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35026827
资源大小:43.3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9: 1010: 4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以下表格内。1 .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500公元前900年间,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是中国求法僧法显和玄奘游历印度后所写,分别成书于416年和646年。下表是四大种姓在梨俱吠陀与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比照。据此可知()梨俱吠陀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婆罗门祭司净行(祭司)刹帝利武士王种吠舍农民商贾首陀罗奴隶农人贱民恶人A.社会经济变动影响种姓的划分B.梨俱吠陀的记载更加准确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遭到破坏D.种姓的变动推动了印度封建化【答案】A【解析】梨俱吠陀中,首陀罗是奴隶,而在之后成书的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没有奴隶阶层,并且多 出了高于农人的商贾阶层,说明社会经济开展影响了印度种姓的划分,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梨俱吠 陀的记载比佛国记大唐西域记更加准确,排除B项;梨俱吠陀、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 都有四大种姓的记载,无法表达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遭到破坏,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种姓的变动推动 了印度封建化,排除D项。应选A项。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债务缠身,暴风雨神阿达德摧毁了他的田地,或者洪水冲走了作 物,那块地没有生长谷物一一在那一年,他可以暂停履行他的合同,他可以不付那一年的利息。据此可 知,该法典()输,A项正确;材料表达日本政治殖产兴业,不是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开始 对外侵略扩张,排除C项;文明开化政策属于文化方面,与材料经济开展不符,排除D项。应选A项。24 .巴黎公社领导者欧仁鲍狄埃在亲眼见证公社惨遭镇压后,创作了国际歌,其中“起来,全世界受 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极具感召力。1888年国际歌初次演唱,就在法国 北部工人运动活跃的地区流传开来,后被译为多国语言广为流传。这说明()A.巴黎公社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指导B.社会主义政权具有广泛的基础C.工人运动的斗争方式具有空想性D.无产阶级联合的愿望日益迫切【答案】D【解析】根据“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后被译为多国语言广为流传“可知,国际歌广为流传,说明国际歌 反映了全世界受苦的人联合起来为真理而斗争的愿望,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表达巴黎公社接受了马克 思主义指导,排除A项;当时,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排除 B项;工人运动通过暴力斗争方式夺取政权不是空想,排除C项。应选D项。25 .墨西哥第一次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作品是1888年7月报纸上刊登的共产党宣言;1896年巴西工 人报纸社会主义者创刊,该报的副标题是“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巴西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和马 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第一份报纸;1898年资本论第一卷被译成西班牙文,随后便在拉丁美洲传播。这表 明马克思主义( )A.实现了自身和全人类解放B.在拉美地区影响逐步扩大C.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高潮D.促进当地工人阶级的觉醒【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888年到1898年,墨西哥先后出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报刊等,说明马克思主 义在拉美地区影响逐步扩大,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排除A 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民主运动的内容,也不是促进当地工人阶级的觉醒,排除CD项。应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 .人类文明的开展离不开文明之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13世纪,蒙古一系列扩张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除了人员伤亡,战争中屡次 出现屠城的情况,许多地区的生产力因此遭到严重破坏,长期无法恢复。蒙古统治者在被征服地区广修道路、桥梁,建立完善的驿站制度。商队得到军队保护,商业税得以降 低,商品、人员甚至思想等都有了较大范围的交流和沟通。出现过如马可波罗这样的大旅行 家。这一时期,文化借助广大的欧亚大陆商贸网络得以广泛传播。中国的山水画技法传播到伊利汗 国,形成了新的风格,并最终影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艺术。伊利汗国的蓝色颜料群青也被应用到元朝 的瓷器制作中,产生了青花瓷的新品种。随着蒙古铁骑的西征和伊斯兰教的传播,金帐汗国、伊利汗 国、察合台汗国都先后皈依了伊斯兰教。16世纪,金帐汗国败于俄罗斯,但俄罗斯文化中也大量继承 了蒙古的因素。摘编自历史读本世界史材料二 欧洲商人从陆路上穿越蒙古帝国的领土进行贸易,最远可至中国。然而随着蒙古帝国的分崩 离析和鼠疫的传播,丝绸之路的旅行不再像从前那么平安了。货物经由穆斯林商人和意大利商人,输送到 西欧,价格往往已经涨得很高,而欧洲人对亚洲商品特别是香料的需要又是数量巨大的。如果能绕开 穆斯林中间商,找到通向亚洲市场的直接途径,将会给欧洲商人带来巨大利润。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明交流的方式及其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蒙古帝国扩张对文明开展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答案】(1)和平方式:丝绸之路开通;经济贸易往来。(表现任答1个)暴力方式:蒙古西征;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扩张。(表现任答1个)(两种方式的表现中答出思想文艺交 流、科学技术传播、宗教传播、人员迁移等,皆可酌情给分)(2)引发大规模民族迁徙;促进跨区域经济交流与开展;客观上推动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客观 上推动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影响区域文明开展进程;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或造成人口减少,破坏生产)。(任答4点即可)(3)尊重文明多样性;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明间和平交流。(任答1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和平方式:根据“文化借助广大的欧亚大陆商贸网络得以广泛传播。”得出丝绸之路开通;根据 “商队得到军队保护,商业税得以降低,商品、人员甚至思想等都有了较大范围的交流和沟通。”得出 经济贸易往来。暴力方式:根据“13世纪,蒙古一系列扩张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得出蒙古 西征;根据所学可得出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扩张。(2)根据“商品、人员甚至思想等都有了较大范围的交流和沟通。”得出引发大规模民族迁徙;促进跨区域 经济交流与开展;根据“这一时期,文化借助广大的欧亚大陆商贸网络得以广泛传播。中国的山水画 技法传播到伊利汗国,形成了新的风格,并最终影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艺术。”得出客观上推动东西 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根据“如果能绕开穆斯林中间商,找到通向亚洲市场的直接途径,将会给欧洲 商人带来巨大利润。”得出客观上推动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影响区域文明开展进程;根据“13世纪,蒙古一 系列扩张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得出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3)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尊重文明多样性;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明间和平交流。27.近代以来工业化进程加快,深刻改变着社会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下表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经济部门的产出指数(1750年为1)。年份传统行业新兴行业毛织品亚麻布水车棉织品生铁煤汽船17501.01.01.01.01.01.018001.43.01.71246.72. 11.018502.27.32. 7926783.310.656.019007.25.42.54788337.25322402. 7摘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材料二1801年,英国第一次人口统计,伦敦的人口是100万,50年后是260多万。1832年,城市 里富有的中产阶级为了躲避霍乱向伦敦西部郊区搬迁,但还得每天回到城市上班。19世纪中期,英国大城 市之间的铁路已经铺好,这意味着人们来伦敦更方便了。为防止蒸汽机车带来的污染,火车站多被建在市 郊。18547855年,每天大约有20万人进出伦敦,大都市开始潮汐式的通勤。1860年2月,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正式开工。1863年1月,人类第一班地铁列车从帕丁顿站开出。地 铁平时每15分钟一班,高峰期每10分钟一班,第一年就运送了 1000万人。把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任务 交给了地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地面的大拆大建,漫步伦敦时,还能感受到莎士比亚时代的风貌。大 规模地铁建设阶段,这个时期也是城市向周边地区扩展最快的一段时期。摘编自巴克勤西方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这一时期的经济开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新兴行业开展的有利因 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伦敦修建地铁的原因及其影响。(3)综合上述三那么材料,谈谈你对工业化影响的认识。【答案】(1)趋势:传统行业缓慢增长;新兴行业增长迅猛。原因:工业革命成果集中在新兴行业(生产技 术的进步);相较于传统行业革新阻力较小;海外市场需求的刺激;受专利制度的保护;工厂集中生产提升 效益。(任答3点即可)(2)原因:城市人口大量增长;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潮汐问题(交通拥堵);城际铁路的修筑增大了市内交通压力。(任答2点即可)影响:缓解了城市公共交通压力;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带动了城市大规模扩张; 保护了城市布局和老街区风貌。(任答2点即可)(3)应该辩证地看待工业化的影响,工业革命一方面带来生产力的快速开展,同时也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贫富分化、城市环境问题、阶级对立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趋势:根据表格数据看出,以棉织品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开展迅速,传统工业开展较慢。有利因素: 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开展阻力、海外市场、政策、工厂制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工业 革命成果集中在新兴行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相较于传统行业革新阻力较小;海外市场需求的刺激;受 专利制度的保护;工厂集中生产提升效益。(2)原因:根据“伦敦的人口是100万,50年后是260多万”得出城市人口增长;根据“,每天大约有20 万人进出伦敦,大都市开始潮汐式的通勤”得出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潮汐问题(交通拥堵);根据“19世纪 中期,英国大城市之间的铁路已经铺好,这意味着人们来伦敦更方便了”得出城际铁路的修筑增大了市内 交通压力。影响:根据“把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任务交给了地下”得出缓解了城市公共交通压力;根据“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地面的大拆大建”得出护了城市布局和老街区风貌;根据“还能感受到莎士比亚时代的风 貌”得出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根据“城市向周边地区扩展最快的一段时期”得出带动了城市大规模扩张。(3)认识: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工业化的影响,工业革命一方面带来积极作用, 可从工业化促进生产力开展,促进生产技术、交通方式的进步;促进城市化进程;同时也造成一系列社会 问题,比方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问题、阶级对立等等角度分析回答。28.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16世纪晚期,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在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 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之后运往阿姆斯特丹,在欧洲市场上销售。18世纪,由于咖啡、茶、 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全球贸易量急剧增长,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到1750年,除了澳大 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的商业网络中。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上册)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广阔的开展空间,另一方面又使其矛盾开展到了顶点。 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也就具有世界性。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本身就潜藏着生产与销售、个别企业 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性的矛盾,而在世界市场条件下,这些矛盾将进一步放大,以致在世 界各国形成连锁反响。摘编自丰子义“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资本论)语境中的“世界历史”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 确,史论结合,逻辑连贯)【答案】观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具有双重影响。阐述: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开展。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促进了全球人口的迁徙和物种交流。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促进了全球范 围内的商品流通和贸易量的增加。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为工业革命的到来进行资本的原 始积累。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展存在危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原料、劳动力、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协作,世界贸易的风险逐步加剧。18世纪从中后期,英国成为世界 工厂。19世纪中期,欧洲普遍发生工人阶级革命斗争,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危机逐步加剧。总之,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的扩展为生产力的开展提供了支持,也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动乱,应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的影响。【解析】根据“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的商业网络中”“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也就具有世界性”等信息,可提 出观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具有双重影响。论述: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物 产的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和贸易量的增加,为工业 革命的到来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展存在危机,工业革命使世界贸易的 风险逐步加剧,等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危机逐步加剧等角度进行阐释。最后总结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扩展为生产力的开展提供了支持,也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动乱,应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影响。其他论题,言之成理即可。A.宣扬神权至上B.维护债权人利益C.具有务实精神D.不重视契约关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因为自然灾害对农作物造成损害,受灾者可以“暂停履行他的合同, 他可以不付那一年的利息。表达了法典具有务实精神,C项正确;皇权宣扬神权至上,排除A项;材料 一定程度上维护债务人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不是不重视契约关系,排除D项。应选C项。3 .亚历山大东征中,他本人带头娶了波斯帝国大流土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为妻;在此之前,他还娶了伊朗 贵族的女儿罗克珊。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有许多马其顿官兵和波斯贵族联姻。仅在一次集体婚礼上就有 一万对欧亚联姻者。这项举措的推行()A.消除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间的矛盾B.促进了东西方不同民族间的交流C.掩盖了亚历山大东征的侵夺性本质D.实现了亚历山大帝国的长治久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娶了波斯帝国大流土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伊朗贵族的女儿罗克珊为妻,同时鼓 励马其顿官兵和波斯贵族联姻,这些欧亚联姻促进了东西方不同民族间的交流,B项正确;联姻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缓和矛盾,不能消除征服者与被征服者间的矛盾,排除A项;联姻并不能掩盖了亚历山大东征的 侵夺性本质,排除C项;材料中的联姻并不能实现了亚历山大帝国的长治久安,排除D项。应选B项。4 .古罗马的舞台剧,是从埃特鲁亚学来的,经过创新,深受罗马人欢迎。奥古斯都的立像是古罗马宫 廷肖像的范例,是希腊艺术和罗马艺术的完美结合。古罗马拉丁字母ABCD中,A是从埃及象形文字来的, 它就是一个牛头。这说明古罗马文化()A.具有开放性B.缺乏创新性C领先于世界D.影响范围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罗马的舞台剧、奥古斯都的立像、古罗马拉丁字母等文化都是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发 展而成的,说明古罗马文化具有开放性,A项正确;舞台剧是创新开展而成,表达创新性,排除B项;材 料没有涉及罗马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比照,得不出领先于世界,排除C项;材料没有表达罗马文化影响世 界,得不出影响范围广,排除D项。应选A项。5 .中古西欧,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撒回忠诚”。据此可知,中古西欧()A.领主与附庸的权利义务相同B.政治上缺乏严格的契约精神C.附庸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减弱D.并未形成强有力的集权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领主可以抛弃附庸,但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说明中古西欧并未形成强有力的集权统 治,D项正确;领主与附庸的权利义务各不相同,排除A项;西欧封君封臣制度具有契约精神,排除B 项;材料并不是表达附庸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减弱,而是强调并未形成强有力的集权统治,排除C项。应选 D项。6 .中古西欧城市文学中的典型代表是以狐狸列那为主人公的一系列动物故事。伊桑格蓝狼代表残暴又愚蠢 的贵族;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正义和权力;骆驼代表邪恶又虚伪的僧侣;主人公列那狐是城市富商的代 表,它精力充分、机智多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贵族统治彻底衰落B.王权强化受到普遍的认可C.基督教神学丧失统治力D.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以狐狸列那为主人公的一系列动物故事中,“伊桑格蓝狼代表残暴又愚蠢的贵族主人公列那狐是城市 富商的代表,它精力充分、机智多变”,反映了中世纪市民阶层对社会各阶层的评判,歌颂了人的聪明才 智,表达了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中古西欧的史实,排除;材料 无法表达人们普遍认可王权强化,排除B项;基督教神学在中世纪欧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排除C项。 应选D项。7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声称,哈里发不再是先知的代理人,而是真主安拉在 人世间的代表;巴格达城的中心为皇宫所在地,改变了以往伊斯兰城市以清真寺为中心的格局。这些变化 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权威C.废除政教合一D.统治中心变迁【答案】B【解析】根据哈里发“是真主安拉在人世间的代表”“巴格达城的中心为皇宫所在地,改变了以往伊斯兰城市以清真寺 为中心的格局”可知,阿拉伯帝国削弱了伊斯兰教的地位,加强了君主的权威,B项正确;通过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实现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表达废除政教合一,排除C项;材料没有表达统治 中心变迁,排除D项。应选B项。8 .以下图为隋唐官制与大化改新时日本官制的比照。二官大体相当于唐之三省,其中的太政官相当于唐朝的 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简化形式。据此可知,大化改新()二官官八省中务省 式部省 I治部省 民部省 兵部省 刑部省 大藏省 宫内省 吏部省 书|尚户部I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隋唐“三省六部制”A.效仿中国兼具自身特点C确立了完备的典章制度【答案】AB.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D.彻底消除了贵族特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日本的大化改新在仿照唐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具有效仿中国兼具自身特点,A项正 确;材料是中央官制,不是中央集权国家,排除B项;典章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行为规 范的基本准那么,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D项的彻底消除说法错误,排除D项。应选A项。9 .在古代非洲,东非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国家,西非先后崛起了加纳、马里和桑海几个大帝国,南非出现了 以建筑“石头城”闻名的津巴布韦文化。这说明()A.各地区文明是独立开展的B.各地区文明间缺乏共性C.文明开展具有区域性特征D.非洲大陆内部彼此隔绝【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得出,非洲不同地区的文明各不相同,反映出文明开展具有区域性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没有 反映独立性,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缺乏共性,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应选C项。10.542年,拜占庭帝国爆发瘟疫,君土坦丁堡40%的居民死亡,因瘟疫引起的饥荒和内乱,粉碎了查土丁 尼征服旧罗马帝国所有地区的野心,帝国从此走向衰败。16世纪初,西班牙人携带的天花、霍乱等疾病, 使玛雅人大量死亡,玛雅文明最终消亡。据此可知()A.古代文明无法应对疫病B.疫病有利于世界秩序重建C.疫病影响文明开展进程D.文明存续取决于医疗水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瘟疫使拜占庭帝国走向衰败;西班牙人携带的天花、霍乱等疾病,使玛雅人大量死亡,玛 雅文明最终消亡;故可知疫病影响文明开展进程,c项正确;材料说明疫病影响文明开展进程,不是古代 文明无法应对疫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疫病与世界秩序的关系,得不出疫病有利于世界秩序重建, 排除B项;影响文明存续的因素很多,取决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应选C项。11 .哥伦布远洋航行前与西班牙王室达成协议:在探航成功以后,哥伦布拥有在那些领地内获得的各种财 富的1/10,并一概免税;赋予他在新领地内的商务裁判权;他有权对开往新领地的一切船只投资、控股、 分红1/8。许多航海者都签订了类似的协议。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王室奢侈享乐的需求B.西欧社会出现寻金热C.世界已连成一个整体D.西欧商品经济的开展【答案】D【解析】根据“在探航成功以后,哥伦布拥有在那些领地内获得的各种财富的1/10他有权对开往新领地的一切 船只投资、控股、分红1/8”可知,哥伦布远洋航行的最主要目的是获取巨额财富,这根本上反映了西欧商 品经济的开展,资本主义萌芽,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项正确;AB项不是“从根本上反映",排除;C 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材料信息无法表达,排除。应选D项。12 .据学者研究,1617世纪,中国白银生产规模变化不大,产银量基本停留在年平均十万两左右,与美 洲、欧洲及日本的产银量相比,简直微乎其微,而中外金与银比价却发生了如下变化。年代中国英国西班牙15801:5.51:11.71:12.1216351:101:131:13.1316371:131:13.51:13.1315.45据此可知,当时()A.中国市场贵金属持续升值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C.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D.中国与英国的物价趋于平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580到1637年,中国的金与银比价不断增大,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在对外 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白银不断涌入中国,B项正确;白金不断流入,市场贵金属比价不断下降,排除A 项;价格革命发生在欧洲I,而不是中国,排除C项;材料不存在中英物价比照,得不出中国与英国的物价 趋于平衡,排除D项。应选B项。13 .咖啡、可可和茶是世界三大饮料。可可树原产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 纪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茶那么由英国人和荷兰人从东方进口,18世纪变得十分流行。这说明( )A.世界贸易推动社会生活变迁B.新航路开辟开启了物种交换C.早期殖民扩张以农业为主体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贸易促进了物种的交流,影响社会生活的变化,A项正确;B项开 始错误,排除B项;早期殖民扩张以掠夺为主,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 成,排除D项。应选A项。14 .14世纪时,彼特拉克曾远赴巴黎、科隆等地寻觅古典希腊文书籍,为后世共留下300多卷古代手稿。 薄伽丘的古典藏书成果也很丰硕,佛罗伦萨的圣斯皮托修道院因其死后捐出的私人藏书而获殊荣。这一时 期文艺先驱广泛收藏古籍的主要目的是()A.挖掘古典文学价值B.传播人文主义观念C.维护宗教神学地位D.集中批判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14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艺先驱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来宣传资产阶级的人 文主义思想,这一时期文艺先驱广泛收藏古籍的主要目的是传播人文主义观念,B项正确;A项不是文艺 先驱的主要目的,排除;文艺复兴反对宗教神学思想的束缚,排除C项;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统 治,排除D项。应选B项。15 .宗教改革后,新教地区许多天主教仪式被废除,在规定日子吃斋的习俗被取消,七大圣礼中只保存了 洗礼和圣餐礼。婚礼不再被认为是圣礼,仍在教堂里举行,但成为一种俗人的庆典。这说明宗教改革( )A.简化仪式提倡信仰得救B.建立了独立的民族教会C.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D.促成德意志国家的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c项正确;教徒 直接解读圣经,主张信仰得救,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建立了独立的民族教会,排除B项;德意志国家 的统一实现于19世纪70年代,排除D项。应选C项。16 .18世纪初,化学界普遍相信“燃烧”的过程就是物质释放燃素的过程,拉瓦锡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 确认了燃烧是空气中的一种气体加入进来发生放热发光的剧烈反响,否认了所谓燃素分解,从而揭开了燃 烧的神秘面纱。这说明()A.科学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B.近代科学在诸多领域取得成就C.拉瓦锡挑战经典力学体系D.科学与神学在艰难斗争中前行【答案】A【解析】根据“拉瓦锡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确认了燃烧是空气中的一种气体加人进来发生放热发光的剧烈反响”可 知,拉瓦锡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揭开了燃烧的神秘面纱,说明科学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A项正确;材 料无法表达“诸多领域取得成就“,排除B项;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属于物理学成就,排除C项;材料无法 表达科学与神学的艰难斗争,排除D项。应选A项。17 .下文为1649年1月20日,英国下议院组建的特别法庭审判国王查理一世的庭辩节录。国王查理一世:记住,我是你们法定的国王,你们审判国王是多么大的罪恶啊。记住,上帝才是这片 土地上真正的审判官法官布拉德肖: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国王查理一世:英国不是选举制王国。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我名正言顺地代表我的国家 的人民的自由。法官布拉德肖: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 行。据此可知,国王与法官观念的冲突在于()A.政教合一与社会契约B.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C.君主立宪与直接民主D.世袭王权与自由平等【答案】B【解析】“我是你们法定的国王上帝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审判官”表达了君权神授思想,“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 王的”表达了人民主权,国王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B项正确;材料无法表达政教合一,排除A项;1689 年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排除C项;“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本现了人民主权,材料信息没有涉 及自由平等,排除D项。应选B项。18 .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一度被当作革命对象。为了从精神上和旧时代决裂,和“自由、 平等、博爱”的新理念接轨,革命者将其中的“圣母院”强行改名为“理性庙”。这说明当时()A.抨击教会是大革命初衷B.理性精神成为国人共识C.资产阶级确立统治地位D.革命浪潮冲击传统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将“圣母院''强行改名为“理性庙”,表达了革命者践行启蒙思想的理 念,说明了革命浪潮冲击传统思想,D项正确;推翻封建制度是大革命初衷,排除A项;材料得不出理性 精神成为国人共识,排除B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说明资产阶级确立统治地位,排除C项。应选D 项。19.19世纪上半叶,英国对印度的森林进行了无节制、无计划的滥砍滥伐,造成巨大危机。60年代,为了 保护和改善印度森林,英国在印度专门设立林业部门,出台相关法案,邀请德国专家管辖,使印度森林管 理步入世界先进管辖体系。这反映了()A,英印森林保护意识淡薄B.殖民活动破坏生态环境C.英国推动了印度近代化D.殖民活动具有双重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对印度森林滥砍滥伐造成巨大危机;为解决危机,又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森林的措施; 这些变化反映了英国的殖民活动具有双重影响,D项正确;AB项不符合材料中保护森林的措施,排除A 项;英国对印度森林滥砍滥伐造成巨大危机,不利于近代化,排除C项。应选D项。20.19世纪中期,英国伦敦政府将原先亨利八世的狩猎森林更名为摄政公园,并向公众开放。许多市民涌 人公园感受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泰晤士报也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这一现象侧面 反映出()A.君主复辟拥有社会基础B.报刊媒体影响市政建设C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D.绿色环保意识得到普及【答案】C【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许多市民涌人公园感受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泰晤士报也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从侧 面反映出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人们希望呼吸到新鲜的空气,C项正确;英国从1689年开始一直都实 行君主立宪制,不存在君主复辟问题,排除A项;材料无法表达报刊媒体对市政建设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不能表达绿色环保意识的普及,排除D项。应选C项。21 .美国独立之后北方工业迅速开展,19世纪中期为了同欧洲竞争,北方各州迫切需要高关税进行贸易保护。南方各州的经济命脉是种植棉花,其中约90%出口到欧洲国家,所以南方要求低关税。美国南北方各 州在关税问题上针锋相对,客观上反映出这一时期()A.黑人奴隶存废问题矛盾尖锐B.美国社会内部贫富分化加剧C.权力制衡成为南北各州共识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北方工业资本主义开展,但是竞争力比不上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需要提高关税进行 贸易保护;南方盛产英国工业革命需要的棉花,需要降低关税将棉花出口到英国;美国南北经济制度的矛 盾客观上了反映美国经济开展与世界联系加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 成,D项正确;黑人奴隶存废问题矛盾尖锐是南北矛盾的集中表达,与设问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 及社会内部贫富分化加剧,排除B项;1787年宪法中权力制衡成为南北各州共识,排除C项。应选D 项。22.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要求德国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提醒消费者防止在市场上买到来自 德国的劣质产品。20世纪初,德国制造业占据了领先地位,“德国制造”变成制作精巧和质地优良的“金 字招牌”。以下有助于“德国制造”声誉变化的因素是()A. “铁血政策”扫清开展的障碍B.有广阔的殖民地提供原料市场C.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创新D.工人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答案】c【解析】20世纪初,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大量创造,德国制造业占据了领先地位,因此,“德国制造''变 成制作精巧和质地优良的“金字招牌”,C项正确;1871年德国已经完成统一,排除A项;材料强调德国制 造业占据了领先地位,与殖民地提供原料市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 选C项。23.1869年10月7日,日本明治政府公布允许平民拥有西式船舶布告,宣布:“自今日起,百姓可自 由购买西式帆船、蒸汽船。”但日本这一时期拥有购买蒸汽船资本的商人少之又少,近代海运业单一倚靠 民间开展很难起步。针对上述现象,日本政府()A.扶植财阀经营运输B.确立中央集权体制C.开始对外侵略扩张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针对日本民间商人难以购买蒸汽轮船开展海运'业的情况,明治政府大力扶植财阀经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