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总结 打印.docx
-
资源ID:34991871
资源大小:1.56M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鲁教版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总结 打印.docx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章1.1天体系统的级别: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一般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其缘由是稳定平安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间隔 适中有相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相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有原始的海洋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如今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更及降水的年际变更有相关性、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3.1比照自转公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南顺北逆一个恒星日一个太阳日除 两极点外,都是15°/小时 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1/2公转自西向东逆时针一个恒星年回来年大约1°/天。大约30km/s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限。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晨昏线的推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晨昏线的六个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晨昏线平面及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恒久平分赤道。晨线及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经线为6点,昏线及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经线为18点。晨昏线的挪动方向为自东向西,速度为15°/小时。晨昏线只有在两分日时才和经线重合。晨昏线在二至日时跟极圈相切。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运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5黄赤交角为23°26,地轴及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小,温带范围扩大。 6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某地地方时=地方时 ± 4分钟/度×经度差 假设所求的地点位于地点的东方,选用“+号,假设所求地位于地地方时的西方,那么选用“号,即东加西减甲地经度,推算时区。甲地时区=甲地经度÷15假设所得余数小于7.5,那么所得整数为所在时区号数;假设所得余数大于7.5,那么所在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加1 区时的计算: 所求区时=区时±时区差(所求时区在时区以东,用“+号;所求时区在时区以西,用“号。)留意:计算结果大于24时,那么日期增加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减24。 计算结果是负数,那么日期减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加24。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一般指从东十二时区到西十二时区经过国际日期界限减去一天,向西一般指从西十二时区到东十二时区经过国际日期界限加一天,时刻不变。从地方时0时的自然日界限顺自转方憧憬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往西到180°经线是旧的一天。新的一天占全球比例=180°经线地方时÷247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缘由: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A CBD 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挪动方向对应点春分3月21日赤 道向北D夏至6月22日北回来线向南A秋分9月23日赤 道向南B冬至12月22日南回来线向北C8正午太阳高度的变更纬度变更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变更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年较小北半球详细变更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北回来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来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南北回来线之间一年有2次直射,赤道在春、秋分日达最大值9昼夜长短的变更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夏半年3.21-9.231.昼夜长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 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半年9.23-3.211.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2.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春分日及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12小时赤道全年昼夜等分第二章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及特点1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2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地壳:厚度不匀称(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Km,大洋地壳厚度5-6Km),由各类岩石组成。(2)地幔: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地下2900Km深处)之间;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可塑性物质组成,称软流层,是岩浆重要发源地。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及地壳构成的。(3)地核:2900Km以下至地心。3.地震波的分类:1纵波P):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液、气态传播2横波(S):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1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2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积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3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4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三大类岩石可以互相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更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5.岩石圈物质循环判读:1判读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干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大类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大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4三大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内、外力作用的成因、类型和表现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上下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地 质 构 造褶 皱断 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是否受力裂开;岩层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中间新,两翼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悬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常形成谷地或盆地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常形成山岭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图示现 实 意 义良好的储油构造,石油、自然气埋藏区;顶部相宜建采石场;隧道的良好选址良好的储水构造;矿产开采;水库建立地下水沿断层线出露;泉水、湖泊分布,河谷发育;不相宜进展大型工程建立、修建水库等,简洁诱发地质灾难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根底上演化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凹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裂开,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潮湿、半潮湿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坎坷,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凹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积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挪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积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低层大气组成及作用: 大气的垂直分层: 组成作用对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 特点及人类的关系干洁空气主要成分 氮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困难多变 及人类关系最为亲密 氧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微量成分 CO2光合作用根本原料,调整地表温度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快速上升;大气程度运动为主;能见度高 利于飞行O3汲取紫外线,“地球生物的爱护伞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高层大气有假设干电离层 对无线电通信 有重要作用杂质 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2.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干脆的热源。2汲取作用:臭氧和氧原子汲取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汲取红外线及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现象成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可增加大气逆辐射,进步地面温度晚秋或寒秋,霜冻出如今晴朗夜晚及“十雾九晴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缘由: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受冷>引起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导致同一程度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程度运动风>大气的垂直、程度运动构成地区间的热力环流气体受热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地面低压;气体冷却下沉,地面高压,高空低压。上下压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留意:同一程度面,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同一地点,近地面为高压那么高空为低压。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近地面气温高,那么气压低热低压;气温低,那么气压高冷高压。2.风形成的干脆缘由:大气的程度运动。高空大气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程度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及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程度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及等压线斜交。留意:1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2程度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即风从哪个方一直,就以此来命名风向。如:从西边吹来的风,称之为西风。3.推断气压系统1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2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4.风力大小取决于程度气压梯度力1同一等压线图: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相反越小;2相邻两条等压线数之差相等:比例尺越大,程度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相反小;3相邻两条等压线数之差越大,程度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相反小。5.风向的判读:1确定上下压中心;2画出及等压线垂直的程度气压梯度力;3确定南北半球;4按“南左北右的规律画出及程度气压梯度力成30°45°角的风向。全球气压带风带1.大气环流:使上下纬度之间海路分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 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6个风带。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挪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挪动。北半球,大致是夏季7月北移,冬季1月南移。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对气压带的影响(1) 北半球:气压带呈快状分布亚洲大陆北太平洋北大西洋被切断的气压带一月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七月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2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肯定优势,气压带呈带状分布。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比照:工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夏季冬季夏季冬季风向东南风西北风西南风东北风性质暖和潮湿寒冷枯燥暖和潮湿寒冷枯燥源地北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印度洋蒙古、西伯利亚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挪动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比较工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团权力暖气团被迫抬升 暖气团主动爬升 冷暖气团权力相当挪动方向冷气团主导想暖气团挪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挪动冷暖气团相遇锋面剖面示意图锋面符号气团位置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因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降水分布锋后锋前锋后都 在 锋 面 下 冷 气 团 一 侧天气特征过境前暖气团限制,暖和晴朗 冷气团限制,低温晴朗 降雨强度小,持续时间长过境时阴天下雨、刮风 、降温 云层加厚,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冷气团限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暖限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昆明暖和如春气旋及反气旋类别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气压状况中心低,四周高中心高,四周低垂直气流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近地面气流状况以北半球为例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枯燥天气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夏季:七八月长江流域的伏旱;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第三章水循环1.相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蒸发、凝聚、水气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下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联络各圈层,进展水分的联络,同时进展物质迁徙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过程持续。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水循环还能塑造地表形态。东北地区 东部季风区华北地区 西北、青藏地区 西南喀斯特地区 季节性积雪融水及降水 降水补给为主 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降水补给受气温影响较大4.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开源措施:科学建立蓄水工程(时间);跨流域调水(空间);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节流措施: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进步水价;加强宣扬,进步节水意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1.世界洋流名称及分布规律:2.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推断洋流的性质:1推断半球。地球上温度都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2推断洋流方向。凸向即为流向;3推断洋流性质。等温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区域的为暖流凸低为暖,反之为寒流凸高为寒。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全球的影响:调整全球热量分布。对流经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a.暖流(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b.寒流(比流经地区温度低)有降温、减湿作用,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沿岸荒漠的形成。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形成渔场代表渔场洋流名称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日本暖流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北冰洋南下冷水秘鲁渔场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对海运的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顺流航行,省时省油;逆流航行,费时费油。第三章气候1.推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第一步:以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确定所属半球,假如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假如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第二步:以最冷月均温确定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者,该地位于热带;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者,该地位于亚热带或者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者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第三步:根据降水特点推断详细的气候类型。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安排匀称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气候的成因:气候的分布规律不同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温带海洋性地中海热带沙漠热带草原热带雨林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第四章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形成根底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东西延长,南北更替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南北延长,东西更替亚欧大陆中纬度从沿海向内陆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山地垂直自然带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判读方法:推断内容推断方法南北半球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阳坡一侧高。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南半球反之山体所处的热量带基带及当地程度自然带一样;根据基带名称确定热量带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依次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及山体所在地区自然带从低纬向高纬的程度变更规律根本一样自然带数量的多少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一般阳坡多于阴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及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样的;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互相制约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也是互相联络的,一个区域的变更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高中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人口及地理环境学问整合 人口增长形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增长形式“高高低形式“高低高形式“低低低形式现代型原始型人口增长形式传统型人口增长形式传统型过渡型特点诞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低高低自然增长率低高较低低人均寿命短接着延长有所延长进一步延长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增长速度减缓零增长或负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众多开展中国家中国、古巴等开展中国家德、法、英、意、瑞典等兴盛国家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开展中国家兴盛国家人口问题诞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岁少年儿童比重过大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严峻带来的影响人均资源削减、就业困难、人民生活贫困、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国家财宝削减,人民生活贫困,不利于人口素养的进步,影响将来开展人口增长过快,加大资源、环境、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 劳动力缺乏,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最大,社会需求不旺以及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对策实行方案生育政策。激励生育、推延退休、接纳移民人口迁移及人口流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口流淌是批人口在短期内分开原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如外出旅游、度假、开会等;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淌行为。它们的根本区分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 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开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此,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兴盛国家历史上和开展中国家产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难等等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开展程度的差异经济开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立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缘由。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兴盛地区迁入率较高。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斗争斗争难民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化、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主要表现: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更新兴城市出现而引发的人口不断涌入。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开展,造成的人口的迁移。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开展中国家迁移到兴盛国家、从贫困落后国家到富有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有的国家。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兴盛地区流向兴盛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缘由: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人口迁入的缘由:经济兴盛 劳力短缺 较好生活条件 较多的就业时机 较好的教化、医疗条件 人口迁出的缘由:人口增长快 劳力过剩 经济开展慢 生活条件差 环境恶化 对迁出地:缓解当地的人地冲突,加强及外界的沟通及联络;利于进步经济收入,爱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人才外流等对迁入地: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开展。加剧迁入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人口流淌1、人口流淌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开展程度。3、人口迁移及人口流淌是人口挪动的两种根本形式。4、我国的人口流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开展,特殊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民工流。5、流淌人口增长是市场经济开展的必定产物。6、人口流淌的作用:(1)增加社会活力。(2)在肯定程度上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人口挪动的动因和效应 1、人口挪动的动因: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最主要缘由是地区间经济开展水同等差异。(2)迁出地及迁入地之间的间隔 、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2、人口挪动的效应:(1)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2)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入影响:促进种族、民族的交融和经济、文化的沟通。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明显地变更了世界人口分布。促进了经济开展。促进了文化的沟通、交融及开展。促进了人种基因的沟通。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衡量指标:人口密度。但两个密度一样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却不尽一样。 2、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最根本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消费力开展程度、消费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化状况等。其中,消费力开展程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3、政治文化因素:有时甚至可在较短时间内变更人口分布状况。此外,宗教信仰、文化风俗、科技开展程度、政府的人口及开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人口分布的缘由及特点(1)缘由:由于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2)特点:最显著的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兴盛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不等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指肯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包容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及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状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个戒备值。人口合理容量那么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状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包容的人口数量。最相宜人口数量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程度经济兴盛程度人口受教化程度及消费程度技术程度资源根底环境变更趋势等有关。3、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1)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是一个详细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2)在肯定历史阶段,生活消费程度变更不大,环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确定的。4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我们坚决的施行“限制人人口数量,进步人口素养,的根本国策,使人口增长及资源利用、环境爱护相协调。第二单元 城市及地理环境 城市的起源及开展1、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社会消费力开展到肯定阶段的产物。2、世界城市开展大致经验了三个阶段。(1)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2)产业革命以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渐渐扩大。(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开展快速,出现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城市化及其特点 1、概念: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程度的主要标记:通常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4、城市化的新特点: 城市数量快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兴盛国家和开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 住房惊慌 失业人口增多 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混乱措施: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爱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卫星城的作用或意义:分担大城市的职能 缓解大城市的土地和交通压力 爱护和改善城市的环境 促进城市合理开展 兴盛国家城市化和开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特点原 因兴盛国家 步早 业化早城市化程度高农业劳动消费率进步,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进步开展中国家起步晚,开展快独立后民族经济开展,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程度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开展不合理城市经济崎形开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城市区位分析及区位选择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及四周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自然因素影响结果缘由实例地形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节约建立投资我国城市大多在第三级阶梯上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凉快巴西利亚山区城市沿河谷谷底或开阔低地分布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汾河、渭河谷地气候气候相宜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潮湿区的城市比例高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相宜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河流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消费用水长江沿岸城市运输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转运赣州干支流集合处易形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自然河面进展防卫伯尔尼、巴黎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如株洲、矿产资源大庆、旅游资源桂林、商业贸易等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深圳、外交、宗教拉萨、军事、科技教化班加罗尔等。城市体系1、城市的作用: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开展起着主导作用。它既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效劳中心,又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2、城市活动:分两部分,一部分主要是为城市本身效劳(如居住、幼儿园、小学等);另一部分主要是为城市本身以外的地区效劳(如高校、大型工业基地、国家级探讨所等),这是城市的根本活动,也是城市开展的主要动力。3、城市体系的概念:指在肯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互相联络、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4、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是探讨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提出了关于中心地、效劳范围、门槛人口等概念。中心地等级效劳范围数量中心地之间的间隔 供应效劳职能的上下高大少远高级低小多近低级作用:被胜利运用到区域规划、城市建立和商业网点布局等方面。 城市功能区 名称占地比重区位特点其他特征住宅区是城市用地最广泛的形式出现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开展的趋势距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出现卫星城商业区占用城市用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中心商业区特点: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变更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工业区占用城市用地的一部分不断向市区外缘挪动,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每个工业区的占地面积和人数要适当,工业区的数量要因地制宜与市中心的间隔 ()acbABC5.城市内部功能区区位因素商业区市中心或街道两侧及干线交汇处,符合交通最优、市场最优的原那么工业区按消费联络,自然集聚;按城市规划,位于下风向、下游区,并沿交通干线向市外迁移,找寻低价位的厂址用地。 住宅区尽可能便利消费、生活,及工业区有防护带,在上风向、上游区,尽可能少受污染。大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一般在市中心,行政区及各市区都有便利的交通交通区以城市边缘的内外连接为佳旅游区接近自然风景区或名胜古迹6.商业活动区位因素() 商业中心城市:一要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二要有便利的交通,利于商品的集散。() 市内商业中心:商业街要符合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的原那么,以利于商品流通。商业小区位于居民住宅区内,以便民为准那么。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1、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根底。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由于地理位置、交统统达程度等条件不同,造成土地价格或地租程度的不同。商业、工业、住宅对用地的竞争实力不同,主要表现为支付土地租金的实力,即付租实力差异。综合付租实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地区中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而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那么往往形成工业区。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职业、收入程度、民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影响人们对住宅区的选择。7.政策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易错点: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河流的集合点 城市最根本的功能用地是:住宅区用地土地租金上下取决的主要因素有:间隔 市中心的远近交统统达度 商业区地租最高的缘由是: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住宅区,缘由:既便利上下班,又利于购物工业区布局在间隔 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是:地价廉价,对市中心环境影响少或降低地价,爱护环境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农业消费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消费活动。显著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气候光、热、水防护林,温室大棚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地形缓坡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