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知识点总结1.docx
高考理综学问点总结 光阴似箭,一个充溢挑战,富有收获的学期完毕了。本学期理科教研组的工作,在校指导和教育处的支持下,在全体理科组老师亲密协作下顺当开展。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高考理综学问点总结,盼望给大家带来扶植! 化学局部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构造。因为甲烷不是平面构造而是正四面体构造,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构造。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到达除杂目的,必需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聚乙烯是纯洁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7、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响的速率比乙烯快。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8、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响,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耀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响,生成六氯环己烷。 9、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响,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响,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0、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别。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1、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洁物。分馏产物是肯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3、误认为卤代烃肯定能发生消去反响。 14、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肯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15、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响。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响,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响,且比乙醇和钠反响更猛烈。 16、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响。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响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17、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参加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响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到达目的。 18、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响生成酯。 19、误认为醇肯定可发生去氢氧化。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0、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肯定生成醛。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1、误认为醇肯定能发生消去反响。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响。 22、误认为酸与醇反响生成的有机物肯定是酯。乙醇与氢溴酸反响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3、误认为酯化反响肯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响,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4、误认为但凡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肯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 25、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响肯定是硝化反响。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响,生成硝酸乙酯。 26、误认为最简式一样但分子构造不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例: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 27、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一样但分子构造不同的有机物肯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一样且构造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28、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一样,组成元素也一样,分子构造不同,这样的有机物肯定是同分异构体。例:乙醇和甲酸。 29、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肯定是同系物。例:乙烯与环丙烷。 30、误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响的有机物肯定是醛或肯定含有醛基。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响,但它们不是醛;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响,但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 生物局部 1、能量在2个养分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2、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3、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行以循环。 4、生态系统的构造: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5、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成分是16个多肽分子。 6、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外表,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7、消费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8、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9、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0、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1、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12、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13、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如肾细胞;有分裂实力并不断增加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无分裂实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14、能进展光合作用的细胞不肯定有叶绿体。 1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变更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穿插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16、凝集原:红细胞外表的抗原;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17、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18、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肯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此处“某一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19、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洁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20、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阮病毒仅具蛋白质。 21、光反响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22、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23、水的光解不须要酶,光反响须要酶,暗反响也须要酶。 24、大病初愈后相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25、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26、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27、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28、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29、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30、叶绿体囊状构造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泼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31、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32、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 33、程度衡的调整中枢使大脑皮层,感受器是下丘脑。 34、皮肤烧伤后第一道防线受损。 35、神经调整:快速准确比拟局限时间短暂;体液调整:比拟缓慢比拟广泛时间较长。 36、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垂体分泌促进腺体的生长发育调整腺体分泌激素;胰岛:胰岛分泌降糖;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孕激素:卵巢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为精子着床和泌乳做打算;催乳素:性腺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激发维持第二性征,维持性周期。 37、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和分解者。 38、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39、全部生殖细胞不都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40、受精卵不仅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同时是性别确定的时期。 物理局部 1、大的物体不肯定不可以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肯定可以看成质点。 2、参考系不肯定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成不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所指的就是n秒末。第n秒所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就是同一时刻。 4、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肯定是等于路程的。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适宜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运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肯定大。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肯定为零。物体的速度变更大,其加速度不肯定大。 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肯定为零。 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肯定与速度方向一样,也不肯定在同始终线上。 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留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16、杆的弹力方向不肯定沿杆。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18、滑动摩擦力只以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简洁出错。 20、运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始终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开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21、合力不肯定大于分力,分力不肯定小于合力。 22、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肯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推断能否为零。 23、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状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24、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肯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25、全部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根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制惯性。 26、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27、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根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计算合外力时要进展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28、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更,物体的实重没有变更。 29、推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30、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