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必修一41重力与重心 教学设计教案.docx
-
资源ID:34992162
资源大小:67.4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鲁科版必修一41重力与重心 教学设计教案.docx
重力与重心教学设计课题: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1 (必修)第4章 第1节 重力与重心一、【教学目的】1、学问与技能(1)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力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更;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2) 理解重力的产生,理解重力的三要素。(3) 能测量重力的大小,确定重力的方向。(4) 能说明稳定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用试验、视察、探讨、沟通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及动手试验的实力,培育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 通过视察、沟通,探讨,归纳等学方法,使学生体验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2) 充分利用多媒体协助教学、演示试验和课本中的小试验,让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活动,做到师生默契协作、情理交融,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求学问的过程中,到达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3) 对学生进展突出主要因素,忽视次要因素,抓住事物本质,建立志向化模型的科学素养的培育。【教材分析】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学问点都是从视察或试验引入的,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兴趣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活泼了课堂气氛,熬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剧烈的新奇心,较强的视察实力。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已经具备肯定的试验探究实力以及多种物理探讨方法,正处于逻辑思维实力开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肯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根本学问和技能学生应具备肯定的生活体验,驾驭正确运用弹簧测力计的有关学问,具备肯定的试验探究实力、逻辑思维实力。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程度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络严密,使学生具备了肯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理解,通过试验探究视察现象逻辑推断,最终上升为理论相识,有效的熬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力三要素是本节的重点。2. 重心与稳定是本节的难点。策略:设计课堂演示及分组试验让学生亲身体会物体的重心与稳定的关系。三 、【教具】 1、自制圆锥体、纸盒、木板等;2、多媒体。五、【设计思路】 本节采纳对初中学问复习与深化,从生活动身,通过课堂的演示试验和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逐步探究力的概念、重力的产生、重力的三要素及重心与稳定。本章内容,是有关力的根本学问,具有根底性和预备性。许多学问不易过分深化,所以对本节的设计应突出如下几个特点:1 、根底性; 2 、 预备性 ; 3 、 学生的自主性 这节课主要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热忱,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及课堂试验的设计和实际操作,激励同学们从现象和旧学问中找寻规律激发了学生们的创建性;4、留意科学方法的培育 通过对重心这种志向化模型的探讨,表达物理学探讨方法对事物的探讨;5、互动性:按照本节课自身的特点,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演示试验和学生的分组试验。让学生参加到试验中,形成师生互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好,又可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6、多媒体协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环节方式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多媒体应用引入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提问:请根据初中学问答复什么是力。教师活动:由定义动身和小车上的磁铁与铁互相吸引的小试验总结力具有物体性和互相性。学生回忆并答复。 显示力的定义新课新课教学板书课堂练习课堂小结探究性试验课堂小试验:探讨力的作用效果教师小结: 力的作用效果教师:一个力如何表示出来呢? 教师:力的大小如何测量?演示: 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师: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物理学中,我们假如要准确的描绘一个力,采纳力的图示。教师强调:力的图示中要表现出力的三要素。教师:假如只要简洁说明受力状况。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二 重力及其测量教师:刚刚,我们简洁的学习的力的根本学问,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常见的力:重力教师:初中已经学过了重力的根本学问,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教师小结:重力的大小测量与计算及重力方向。三 重心与稳定教师:力有三要素,那么重力的三要素是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思索: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什么地方? 教师小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这是一种志向化的模型。教师讲解:质量分布匀称的物体与质量分布不匀称的物体重心确实定。介绍悬挂法测量物体的重心模拟演示:悬挂法测量物体的重心。教师:重心的位置会变更吗?教师小结:重心变更的条件教师:大家一起来说说看在生活中,重心变更对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教师活动:课堂例题及练习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小试验,想想看圆锥为什么会往上滚?教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下这个试验,看看圆锥是不是真的会往上滚。演示试验:圆锥体向上滚。教师讲解:圆锥上滚的缘由。拓展一步:由上面的试验可以看出,重心的凹凸会影响物体的稳定,那么影响物体的稳定因素详细都有哪些呢? 教师活动:举例引导学生总结上面的提问教师总结:影响物体稳定的因素教师提问:生活中,保持物体的稳定至关重要,那么一个物体最多能倾斜到什么程度才不会翻倒呢?大家自己动手做一下课本的试验,试总结出物体不会倾倒的条件。教师总结:物体处于稳定的条件。教师:我们学习了力及重力的学问,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板书设计:一 、力的描绘(一)力1. 定义2. 力的作用效果3. 力是矢量(二) 力的表示1 力的大小2 单位3 力的图示及示意图*4力的分类二 重力及其测量(一) 重力1 定义(重力的产生):2 大小及单位:3 方向:(二) 重心1 定义:2 重心位置确实定:3 引起重心位置变更的因素:(三) 影响物体稳定的因素:(四) 物体能否稳定的条件:学生活动:通过身边的物体亲身体验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并总结:1 力使物体的形态发生变更,2 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更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初中学问回忆:力可用大小描绘。学生:用测力计。学生视察两图并记忆学生活动:回忆并答复学生沟通与探讨:物体的重力的作用点的位置。学生活动:亲自确定四周物体如尺子等的重心。学生活动:分组探讨重心位置变更的条件。经教师提示得出结论:物体的质量变更或形态发生变更,均会引起重心位置的变更学生:踊跃发言学生:课堂练习学生活动:猜测、沟通与探讨学生细致视察并剧烈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实例总结:物体的稳定与1 重心凹凸有关2 支撑面大小有关。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试验并得到结论:当物体的重力作用线落到它的支持面以外时,物体将倾倒。学生活动:回忆并总结所学的内容。显示力的作用效果。展示新课教学过程。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描绘力多媒体演示物体受重力的图片。演示新课教学通过实例来讲解物体的重心。模拟演示:悬挂法测量物体的重心。演示物体重心变更的实例演示例题及练习 布置作业1、 课本P62(1)(2)、(3)及练习册的同步训练;2、阅读课本P62信息窗,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七、【教学流程图】开场学生课堂对学问进展稳固和整合学生通过试验-视察-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回忆并答复完毕课堂小结复习初中内容并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和试验进展新课教学第1节 重力与重心沉着说课 本节课重点:力的概念,以及重力的产生、大小、方向,物体重心与哪些因素有关.1.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在此根底上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三要素确定的,并会作力的图示.2.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重力,让学生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地面旁边的物体与地球间存在吸引力,但应明确这种吸引力是重力产生的缘由,并不是重力.3.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重心是等效作用点并探讨分析重心位置与那些因素有关.教材分析 本节分三个重点:力的描绘;重力的三要素;重心与稳定(并不是完全按教材分).“力的描绘”是本节和本章的预备学问;“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是重点,其探讨过程和方法也是为其他力的学习作铺垫,是本节核心; “重心与稳定”严密联络生活,但其应用和有关现象的说明则是难点.学生状态分析 初中已粗略学习了力的学问:1.“力的描绘”.2.重力的三要素.三维目的学问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力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变更;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2.理解重力的产生,理解重力的三要素.3.能测量重力的大小,确定重力的方向.4.能说明稳定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能应用.过程与方法 过程:引入问题探究问题得出概念应用概念. 方法:用设问、探讨、沟通等方法引导学生建立重力的概念. 使学生主动参加探究重力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物理学的探讨方法,相识物理试验的作用. 通过探讨沟通,培育学生大胆质疑的实力,培育学生比照分析和沟通合作的实力.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视察和理解重力的好玩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开展对科学的新奇心和求知欲. 主动参加视察和试验,细致探讨,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通过质疑、探讨沟通,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别人共享的团队精神.教学设计教学重点 “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是重点,其探讨过程和方法也是为其他力的学习作铺垫,是本节核心.教学难点 “重心与稳定”严密联络生活,但其应用和有关现象的说明则是难点.教具打算 磁铁、小铁块、细线;弹簧秤、钩码(学生用,两人一组);刻度尺、圆规.有条件的可以用实物投影设备,并打算相应的力的图示的投影片或实物投影图. 积累反映“力的作用效果”的实例三个和打算演示试验三个;(如汽车在重载和空载时钢板的形变,海绵床垫、沙发的形变,用手挤压气球,用力将铅球投出去,骑自行车等)打算学生试验两组(如一组橡皮筋;一组小球) 设计关于“重心与稳定”的两个好玩试验(如取一块砖头作三种不同的放置方式,稳度不同;用手指尖顶起一把直尺等).课时支配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式力是什么?力的本质和两个作用效果1.设问引入A.你觉得力是什么,请举例说明.B.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举例说明.2.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板书:一、力的描绘1.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A.使物体形态变更;B.使物体运动状态变更.推动新课 演示:用细线使放在桌上的钩码上升 引导答出:细线对钩码施加了力. 演示:磁铁吸引铁块 引导答出:磁铁对铁块施加了作用力. 提问:再举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实例,要求说出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 (对学生举出的目前不好说明的实例,不要过多分析,可指明以后会涉及) 小结:力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 这里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肯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不能分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当我们探讨某一个物体受力时,有时不肯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肯定存在. (例如说物体受重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提问: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牛)能不能完好地表达出这个力? 引导学生答出力是有方向性的物理量.(力的作用点)板书:3.力的大小和方向(1)力的大小用弹簧秤来测量.单位是N(牛).(2)力是有方向的物理量. 提问:物体受的重力方向怎样?水里的船受到的重力方向怎样?(3)力的图示.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便利,常把一个物体用一个点来表示).例1(教师做):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 000 N,方向程度向右,作出力F的图示.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如用1 cm长的线段表示500 N的力.从力F的作用点O向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4 cm),然后画上箭头(图4-1-1).图4-1-1例2(学生做):作出下列力的图示(可同时出三个题,全班分三组,每组做一个题,并分别选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1)物体受250 N的重力.(2)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400 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3)程度向左踢足球,用力大小为1 000 N.答案:(1) (2) 图4-1-2 图4-1-3(3)图4-1-4说明:选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不同;标度的选取要有利于作图示.提问:上述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提问:回忆初中所学的学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4.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可利用已有的弹簧秤等演示,总结上述两方面效果)今后我们将定量地探讨力的作用效果.小结: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常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是形象地表述一个力的方法,不要忘了定标度.力的图示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提问:重力是什么样的力呢?重力存在A.组织学生视察课本62页的图4-7-、图4-8-说明了什么.B.设问:你还能举出重力存在的实例吗?C.教师点评.例题剖析1正误推断11.物体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肯定变更.(错误)2.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更,肯定是物体受到了力.(正确)3.物体只有互相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错误)4.甲把乙推倒在地,但甲并没有倒下,说明甲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错误)5.同一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正确)6.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错误)7.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正确)8.无生命的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错误)例题剖析2正误推断21.物体的重力总是大小不变的.(错误)2.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错误)3.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错误)4.把物体从赤道拿到北极,物体的重力将增大.(正确)5.在地球外表运动的物体,无论怎样运动,总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正确)6.物体的重心肯定在物体上.(错误)7.形态规则的物体,其重心肯定在其几何中心上.(错误)8.细绳下吊一小球,细绳的拉力总等于小球的重力.(错误)例题剖析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加力 B.受力的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的物体C.静止的物体不会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 D.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互相施加力教师精讲 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任何一个物体,不管它是否有生命,都可以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所以选项A错误.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互相的,所以选项B正确.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更的缘由,而不是物体运动的缘由,选项C错误.磁铁吸引铁块,磁铁和铁块可能并没有接触,可见选项D错误.板书:二、重力是什么样的力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旁边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指出:地球旁边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练习:从树上落下的苹果受到了重力,请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板书: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 问题:桌面上有一个弹簧秤,天平一套,请选择适当的器材,求出你的文具盒(或其他物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指出你的根据. 请学生探讨、归纳并点评: 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量;也可以利用G=mg求解. 拓展学问: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不同.(2)方向 提问:你知道重力的方向吗?请举实例作为你的根据.归纳: 方向竖直向下. 拓展学问:讲一讲生活中哪些现象和应用涉及到重力竖直向下的学问.(3)作用点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给出重心概念. 重心:物体各局部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思索:请你指出下列物体的重心:足够气的篮球、方砖、石块. 指出怎么找重心(画图、操作、说明): 规则匀称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不规则不匀称的物体重心用悬挂法即可. 提问:悬挂法的根据是什么?例题剖析4一个被吊着的匀称的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在球的底部有一带阀门的细出水口.在翻开阀门让水渐渐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其中的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A.始终下降 B.始终不变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教师精讲 在注满水时,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在球心,随着水的流出,球壳的重心不变,但是水的重心下降,二者共同的重心在下降.当水流完时,重心又回到球心,故选项C正确.板书:三、怎样使物体稳定A.试验引入,请看课本图4-2-1B.暂不说明现象,接着演示试验:让砖块逐步倾斜,直至倒下.C.根据学生的探讨,归纳:物体的重力作用线在支持面内就能保持稳定.D.试验:体验:轻推直尺,直至翻出桌面.视察:蜡烛跷跷板.E.指出几个生活中的稳定现象实例.课堂小结一、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大小、方向和力的作用点常称为力的三要素.要会作力的图示,它表达了物理学的探讨方法. 二、重力 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旁边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三要素.G=mg. 三、重心与稳定 重心: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定.布置作业1.结合课本图4-1-6,自己剪一张随意形态的硬板,找出重心,并说明你的根据.2.假定我们仅知道匀称极细的长木条重心在其中点,由此分析并论证匀称长方板、匀称三角板、圆板的重心应在何处.3.细致阅读课本信息窗并深入领悟其内涵.4.补充作业(1)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 D.重力的方向总是和重物的支持面垂直的(2)一人用细绳拉着一个重物在地面上前进,则( )A.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重物B.如探讨细绳对重物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绳子,受力物体是重物C.如探讨重物对细绳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重物,受力物体是绳子D.如探讨细绳对人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绳子,受力物体是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受重力,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B.向下运动的物体受重力,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C.受重力的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下列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肯定在物体上 B.重心位置随质量分布的变更而变更C.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D.形态规则的物体的重心肯定在几何中心(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受的重力越来越大B.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会掉下来,说明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C.抛出的石块在空中做曲线运动,说明石块在空中所受重力方向不断变更D.将一石块竖直上抛,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大小、方向都不变板书设计重力与重心一、力的描绘1.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A.使物体形态变更B.使物体运动状态变更3.力的大小和方向二、重力及其测量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旁边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量,也可以利用G=mg求解.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心:物体各局部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三、怎样使物体稳定活动与探究自制一个“不倒翁”或作一份“杂技演员走钢丝”的探讨报告.(任选其一)习题详解1.答:留意问题:确定比例尺,画出力的方向,作用点,表示力的大小的线段要按比例画出.(画图过程略去)2.答:由数学关系式Y=kx以及Y=kx+b可知应当选择B选项.3.答:1.平放在地面上的链条的重心在桌面上,而竖起来后重心上升l.2.立方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如图4-1-5所示,重心高度h0=a;翻转后,重心高度h=a所以h=(-)a图4-1-54.答:方法一:可以利用悬挂的方法;方法二:可以利用支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