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
资源ID:34949902
资源大小:36.75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南亚教案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是湘教版义务教化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理解地区第二节 南亚的开篇,学好南亚的位置和国家可以为以后学习南亚的地形、气候、宗教等内容奠定良好的根底。设计思想:新课程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理解学问产生和开展的过程”。因此本课通过创设情境、读图分析、小组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觉问题、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到达开展实力,进步综合素养的目的。学情分析1.针对初中生好动、新奇、好表现,留意力易分散,学习热忱较高等特点,在教学中要留意引导学生尽量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学生表现他们才智的时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2初中的学生思维方式还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空间概念、读图实力相对薄弱。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感性相识,激发学生的爱好;并通过老师指导学生读图,析图等来培育学生的空间定位实力。教学目的学问及实力1 在地图上找出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2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绘南亚地势变更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及人类活动的关系。3 运用图表说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热带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消费和生活的影响。4 运用资料描绘南亚佛教、印度教的分布及影响。5 运用地图说明南亚主要河流印度河、恒河的概况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理解南亚人口的分布状况和经济开展特点。过程及方法第一课时采纳自学和归纳辅导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理解实力、归纳和应用实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挥老师的指导地位,引导学生驾驭学习方法。第二课时采纳课堂训练法、学问设疑法,调动学生主动参及和稳固教学目的。情感、看法及价值观通过地理各要素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分析,使学生对对立统一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相识。通过学习印度的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业等高科技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立志振兴祖国的远大志向。教学重难点及打破重点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及分布特点、南亚的宗教文化。难点南亚的气候特点、成因和气候对本地区农业消费的影响。教学打破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先理解“南亚次大陆”的概念,再请学生从图210中找出三大地形区及其位置,再由此分析受地形影响的两大河流的发源地、流向、流经的国家和注入的海洋,让学生顺当地从死记硬背的泥潭中走出来。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在世界上具有独特性,对其区域整体性的形成具有确定作用。授课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分析安拉阿巴德的气温柔降水特征入手,分析南亚大局部地区的气候特征,从南亚的位置、地形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进而分析地形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对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实力和思维实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学打算老师打算1 对学生进展分组,布置查找有关南亚的资料。2 进展局部课件的制作。学生打算1 查阅南亚有关资料。2 制作简洁课件。3 打算小故事。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老师指导学生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进展讲演:唐僧取经的故事。2利用课件,指导读图、填图。2读图、填图,驾驭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3指导读图,提问: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3读图分析、探讨、答复。4指导读图,学习南亚地形。4读图,理解南亚主要地形区、河流及二者的关系。一、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 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序幕局部。提问:看过这部电视剧吗?该剧反映了什么内容?1 观看、答复。讲演历史小故事:唐僧取经。2简要讲解: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西域往南,到达天竺国,就是如今的南亚地区。(板书:第二节 南亚)2.倾听、感受唐僧有志者、事竞成的大无畏、执著精神。3利用课件,指导读图:(板书:一、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4提问:(1)南亚位于什么山脉及什么大洋之间?(2)东西面临的海疆?(3)北回来线穿过本区什么部位?南亚大局部地区的纬度位置如何?(4)南亚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指导订正。5设问:南亚的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6出示南亚轮廓图,找学生填图(主要国家、面临海、海湾。)7说明“南亚次大陆”及“南亚”这两个名词含义的不同之处。3读图、填图。用红笔描出南亚及亚洲其他地区的界限;用蓝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再用红笔描出北回来线。4读图答复:(1)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2)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3)北部地区,大局部在035N。(4)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克什米尔地区。上讲台指出。5探讨、答复:东接东南亚,西北部及西亚相邻,是印度洋东、西航运的必经之地。6稳固:填图练习(在填充图上填充相关学问)。7阅读:南亚“次大陆”的来历。二、地形和河流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 展示课件,指导读图。(板书:二、地形和河流)2提问: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征?(板书:1、三大地形区)3.提问:南亚有哪两大河流?(板书:2、两大河流)4指导订正。强调:这两条河流既在流经地区形成冲积平原,又成为南亚主要的浇灌水源。5总结、板画:南亚地形主要分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三局部。6提问:南亚的地形及河流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充分表达了地理环境之间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联络的辩证关系,也反映了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密不行分的关系。7.指导活动。1 视察,在图上找出南亚主要山脉、平原和高原,再用蓝笔描出主要河流。2答复(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3答复(恒河、印度河)。4读图说出恒河、印度河的发源地,流经国家和注入的海洋。(恒河发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向东南,注入孟加拉湾,在入海口形成广袤的三角洲,有南亚“圣河”之称。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向南流经巴基斯坦干旱地区,流入阿拉伯海。)5视察,做填充练习(地形区名称、河流名称)。6探讨、答复:南亚的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势制约,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区。南亚的地形受河流影响,在中部塑造了广袤的冲积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7完成第42页活动题1、2、3、4。本课总结南亚位于亚欧大陆的南部,引人注目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苏莱曼山把南亚及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南亚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来说,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南亚地形分为北、中、南三局部,河流流向受地形影响特殊明显。板书设计第二章 第二节 南亚一、 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二、地形和河流1三大地形区(1)北部:喜马拉雅山地(2)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3)南部:德干高原2 两大河流(1)恒河(2)印度河问题探究及拓展活动南亚是世界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地区,为什么世界古代文明最先在这个地区兴起?教学步骤(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老师指导学生活动1展示课件,引入新课。1视察、思索。2提问、引导。2分析南亚气候特征。3引导分析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的影响。3探讨、分析。4指导自学。4自学南亚宗教及社会、人口及经济。一、 热带季风气候及农业1 展示课件:南亚所处的纬度位置.提问:南亚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2 补充:南亚北面有高山屏障,阻挡北方冷气流入侵,故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3 展示课件,引导分析安拉阿巴德的气候类型及特征。提问:(1)该城市一年中哪几月气温较高?为什么?(2)为什么78月气温不是最高?(3)该地哪几个月气温较低?为什么?(4)该地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月?为什么?(5)小结:该地的气候特征?(6)该地的气候类型?4 展示课件,引导分析。提问:(1)南亚一月和七月降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由此可以分析南亚降水在季节安排上有什么明显特点?(3)南亚雨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补充:乞拉朋齐。(4)南亚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5)一年中南亚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是怎样变更的?(6)总结: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得知,西南季风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西南季风的进退使降水量的季节变更大。(7)南亚人民正是依据各地地形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支配农业消费,并获得了很大成就。1 视察、答复:南亚大局部地区位于北纬1030之间,多属于热带。2 倾听、体会。3 分析、探讨、总结。读图、探讨、答复。(1)35月。3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当地太阳辐射越来越强,西南季风气将降临,空气枯燥,水汽少,云量少,故气温上升快,北部又有高大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2)78月正受西南季风全面限制,降水多,天空中云量多,大大减弱了太阳辐射。(3)11月次年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又受东北季风影响。(4)610月。该地受潮湿的西南季风限制。(5)一年分三季:热季、雨季和凉季。(6)热带季风气候。4 分析南亚大局部地区降水季节安排特点。(1)一月降水少,七月降水多。一月被东北季风限制,七月被西南季风限制。(2)季节安排不均。(3)印度半岛东西两侧和东北部。(4)南亚西北部。(5)11月次年5月盛行来自于亚洲内陆的东北季风,6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降水,东北季风造成干旱。(6)倾听、体会。(7)自学,理解南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并分析其及地形、气候的关系。二、宗教及社会老师指导学生活动1 提问引入:我们在上节课讲到唐僧到南亚取经,他要取什么经呢?2 如今南亚人民信仰哪些宗教呢?3 设问:你知道南亚有哪些奇妙的人文景观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吗?1答复:佛经。南亚是佛教的发源地,也是印度教的发源地。2读课文答复: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3思索、探讨、答复。阅读:“泰姬陵”、“印度的牛”。三、人口及经济1指导自学。2设问:(1)南亚的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南亚各国都属于何种经济性质的国家?(3)南亚传统的工业部门有哪些?3补充印度工业(钢铁、纺织、电子、汽车、制造、原子能、航空航天、电脑软件等)。材料:世界软件中心之班加罗尔印度独立后不久,开场开展电子工业,始终进展缓慢,到20世纪70年头末,印度在电脑整机研制和硬件开发上还赶不上中国。1985年印度政府首先精确分析了世界电子产业形势和自身条件:世界个人电脑将接着开展,而印度没有实力消费微电子器件,但可以凭脑力在电脑上找出一个又一个“金矿”。于是制订了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开场大规模开展电脑软件业。选择南部城市班加罗尔为电脑软件开展中心。1985年印度软件业产值为1000万美元,1991年后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为美国的三倍以上,出口的软件60输出到美国,2000年猛增到83亿美元。印度现有软件公司700多家,其中400多家产品供出口,从业人口近百万,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技术力气雄厚,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软件中心”。1自学。2答复:(1)数量多,分布密集。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0个,南亚占了3个。(2)开展中国家。(3)纺织、食品。3倾听,思索。谈感受,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斗志。本课总结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在世界上具有独特性,对南亚区域整体性的形成具有确定的作用。南亚人民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消费,对我国的农业消费有借鉴意义。南亚既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旅游资源丰富。印度扬长避短主动开展电脑软件业,带动了经济的开展,也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板书设计(第一课时)三、热带季风气候及农业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气温较高,一年可分为三季:热季、雨季和凉季2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3西南季风对农业消费的影响四、宗教及社会1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2主要宗教及分布五、人口及经济问题探究及拓展活动假设你是南亚某国的农业部长,依据本国地形和气候条件,你将如何支配本土的农业消费?你将实行什么措施保证农业消费的顺当进展?(学生各抒己见,不求固定结论,只求开启学生思维,展示学生特性。)随堂练习设计1填空题:(1)南亚地处山以南至洋以北,地处带(2)南亚是教和教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3)南亚的地形大体分为三局部:北部是山地,中部是河和河冲积的平原,南部是高原。2选择题:(1)南亚降水最多的地方是乞拉朋齐,其最主要的形成因素是()、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印度河主要是哪个国家的浇灌水源()、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热带季风对南亚的影响是()、东北风盛行为雨季、西南风盛行为雨季、东南风盛行为旱季、西北风盛行为旱季()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印度民族和宗教单一、印度的汽车制造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印度是南亚经济开展最快的国家、印度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特性设计练习1简要概括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河流_地形_地理位置_自然环境气候_2读下图,答复下列问题:(1)河流:_ _(2)山脉:_(3)半岛、岛屿:_ _(4)面临海疆: _ _ 3填表:季 节热 季雨 季凉 季月 份气候特点补充资料南亚次大陆的形成 南亚次大陆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的结果。大约早在第三纪末期,原来存在于南北板块之间的东部特提斯海,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渐渐闭合,及亚欧板块碰撞后,印度洋板块的前缘以很小的角度俯冲斜插到亚欧板块之下,一方面形成了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和宏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另一方面也使来自于南方的印度洋板块紧紧地及亚欧板块联结在一起,成为亚洲的一局部。这就是青藏高原隆起的缘由。依据古地磁学的探讨,印度洋板块至今仍以每年约5厘米的速度向北挪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南亚三大地形区南亚地形可以分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和南部德干高原区三局部。1北部山地区:主体是宏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喜马拉雅山东西横亘,既高又宽,巍然屹立于南亚北部边缘,其主脉以南有一系列及之平行的山脉,往南地势渐渐降低,海拔由6000米降至2000米左右,形成狭长而坎坷的条带状东西向山地,最终向南直抵印度大平原。山地隘口为南北的交通要道。2中部平原区:是由印度河、恒河冲积而成的平原,是世界闻名大平原之一,构造上属新褶皱山地的前缘地带。平原西起阿拉伯海,略成弧形,向东延长至那加山脉和孟加拉湾,长约3000千米,南北宽约300500千米。西部主要在巴基斯坦境内,称印度河平原,东部主要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境内,称恒河平原。西部平原面积广袤,地势平坦、河网稠密、土地肥沃,是南亚的自然粮仓。经济比拟兴旺,人口众多。 3南部德干高原区:略成三角形的德干高原,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古老地块。位于大平原之南,占据印度半岛的大局部,平均海拔600800米,地势起伏不大,由西向东缓倾。西部稍高,为西高止山断块山地,面临阿拉伯海;东部略低,为东高止山,面临孟加拉湾,沿海有狭窄的平原。高原西北部为熔岩台地,久经风化。高原地面多呈现为桌状山或平顶山,高度多在300800米之间。地质史上曾经发生屡次升降和断裂,形成很多地垒和地沟,如讷尔默达地沟、达布蒂地沟等。高原东北部和南部地势低平,古老地层出露较多,富煤、铁、锰、铬、云母、金、铝土等矿。南亚宗教及社会 南亚各国人民主要信奉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宗教对各国社会生活有着深入的影响1印度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吠陀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吠陀教信仰多神,崇拜种种神化了的自然力和祖先等凡日月星辰、雷雨闪电、山河草木及动物都被幻化为神公元前1000年左右吠陀教演化为婆罗门教,该教主见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祭司)至上,把人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并另有贱民种姓的职位世袭,永世不能变更公元前65世纪时,因佛教的广泛传播,婆罗门教开场衰落后来开场汲取佛教内容,到89世纪时经改革形成了印度教它声称人们能按法生活,死后灵魂可以转生为高级种姓,反之则转生为低级种姓现实不同等是由前生注定而不能变更的印度教分为三个主要教派:毗湿奴教、湿婆教、性力教印度教的崇拜对象特别多,据印度史书记载不计其数很多动物都是崇拜对象,如老鼠、蛇崇拜湿婆神的人则将牛奉为神牛,因为牛是湿婆最为心爱的,是丰收的象征,且湿婆的坐骑就是一头大白牛,因此特殊受到崇敬 2佛教:南亚虽然如今信仰佛教的人不多,但仍旧有很多佛教圣地、寺庙、节日等供崇敬及瞻仰例如,在尼泊尔的兰毗尼,建有摩诃摩耶夫人(释迦牟尼之母)庙,是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被奉为佛教圣地此外,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斯里兰卡的密兴多列山、阿努达普拉等地也都有闻名的佛教景观3伊斯兰教:除巴基斯坦97以上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外,南亚其他国家中还有一些人也信奉该教,因此南亚各国或多或少都有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一方面伊斯兰教及其他宗教有互相排挤的现象,造成一些宗教冲突;另一方面也在各国留下很多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等宗教建筑和文化艺术景观例如,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其巴德夏希清真寺为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在白沙瓦市郊区有莫卧儿王朝时代建立的希萨城堡、16世纪的大清真寺、具地方特色的白沙瓦清真寺等古迹和古建筑,成为当地人们巡游的胜地在印度的马德拉斯、海德拉巴等城市也有很多闻名的清真寺和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物。 教学反思:本教学内容通过人们都喜爱的的电视剧西游记序幕导入新课,点燃了激情,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相关图文、图表资料,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获得地理学问,使学生更加活泼。教学过程表达了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教学方法。本人认为比拟胜利,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