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点梳理.docx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学问点梳理第一节 :等差数列的公式与相关性质1、 等差数列的定义:对于一个数列,假设它的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为一个定值,则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记:(d为公差)(,)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为首项,为公差 推导过程:叠加法 推广公式: 变形推广:3、等差中项(1)假设,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即:或(2) 等差中项:数列是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前n项与公式:前N相与的推导:当时,则有,特殊地,当时,则有。(注:,)当然扩大到3项、4项都是可以的,但要保证等号两边项数一样,下标系数之与相等。5、等差数列的断定方法 (1) 定义法:若或(常数) 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数列是等差数列(3)数列是等差数列(其中是常数)。(4)数列是等差数列,(其中A、B是常数)。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 定义法或者等差中项发 是等差数列7、等差数列相关技巧:(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与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及,其中、称作为根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随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2)设项技巧:一般可设通项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公差为);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留意;公差为2)8、 等差数列的性质:(1)当公差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前与是关于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2)若公差,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则为常数列。(3)当时,则有,特殊地,当时,则有。(注:,)当然扩大到3项、4项都是可以的,但要保证等号两边项数一样,下标系数之与相等。(4)、为等差数列,则都为等差数列 【新数列可以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 (5) 若是等差数列,则 ,也成等差数列 推导过程: (6) 数列为等差数列,每隔k(k)项取出一项()仍为等差数列 推导过程:(7)、的前与分别为、,则(8) 等差数列中, 若,则 (1) 若,则 (2)推导: 解出A与B 就可以推导出(1) (2)式干脆用推广公式即可 (9)求的最值法一:因等差数列前项与是关于的二次函数,故可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但要留意数列的特殊性。法二:(1)“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项与的最大值是全部非负项之与即当 由可得到达最大值时的值(2) “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项与的最小值是全部非正项之与。即 当 由可得到达最小值时的值或求中正负分界项法三:干脆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由于等差数列前n项与的图像是过原点的二次函数,故n取离二次函数对称轴最近的整数时,取最大值(或最小值)。若S p = S q则其对称轴为等比数列的相关公式与性质1、 等比数列的定义:,为公比2、 通项公式:,为首项,为公比推广公式:3、等比中项(1)假设成等比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即:或留意: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并且它们的等比中项有两个(两个等比中项互为相反数)(2)数列是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的前n项与公式:(1) 当时, (2) 当时, (为常数)推导过程:5、等比数列的断定方法(1)用定义:对随意的n,都有为等比数列 (2) 等比中项:(0)为等比数列(3) 通项公式:为等比数列(4) 前n项与公式:为等比数列6、 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根据定义:若或为等比数列7、等比数列相关技巧:(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与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及,其中、称作为根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随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2)为削减运算量,要留意设项的技巧,一般可设为通项:如奇数个数成等比,可设为,(公比为,中间项用表示);留意隐含条件公比的正负8、等比数列的性质:(1) 当时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是关于的带有系数的类指数函数,底数为公比前项与,系数与常数项是互为相反数的类指数函数,底数为公比(2) 对任何m,n,在等比数列中,有,特殊的,当m=1时,便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因此,此公式比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3) 若(),则。特殊的,当时,得(4) 列,为等比数列,则数列, (k为非零常数) 均为等比数列。【可以化为为等比数列】(5) 数列为等比数列,每隔k(k)项取出一项()仍为等比数列(6) 假设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则数列是等差数列(7) 若为等比数列,则数列,成等比数列(8) 若为等比数列,则数列, 成等比数列备注:与(7)本质上是一样的。(9) 当时, 当时,当q=1时,该数列为常数列(此时数列也为等差数列); 当q<0时,该数列为摇摆数列。(10)在等比数列中, 当项数为2n (n)时,。 (11)若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