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1.docx
整体教学方案设计课程名称 土力学与地基根底授课对象建工14级 13班教材选用土力学与地基根底(哈尔滨工业高校出版社 邵正胜主编 2014年版)课程教学目的设计地基及根底课程涉及工程地质学、土力学、构造设计和施工几个学科领域,所以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学习时应当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从本专业的要求动身,学习本课程时,应当重视工程地质的根本学问,培育阅读和运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实力,同时必需坚固地驾驭土的应力、变形,强度和地基计算等土力学根本原理,从而可以应用这些根本概念和原理,结合有关建筑构造理论和施工学问,分析和解决地基根底问题。课程教学组织说明每章上课时,我会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索,然后提出解决该问题须要用到本章的学问,引起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爱好,然后引入本章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其次是本章的详细内容,最终留作业,进展反思、总结。运用的比拟多的教学方法,一是多媒体讲授法,二是工程实例结合法。由教师教授,然后为了调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展理论,会支配分组讨论,每组之间互相评论。模块一对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进展介绍,模块二土中的应力学习,分析土的力学性质,模块三地基沉降计算,重点讲解,模块四是土的抗剪去强度及地基承载力讨论,模块五是压力与边坡稳定学习,模块六是对自然地基上的浅根底的介绍,模块七是桩根底及其他深根底,模块八是地基处理的学习课程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模块零 绪论 2课时模块一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8课时模块二 土中的应力 6课时模块三 地基沉降计算 6课时模块四 土的抗剪去强度及地基承载力 6课时模块五 压力与边坡稳定 8课时模块六 自然地基上的浅根底 6课时模块七 桩根底及其他深根底 4课时模块八 地基处理 2课时课程教学条件要求为加强理论性教学环节,例题和作业选型上,要留意工程实际。土地的相关力学性质的学习,可以进展现场教学,以增加学生对土地力学性质的理解,更能加深印象。根底的设计可以结合实际工程实例,视察如何建立,再结合工程图纸进展讲解。从工程实际动身,有理论学问引导理论学问的学习有理论学问加强理论实力的培育,从而到达理论和理论的有机结合,并确保学生完成肯定数量的作业和习题。课程考核方案设计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纳期末考试(50%)与过程性考核(50%)相结合的方式进展。其中过程性包括:上课出勤及课堂表现(20%)、习题集作业(30%)。期末考试由学生出题60%,教师出题40%组成题库并附标准答案,选取一组学生与教师一同当评委,被考核学生分面对面简答和笔试,考题自行抽取,两种形式各占一半分数。课程教学主要用具教学课件、模型课程教学参考资料土力学地基与根底清华出版社 陈希哲 2001年第一版土力学地基与根底科学出版社 雍景荣 2000年第一版根底工程中国地质高校出版社 刘昌辉 2005年第一版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地点: 2-205、2-605、1-106 授课时间: 9月 日 1周 1节 章节序号 模块0章节 名称绪论参考课时2课时单元序号 模块0单元名称绪论授课班级14建工1、2、3班单元教学目的1、要求对地基与根底有根本的相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根底的重要性。单元教学要求实力(技能)要求学问要求1、 具有地基与根底分析的实力1、 驾驭土力学、地基与根底的概念2、 理解本学科的开展史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具有地基与根底分析的实力具有地基与根底分析的实力 解决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实际参观,加深学生印象; 2.屡次在黑板上演示换算,让学生上黑板做题,可学生自己出题给学生做单元主要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单元教学参考资料土力学地基与根底清华出版社 陈希哲 2001年第一版土力学地基与根底科学出版社 雍景荣 2000年第一版根底工程中国地质高校出版社 刘昌辉 2005年第一版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本专业介绍进而引入本课程 (时间:10分钟)首先自我介绍,进展点名,然后介绍建筑工程专业的特色,从业方向,主要接触哪些东西,进而引入本课程,对本课程的地位性质进展介绍。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时间:80分钟)【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时间:5分钟)新课导入: 土力学与地基根底是一门理论性与理论相结合且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通过对土力学和地基根底概念的解读引出本学科的开展简史和学习的内容、方法及目的。结合中外建筑在地基与根底工程上的实例,从不同方面阐述七重要性,激发雪上对本课程的学习热忱。 教学内容:模块0 绪论 教学目的: 1、要求对地基与根底有根本的相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根底的重要性。【步骤二】 新内容的引入 (时间:5分钟)(一) 绪论【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30分钟)(一) 土力学与地基根底开展简史的展示【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35分钟) 让学生思索之前的学问,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 小结 (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应的问题进展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学问,在课堂上换算。对于有疑问的地方,教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9月 日 2周 1节 章节序号 模块一章节 名称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参考课时2课时单元序号 模块一1单元名称绪论、土的组成、土的物理指标授课班级14建工1、2、3班单元教学目的1、要求对地基与根底有根本的相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根底的重要性。2、重点驾驭土的物理指标(三相比例指标和物理状态指标)的换算,有关指标的计算和土的工程分类。单元教学要求实力(技能)要求学问要求2、 具有地基与根底分析的实力3、 可以利用土的三相示意图和换算公式进展土的各种物理指标的换算3、 驾驭土力学、地基与根底的概念4、 理解本学科的开展史5、 驾驭土的三相组成和构造特征6、 驾驭三个根本指标的测定方法7、 驾驭土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换算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土的三项比例指标的物理定义及三相指标换算土的三项比例指标的物理定义及三相指标换算 解决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实际参观,加深学生印象; 2.屡次在黑板上演示换算,让学生上黑板做题,可学生自己出题给学生做单元主要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单元教学参考资料土力学地基与根底清华出版社 陈希哲 2001年第一版土力学地基与根底科学出版社 雍景荣 2000年第一版根底工程中国地质高校出版社 刘昌辉 2005年第一版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展复习稳固 (时间:10分钟)对于土力学、地基与根底的概念的回忆,熟识本课程的内容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时间:80分钟)【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时间:10分钟)新课导入: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是本模块最根本的内容,也是学习后续模块的根底。土是自然界中性质最为困难多变的物质,有常用于隐藏工程,一旦破坏,很难修复,所以驾驭土的物理性质对建筑根底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内容:模块一 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一、土的组成教学目的: 1、要求对地基与根底有根本的相识,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举例说明地基与根底的重要性。【步骤二】 新内容的引入 (时间:5分钟)(一)土的组成【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30分钟)(二) 土的组成介绍【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30分钟) 让学生思索之前的学问,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 小结 (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应的问题进展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学问,在课堂上换算。对于有疑问的地方,教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9月 日 2周 2节 章节序号 模块一章节 名称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参考课时2课时单元序号 模块一2单元名称土的物理指标授课班级14建工1、2、3班单元教学目的、重点驾驭土的物理指标(三相比例指标和物理状态指标)的换算,有关指标的计算和土的工程分类。单元教学要求实力(技能)要求学问要求可以利用土的三相示意图和换算公式进展土的各种物理指标的换算驾驭土的三相组成和构造特征驾驭三个根本指标的测定方法驾驭土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换算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土的三项比例指标的物理定义及三相指标换算土的三项比例指标的物理定义及三相指标换算 解决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实际参观,加深学生印象; 2.屡次在黑板上演示换算,让学生上黑板做题,可学生自己出题给学生做单元主要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单元教学参考资料土力学地基与根底清华出版社 陈希哲 2001年第一版土力学地基与根底科学出版社 雍景荣 2000年第一版根底工程中国地质高校出版社 刘昌辉 2005年第一版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展复习稳固 (时间:10分钟)对于土力学、地基与根底的概念的回忆,熟识本课程的内容,理解土的组成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时间:80分钟)【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时间:5分钟)新课导入: 为了对土的根本物理性质有所理解,还须要对土的三相组成状况进展数量上的讨论。 教学内容:模块一 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一、土的物理指标教学目的: 重点驾驭土的物理指标(三相比例指标和物理状态指标)的换算,有关指标的计算和土的工程分类【步骤二】 新内容的引入 (时间:5分钟)(一) 土的根本物理指标(二) 土的换算指标【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35分钟)(三) 土的根本物理指标(四) 土的换算指标【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30分钟) 让学生思索之前的学问,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 小结 (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应的问题进展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学问,在课堂上换算。对于有疑问的地方,教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9月 日 3周 1节 章节序号 模块一章节 名称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参考课时2课时单元序号 模块一3单元名称土的物理状态指标授课班级14建工1、2、3班单元教学目的驾驭土的物理状态指标(无粘性土的密实度、细粒土的界限含水量、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单元教学要求实力(技能)要求学问要求驾驭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对工程性质的影响驾驭黏性土的含水量对工程性质的影响驾驭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对工程性质的影响驾驭黏性土的含水量对工程性质的影响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无粘性土的密实度、细粒土的界限含水量、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无粘性土的密实度、细粒土的界限含水量、塑性指数、液性指数 解决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实际参观,加深学生印象; 2.屡次在黑板上演示换算,让学生上黑板做题,可学生自己出题给学生做单元主要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单元教学参考资料土力学地基与根底清华出版社 陈希哲 2001年第一版土力学地基与根底科学出版社 雍景荣 2000年第一版根底工程中国地质高校出版社 刘昌辉 2005年第一版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展复习稳固 (时间:10分钟)对于土的物理指标进展换算,检查提问学生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时间:80分钟)【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时间:5分钟)新课导入: 为了客观地反映土的工程性质,物理状态指标的讨论必不行少,主要包括无粘性土的密实状态及其指标,黏性土的稠度状态及其指标。 教学内容:模块一 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一、土的物理状态指标教学目的: 重点驾驭土的物理状态指标(无粘性土的密实度、细粒土的界限含水量、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步骤二】 新内容的引入 (时间:5分钟)(五) 土的根本物理指标(六) 土的换算指标【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35分钟)(七)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八) 黏性土的含水量【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30分钟) 让学生思索之前的学问,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 小结 (时间:5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应的问题进展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学问,在课堂上换算。对于有疑问的地方,教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9月 日 4周 1节 章节序号 模块一章节 名称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参考课时2课时单元序号 模块一4单元名称岩土的工程分类授课班级14建工1、2、3班单元教学目的熟识地基土的分类根据和命名方法单元教学要求实力(技能)要求学问要求能正确划分土的工程类别,进一步断定土的工程性质熟识地基土的分类根据和命名方法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岩土的工程分类岩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各个分类的特点 解决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实际参观,加深学生印象; 2.屡次提问,可学生自己出题给学生做单元主要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单元教学参考资料土力学地基与根底清华出版社 陈希哲 2001年第一版土力学地基与根底科学出版社 雍景荣 2000年第一版根底工程中国地质高校出版社 刘昌辉 2005年第一版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展复习稳固 (时间:10分钟)对于土的物理状态指标的理解,及其计算,检查提问学生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时间:80分钟)【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时间:10分钟)新课导入: 土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分类了来理解和识别土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岩土进展讨论和评价,使其适应和满意工程建立须要。因此,必需选用对土的工程性质最有影响、最能反映土的根本属性,又便于测定的指标作为土的分类根据。我国分类方法迄今尚未统一,不同部门也有各自的分类标准,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体系:一种是按粒度成分,第二种是按塑性指标,第三种是综合考虑粒度和塑性的影响。本节主要介绍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 50007-2011)的分类法。 教学内容:模块一 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一、岩土的工程分类教学目的: 在于通过分类了来理解和识别土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岩土进展讨论和评价,使其适应和满意工程建立须要。【步骤二】 新内容的引入 (时间:5分钟)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 50007-2011)关于地基土分类较为简洁。它按土颗粒大小、粒组的土颗粒含量或土的塑性指数把地基土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6大类,然后再进一步划分。【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25分钟)六种地基土的介绍【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30分钟) 让学生思索之前的学问,各自出一个题目,接下来等待抽取,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步骤五】 小结 (时间:10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应的问题进展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学问,在课堂上换算。对于有疑问的地方,教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课后作业根底训练9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9月 日 4周 2节 章节序号 模块二章节 名称土中的应力参考课时2课时单元序号 模块二1单元名称土的自重应力授课班级14建工1、2、3班单元教学目的驾驭土的自重应力及根本计算公式驾驭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自重应力的计算公式驾驭中心荷载、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的分布及其计算单元教学要求实力(技能)要求学问要求驾驭土中应力计算驾驭土中应力计算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自重应力及根本计算公式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自重应力的计算公式 解决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加深学生印象; 2.屡次在黑板计算推导,可出题给学生做单元主要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单元教学参考资料土力学地基与根底清华出版社 陈希哲 2001年第一版土力学地基与根底科学出版社 雍景荣 2000年第一版根底工程中国地质高校出版社 刘昌辉 2005年第一版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展复习稳固 (时间:10分钟)对于岩土的六大分类进展回忆,理解,检查提问学生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时间:80分钟)【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时间:10分钟)新课导入: 广州市洲头咀隧道工程穿越珠江约400m。沉管埋深标高在-5.0012.50m,水下开挖深度到达7.0011.00m,根据有关资料。隧道施工将遇到较多岩土工程问题,随即遇到重力计算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指导隧道施工,并供类似工程应用。通过上面的例子你能明白地基中的土的应力计算有何作用吗?都考虑几种状况?本模块以土中应力为主线,以不同类型的应力计算为例。 教学内容:模块二 土中的应力一、土的自重应力教学目的: 驾驭土的自重应力及根本计算公式,驾驭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自重应力的计算公式。【步骤二】 新内容的引入 (时间:5分钟)1、 根本计算公式2、 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的计算公式。【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25分钟)1、 根本公式的介绍2、 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的计算公式的介绍【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30分钟) 让学生思索之前的学问,做例题2.1、2.2。 【步骤五】 小结 (时间:10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应的问题进展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学问,在课堂上计算。对于有疑问的地方,教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10月 日 6周 1节 章节序号 模块二章节 名称土中的应力参考课时2课时单元序号 模块二2单元名称基地压力的简化计算授课班级14建工1、2、3班单元教学目的驾驭基地压力的简化计算单元教学要求实力(技能)要求学问要求驾驭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计算驾驭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计算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计算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计算 解决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加深学生印象; 2.屡次在黑板计算推导,可出题给学生做单元主要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单元教学参考资料土力学地基与根底清华出版社 陈希哲 2001年第一版土力学地基与根底科学出版社 雍景荣 2000年第一版根底工程中国地质高校出版社 刘昌辉 2005年第一版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展复习稳固 (时间:10分钟)对土地自重应力根本计算公式运用,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的计算公式理解 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时间:80分钟)【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时间:10分钟)新课导入: 基地压力的分布是比拟困难的,根据弹性理论中的圣维南原理以及土中实际应力的测量结果得知,当作用在根底上的荷载总值肯定时基地压力分布形态对土中应力分布的影响只在肯定深度范围内,一般距基底的深度超过根底宽度的1.52.0倍时,它的影响已很不显著。因此,在运用上对基底压力的分布可近似地认为是按直线规律变更,采纳简化方法计算,即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 教学内容:模块二 土中的应力一、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教学目的: 驾驭基地压力的简化计算。【步骤二】 新内容的引入 (时间:5分钟)1、 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2、 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3、 基地附加压力【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25分钟)1、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公式介绍2、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3、基地附加压力【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30分钟) 让学生思索之前的学问。 【步骤五】 小结 (时间:10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应的问题进展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利用所学相关学问,在课堂上计算。对于有疑问的地方,教师辅之于课后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答疑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10月 日 6周 2节 章节序号 模块二章节 名称土中的应力参考课时2课时单元序号 模块二3单元名称土中附加应力授课班级14建工1、2、3班单元教学目的驾驭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其计算驾驭矩形根底中点的应力计算驾驭矩形根底角点的应力计算驾驭用角点刚好随意点的压应力的方法单元教学要求实力(技能)要求学问要求驾驭矩形根底中点的应力计算驾驭矩形根底角点的应力计算驾驭用角点刚好随意点的压应力的方法驾驭矩形根底中点的应力计算驾驭矩形根底角点的应力计算驾驭用角点刚好随意点的压应力的方法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根底中点的应力计算矩形根底角点的应力计算用角点刚好随意点的压应力的方法矩形根底角点的应力计算用角点刚好随意点的压应力的方法 解决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加深学生印象; 2.屡次在黑板计算推导,可出题给学生做单元主要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单元教学参考资料土力学地基与根底清华出版社 陈希哲 2001年第一版土力学地基与根底科学出版社 雍景荣 2000年第一版根底工程中国地质高校出版社 刘昌辉 2005年第一版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展复习稳固 (时间:10分钟)对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理解,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基地附加压力的概念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时间:80分钟)【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时间:10分钟)新课导入:土中附加压力的计算,目前干脆运用弹性理论的成果。弹性理论的讨论对象是匀称的、各项同性的弹性体。弹性体的主要特征是受力后应力和应变呈直线变更。 教学内容:模块二 土中的应力一、土中附加应力教学目的:驾驭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其计算,驾驭矩形根底中点的应力计算,驾驭矩形根底角点的应力计算,驾驭用角点刚好随意点的压应力的方法【步骤二】 新内容的引入 (时间:5分钟)1、 竖向集中应力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2、 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3、 三角形分布的输小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4、 条形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步骤三】多媒体演示与换算演示 (时间:25分钟)5、 竖向集中应力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介绍6、 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介绍7、 三角形分布的输小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介绍8、 条形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介绍【步骤四】学生互动训练 (时间:30分钟) 让学生思索之前的学问。做课后习题,互相讨论 【步骤五】 小结 (时间:10分钟)根据学生练习中反应的问题进展归纳小结,强调本项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的理解。课后练习与教师答疑:课后作业:课后工程模拟训练1、3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 教学评控中心主任: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10月 日 7周 1节 章节序号 模块三章节 名称地基沉降计算参考课时2课时单元序号 模块三1单元名称土的压缩、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授课班级14建工1、2、3班单元教学目的驾驭压缩指标的含义及其应用驾驭地基最终变形计算原理及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单元教学要求实力(技能)要求学问要求驾驭土体变形、压缩产生的缘由驾驭压缩指标的含义及其应用驾驭地基最终变形计算原理及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 解决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加深学生印象; 2.屡次在黑板计算推导,可出题给学生做单元主要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单元教学参考资料土力学地基与根底清华出版社 陈希哲 2001年第一版土力学地基与根底科学出版社 雍景荣 2000年第一版根底工程中国地质高校出版社 刘昌辉 2005年第一版课堂组织:第一部分:对上节课内容进展复习稳固 (时间:5分钟)基地附加应力的概念及其计算,矩形根底中点的应力计算,矩形根底角点的应力计算,驾驭用角点刚好随意点的压应力的方法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时间:85分钟)【步骤一】 宣布教学内容、目的 (时间:5分钟)新课导入: 地基土在承受上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压缩变形,从而引起地基的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