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五代史伶官传序》活动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资源ID:35034639
资源大小:20.7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活动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五代史伶官传序活动设计一部编版高中语文(2019)选择性中册一、活动课标分析1 .了解历史,尊重历史,以史为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 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2 .研习史传作品,领略人物风采,理解史家对笔下物的认识和评价,理解古代史家的历 史观念,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3 .研习史论作品,把握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学习作者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 法,鉴赏作品的说理艺术。4 .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分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 的差异与联系。二、活动依托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第二个专题,设计宗旨是围绕历史 类散文作品的研读,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修史传统,考察这类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 献,把握中国人善于以史为鉴的思维方式;学习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理解作品中融人的史 家观念和个人情志;把握史论作品的说理艺术,理解作者观察历史的角度,分析作品的表达 特点,辩证思考论述的合理性与缺乏;同时,通过阅读作品,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单元 主题界定为“回到历史现场”,既是对相应学习情境的界定,又指明学习的策略。意在引导 学生在阅读历史类散文作品时,要联系历史背景,回到特定的历史文化现场,结合时代因素、 作者的思想经历,客观、辩证地认识作品中的人物,理解史家观念、史评立场。总体说来包 含两个方面:1 .品评历史人物。既要将传记人物放回历史现场,体会他们的现实处境,理解其人生 选择和道德坚守,认识其历史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又要超越历史,立足当下,客观评价历 史人物,认识他们的局限性和缺乏,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同时,要跨越时代,领略优秀历史 人物的精神品质,感受他们精神世界的坚韧、美好、高洁、无私、勇敢,丰富我们的心灵世 界。2 .品评历史类作品。既要将史传作品和史论文章放回历史现场,把握其中蕴含史家观念, 分析作者看待历史的角度,认识作品在当时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比方司马迁纪传体史 传作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论述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 阅读时必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宠幸的伶官景进、史 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 败。教学中要把历史情况略作补充,引导学生理解文(内容)与题(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要求读懂课文,找出文章的中 心论点、论证过程和得到的历史教训。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文的鉴赏水平,掌握 评论文章的一般结构及其写法。三、活动背景分析:语文要背诵的东西很多,同时需要教师拥有很高的文学涵养,这样进行教学的时候才会 更加生动,在高考中,语文占的分数很高,所以学生要想顺利通过高考,必须学好语文,这 也老师有了很大的压力。语文的学习不仅要背诵,更要理解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新课标 也对当下学子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学生目前状况:1 .基础知识层面,授课班级基础较好,但也有局部学生基础薄弱,并且书写潦草,错 字较多,且学习习惯有待改善。2 .语文积累层面,只有少数学生有阅读名著的习惯,阅读量不大,对历史人物了解少。3 .语文素养层面,除少数同学外,基本上只是为学语文而学语文,未想过语文与素养 的联系。我在这学期设立了以下目标:1 .巩固学生所学,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2 .从高考层面吸引学生对语文的重视,掌握学语文的方法,激发学好语文的愿望。3 .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角度,激发学生加强对语文的认识,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加深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提升对祖国文化的认识及热爱。4 .引导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5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本班是高二普通理科班。学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景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深层次要 求陆续推行情景教学,创造出一种以提高学生们高效率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书本知识与情景 教学灵活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最大程度上投入到课堂学习,这种情景教学模式会增强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很好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四、【活动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指导,理清文章论证结构,掌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 方法。2、认识“借古讽今、义正辞婉”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3、品得意之作,赏得意之处。五、活动重难点【重点】:理清文章论证结构,掌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难点工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活动策略工质疑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过程工主持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想大家还没有忘记。我们曾经沉醉于醉翁亭那秀美的风光,沉 醉于醉翁勾勒的与民同乐的画面,曾赞叹此文为文中佳品。但是,大家知道么?据欧阳修自 己认为,伶官列传才是他平生最得意之笔。明茅坤称此文为“千古绝调”,清沈德潜誉此 文为“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他这 篇得意之作。第一活动阶段视频朗读、初步感知观看朗诵视频,初步感知课文,提示用“因声求气”的诵读法感知文章情感。学生观看视频体味何为“因声求气”诵读法课代表朗读展示所谓“因声求气”,就是说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气韵、主旨。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 诗词时候,喜欢带着学生朗读,而教其它类别的文章就懒得让学生朗读,特别是教文言文, 更会忽视课堂朗读。其实,朗读可以培养起很强的语感,培养起学生丰富而细致的感情,同 样适用于文言文教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总结的读书方法,当然也应该是我 们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文言文的诵读,最主要的不是字音读得准不准的问题,而是要读 出文言文的特点,读出文章的气韵,读出文言文的魅力。具体来说,文言文朗读,一是耍读 得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读破句子; 二是自然流畅:态度自然大方,语气符合文章内容,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传情达意: 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教学要开展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就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适合文言文教学的朗读方法。1 .示范法:即通过教师的范读,促使学生模仿朗读。但要注意学生的模仿朗读,也要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要机械模仿。2 .讲授法:即以分析为先导,教师先讲高低快慢,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学生动笔作适 当的记号,然后再练读,指导读。3 .欣赏法:即组织学生聆听优秀的朗读录音,使他们感受朗读中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 调,以及语言的气韵和美感,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对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朗 读水平,作用是很大的。4 .背诵朗读法:就是通堂朗读,到达背诵,对于劝学师说赤壁赋等要求全篇 背诵的文言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背诵,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检查朗读背诵情况。 活动第二阶段合作学习活动任务:请结合课文内容,为庄宗做个简单的履历表(年代、年龄、 事件)。活动1:自读补充材料活动2:默读二三段,结合课下注释,找出与庄宗有关的重大事件,用原句回答一组展示:年代岁数事件908年23“与尔三矢”911年26“系燕父子以组”(灭燕)923年38“函梁君臣之首”(灭后梁,建后唐)926年4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二组补充材料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将 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 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州称帝,国 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pGi)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 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 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 了庄宗。活动第三阶段 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 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小组合作,互相借鉴,形成最简洁文字展示三组展示“盛”原因:“忧劳可以兴国“,“衰”原因:“逸豫可以亡身”再读课文,找出文章在哪些地方集中表现了庄宗忧劳得天下?大家找一找这一段哪几个词 最能表达劳苦的?通过这一系列动词盛、衰,忧等(引用格言警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忧 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者多困于所溺。)写出庄宗不忘父命与 家仇国恨,励精图治,终得天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 谓壮哉! ”主持人:等到庄宗即将要灭国时,作者又是如何描写那种场面的?作者描写前后两种不 同的场面有何用意? 五组展示:“及仇雕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 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与前文形成了强烈的比照,引 人震撼,发人深省。主持人追问:写忧劳兴国时用一系列动词极力渲染忧劳,大家能不能找到大量写逸豫的笔 墨?不能。是忘了吗?六组展示:不是,这篇是为伶官传作的序,伶官传中的主要内容是记叙庄宗宠爱伶人,荒淫 误国,在序中就简要概括了,在材料上作者十分巧妙,详略得当。综合归纳: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七组学生展示:例证法、比照法、引证法),例证法:庄宗受箭。灭燕,“系燕父子以组”。灭梁,“函梁君臣之首”。1 .比照论证法:得与失,盛与衰,兴与亡,损与益,成与败,忧劳与逸豫。2 .引证法:“满招损,谦得益”教师小结:这就是本文得意之处二: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出示ppt)第四活动阶段 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学习借古讽今,义正辞婉活动:行文到第三段,已得出结论,似乎可以结束了,那么最后一段是否画蛇添足?为 什么?(点拨结合背景思考、后小组交流)八组展示:不多余,第三段得出推论教训:“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岂独 伶人也哉? ”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 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身死国灭。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 不要忘记历史教训I,借古讽今,现实的针对性强。第五活动阶段:本文重点用了比照论证方法突出论点。模仿第三段比照论证结构,写一段文 字。120字左右。(学生在学案上写后交流展示)展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是的,刘邦苦战沙场,建立西汉王朝;刘备弹精竭虑,跻身三强之列; 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吴雪耻;太宗励精图治,换来“贞观之治”。这一次次的成功,都是忧 劳兴国的结果,他们必将名留千史。而吴王夫差湎于酒色,身死国破;后唐庄宗宠信伶人,众 叛亲离;路易十四沉醉歌舞而断送大好江山,巴西王室宠爱美人而险遭灭顶之灾。这种贪图享 受,逸豫亡身,难道不为后人所唾弃?孟子曰:“生于忧患,而于安乐。”我们应牢记历史,以 史为鉴,纯洁自己,才会给后人留下历史上辉煌的乐章。主持人: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享乐 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身死国灭。作者在这里含蓄的批评朝政,挖苦北宋统治 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借古讽今,现实的针对性强。文中有太多的语句可以视为格言警句, 可以点亮我们的人生,齐读警句 评价与反应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 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 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 了以下几种方法。一、问题引导激发兴趣在开始,用学过的六国论的提出论点方式知识迁移,引出本 课的一大特色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通过回顾、询问渐入佳境。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要使活动设计真正成为课下活动的主渠道,必须着力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 通过完成李存勖的历史事件,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积极思考动参与。在完成表 格后,追问:从表中看到什么信息?激发了学生探索兴趣。三、围绕目标,深入提问教学方法是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最后,设置一个 练笔,学以致用科学知识的实用与趣味性,更深入的把握作者的写作主旨。完成了预定目标, 效果不错。活动反思:首先,这次选了一篇文言文来上公开课,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因为文言文难以出 彩,容易陷入到对文言知识的梳理,对文意的讲解中,使课堂沦为一言堂。老师细细讲,学 生快快记。课堂会很传统,甚至死板。所以,我想将教学重点放在写作方法上,引导学生分 析文章,领悟主旨。但是,假设直接引到分析层面,又显得像是空中楼阁。学生没有对文意的 理解,如何赏鉴写作手法呢?最后我决定采取“课前预习+课堂检测+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处 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还是有效果的。既保证了课堂环节的严密,有使得时间分配更合理、 教学重点更突出。第二,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相信学生。一开始,我对于在理科班上这样 一节文言文的公开课心里是有点忐忑的。但由于预习要求的明确、自学方式的指导,学生在 这节课上的表现我个人很满意。我也感觉到,其实教学气氛的好坏,教学效果的好坏,都与 教师备课中的细致深入与否密切相关。真的是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教师进 教室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否那么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第三, 这次的课件制作花了些心思。首先是画面的选择力求与本课内容切合,不花哨也不死板;再 者是各环节都用一句诗文名句点缀,凸显语文学科特点;第三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整体 设计思路清晰,结构较为严密。同时,遗憾也有很多。在学生“写”的方面,应多给予时间 思考。其次,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最后,课文 的详略安排、文章材料的取舍,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然而都没有涉及到,也是一种缺失。 三是各环节的衔接语言存在不够精细的地方,可能给人以较为随意的感觉,同时各环节的时 间分配上还可以再作调整,“练”的环节应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总之,教无定法,教无止境。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愿意在作业活动设计上投入更多的 精力,付出更多的思考。有心一一用心一一精心,才能把课上得自己都觉得顺心。我相信, 只要自己常怀对教学的满腔热忱,我的教学水平也会不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