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态度教案.docx
诗歌鉴赏之情感看法第一、二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检测,查找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缺乏。教学方法:检测法教学内容:测试仿真模拟题(四)(除作文外全部试题)总结:参与考试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存在问题: 第三、四课时教学目的:1、学生通过套题的训练,可以提升答题速度,熟识高考题型,学习应用答题技巧答题,进而进步成果。 2、刚好发觉学生缺乏,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学重难点:1、在讲解过程中,留意答题技巧的灌输,教会学生审题答题。 2、关注高考学问点的链接,让学生积累应试学问。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 成果总结,试题分析。师生活动:老师分析成果及试题难易度。(2分钟)二、 讲解第一题艺术及仿照自然。(10分钟)1、主客体颠倒2、逻辑不当、强加因果。师生活动: 1、老师公布答案。 2、学生找到答案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句子,并找出错误所在。 3、师生共同总结本题考察点。三、讲解古诗鉴赏题柳梢青、1、回忆古诗鉴赏题的解题步骤。题目-作者-注释-正文-意象-意境-情感-手法师生活动:老师提问,学生答复,老师板书。 2、老师补充:问题:1、根据注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信息?2、疏通整首诗的诗意。师生活动:1、学生小组探讨完成以上问题。(6分钟) 3、老师提问,板书重点。(4分钟)3、解决8题。此次在写法上采纳了那些手法?请至少答出两种,请简要赏析。师生活动:1、师生共同疏通诗意(2分钟) 2、老师和学生共同回忆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手法。(4分钟) 3、老师指定学生答题,刚好订正问题。(4分钟) 4、老师归纳答题步骤。(2分钟)4、解决9题。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师生活动:老师指定学生分析答复。(4分钟)三、 好用类文本阅读。1、旧知回忆:好用类文本要读懂什么?(1分钟) 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影响?什么奉献?2、解题侯伯宇:一个高级学问分子的风骨(2分钟)师生活动:指定学生答复从题目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你在读文章时要关注那些信息?3、解决试题。师生活动:1、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题干。(5分钟) 2、学生找到相关信息所在段落,共同分析提炼信息。(6分钟) 3、学生把试题重新作答在作业本上。(作业)四、文言文阅读1、根据第4题,归纳断句的技巧。(师生共同,4分钟)2、第5题,老师订正D选项中的错误,学生积累在笔记本上。(5分钟)3、第6题,学生回到原文找对应的句子,并指出错误所在。(5分钟)4、翻译。 重点字词:因、怀、庶、厚、为所、离 师生活动:1、老师板书两个句子,学生分析推想学问点。(2分钟) 2、老师带着学生示例翻译第一个句子并板书。(5分钟) 3、老师强调翻译句子的技巧和步骤并板书。(3分钟) 4、学生在笔记本上翻译第二个句子,指定一名学生板书翻译。(5分钟) 5、师生共同订正板书的翻译,学生订正自己的答案。(5分钟)五:作业1、 把文言文中的推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句每个找出一例,分类写在笔记本上并翻译这个句子。2、 完成晨读晚练第四周的精读文言文第五、六课时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思想情感和观点看法教案教学目的:1.积累古典诗歌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 正确评价古典诗歌中文章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看法一、课前预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答复问题。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问题:请写出本诗诗眼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其作为诗眼的理由。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问题。夜泊牛渚怀古李 白牛泊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行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 西江:古称从今日的南京至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其中。谢将军:即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孤贫的袁宏在运租船中吟咏他自己的咏史诗,特别赞许,于是邀袁宏过船议论,直到天明。(1)在“谢尚闻袁宏咏史”的古事中,寄予了诗人怎样的美妙志向?(2)尾联在描绘情景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读后答复问题。霜天晓角(赤壁)辛弃疾雪堂迁客注,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注】 雪堂迁客:即苏轼。作者认为这首词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一样,你认为呢?试作简要分析。二、整合及点拨:(一)考点剖析考点1 怎样评价诗歌主旨内容?分类整理,把握特点对诗歌分类复习,是备考“评价古诗主旨内容”类题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尽管古诗数量浩大,诗歌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但同一类型的诗歌还是具有一些“共性”,只要平常复习把握了这些“共性”,考试时从确定考察的诗歌所属类型入手,解题的针对性无疑会更强。不同类型诗歌的内容和感情看法对应表:内容分类感情看法咏史怀古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曲折反映对现实的关注送别悼亡思念之情、深沉的情意、对友人的关注、劝勉友人的豁达乐观、别后孤独伤感、说明自己的志向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乡思亲、客居异地的孤寂无奈、前途渺茫的悲观、明珠暗投的感慨、忧国忧民的情愫咏物抒怀志向追求(报效国家、清白人格、高尚情操:不媚世俗,坚持特性)、命运坎坷(生不逢时、明珠暗投、生活凄苦)、生活哲理、人生感悟山水田园酷爱自然、追求自由、宠爱田园、淡泊名利、提醒生活哲理边塞征戎对斗争(战乱)的厌倦、对人们遭受的怜悯、对朝廷的不满;将士思归;守边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驰骋疆场、为国捐躯的悲壮爱情怨妇对丈夫的思念期盼、独居闺中的孤独哀怨、月明难眠的凄凉、对爱情的忠贞执著 考点2 怎样评价思想感情? 四看一品,概括感情。评价思想感情,除了仔细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宠爱之情。(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愁) 悯农表达对农夫艰辛的怜悯。(怜) (2).看作者(知人论世) 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头、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找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 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及“意”的完备结合,就是“意象”。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考点3 怎样评价作者的观点看法? 点面照应,抓关键点 作为设题较为标准的高考古诗鉴赏题,一般都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根本规律。因此,由“点”及“面”应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可行方法。这里的“面”,指的是作者的观点看法;这里的“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表达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看法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争论性句子,它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二) 常用来评价作者观点看法的词语: 宠爱、憧憬、追求、怜悯、厌弃、憎恶、不满、痛恨、指责、揭露等三、课内训练 4.阅读下面的宋诗,答复问题。泊公安县注陆 游秦关蜀道何辽哉!公安渡头今始回。无穷江水及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少年许国忽苍老,心折舵楼长笛哀。 【注】陆游经公安入蜀已辗转八年,今回京“廷对”停岸公安。 (1)颔联及颈联的景物层次清楚,互为一体,简要分析写景角度的特点及作用。 (2)有人说,尾联及诉衷情中的词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明两者共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注语,联翩万马来多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 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能。 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中的“笑”是豁达的笑,也有人认为是愁苦的笑。你的看法怎样?请联络全词说明。 四、课堂小结: 五、课外稳固: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问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及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此诗“构思独特”,请从首联赏析说明“构思独特”在哪里。 (2)此诗尾联堪为“诗骨”,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心如砥石的精神。对这一主旨尾联是如何加以表现的?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答复问题。清平乐春晚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 晓来思绕天际。不愿画堂朱户,春风自由杨花。 【注】王安国:王安石弟,后被罢归田里。 小怜:泛指歌女。 (1)上阕中“满地残红宫锦污”一句呈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2)谭评词辨称这首词结尾两句“品行自高”,请谈谈你对这句评语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答案 诗眼是“安闲”或“安闲一老翁”。理由:全诗紧紧围绕“安闲”二字绽开,“卧迟”“睡美未起”等诗句都表现出老翁的安闲,此句也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及心境。 2、答案 (1)富贵及贫贱的悬隔,不阻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敬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 (2)由实写转入虚写,想象明朝挂帆高去的情景,衬托出诗人因世无知音、明珠暗投而引起的孤独凄清情怀。 3、答案 可以说大致一样,该词在怀古追忆抒发感慨的同时也有写景,如“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颇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气概,都表达了奔放雄阔深沉豪迈之意境;不过从全词看,也稍有区分,苏词更显清雄超旷(清远达观),而辛词由于侧重于抒发深沉的悲愤情感,因此意境更显沉郁悲壮。 4、答案 (1)远近结合、上下(凹凸)结合。江天、海风、明月,写出高远。萤闹、露下、萍开,写出近观。 同时,也写出诗人开阔的境界、高远的胸襟以及不灭的渴望之火。 (2)壮志未酬之憾。人生苍老之感。前程渺茫之意。对统治者的悲观之情。 5、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是愁苦的笑。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中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因为词人所渴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志向无法实现,故词人心中充溢无尽的愁情。 示例二:我认为是豁达的笑。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中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词人有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自嘲,显得诙谐幽默。说明词人虽然因为所渴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志向无法实现而心情忧愤,但依旧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词人的豁达。 6、答案 (1)诗人采纳拟人手法,生动地创建了一个奇异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2)尽管作者“扶病”,却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出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前句“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老,心如砥石的精神。 7、答案 (1)一幅“一夜风雨后,残花飘舞满地像宫锦被污损”的画面。由春天归去而生的痛惜惆怅之感。(要留意到比方的作用)(2)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暮春时分杨花随春风漫天飘舞,但终不愿飞入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的情状,表现了作者不愿攀附权贵的珍贵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