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引言一.教学目的:1.理解各种好玩物理现象;2.知道物理试验是物理探讨的根本方法;3.理解科技探究的一般过程;4.能对某一物理现象按常规步骤进展探究.二.教学重点、难点:1.培育学生细致视察的实力、提出问题的实力,使学消费生对物理学的爱好;2.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和方法.三.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从如今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特别好玩、特别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到处有物理。盼望大家喜爱物理,去视察、试验、思索。 (1).在自然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现象一: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常常会出现彩虹?现象二:空中楼阁的形成;现象三:冬天晚上睡觉时,脱毛线衣会看到电火花,它从哪儿来的(2).一些好玩的试验 试验一:一密封的灯罩中有一长一短两支点燃的蜡烛,哪一支先熄灭(教材图0-1) 试验二: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教材图0-3) 试验三: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渐渐向水里加盐并使其溶解,会看到鸡蛋浮起来了.(3).科学探究 阅读教材,发觉科学探究的步骤是: 提出问题揣测及假设制定方案及设计试验进展试验及搜集证据 分析及论证评估沟通及合作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4).物理学的概念 物理学()是探讨自然界的物质构造、物体间的互相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 物理是一门特别好玩、特别有用的自然科学。盼望大家喜爱物理,去细致地视察、试验、思索.1.阅读课文2.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按住键单击鼠标翻开教学视频全册播放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课时 (声音是什么)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须要介质;2.初步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3.通过试验探究,初步相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二.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随机检查概念; (1).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声音.请同学们探讨: 假如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突然变成一个无声的世界我们的学习生活又是一个什么样子 (2).引出课题“声音是什么.“声音的产生 (1).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设计试验和进展试验 试验:将一只长尺沿着桌边放好,拨动直尺露出桌子的一边,然后再使其停顿振动.(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由学生自己视察、思索、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再看一看图1-1a、b两个试验,在此根底上归纳得出结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介绍什么是声源?并让学生举出哪些物体是声源。“声音传播的条件 (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 (2).教材图1-2所示的试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3).教材图1-3所示的试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4).教材图1-4所示的试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小组探讨:还有哪些试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结论5.声音是一种波,声具有能量(1).由水波的产生类比得出:声音是一种波。(2).教材图1-7所示的试验,总结得出:声具有能量。(3).指导学生阅读“用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石头6.小结让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7.课堂练习: (1).教材P10 . 1.(2).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逝缘由是 A 声音被手拦住了 B 声音被手汲取了C 琴弦的振动变小了 D 琴弦的振动停顿了(3).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 ( )A 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 B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C 产生的声波被月球汲取了 D耳朵失去听觉(4).以下试验及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的是: ( )A 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机,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机呼叫B下雷时,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听到远处的雷声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 交谈(5).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学问,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缘由,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6).人说话、唱歌时发声靠的是的振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播的.(7).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这说明能传声.(8).歌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指、.(9).“隔墙有耳这句谚语主要涉及到的物理学问是. 一份练习第二课时(声音的特征)1.知道声音的三大特征;2.理解影响弦乐器的音调的因素;3.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速度不同;二.教学重点、难点1.声音的响度、音色;2.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 (1).作业部分讲解 (2).概念检查.2.导入新课: 为什么用口琴、长笛或电子琴等演奏奇妙好听的乐曲不一样呢(1).响度和振动幅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2).探究声音的响度及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活动一:拿出大鼓,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怎样才能使鼓面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同学们很简洁想到应当使鼓面振动的幅度更大些,关键是设计一种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大小的方法。如在鼓面上撒些纸屑,通过纸屑向上跳的上下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也可以将鼓侧放,然后将细线悬吊泡沫塑料小球及鼓面接触,通过泡沫小球向外弹的远近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活动二:一个同学讲话,另一个同学分别在间隔 第一个同学5m、7m、9m处听,感觉声音大小.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声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间隔 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1).音调及频率的定义:声音的上下叫做音调;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 (2).探究声音的音调及频率的关系 活动:将一根钢皮尺放在桌边上,一头伸出桌面,一只手压紧放在桌面上的部分,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外部分尺的弯曲程度一样,尺子就会振动并发出声音。变更伸出桌面尺子的长度,一次伸出四分之三,另一次伸出四分之一长,看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发出声音的上下,比较声音的上下及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关系.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5.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有三;(1)弦的长短; (2)弦的粗细; (3)弦的松紧. 活动:让后排的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前排的同学不看后排,辨识刚刚是哪一位同学在朗读。 通过上述活动,体验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品质,感悟音色的含义。 7.声音的传播速度 通常状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的传播快慢依次是:固体、液体、气体. (1).定义:声音在匀称介质中传播时,遇到较小的障碍物会绕过接着传播,当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将在界面发生反射,声波返回形成回声.假设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假设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声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留意v声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 9.课堂练习: .声音的三个特征为、和。.声音的叫做响度,响度跟声源有关,振幅大,响度。.女同学的声音比男同学的尖,这是指声音的特征中的。.关于声音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的位置叫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D、空气中的声速跟音调无关.听见不见其人时,你往往根据说话声就能推断出是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整音调的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整响度的C、一个人的音色是不会变更的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 (7).小明对着高山大喊一声,经过3s听到了自己的回声,那么小明离大山的间隔 大约是多远 一份练习第三课时(令人厌烦的噪声、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爱护的角度来相识噪声和乐音;2.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3.知道限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4.知道可听声的频率范围;理解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5.知道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知道它们的性质以及在科学、社会、技术上的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1.区分乐音和噪声,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限制噪声的三种方法;2.人耳听不见声音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的应用. (1).作业部分讲解; (2).概念检查.2.噪声和乐音的区分: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好听的、令人开心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教材中“信息快递)3.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居民噪声。 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阻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效应:耳茸、头疼、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峻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损坏建筑物。 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为了爱护听力,应限制噪声不超过90;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限制噪声不超过70;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限制噪声不超过50.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改造声源构造,削减噪声的强度,再声源处加防护罩等(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城市内种树,修隔音墙等.(3)在人耳处减弱.如戴上防噪声耳塞,用双手捂住耳孔等.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21000 (1)定义:频率高于20000的声波叫做超声波.(2)性质:方向性好、穿透实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传播间隔 远.(3)用处: 超声波的声呐测距、超声成像、超声测速(多普勒效应)、超声清洗、超声焊接及超声碎石.(1)定义:频率低于20的声波叫做次声波(2)用处: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8.课堂练习:(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声源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爱护的角度看,但凡影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以及人们在某些场合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人们把称作“隐形杀手,这是因为它影响人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外,还会损害人的,使人产生头痛,力哀退等神经哀弱病症,噪声还是诱发等疾病的重要缘由之一。(3)现代城市把限制噪声列为城市的主要工程之一。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不同环境的。(4)对噪声污染的治理,主要是消退或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分别是限制,阻断,在减弱噪声。(5)以下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噪声肯定会致人损害 B 在家里,几位同学旁假设无人地引吭高歌不是噪声C 及环境须要不相符合的声音都是噪声 D 限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6)以下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 音乐会里的钢琴声 B 节目的焰火鞭炮声 C 指甲在钢板上划过的声音 D 郊游时,树林里的鸟鸣声(7)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装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亮板墙C 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 D 在声音传播途中植树造林(8)声音频率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的声音叫次声波。(9)利用声呐测距时,须要知道,需测出,从而测算出该物体所处的位置。(10)根据人耳区分回声及原声的条件,通过理论活动,大喊一声,自己听到回声,猜一猜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根据你的揣测,设想如何才听到回声 一份练习第二章 物态变更第一课时(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1.能区分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和描绘三态的根本特征;2.学会运用酒精灯;3.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二.教学重点、难点上章部分概念检查(1)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特征阅读信息快递“酒精灯的运用,理解酒精灯的运用方法及留意点.让学生举例:自然界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同状态的物质(2)温度计原理和构造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温度计的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温标;摄氏度的规定:以通常状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度.(3)温度计的运用a. 视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b.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及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c. 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d. 读数时,视线要及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3.课堂练习:(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性质制成的。“-8的正确读法是。(2)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后答复,“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成因是什么?为削减这些效应的负面影响,你有哪些建议或措施?通过探讨,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加环保意识。(3)课后题目.4.稳固、小结: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及方法,将零碎的学问系统化、构造化。 一份练习第二课时(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的:1.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液化的两种方法;2.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知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3.理解水沸腾时的现象,会画液体沸腾图象.二.教学重点、难点:1.蒸发和沸腾的异同;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三.教学过程:1.上节复习: (1)概念检查;(2)作业讲解. 2.汽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2)两种方式:a.蒸发: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 b.沸腾: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猛烈汽化现象.(3)蒸发和沸腾的异同:一样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蒸发只在液体外表发生,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而沸腾只在肯定温度下发生.(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外表温度越高,液体蒸发的越快;液体外表积越大, 液体蒸发的越快; 液体外表空气流淌越快, 液体蒸发的越快.(5)水的沸腾:a.试验现象:水中气泡在沸腾前,不断上升,体积变小,到液面时消逝;沸腾时不断上升,体积变大,到液面时破开.b.温度:在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c.节约试验时间的方法:水量相宜,不要太多;要用热水试验;可以在烧杯口加盖.(6)沸点:a.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b.影响因素: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的原理) 3.液化:(1)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2) 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 液化吸热. 4课堂练习 (1)某地水的沸点是100,在烧瓶中装入略低于100的水,用抽气筒渐渐抽出瓶里的空气,就会看到 ,这说明当 减小时 降低。 (2)气体的液化温度随压强的增大而 。液化石油气是把在常温下是 的石油气用 的方法使其成为 ;储存在钢罐里,供居民运用。(3)把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密封,同时停顿加热,并快速向烧瓶外外表绕冷水,这时可以看到 A水又沸腾起来 B水仍快速蒸发C水温急剧下降至常温 D什么现象也不发生(4)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一样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运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上裹有湿布,这个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的示数,缘由是水在蒸发时要.假设两个温度计差值大,就说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5)为什么水缸外壁“出汗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第三课时(熔化及凝固)一.教学目的: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及熔点和凝固点;3.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试验实力、概括实力。2.指导学生通过对试验的视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更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三.教学过程:1.上节复习: 概念检查;作业讲解.(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a.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都有肯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松香、蜡、沥青都是非晶体.b.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不同的晶体物质其熔点不同,同一种晶体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一样.(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a.晶体熔化特性:晶体物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熔点)不变. b.晶体物质熔化的条件:温度到达熔点;不断从外界吸热. c.非晶体熔化特性:非晶体物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渐渐上升.d.晶体凝固特性:晶体物质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e.晶体物质凝固的条件:温度到达凝固点;不断向外界放热.f.非晶体凝固特性:非晶体物质凝固过程放热,温度渐渐降低.g.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的晶体物质的状态具有多样性: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还可能是液态.(4)熔化、凝固图象:a.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 以海波为例A D表示海波熔化图象:段表示吸热,温 度上升,处于固态; 段表示熔化过 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时间是3,熔点是480C;段表示吸热,温度上升,处于液态.DG表示海波凝固图象:段表示放热,温度下降,处于液态;段表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段表示放热,温度下降,处于固态.b.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 以松香为例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固定的温度.3.课堂练习:(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室内,假设室内温度为0,那么冰熔化,水凝固(填“能或“不能);假设室内温度高于0,那么出现的现象是;假设室内温度低于0,那么出现的现象是。(2)下雪不冷化雪冷。为什么?(3)如图是某晶体放热凝固的图象,该物质的凝固点是,凝固时间为分钟,曲线段表示该物质处于状态。(4)探讨我国北方地区冬天测气温为什么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一份练习第四课时(升华和凝华、水循环)一.教学目的: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2.知道升华须要吸热和凝华须要放热; 3.能简洁说明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4.能用水的三态变更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理解物态变更的过程也是能量转移的过程.二.教学重点、难点:1. 用物理语言说明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2. 物质三态之间的变更规律及吸热状况.三.教学过程:1. 上节复习:(1)概念检查;(2)部分作业讲解.2. 升华和凝华:(1)定义: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因此,升华有致冷作用.(3)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冬天早晨的霜、冬天早晨室内玻璃上的窗花、雪的形成、灯泡用久了内壁变黑等,这些都是凝华现象;卫生球变小了、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了、屋后的雪变没了、灯泡的灯丝用久了会变细、干冰致冷等,这些都是升华现象. 3.水循环:(1)物质的三态变更遵循的规律.(2)物态发生变更时总须要吸热或放热,即物态发生变更时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1)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现象,玻璃泡发黑那么是由于钨蒸气遇冷时的结果。(2)冬天早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出如今窗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B.出如今窗内侧,由水凝华而成C.出如今窗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D.出如今窗外侧,由水凝华而成(3)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缘由是它遇热时要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四周的温度降低,不能到达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4)唐朝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有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我们也常听到有人说“下霜了,霜真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吗?请你留意视察“下霜时霜是在树叶上外表还是在树叶下外表,还是不管哪一个外表都有呢?(5)填写水的三种状态之间互相变更的名称及吸、放热状况。 ( ) ( )水冰水蒸气 ( ) ( ) ( ) ( ) ( ) ( ) ( ) ( ) ( ) ( )(6)填写自然界中部分水循环示意图。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成小水滴,有的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春秋天,夜间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较冷的地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深秋、冬天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空气中水蒸气干脆成小冰晶,形成霜。 积雪后变成水汇入江河。 冰山上的积雪干脆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 在冬季,有时云中的水蒸气干脆在小冰晶上成雪花,飘落地面。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夏季,空中的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成小冰雹,在肯定的条件下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亮与不透亮交替层次的大冰块,形成冰雹。 一份练习第三章 光现象第一课时(光的色调 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一.教学目的:1.知道白光是由红、橙、绿、青、蓝、紫七种色组成的,理解色光的混合及颜料的混合不同;2.知道光具有能量;3. 物体的颜色的确定因素;4. 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1. 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2. 物体的颜色的确定因素;三.教学过程:1. 光源 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出的光、含磷矿物发出的光,这些是自然光源;篝火、火把、点燃的油灯和蜡烛、发光的电 灯,这些是人造光源.2. 光的色散 白光不是单色的,它通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首先用试验探讨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3. 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电视机的三原色就是光的三原色.4. 物体的颜色的确定因素(1)透亮物体颜色的确定因素:由透过的色光确定的,其它色光被它汲取了. (2)不透亮物体颜色的确定因素:由反射的色光确定的,其它色光被它汲取了.5. 光能 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光能.光能可以转化为其它能.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发电站是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是光能转化为内能.6. 人眼看不到的光(1)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行见光叫做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地球上的.(2)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医院常用紫外灯灭菌、验钞机.适当的紫外线照耀对人体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耀却对人体有害,它能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苍老,甚至发生癌变.5. 课堂练习:(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试验计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它是由 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传播方向变更最大的是色光。(2)叫光源,光源可分为 和。(3)色光的三原色是 颜料的三原色是 色光混合及颜料混合的规律(“一样或“不同)(4)透亮体的颜色是由确定的,白色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树叶上,树叶上呈色,照在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呈色,小白兔的红眼睛呈色.(5)根据信息库中的色光混合原理图答复:如将红色光及青色光混合,会是什么光?(6)以下仪器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是 ( ) A验钞机 B夜视仪 C灭菌灯 D三棱镜(7)太阳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大部分是被空气中的 ( ) A二氧化碳所汲取 B氧气所汲取 C臭氧所汲取 D水蒸气所汲取(8)现有两个光源,一个能产生红外线,一个能产生紫外线,光源上无任何标记,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区分出来它们中哪一个是红外光源,哪一个是紫外光源吗?请说说你的方法,以及你那样做的根据是什么?(9)某战斗机正在执行任务,飞行员突然在飞机的雷达中发觉有一枚敌方的“响尾蛇红外线制导导弹正向自己飞来a.该型号导弹为什么能自动跟踪飞机? b.假如你是飞行员,你将采纳怎样的方法逃脱?为什么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第二课时(光的直线传播)一.教学目的:1. 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和光速,理解激光测距的原理;2. 能说明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二.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光的直线传播说明影子、日食、月食等现象.三.教学过程:1. 上节复习:(1)概念检查;(2)讲解作业;2. 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途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它是人们探讨光现象的一种方法,是形象直观的表示光传播途径和方向的志向化的物理模型,像这种建立志向化模型的方法,是物理学中探讨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3)小孔成像: 成像图如上图,当s1>s2时,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象;当s12时,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象;当s1<s2时,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象.总结,小孔成像成的像是倒立的实象.(4)日食、月食 日食成像图: 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月食成像图: 月食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 光速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在空气中约为3×108.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得最快的是气体.(2)光年: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通过的路程,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1012.4. 课堂练习:(1)在工程中,常用激光引导掘进机前进,从而保证隧道是直的,这是利用了 原理来工作的(2)月食现象的缘由是 A、太阳光从侧面照到月球上 B、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拦住 C、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拦住 D、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别的天体地球除外拦住 (3)供电部门正在进展铺设电线施工,假如让你来检验他们所竖的电线杆是不是在 同一条直线上,你会怎么办?说出你这样做的科学根据(4)夜晚,当你向一盏路灯走近和分开路灯的过程中,你的影子的长度是 A、由长渐渐变短,再由短渐渐变长 B、由短渐渐变长,到渐渐消逝C、由短渐渐变长,到无穷长 D、以上说法都是不正确的(4) 一个人面对南站立在阳光下,假如他的影子在身体左侧,那么当时是什么时候?早上、中午、黄昏请说出你作出推断的理由 一份练习.第三课时(平面镜)一.教学目的:1. 理解平面镜的作用;2. 会做平面镜成像试验;3. 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4. 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平面镜成像作图.二.教学重点、难点:1. 平面镜成像试验;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作图.三.教学过程:1. 上节复习:(1)概念检查;(2)讲解作业.2. 平面镜(1)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2)平面镜的作用是变更光的传播方向.3. 平面镜成像试验:怎样才能确定像的位置,测出像的大小是本试验的关键。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无法呈如今光屏上,不便干脆测量、确定像的位置。故试验中利用了一枚及物完全一样的棋子B,并通过棋子B及棋子A 的像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特别奇妙。因此用来试验的平面镜必需有两个功能,其一是能使棋子A成像,其二是能透过平面镜必需有两个功能,其一是能使棋子A成像,其二是能透过平面镜看到镜后的棋子B,我们建议用深色的玻璃例如铝合金窗上的蓝玻为好,因为用这种玻璃做平面镜既能成像,又能透光,假设用无色透亮的玻璃,那么不宜视察到像;而用不透亮的玻璃,又看不到镜后的棋子B。试验时先在试验桌上铺一张白纸,并用笔画一条直线,将平面镜沿直线固定好,因为一旦平面镜发生挪动,像的位置必定会变更,试验就很难进展,测量就很不精确了。然后将棋子A 放置在镜的一侧的某个位置并用笔做好记号,再调整棋子B的位置,使棋子B及棋子A在镜中的像重合并做好记号。不断变换棋子A的位置,相应地可以确定像的位置,最终移开平面镜,确定像及物的位置关系。试验时最好不用点燃的蜡烛是因为烛焰会随风飘动,像也会不断飘动,不简洁确定像的位置。留意点:当B不管怎么挪动都不能和A的像重合,因为玻璃倾斜了.4. 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等大、等距、正立、虚象.5. 平面镜的应用:(1)日常生活中,换衣镜就是平面镜.(2)军事上,潜望镜就是两个平面镜组成的.6. 课堂练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用光屏接收不到的像。像的大小及物的大小,像到镜面的间隔 及物到镜面的间隔 ,像及物的连线及镜面相.在以下空格上填上相宜的镜子军事上用的潜能镜是,牙医用来检查病人牙齿的反光镜是,汽车驾驶室外的观后镜是,太阳灶用来会聚光的镜子是。如下图,利用对称法作出以下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身高的方明同学站在一竖直的平面镜2m处,他在镜中的像间隔 方明本人,他在镜中的像高,当他后退时,那么他在镜中的像间隔 平面镜.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第四课时(光的反射)一.教学目的:1.理解光在一些物体外表可发生反射;2.初步理解光反射的规律,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3.能在生活、消费中判别光的反射的详细运用.二.教学重点、难点:1.光的反射定律;2.简洁的光路图;3.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三.教学过程:1.上节复习: (1)概念检查;(2)讲解作业.(1)定义: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变更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2)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平滑的外表能将平行的入射光都沿某一一样方向反射出去,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如平面镜、玻璃等;粗糙不平的外表将平行的入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如白纸、墙壁等.(3)几个概念: 入射光线:光的反射现象中,射向两种物质分界面的光线. 反射光线:光的反射现象中,由两种物质分界面射回原来物质中的光线. 法线:过入射点、垂直于两种物质分界面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及法线之间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及法线的夹角.(4)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时间路是可逆的.3.课堂练习:(1)完成以下光路图(a图作出反射光线图作出平面镜) (a) (b)(2)对于光的反射,答复以下问题:a.什么状况下,入射光束及反射光束重合?b.入射光束逐步偏离上述重合位置时,反射光束及重合位置的夹角如何变更?c.当入射光束逐步偏离上述重合位置时,反射光束及入射光束的位置如何变更? (3)黑板“反光时,粉笔字看得清晰吗?为什么?为爱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学问提出变更这种状况的建议?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课时(透镜)一.教学目的:1. 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理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2. 会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3. 知道凸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4. 会简洁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二.教学重点、难点:1. 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2.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别光线.三.教学过程:1. 上章复习: (1)概念抽查; (2)作业讲解.2. 透镜:(1)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3)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视察近处物体的成像区分: 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正立); 通过凹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正立).(4)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一是从这两种透镜的外形特征着眼,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区分(即用“摸的方法); 二是从透镜的成像特点着眼,通过透镜去视察近处物体(如书上的文字),看它是成正立、放大的像,还是正立、缩小的像,从而加以区分(即用“看的方法); 三是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入手加以区分,看它能否使平行光(太阳光)会聚在一点加以区分(即用“照的方法).(5)凸透镜的相关学问光心(O):透镜的中心;主轴: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简称主轴;焦点(F):跟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