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诵读石灰吟教案鄂教版.docx
-
资源ID:34966113
资源大小:16.2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诵读石灰吟教案鄂教版.docx
石灰吟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毅不屈、明哲保身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权力斗争究竟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宏大精神。教学难点:1.初步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2.指导学生在朗读的根底上表达对诗人的钦佩,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化。课前预习:1.理解石灰的一些学问,石灰的原料,也许的消费过程等。2.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教师也作适当的打算,可以打算一些书面资料。)教具打算:ppt教学过程:一、 疏言:理解诗歌的意思1.导入解题(1)同学们喜爱古诗吗?教师可要考考你们,教师说上句,你们接下句。例:生当作人杰-(2)今日让我们带着这份酷爱,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请同学们看教师板书诗题。(强调“吟”不要多加一点)(3)同学们对石灰理解吗?说说看。什么颜色?(4)在中国白色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干净、纯净、清白)(5)再看这个“吟”,什么意思?往往含有一种什么样的意思?(赞颂)(6)我们有没有接触过带有“吟”的古诗?古诗题目中有“吟”字的?(7)今日我们学的石灰吟是在赞颂石灰。2、初读诗歌,理解大意导入: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依据学习提示,自己自学这首诗。(出示)自学目的:1.朗读石灰吟,要做到正确、流利,努力做到有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味。2.利用工具书或联络上下句,理解“锤、击、若等闲、粉骨碎身、清白”等词语的意思。3.把词语的意思带入诗句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2)沟通展示,矫正反应展示课文朗读(师留意评价)师精讲七言诗的停顿、节奏。师点拨:我给大家提个建议,看最终一句,应当读得慢一点。因为在提示别人诗要完毕了,留意回味。再试试,齐读石灰吟,留意最终放慢读。沟通词语理解 师精讲:“千、万”不是实指,而是虚指。让生举例:千言万语、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千呼万唤、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辛万苦、千差万别、千真万确、千山万水。 师精讲“等闲”的意思。(出示)选一选:“等闲”在字典中也有几种说明:平常;随随意便,轻易;无端,平白地。1.“烈火燃烧若等闲”中的“等闲”应取第( )种说明;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的“等闲”应取第( )种说明;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应取第( )种说明。4.“等闲之辈” 中的“等闲”应取第( )种说明;5.“等闲视之” 中的“等闲”应取第( )种说明。提生说说全诗的意思。(3)师小结: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钦佩地赞颂道。生诵读全诗。二、造境:走进石灰的世界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呈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你能不能依据诗歌内容,简洁说说石灰的制作过程?2.合作探究一:教师这儿有一份资料,详细描绘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出示)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局部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jiào)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燃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改变,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洁白,非常刺眼。假设把我放进水中,水马上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学生比照材料与古诗,找寻制作过程的联络点。沟通展示,教师提升。(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吗?(每一次的敲打肯定是很疼的;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挖开的心,掏出了肚;)(2)经过烈火的燃烧烈火燃烧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好像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理解“若等闲”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发出一句呼喊吗?(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我根本不在乎!)(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说一句话!(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燃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你是怎么知道的?(5)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有着这样远大的志向与崇高的气节。 4.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理解,你相识怎样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5.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进步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 6.指名朗读,教师相机评价钦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溢了出来;石灰听了你的朗读,肯定会感谢你的!二、 言志:体验于谦的“石灰”人生1.合作探究二:石灰吟这首诗仅仅是在赞颂石灰吗?它还写了谁?诗歌外表是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如今请同学们依据这28字,揣测一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验?大胆猜,只要有理由,有依据。只有你不敢的,没有教师不能承受的?小组合作,大胆揣测于谦会是个怎样的人?组织沟通:a.肯定遭受过挫折与打击;b.肯定是个打不倒,压不垮的人;c.肯定是个为人正派的人;d.肯定是个刚正不阿的人。e.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的人2.于谦原委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出示于谦的资料:于谦( 1398 1457 ): 字廷益,是明朝闻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年间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为官清正,不为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年,明英宗皇帝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蒙古瓦剌(là)军作战,明军大败,万人马全军覆没,明帝英宗被俘。于谦临危授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战胜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成功,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英宗也因此得以归国。但英宗复位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权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生正气。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3.刚刚发言的同学,你从这段资料中,找到了印证了吗?4.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宏大人格的印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像石灰,像于谦这样呢?(岳飞、文天祥、司马迁、屈原、刘胡兰等等)四、抒怀:抒发对诗人的无限崇敬1.一诵少年抒怀据说石灰吟这首大方激扬的诗,是于谦12岁时写下的,想想当时的于谦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假设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 2.二诵为官感悟为官后的于谦依旧不忘自己年少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肯定会感慨万千。他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假设你就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学生诵读)3.三诵临刑陈词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杀害。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肯定有多数的话想向世人诉说,他最想说什么呢?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怀,不如化作我们深情的吟诵。(音乐起,生诵读全诗)4.四诵后世评价于谦人虽远去,但精神长存。今日,我们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让我们深情地背诵于谦的石灰吟。师总结:让我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于谦的这首诗吧!(师指导难写字“锤”的笔顺,“焚”的书写后,生抄写全诗。)布置作业:1.搜集以下一些古诗,读一读,背一背。咏煤炭于谦 梅花王安石青松陈毅 竹石郑板桥马诗李贺 墨梅王冕2.读读“千锤万击”、“ 粉骨碎身”等词语,再到其他的诗句中找一找类似的出自诗文的成语。3.写话练习:以“我想对于谦说”为题,写一段话。板书设计:石 灰 吟 明 于谦坚毅不屈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