 乙都为正常人,而生育后代患病,因此二者都为杂合子,基因型为Tt;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通过遗传询问和产前诊断方式可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3)该遗传病患病基因tt的基因型概率为1/256,依据哈代温伯格定律,t的基因频率为1/16,T的基因频率为15/16,选择此地调查是因为该岛屿及外界存在地理隔离,不能进展基因沟通。(4)表达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答案:(1)如以下图。(2)常隐Tt, Tt1/4产前诊断(3)15/16岛上居民及外界根本无基因沟通(或答“岛上居民及外界存在地理隔离等,合理即可)(4)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