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docx
文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常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包容的液体的体积。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便利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实行了直观相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标准关于升和毫升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例理解容积的含义及度量单位,会进展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根据这些教学目的,本单元教材分四局部编排:第10页初步教学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也须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第1114页初步教学升。先讲解并描绘计量液体有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然后通过制作与操作教学1升的实际意义。第1517页教学毫升。包括什么时候要用毫升作单位,1毫升液体大约有多少,升与毫升间的进率及简洁换算等内容。第1821页单元练习与理论活动。在单元练习里整理有关升和毫升的学问,进步学生实际应用这两个单位的实力。在奇妙的“杯琴”这个理论与综合应用里,把数学学问和音乐感受奇妙地结合起来。本单元还编写了两篇“你知道吗”。其中一篇介绍有关义务献血的学问,另一篇介绍笙、编钟、排箫等乐器。1、以已有的生活阅历为根底,扶植学生逐步建立容量的概念。容量是容器里最多能包容多少液体的量。为了让学生在尚未学习体积之前先建立初步的容量概念,第10页例题作了很细致的支配。先出现直观情境,里面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茶杯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冷水壶。然后依次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生活阅历的根底上,逐步理解容量的含义。(1) 学生都知道茶杯里能盛水,茶杯有大有小,能盛的水就有多有少。例题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视察情境图里的两个茶杯,说说哪个茶杯能盛的水多些。并告知他们,图中比拟高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多,这个茶杯的容量比拟大。这里是教材第一次出现“容量”这个词,留意和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亲密联络,便于学生初步感受“容量”的含义。教学的时候要留意两点: 一是情境中的两个茶杯都是空的,里面没有盛水,“哪一个茶杯能盛比拟多的水”是直觉下的想像与推断。学生通过这样的想像,简洁体会到“杯子容量”的本质含义。二是要给学生较多时间去领悟“茄子”卡通说的那句话,抓住“盛的水多”和“容量比拟大”,有意义地承受“容量”的含义。(2) 例题的第二个问题既好玩,又具有挑战性。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容量的含义,解决并答复这个问题可以按四步进展: 第一步让学生说说“冷水壶的容量”是什么意思,引导他们把“容量”这个比拟抽象的概念回来到“能盛的水”的现实层面上,通过把概念详细化再次体会容量的含义。第二步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为了便于学生区分和表述,情境图里的一个冷水壶是红把手,壶体上刻了花;另一个冷水壶是黑把手,壶体上没有花。第三步通过倒水验证猜测。先在一个壶里盛满水,再把这壶水往另一个壶里倒。或是红把手水壶里的水倒满黑把手水壶后还剩下一些,或是黑把手水壶里的水全部倒入红把手水壶里后尚未盛满。倒水验证猜测这种方法要让学生自己想出来,并让他们动手倒一倒。第四步确认问题的答案,因为红把手水壶里能盛的水多,所以它的容量大一些。“想想做做”第1、2题,在一个杯子里盛满水,往别的杯子里倒,接着体会容器的容量大、容量小、容量相等的含义。(3) 例题的第三个问题让学生体验须要统一的单位来计量容器的容量。教学时可以分三步进展: 第一步让学生说说“水壶的容量是多少”这句话的详细意思,再次在抽象的概念详细化的过程中体会容量的含义。第二步视察教材里的插图,把一壶水往杯子里倒,假如倒入较小的杯子,刚好5杯;假如倒入较大的杯子,刚好4杯。第三步让学生说说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体会只有运用确定的杯子才能精确地表达水壶的容量,也就是须要统一的容量单位。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是容量的概念,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详细化”。教材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都承载在这条认知线索上,都是为建立概念效劳的。2、教学升和毫升,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教学升和毫升各编排了两道例题,都设计了从生活实际引出并体会1个单位有多少、自制简易量器和用量器测量等教学活动。(1) 引出单位。第11页例题呈现了瓶装酱油、食用油、饮料和桶装纯洁水等图片,在每幅图的旁边都标注了“×升”或“×l”。第15页例题呈现了瓶装的洗洁剂、饮料、牛奶的图片,也在图片的旁边标注了“×毫升”或“×ml”。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会升和毫升都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极广;体会这两个单位有各自的运用场合。教学这两段内容时,要让学生看着图片说说瓶里装了些什么,各有多少,都以什么为单位,为什么两道例题运用的单位不同。从而自觉地感受升和毫升都是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单位。假如液体比拟多,可以用升作单位;假如液体比拟少,则用毫升作单位。(2) 感受1个单位有多少。学生知道升和毫升都是容量单位之后,盼望知道1升、1毫升各有多少。教材刚好满意他们的须要,第11页例题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装满水,倒入量杯正好是1升。设计这个试验有两个缘由: 一是学生对正方体比拟熟识,又知道了1分米有多长,所以对棱长1分米正方体容器的大小有感性阅历,正是这点阅历扶植他们感受了1升有多少。二是在试验中能带出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常用工具量杯。在这个试验中,正方体容器是制作或选择的,1升水是在量杯上看出来的。第15页例题先介绍量筒,然后视察量筒里的1毫升水,让学生明白毫升是计量较少液体的单位。接着做滴管滴水试验,通过“十多滴”形象描绘1毫升有多少。设计的两个试验扶植学生感受了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对获得的学问印象深、记忆牢。试验必需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分组进展,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应当由老师演示给学生看。在试验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数学内容,让他们细致体会通过试验能知道什么。除了这两个试验,教材还设计了很多能体会升和毫升实际意义的学习活动。第14页第1题和第16页第2题,把1升水和50毫升水放入不同的容器,看看水面在哪里,从而加深对这些水有多少的印象。第14页第3题称1升水有多重,联络重量体会容量。第17页第5题数数100毫升饮料要喝多少口,算算一口喝多少毫升,学生在好玩的活动中体会了毫升。(3) 教学进率。第16页例题教学升和毫升间的进率,并在“想想做做”里支配了局部习题。这个内容的教学分四个层次绽开: 第一,通过说出三个量杯里各有100、250、500毫升水,教学认读量杯上的刻度和用量杯计量液体有多少的方法。第二,通过把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刚好倒满2次的试验得出1升=1000毫升这个关系。第三,“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几瓶正好是1升的推算,稳固1000毫升就是1升的相识。第四,“想想做做”第4题进展简洁的换算练习。3、引导学生实际应用升和毫升。实际应用学到的学问,既表达了数学有现实的应用价值,又能在应用中加强对学问的理解。教材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应用升和毫升。(1) 留心视察、采集数据。第12页第3题看图说说热水器、电饭锅的盛水量各是多少升,第16页第1题看图说说针筒、输液袋、口服液瓶里各装了多少毫升药水,第19页第7题到商店里看看用毫升或升作单位的瓶装物品。这些都是真实的数据,不仅让学生知道各个单位有很广的应用,而且丰富了生活常识。(2) 合理选择、正确运用。第14页第2题为高压锅、洗碗池、塑料盆、浴缸的容量选择适宜的数据,第18页第2题为金鱼缸、饮料瓶、铁锅、汤勺的容量选择适宜的单位,第19页第5题为盛放2升水选择适宜的容器,第12页第4题估计四个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还是小,第14页第1题估计三个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学生进展这些选择和估计时,凭借已经建立的升与毫升的概念,联络与这些常用物品有关的生活阅历,再次加强对各个容量单位的感受。(3) 制作并运用简易的量器。第13页例题制作以升为单位的量器,第19页第6题制作以毫升为单位的量器。这些制作取材简洁,只要一个上下一样粗的矿泉水瓶或玻璃瓶。制作也不困难,教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方法交代得清清晰楚。在制作时体会1升水、1/2升水、1/4升水、3/4升水以及10毫升、20毫升100毫升水各有多少。制成以后就能用来测量各种容器里大约有多少水,学生确定很感爱好。这些制作与测量,还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实力。4、理论活动寓数学内容于嬉戏之中。理论与综合应用奇妙的“杯琴”里的数学内容是: 怎样在几个不同的容器里倒入同样多的水,怎样在几个一样的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水。至于敲敲听听、比拟声音和编编唱唱、敲出一首乐曲都是为了激发爱好。教学时要突出数学内容,让学生想方法进展倒水的操作,运用自制的量器估计倒入杯子的水有多少。要防止只顾玩而忽视数学内容的现象。体育场(第36-38页)教学目的1、能对生活中的详细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展估计。2、能与同学沟通估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能对生活中的详细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展估计。2、能与同学沟通估计的方法。教学打算 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估计体育场看台的座位数出示体育场的挂图,让学生先估一估这个体育场有多少个看台,并说说估计的根据。接着探讨如何估计一个看台的座位。在探讨时,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去估计,如可以分成几局部或每排取一个整数值等。最终出示一个看台的详细数据,让学生对详细的数据进展估计。二、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可以将报纸折一折,在知道一局部的字数的根底上再得到整个版面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的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激励学生探究不同的估计方法,然后进展沟通。三、旅游中的估计1、出示图一,让学生说说图上从北京到广州经过哪些城市;也可以提问“假如从北京到广州须要30时,那么从北京到郑州须要几时”2、第二、三幅图也以估计为重点。所以应多激励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说的合理,都应给以确定。同时组织学生进展沟通,倾听别人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方法。世界人口内容:p4648课时:2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2、结合实际情境,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 读信息,提问题。1、 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打破60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增长,按最近2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全世界平均每秒增加2.6人。2、 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匀称,我国与美国的面积差不多,而美国的人口仅有2.76亿,我国人口却是美国人口的4.6倍。3、 俄罗斯比我国人口少得多,面积却是我国的1.8倍,我国陆地国土面积是960万千米2。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1、 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探讨乘法问题。例如: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增加多少人列式:2.6×60=2、 假如用竖式计算,你怎样列竖式(请几个学生板书。)3、 探讨: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4、 师演示竖式计算。5、 学生尝试计算:3.4×21 1.24×1.7 4.47×0.72 3.5×286、 集体评议。7、 总结:谈谈你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也可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教材供应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分布的有关信息,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比拟陌生,但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扩高校生的视野和学问面.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读一读有关信息,提示学生特殊要关注用红色印刷的内容.然后激励学生探讨"平均每秒增加2.6”是什么意思,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根据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拟大的小数乘法。培育学生估算的习惯。课时2教学目的:1、进一步驾驭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2、 结合详细的事例,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3、 结合事例对学生进展德育教化,养成节约意识。教学过程:一、呈现问题:问题1:p47的第1题1、 实物投影练一练的第一题。要求:(1) 读出“世界人口统计图”上的信息。(生自由答复。)(2) 独立解决(2)、(3)两题,集体订证。留意学生能否精确从图片中获得所需的数据信息。(3) 集体探讨第(4)如何列式。特殊留意计数单位:60亿,2.6人。问题2、p48的第5题。1、 生读题,理解题意。2、 师生共同整理已知信息,并板书: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1)中国是850美元(2)世界是中国的5.4倍(3)兴旺国家是中国的28.3倍3、 从(1)、(2)两个相关的信息中你可以知道什么生自由答复: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是多少4、 谁能完好地把这个问题说完好。(提名答复)5、 那么从(2)、(3)或(1)、(3)中你又能提什么问题生自由答复。集体评议。问题3、p48的第7题。1、 生自由小声读题。理解问题。2、 集体探讨怎样解决,板书出相应的算式,独立计算。一、探究小数乘法的特征。乘法的积确定比乘数在吗1、 p47的第3题,学生先在书中填一填,然后汇报沟通自己填的方法。2、 集体视察、思索并探讨:(1) 第一列算式有什么一样与不同。(2) 0.3乘什么数时比0.3大,什么时候比0.3小,什么时候等于0.3。(3) 从这题中你发觉了什么(4) 用你发觉的规律验证第2列是否正确。课后练习:p47、48的第2、4题。教学反思:学生已经驾驭了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确定积的位数的练习,学生进步很快。但是这样的题还是有个别同学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