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知识点梳理答案版.docx
项脊轩志学问点整理一, 说明下列加点实词第 6 页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原来(2)室仅方丈 (一丈见方)(3)尘泥渗漉:(由细孔中渗漏下来)(4)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案,桌子;顾视,环看四周)(5)前辟四窗(开)(6)室始洞然(光明洞彻的样子)(7)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混杂,交织)(8)旧时栏楯(栏杆)(9)亦遂增胜(美景,光彩)(10)偃仰啸歌(安居)(吟咏诗文)(11)冥然兀坐(静默独坐。兀坐,端坐)(12)万籁有声(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13)珊珊可爱(美丽舒缓的样子)(14)迨诸父异爨(等到伯, 叔分家时。迨:及,等待。爨,起灶做饭)(15)墙往往而是(到处,到处)(16)客逾庖而宴。(逾,越过。庖,厨房)(17)鸡栖于厅(休息)(18)始为篱,已为墙 (然后)(19)凡再变矣 (凡,总共;再,两次) (20)家有老妪 (老年妇女)(21)先妣抚之甚厚(已逝世的母亲)(22)室西连于中闺 (内室)(23)某所,而母立于兹 (所,地方;兹,这里)(24)呱呱而泣(形容婴儿的哭声)(25)久不见若影 (你, 你的) (26)何竟日静默在此, ( 整 )(27)大类女郎也(像)(28)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去,离去;阖,通“合”,关闭。)(29)顷之(一会儿)(30)令人长号不自禁(长声号哭)(31)余扃牖而居(关闭,窗户)(32)殆有神护者(唯恐,也许)(33)或凭几学书(或,有时;几,小桌子;书,写字)(34)且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35)其制稍异于前(形式,样式)(36)今已亭亭如盖矣(高高屹立,像伞一样)二, 通假字以当南日:“当”通“挡”,抵抗。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以手阖门:通“合”,关闭。三, 古今异义词1, 室仅方丈 古义:一丈见方 今义:寺院的主持2,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古义:到处 今义:每每,经常 3, 先大母婢也 古义:去世的 今义:指“在前面”与“后”相对 4, 吾妻来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 5, 凡再变矣 古义:两次 今义:又五,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乳二世 (乳,喂奶) 执此以朝 (朝,上朝) 垣墙周庭:(垣墙,筑起围墙)2名词用作状语 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下,向下,上,从上面) 东犬西吠 (西,向西 ) 前辟四窗 (前,从前面)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 六, 一词多义1, 每:每移案:每当。妪每谓予曰:经常。2, 过:日过午已昏:偏过 大母过余曰:探望,探望。从轩前过:走过,经过。3, 为:始为篱,已为墙:做 轩东故尝为厨:是。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作。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4, 置:顾视无可置者:安放内外多置小门:设置5, 先: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以前 先大母婢也 去世的6, 归: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省亲七, 古汉语句式推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妪,先大母婢也。介词结构后置句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室西连于中闺其制稍异于前省略句小鸟时来啄食,人至(小鸟)不去使(之)不上漏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宾语前置句令人长号不自禁被动句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八, 重点语句翻译 1,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四次遭受火灾,能够不被焚毁,也许是有神灵庇佑吧。 九, 名句填空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1下列加点词语说明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B ) 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 桂影班驳(错杂) 先妣抚(摩挲)之甚惜 妪每(每次)谓余曰 风移影动,姗姗(美妙的样子)可爱 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其制(形式, 制式)稍异于前 或凭几学书(学写字) 旧时栏楯(横的叫栏,纵的叫楯) 瞻顾(泛指看,有瞻仰, 回忆之意思) A. B. C.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B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3, 下列加点词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A室仅方丈(一丈见方) B墙往往而是(到处) C余久卧病无聊(精神空虚) D大类女郎也(太像)3, C 【悠闲郁闷,无事可做】4, 下列各组文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妪每谓余曰 B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C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执此以朝 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4, C 【A:每次经常;B:才起初;C: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D:环顾只是】5, 下列文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比去,以手阖门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B借书满架 或凭几学书 C日过午已昏 一日,大母过余曰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5, A 【A:等到;B:书籍写字;C:经过探望:D:后来,接着已经】6,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说明不全正确的一项( )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B“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 “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独立的标记)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6, C 【束发指十五岁,非古代男子成人独立的标记,20岁才是】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归有光号震川,别名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后期闻名散文家,著有震川文集,其散文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B“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 抒情的文体,如项脊轩志就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 C项脊轩志借写项脊轩的兴废,着重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与家庭琐事,表达了物在人亡, 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 母亲与妻子的深切怀念。 D“五柳先生”“樊川先生”“临川先生”“聊斋先生”指的分别是东晋大诗人陶潜, 唐代诗人杜牧, 北宋文豪欧阳修,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7, D 【“临川先生”指北宋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