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 资源ID:34974582       资源大小:25.83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天下有道,丘不及易也【教学目的】 1、学问及技能:驾驭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过程及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3、情感看法价值观:引导分析人物的语言,领悟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驾驭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悟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先秦诸子散文概论 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三、儒家思想及其论语: 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化家、儒家的创建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化,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闻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志向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见中庸之道,反对"过"及"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互相议论,是讨论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高校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肯定有什么关联。  四、整体感知天下有道,丘不及易也 五、小结:略 六:作业:熟读课文,生字正音并释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前三小节、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教学过程】 (一)翻译第一小节 【评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特别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 (二)翻译第二小节: 【评析】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主动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提倡消极避世的做法,这及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及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珍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三)翻译第三小节: 【评析】:既有接舆对孔子品行的敬重,又有对孔子人生选择的讥嘲;既有对孔子的最终奉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  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敬重。 三、小结:略 四:作业:习题二 第三课时 一、朗读并翻译第四小节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是粪;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怪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我们以为,子路及丈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同意第一种说法。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避世是不对的,老丈及他的儿子的关系仍旧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一直都不提倡的。 二、朗读并翻译第五小节: 【评析】反映了孔子明知其不行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知其不行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很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辛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行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一般人对孔子的评论。 三、思索问题。 1、请同学们依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志向,但是他可以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  孔子的人生看法:主动入世;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行为而为之 2、讨论完成课后联络四:小结:  选文展示孔子主见入世救国,以变更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行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 五:作业 :写一篇600字的文章谈谈你是如何相识孔子“知其不行而为之”的精神的。 (孔子,文天祥,史可法,布努诺,西西弗斯,留意不同侧面)六、板书:略当仁,不让于师教学目的:    1、驾驭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学问,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实力。2、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理解孔门弟子对教师的看法、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及弟子间的互相看法、深沉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为学生,一年到头几乎每天都要跟教师打交道。信任大家都特别关注自己的教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跟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因此,大家也肯定特别关切:孔子这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是怎样对待他的弟子的呢?孔子的弟子们又是怎样评价教师的呢?  二、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洁分类。 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课文第1、2、3。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课文第9、10、11、12、13。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化及孔子在生活中表达出的特性魅力。课文第4-8 三、学习第一局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1)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 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毁、逾、伤。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无以为也   (无以:犹言“无用”,不要。“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说明了。) 仲尼岂贤于子乎   (于:比) 如之何其可及也   (如之:像这样,或不译。其:副词,加强语气,无实义。)2),阅读第三则,自己疏通文意。 教师明确: 1,几个熟语理解好并积累应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谆谆教化。 2,“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主要是翻译时,留意动补句式。 3,这则内容有三:高度评价教师,也是用比方的手法;教师是怎样教化自己的;叹息自己及教师的差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读一读语录,理一理思路。 二,学习第二局部“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阅读913则,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第10则略过不看。   教师明确: 1,这几则里面,有几个后世常用的惯用语,留意积累: 箪食瓢饮,不堪其忧,不改其乐,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留意“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这个特殊句式的理解。三、学习第三局部“孔子对学生的教化及孔子在生活中表达出的特性魅力”。 学生朗读,疏通第48则。 教师明确: 1,理解好以下字词:    若,诲人不倦,义不容辞,割鸡焉用牛刀,莞尔一笑,子路不说,矢。 2,语意略说: 反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目的】   学问及实力: 理解选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句。 过程及方法:   联络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悟孔子的生存才智。  情感看法及价值观: 感受圣人情怀,领悟学习孔子的生存才智,进步品性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驾驭重点字、词、句。 难点:联络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悟孔子的生存才智。 【教学方法】诵读法   导读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人世间的才智有很多种。孔子的才智不是解析“11为什么等于2”的那种才智,不是关起门来冥思“世界为什么存在”“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等形而上问题的那种才智。孔子的才智,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才智,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才智。今日,我们一起来领会一下孔子的生存才智。  二、朗读并试背诵课文,复习本课根底学问。 三、品读课文 ,感悟人生。 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对应下列一个问题,分组讨论,列举相关事例,完成口头小论文。并请各组代表总结发言。每组发言完毕,教师进展补充总结。 1、选文中1、2则是孔子启示人们面对自己的无知的,其观点是什么? 2、选文3、4、5是关于哪个话题的? 3、选文8、9、10是孔子关于处理政事的思索,大家能从获得哪些启示呢? 4、剩下的6、7、11、12则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其实人们的呢? 教师总结1:聪慧的人应正视自己的无知,并努力解决问题以削减自己的无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应实事求是,而不能胡乱揣测,妄下结论。教师总结2:历史上知错能改,擅长纳谏的事例很多,如:唐太宗、刘邦等等。 教师总结3:做事要按部就班,不能贪快,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等;“竭泽而渔”“焚林而田”。 教师总结4: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四、课堂小结: 孔子的才智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经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慢慢至于宏大或奇妙。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场;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让我们吸取先贤的生存才智,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布置作业: 整理本文所涉及到的话题,就自己感爱好的话题搜集相关素材,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有实力的同学可以多整理几篇。 【教学反思】  孔子的才智表达在现实社会中。这节课设计为讨论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联络现实进展解读。本文涉及的话题很多,故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有发言的时机。很多同学都可以深化思索,踊跃发言,所举事例论据典型充分。互相讨论沟通,这既熬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实力,同时也丰富了学问,扩大了视野,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课后的小论文让他们刚好稳固了课堂内容,为进步写作程度奠定了良好的根底。缺乏之处是本堂课容量较大,同学们发挥较充分,所以内容没有按时进展完,以后会特殊留意课堂容的支配。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根底学问,逐步培育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实力。 2、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详细准确的含义 。 3、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见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1、翻译选段。  2、整理文言学问。 三、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志向人格的核心“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标准字音,听清断句。 2、学生自由诵读三遍后齐读一遍。 3、和学生一起明确文言学问并且翻译文段。 (三)文本解读:   (1)文章中有几个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问题?文章中有几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看法? 明确: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颜渊、仲弓、樊迟、子贡。有两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理解,即孔子和曾子。 (2)我们节选的小标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联络自身生活,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和这句话是相联络的。 (尽量运用实例)          (整体感知文本)   教师点拨:  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索,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绚丽多彩的。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中孔子原委要告知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请大家依据一下三个问题的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重点句)。   (挑选整合文中信息)    A、什么是仁? B、怎样做才能到达“仁” C、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5)教师和学生共同概括:    A、什么是仁 明确: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到达仁? 明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 明确: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6)身体力行谈“仁” 大家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详细的实例谈谈你对以上三个问题的理解?或是不自觉的践行“仁”,抑或是某一言行悖拗了“仁”的内涵?由此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明确:孔子认为人在生活中不能纵放自己的欲望,而应当以礼来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宽以待人,学会换位思索,学会感恩,学会爱人。  【素材积累】  :相关的名言及诗句 课外拓展: 1、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制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详细 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别人的关心,即可以设身处地地爱护别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 '的根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经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2、如何才可以实现'仁'呢?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目的:在讨论语段内涵的过程中,解读孔子的义利观。 学习和驾驭重点字汇。 鉴赏9、13则选文。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德尚义的传统。人们把为了道义而不能推辞某种责任称为“义不容辞”,把基于正义而产生的生气称为“义愤”,把为了公众利益而从事的崇尚和大无畏的行动称为“义举”,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维护正义的人称为“义士”,把正义的斗争称为“义战”,把为正义而战的军队称为“义师” 在孔子那里,“义”是一个详细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那么,他是怎么说的呢? 二、结合注释,通读全文,驾驭重点词语 三、文意疏通,语段解读: (1)第一则:孔子认为财宝“可求”及“不行求”的关键是什么? (2)第二则:依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当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3)第三则:在如此贫寒生活中,孔子乐的是什么? (4)第四则: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络自己的实际,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5)第六则:孔子的九思对你有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话答复。      第九则:从这则选段,我们可以推知孔子之乐是什么? 孔子擅长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入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洁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体悟探究: 孔子强调将义置于富贵之上,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直到今日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存在。试就此谈谈你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和完美。孔子所执著处,小人多不屑;孔子所淡泊处,小人多执著。把孔子的观念发扬光大,对于治疗社会上一小局部人物欲横流,为谋取财利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或者殉身求利的弊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教无类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驾驭孔子关于教化及教及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2、领悟孔子教化思想对今日的启发意义   3、学习和驾驭本文的重要词汇  教学重点:    1、驾驭孔子关于教化及教及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2、学习和驾驭本文的重要词汇  教学难点:  驾驭孔子关于教化及教及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教化家,后世尊他为“万世师表”。他关于教及学的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今日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学习选文1,领悟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   1、“有教无类”的含义?   明确: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缘由把一些人解除在教化对象之外,对谁都进展教化。   2、“有教无类”的意义何在?   明确:“有教无类”的思想及其理论,使承受教化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统治阶层。这为平民士人通过承受教化而进入官僚阶层开拓了道路,对教化和政治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学习选文3-5理解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化方法  ,理解孔子启发式教化的思想 和他提倡的举一反三实力五、分析选文6 和7  小结  :本文我们学习到了孔子关于教化和教及学的一些重要思想,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留意因材施教,留意启发式教化,留意学习及思索,这些都表现了他的人生才智。  讨论  你觉得在现实中,教师怎样做才是“有教无类”?  明确:这一问是开放性讨论,主旨要讨论“有教无类”这一思想的现代价值,答复可以见仁见智。   要点:在现实中,教师要做到“有教无类”的话,应当对特性不同、资质不同、经济不同、家庭条件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别不同的学生,一视同仁地加以教化,而不能厚此薄彼。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本的大意,稳固文言词语和句式;领悟孔子的学习观。 2、理解孔子的“好学”思想;领悟孔子关于“学”的内涵及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正确相识孔子的学习观,并能依据自己的理解进展评价。 2、 领悟孔子“学”内涵及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读法 3、合作探究法 4、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却很少有人仔细的思索过“原委什么是学习”的问题,有人说,学习是学习者把外界的阅历、学问、信息内化为自身素养的过程,也有人说,学习就是搜集积累各种信息,并进展思索的过程。那么孔子又是怎样相识学习的内涵的呢?对于孔子的学习观我们该如何相识呢?我们究竟都该学习什么?让我们一起通过品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来找寻答案吧! 二、回忆旧知,提出问题 三、品读鉴赏,解决问题 (一)初步品读,解决“why”的问题: 1、学生齐读1、2则,思索问题:孔子认为人为什么应当学习呢? 明确:一般的人都并非“生而知之者”,所以应当努力学习(当然,孔子还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2、那么,究竟有没有“生而知之者”呢? 明确:有,但特别少。如据说白居易是婴儿时就能相识“无”字,皇帝生而神灵。 3、在第3则中,孔子以好学自许,你是否赞同呢? 明确:赞同。 拓展:在论语中,被孔子许为好学者仅三人:孔子、颜回、孔文子。(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其好学表如今(1)好问。韩愈在师说中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2)改正。颜渊“不贰过”(3)擅长发挥,不拘泥于从师所学之义。子贡也曾赞颜渊为“闻一知十”者,自己仅是“闻一知二”者。(4)一以贯之。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5)乐以忘忧。颜回做到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二)合作品读,解决“what”和“how”的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有选择的进展品读鉴赏。( 4-11则)教师提出小组学习的要求2、小组沟通品读结果,教师依据品读结果进一步启发学生深思,适当拓展。 (1)品读第4则:“仁、智、信、直、勇、刚”都是人们须要追求的美妙品德,在追求这些美妙品德的同时,孔子认为还需好学,那么怎样把追求这六种品德和好学结合起来呢? 明确:在学习中完成对这些品德的定位和制衡,即应明辨是否去做,做到什么程度。 (2)品读第5则:本则和第4则有什么内在的关系? 明确:第5则是对第4则内容的补充,指出了“好学”的内容在于学礼,有礼则可以去除四种危害,突出了学礼的重要性。 拓展设问:你所理解的人中,那些人做到了“故旧不遗”? 举例(参考):朱元璋当皇帝后费尽周折要找到年轻时和他一起种田的田兴,和他共享荣华富贵;汉光武称帝后找到同学严光叙旧;韩信不忘漂母给他饭吃的旧恩,做了楚王后奉黄金千两给漂母。 (3)品读第6则:这一则证明了学问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和学问,而是做人做事。 (4)品读第7则:孔子对君子德行的要求有哪些? 明确:尚俭、敏事、慎言、就道、正己。 拓展: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5)品读第8则:从孔子的答复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颜回的好学表如今哪些方面?由此可知孔子所说的好学的标准是什么?(可联络第7则作答) 明确:颜渊好学表如今“不迁怒,不贰过”;孔子衡量人是否好学的标准是人的理论行为和心理修养。 (6)品读第9则:在这一则中孔子指出了古今之人求学的目的,你如何对待孔子的这一观点,联络自己的实际来谈谈。 拓展: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论语泰伯。 这是孔子的感慨:一般人跟他求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问,而是为了俸禄。 (7)品读第10则:在孔子看来,追求学问中应把什么放在首位? 明确:应把修养德行放在首位,在此根底上再去学习文化学问。 你如何对待这一观点呢? (8)品读第11则:从这一则中你看到了孔子的那些品质? 明确:诗礼传家,毫无私心。 四、整理探究,提升自我 1、讨论:结合本课内容,说说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说的?学习有哪些详细的内涵?对你有何启发? 2、作为当代的求学者,你怎样对待这样的“好学”?你认为培育德行和“好学”哪一个应当为先? 明确:我们应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为立人之本。学习的详细内涵有:尊贤、孝亲、忠君、信友、食无求饱、居天求安、敏事慎言、就有道,正己过、不迁怒、不贰过、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人、学诗以言,学礼以立 五、评价自我,总结收获 围绕孔子所谓的“好学”这一话题,评价自己是否算得上“好学”?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自己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接着延长 阅读史记孔子世家,以我心目中的孔子为题,写一篇读书札记。

    注意事项

    本文(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