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8讲免疫调节计时双基练必修3.docx
-
资源ID:35014993
资源大小:513.4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8讲免疫调节计时双基练必修3.docx
计时双基练(二十八)免疫调节(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下列关于免疫调节叙述,正确是()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参与B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D记忆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病原体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病原体繁殖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运用能力。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发挥作用时,不需要抗体参与,A项错误。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B项错误。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浆细胞,通过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C项正确。记忆细胞接受再次入侵病原体刺激后,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才能抑制病原体繁殖,D项错误。答案C2(2016·天星教育大联考)疟病是由疟原虫引起传染病,致死率极高,主要发生在非洲国家。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研制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特效药。该药作用机理主要是:青蒿素活化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疟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膜系结构,从而破坏疟原虫细胞结构及功能。下列有关分析正确是()A血浆中吞噬细胞不能识别进入人体疟原虫B青蒿素也可用于治疗由艾滋病病毒等引起传染病C青蒿素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进而杀死疟原虫D疟疾出现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对疟原虫防卫、清除功能过低解析疟原虫是外来抗原,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识别,进而引起人体免疫反应,A项错误;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膜系结构,艾滋病病毒无细胞结构,青蒿素对其不起作用,B项错误;青蒿素杀死疟原虫是通过破坏疟原虫细胞结构及功能,不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能力,C项错误;疟原虫进入人体引起疾病,说明人体免疫系统对疟原虫防卫及清除能力过低,不能将其杀死清除,D项正确。答案D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说法正确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B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C体液中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第一道防线D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组成及人体三道防线概念及作用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在识记理解方面能力。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项错误。体液中杀菌物质如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C项错误。发挥免疫功能时,三道防线发挥作用顺序依次是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D项错误。答案B4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a细胞表示是浆细胞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吞噬细胞也是免疫细胞A BC D解析a为产生抗体浆细胞,红细胞为抗原,即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这种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C5如图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是()A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作用B吞噬细胞中酶能将抗原分解成碎片CT细胞抗原受体能识别抗原碎片,并与之结合DT细胞抗原受体识别抗原碎片后,直接分泌抗体等淋巴因子解析由图可知,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作用,吞噬细胞中酶将抗原分解成碎片,将其暴露在细胞膜表面,并能够与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不属于淋巴因子。答案D6下图是接受器官移植人体内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移植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发生排斥反应B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细胞BC、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第二、三道防线D人体内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这个过程与细胞B没关系解析图示为特异性免疫过程,和分别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移植器官在受体体内发生排斥反应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产生,故A项错误;图中细胞B是在胸腺内成熟T细胞,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T细胞,使其大量死亡,故B项正确;、两种免疫方式都是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故C项错误;由图判断细胞C是B细胞,细胞G是效应T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故D项错误。答案B7据上题人体内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是()A图中细胞A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B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B机体对移植器官发生排斥反应,主要与有关;预防接种主要与有关C过程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内DNA分子数量减少D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或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免疫效应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能力。A正确,图中细胞A、B分别是吞噬细胞和T细胞;B正确,机体对移植器官发生排斥反应与细胞免疫有关,免疫预防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C错误,过程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内遗传物质保持不变;D正确,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会刺激记忆细胞,发生更强、更快二次免疫反应。答案C8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是()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B有细胞丙参与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特异性免疫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过程图可知:细胞甲是B细胞或者记忆细胞、细胞乙是浆细胞、细胞丙是吞噬细胞。细胞乙(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不能接受抗原刺激;吞噬细胞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乙分泌抗体,比细胞丙高尔基体发达,细胞丙溶酶体比细胞乙发达;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部分产物如氨基酸等可被细胞核利用。答案D9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抗体水平(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是()Aa与d时间所注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长短可有较大差异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疫苗相类似抗原刺激解析本题考查二次免疫相关知识。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存留时间各不相同,且若a、d时间所注射疫苗相同,则在d时间注射疫苗后,抗体产生速度较初次注射应该更快,抗体含量也应更多,故两次注射应该是不同疫苗,这两种抗体应是由不同浆细胞产生,A、C项正确。抗体和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B项错误。c时间段甲抗体产生比b时间段更快、更多,为二次免疫反应特征,D正确。答案B10(2016·河北联考二)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抗原入侵机后产生抗体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被破坏而引起溶血性贫血。下列有关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说法中不正确是()A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将导致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加B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弱导致C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属于自身免疫病D红细胞表面存在与抗原相似化学基团解析红细胞被破坏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会释放到血浆中;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属于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抗体能吸附在红细胞表面,说明红细胞表面有与抗原相似化学基团。答案B11(2016·天星教育大联考)下列对酶、ATP、激素、神经递质、载体、抗体等物质叙述,正确有()控制酶合成直接模板是信使RNA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激素具有微量、高效、可重复使用特点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突触后膜电位会逆转细胞膜上载体与基因工程载体本质相同抗体对侵入人体细胞抗原可“追踪”消灭A一项 B两项C三项 D四项解析酶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而控制RNA合成模板应为DNA单链,错误;ATP水解能为吸能反应直接提供能量,正确;激素发挥作用后将会被灭活,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其中只有兴奋性递质才能使突触后膜电位逆转,错误;细胞膜上载体本质为蛋白质,而基因工程载体本质为DNA,错误;抗体只能对内环境中抗原起作用,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答案A12某同学虽然接受过B型肝炎疫苗注射,但是体内抗B型肝炎病毒抗体数量却很低。检测该同学体内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数目皆正常,那么可能原因是()AT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BB型肝炎疫苗导致B型肝炎病毒大量繁殖CB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D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发育解析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表面都没有抗体,肝炎疫苗是灭活病毒,不会导致肝炎病毒大量繁殖。最可能原因是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增殖分化。答案D13直接注射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途径a)或注射破伤风疫苗(途径b)都可以使人体获得抗破伤风免疫力。则人体内途径a、b相应抗体含量变化曲线分别是()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推理能力。抗体化学本质为球蛋白,注射入机体后会被不断代谢分解,抗体含量会下降,破伤风疫苗为抗原,刺激机体后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故正确选项为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35分)14(15分).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质组成外壳,内有两条RNA。下图为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表示病毒正在侵入淋巴细胞,该细胞是_,进入该细胞是病毒_。(2)遗传学上将过程称为_。(3)HIV众多变异类型形成来源于_,目前研制疫苗很困难,其原因是_。.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儿童接种卡介苗能长期有效预防肺结核。现有甲、乙两名儿童,甲接种了卡介苗三年后还是感染了结核病,可能原因是_、_;乙因为试针出现阳性反应不能接种,为什么?_,试针时注射到体内应是_物质。解析.(1)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T淋巴细胞;艾滋病病毒侵染细胞时进入宿主细胞物质是R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2)分析题图可知,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过程,即逆转录过程。(3)HIV病毒是RNA病毒,变异来源是基因突变;由于RNA是单链结构,因此突变频率高,且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目前研制HIV疫苗很困难。.由于疫苗失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较低或结核杆菌发生变异等情况,注射疫苗后儿童也可能感染结核杆菌;儿童乙试针出现阳性反应,说明儿童乙体内已经存在该抗原物质,所以儿童乙不能接种;用人工标记抗体对组织内抗原进行检测。答案.(1)T淋巴细胞RNA(2)逆转录(3)基因突变突变频率高和突变多方向;单链RNA结构不稳定.疫苗失效或注射疫苗后特异性免疫较低结核杆菌发生变异体内已经存在抗原物质抗体15(20分)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有_。(2)图1中表示_过程,该过程属于_免疫。(3)图2所示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有图1中_细胞(填字母)。(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抗原时,相应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填字母)能_,增强机体免疫力。(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将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原因是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解析图1中,X表示抗原,能与抗原X形成复合物物质Y应该是抗体,据此可依次推导出m是胸腺、n是骨髓、a是T细胞、b是吞噬细胞、c是B细胞、d是浆细胞、e是效应T细胞或记忆细胞、f是淋巴因子、k是记忆B细胞。图2表示细胞免疫。(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f(淋巴因子)和Y(抗体)。(2)图1中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过程。(3)图2中AB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使靶细胞裂解过程,参与该过程免疫细胞是e(效应T细胞)。(4)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内记忆B细胞(k)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来消灭抗原。(5)实验组和对照组区别在于疫苗有无(自变量),其他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所以实验动物必须是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健康个体。对照组是先注射不含疫苗接种物,再接种病毒。而实验组应先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是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并迅速作出免疫应答过程,对照组是第一次接触病毒,所以不会发生过程。答案(1)f、Y(2)B细胞增殖、分化体液(3)e(4)k迅速增殖、分化,进而快速产生大量抗体(5)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