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存货坏账准备材料成本差异核算.doc
一、固定资产核算方法1、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例题】甲公司有一幢厂房,原价为5000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2%。该厂房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正确答案年折旧率=(1-2%)/20=4.9%月折旧率=4.9% ÷ 12=0.41%月折旧额=5000000 ×0.41 %=20500(元)()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 (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题】某企业的一辆运货卡车的原价为600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500000公里,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5%,本月行驶4000公里。该辆汽车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正确答案单位里程折旧额=600000×(1-5%)/500000=1.14(元公里)本月折旧额=4000×1.14=4560(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 × 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另外,为了调整该折旧方法的误差,要求在倒数第二年改为直线法。【例题2·单选题】某企业购进设备一台,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1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5.6万元,预计可使用年限为5年。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该设备第三年应提折旧额为()万元。 A.24B.14.4C.20D.8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第一年的折旧100×2/5=40(万元);第二年的折旧(10040)×2/5=24(万元)第三年的折旧(1004024)×2/5=14.4(万元) ()年数总和法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例题3·单选题】某企业购进设备一台,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1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5.6万元,预计可使用年限为5年。在采用年数总合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该设备第三年应提折旧额为()万元。A.31.47B.18.88C.25.17D.28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第一年的折旧(1005.6)×5/15=31.47(万元);第二年的折旧(1005.6)×4/15=25.17(万元)第三年的折旧(1005.6)×3/15=18.88 (万元) 2、固定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发生清理费用借:固定资产清理贷: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取得清理收入(含出售价款、残料价值、变价收入、保险赔偿等)借:银行存款原材料其他应收款贷:固定资产清理、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净损失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自然灾害等非正常损失贷: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借:固定资产清理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例题】乙公司现有一台设备由于性能等原因决定提前报废,原价为500000元,已计提折旧45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报废时的残值变价收入为20000元,报废清理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3500元。有关收入、支出均通过银行办理结算。假定不考虑相关税收影响,乙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1)将报废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借:固定资产清理50000累计折旧450000贷:固定资产500000(2)收回残料变价收入时:借:银行存款20000贷:固定资产清理20000(3)支付清理费用时:借:固定资产清理3500贷:银行存款3500(4)结转报废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时: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33500贷:固定资产清理33500 二、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2.发生坏账时的账务处理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3.已确认坏账收回的账务处理借: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贷:坏账准备同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或作一步复合分录:借:银行存款贷:坏账准备4.以后各期计提或冲减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补提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 冲减时:借: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 典型例题2【单项选择题】丁公司根据应收账款信用风险决定,各年坏账计提比例均为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8%。该公司计提坏账准备的第一年的年末应收账款余额850 000元;第二年客户甲单位所欠20 000元按规定确认为坏账,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95 0000元;第三年客户乙单位破产,所欠款项中有6 000元无法收回,确认为坏账,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00 000元;第四年已冲销的甲单位所欠20 000元账款又收回15 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 000元。则该公司在四年内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累计应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为()元。A.72 000 B.80 000C.91 000 D.98 000 【答案】C【解析】第一年年底坏账准备余额850000×8%6800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68 000贷:坏账准备68 000第二年年末坏账准备余额950000×8%76000(元)提取前坏账准备余额68 00020 00048 000(元)应补提的坏账准备76 00048 00028 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28 000 贷:坏账准备28 000第三年年末坏账准备余额900000×8%72000(元)提取前坏账准备余额76 0006 00070 000(元)应补提的坏账准备72 00070 0002 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2 000 贷:坏账准备2 000第四年年末坏账准备余额100000×8%80000(元)提取前坏账准备余额72 00015 00087 000(元)应转回的坏账准备87 00080 0007 000(元) 借:坏账准备7 000贷:资产减值损失7 000所以,累计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68 00028 0002 0007 00091 000(元) 三、存货的核算方法案例:关于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多种方法,下面通过本例说明几种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资料:红星工厂2002年6月A商品的期初结存和本期购销情况如下:6月1日期初结存150件单价60元计9000元6月8日销售 70件6月15日购进100件62元计6200元6月20日销售50件6月24日销售90件6月28日购进200件68元计13600元6月30日销售60件 要求:分别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分别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并进行本期耗用成本的计算。 分析与解答: 1、先进先出法:该方法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根据这一前提,计入销售或耗用存货的成本应顺着收入存货批次的单位成本次序计算。当然,这仅是为了计价,与物品实际入库或发出的次序并无多大关系。本案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的登记结果如下表。 2002年摘要收入发出结存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61期初结存 150609000 8销售 7060420080604800 15购进10062 80100 606211000 20销售 5060300030100 60628000 24销售 306060621800372040622480 28购进2006813600 40200626816080 30销售 40206268248013601806812240 本期销售成本 270 16560 2、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又分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两种。 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销售或耗用的存货,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单价和金额,月末按一次计算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或耗用成本。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本案例按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2002年摘要收入发出结存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61期初结存 150609000 8销售 70 80 15购进100626200 180 20销售 50 130 24销售 90 40 28购进2006813600 240 30销售 60 180 11520 本期销售成本 2706417280 从表中可看出,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方法与先进先出法基本相同,只是期末库存商品的结存单价为64元,据此计算出存货成本为11520元,本期销售成本为17280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当每次购进单价与结存单价不同时,就需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价,并据此计算下次购货前的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其平均单价的计算公式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金额)/(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数量)仍以前例,第一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4800+6200)/(80+100)=61.11(元) 第二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2444+13600)/(40+200)=66.85(元)按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期各批商品销售成本和结存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 2002年摘要收入发出结存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61期初结存 150609000 8销售 7060420080604800 15购进100626200 18061.1111000 20销售 5061.11305613061.117944 24销售 9061.1155004061.112444 28购进2006813600 24066.8516044 30销售 6066.85401118066.8512033 本期销售成本 270 16767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随时提供存货明细账上的结存数量和金额,有利于对存货进行数量、金额的日常控制。但这种方法,由于每次进货后都要计算一次平均价,势必会增加会计核算工作量。 3、 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它是假定“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因此,最先发出的存货应按最后购入的存货单价计算,而期末存货则按最先购入的存货的单价计算。 2002年摘要收入发出结存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61期初结存 150609000 8销售 7060420080604800 15购进100626200 80100606211000 20销售 50623100805060627900 24销售 504062603100240040602400 28购进2006813600 40200606816000 30销售 6068408040140606811920 本期销售成本 270 16880 四、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 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已分配的差异额。(节约用红字,超支用兰字)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借方 材料成本差异 贷方 购入: 实际计划(超支差异) 实际计划(节约差异)由于在计划成本核算下面,原材料的收入和发出是按计划成本结转的,所以我们需要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成实际成本,这就要通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来计算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成本差异。1、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计算公式: 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1)原材料的成本差异率= 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知识点: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金额为超支,用正数表示 材料成本差异贷方金额为节约,用负数表示 若月末有暂估入账的原材料,该原材料则不能作为本期收入材料处理 收入材料包括自制的和外购的材料(2)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3)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4)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 本期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2、 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举例某企业2008年10月月初结存B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的月初数1,500元(超支),本月收入B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4,750元(超支),本月发出B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000元。解析步骤如下: (1)原材料的成本差异率=(1500+4750)/(100000+150000)*100%=2.5% (2)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成本差异=80000*2.5%=2000元 (3)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80000+2000=82000元 (4)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100000+1500+150000+47502000=174250元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3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期初贷方余额为400元,本期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为345,000元,实际成本为350,000元;本期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450,000元。解析步骤如下:本题需要注意本期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没直接告诉我们,应该通过实际成本减去计划成本的差额核算(350000-345000=5000)(1)原材料的成本差异率=(-400+5000)/(230000+345000)*100%=0.8%(2)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成本差异=450000*0.8%=3600元 (3)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450000+3600=453600元(4)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230000-400+345000+500453600=126000元五、现金管理制度:现金的限额一般按照单位35天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确定,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可按多于5天但不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