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高起专)练习题(17页).doc
-写作(高起专)练习题一一、论述题1作者在文章中主观上想表达的“主题”,同读者阅读时理解的“主题”,有什么内在联系和不同?1. 这两个“主题”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统一到作者所写的文本之中。作者的文本是他立意的具体体现,又上是读者赖以生发和充填的基础和框架,是连接两种主题的中介。读者对文本主题的理解是一种动态系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文本是一个空框,每一个读者由于社会经历、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审美趣味、道德素养等方面因素的差异,他们所理解的主题常常会大相径庭。2段落和层次关系怎样?了解这一点有什么意义?2. 一般说,层次要大于段落,一个层次往往由若干段落构成。在特殊情况下,层次又可能小于或等于段落。不少报章上的“编后”和“短评”只有一个段落表达一层基本意思,这时层次等于段落;有的短文也只有一个段落,但其中又含有几小层意思,这样就出现了层次小于段落的特例。了解段落和层次的各种关系并自觉运用到写作中,是为了使文章内在思路清晰,富有逻辑性,外部结构醒目,便于阅读。3举例谈谈文艺评论的艺术性、审美性和思辨性。3. 艺术性。文艺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通过鲜活、丰满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心灵的娱悦,那么,文艺评论就要突出其艺术审美的探讨,它应该是艺术作品的外延、补充和再创造,要求既要有理性的思辨,理论的研究,还要有艺术家的情感和文学家的文采。审美性。文艺作品总是要在给人以美感的同时让人们了解其对内容中的真善美褒扬和对假恶丑的形象的揭露和贬抑。文艺评论要挖掘文艺作品内在的,不轻易被人发现的内在的美,含蓄的美和深层次的美。思辨性。评论性文章从始至终都是围绕着一个目的论点的实现在摆事实、讲道理,最终都要落实到以“理”服人。评论中要使自己的“理”站住脚跟,就要以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所持的观点进行逻辑思维极强的思辨,在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方面让读者心悦诚服。4联系写作实际,谈谈文章在主题的表达上应该达到哪些要求,防止哪些缺点?4. 文章主题不能含糊,要有明确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审美价值。主题如果含含糊糊,没有清晰的聚焦点,行文就不会产生内聚力,就会松松散散、不知所云,形成视点散射的现象。但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主题的多义性和含蓄性,同主题的含糊毛病是两回事。作品的多义性是在不同的角度审视时体现出来的,从一个特定角度看,其主题仍是明确单一的。主题的含蓄性指的是呈现形态,内质仍是明确清晰的。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不宜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心。否则文章各个部分就会分崩离析。一个主题的多种理解,不等于是存在两个以上的主题。文学作品的多种副主题的存在,是就不同角度审视的结果,其不同的主题内涵在作品中是结合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而不是相对独立的若干个体。主题应从材料中生发、抽象、提炼出来的,而不是从外面硬贴上去的。我们不能搞“主题先行”,在熟悉和认识材料之前就提出中心,主题不能产生于材料之外。主题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象,应该揭示事物的某种本质和内在规律。有的人认为,现在的学生学风不正,考风考纪下滑。然而有的人却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学生能够带着条子进考场作弊,正说明了你考试的内容是识记性的八股条条,考的不是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要解决学生考试作弊的症结,根本在于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后者的见解,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5在文章构思中作者有哪些创造性的劳动?5. 作者在文章运思中的创造性劳动是全方位的。首先,具体表现在文章体裁的选择和创新上。作者一方面要遵守已有的体裁规范,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创造性的变异和超越。作者要在规范和反规范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其次,表现在主题的提炼上。作者要对写作对象作深层次的透视、体悟和思考,要开掘其深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从某种程度上说主题是作者人格、思想和精神的折射。再其次,作者要考虑采用哪一种表达方式的独特组合,来凸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再次,要考虑设置哪一种表现主题的合适构架,这种构架常常是因文而异,需要作者创造性的设计和建构。最后,还要考虑读者的接受效果。有意识地在作品中留出足够的艺术想象空间,使读者参与到创造作品价值的审美活动中来。6文艺评论为什么要注重艺术的分析?6. 艺术形象和特色,是文艺区别于政治、科学、哲学、经济、法律等的基本因素。离开了艺术分析,就不可能抓住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文艺评论也就会不复存在。艺术分析包含的具体内容十分广泛,如艺术构思、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景物和环境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场面的设置、结构的安排、材料的使用、语言的运用、艺术风格、艺术手法、表达技巧等。在具体评论时,可突出其中一二点最有特色的因素,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不同体裁的艺术作品,其侧重点也不同。就文学作品而言,像叙事性作品(小说、叙事诗、戏剧等),一般偏重于人物刻画、矛盾冲突,强调人物形象的分析;而抒情性作品,一般着重于艺术构思、意境创造,以及它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感内涵,看作品是否构思新颖独特,意境优美深远,是否饱蘸着作者真挚、浓郁的思想情感。作品的艺术分析,目的是为了揭示作品所反映的深广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如果忽略了这一根本目的,纯艺术的分析是不足取的。7试比较倒叙、插叙和补叙在表达功能上的异同。7. 这三者从形式上似乎都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段其他的情节内容,然而它们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倒叙是把叙述事件本身后面的结局或重要片段,提到前面来先进行叙述。它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插叙是把以前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的片段,插入到这件事情中来叙述,具有介绍、比较、对比、铺垫、衬托等功能。它不是叙述主体或情节的组成部分,一般不发生在叙述主流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虽然会削弱文章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遗漏的情节进行补充叙述,以造成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它是叙述主体或情节构成的一个有机部分,一般发生在记叙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会直接影响情节的完整性和主题的深刻性。8什么是生动的语言?怎样理解生动语言和平实语言的关系?8.生动的语言不但具体形象,活泼多变,有声有色,而且应该灌注充沛的感情,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平实语言和生动语言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一则,并非任何种类的文章都要求语言生动,如对公文和有些应用文的语言要求主要是准确和平实。二则,即使需要使用生动语言,也要有平实语言来配合,有时二者甚至“合而为一”,做到既平实又生动逼真。因此我们不能不重视平实语言的运用。实际上写作中大量使用的还是平实语言,它完全能和生动语言(或准确语言、简练语言)统一起来。一味刻意雕琢,反倒显得不自然,不成熟。二、阅读题1.阅读章武的抒情散文北京的色彩,回答问题。北京的色彩我像一片云,从四季长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来到北京之前,有人告诉我:北京是“红色的海洋”,从紫禁城的宫墙到孩子们嘴中的糖葫芦,全是“红彤彤”的。也有人告诉我略。色彩如何?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凡是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凡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的,我们首都全都有! (中国散文百家谭,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深刻主题?(2)简要分析这篇散文的结构脉络(3)文中的色彩描写对于主题的表达起什么作用?1.答:(1)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北京是中国的象征,经过时代的洗礼,北京乃至全中国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丰富色彩。(2)开头,作者以人们传统的观念即北京是一个红色和蓝色世界,为后文的展开作了反面铺垫。其次,作者分三个层次来展示北京丰富的色彩。一是北京自然色彩的丰富性,二是北京建筑色彩丰富性,三是北京服装色彩丰富性。服装色彩的巨大变化,正是人们身心解放的表征。色彩的丰富性,正是人们心灵世界丰富性的体现。(3)作者运用色彩描写来间接地深刻揭示文章的主题。文中的色彩描写对于主题的表达起一种象征的作用。2. 阅读钟玲的微型小说永远不许你丢掉它,回答下面问题:永远不许你丢掉它钟 玲北风根根针尖似地刺着施老伯的喉头,他忙把蓝棉袄的领口扣上。他进了公园的贮藏室,取出扫把和笤箕,然后走到秋千旁边,待要扫地下的落叶,忽然他略。亲爱的国材: 永远不许你丢掉它!你的丽云××年×月×日他似笑非笑地弯弯嘴角,照片由他手中飘落,落在水沟里一大堆落叶中。(张光勤、王洪中外微型小说鉴赏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11月) (1)小说中设置了哪些文学性意象?(2)分析小说的结构线索。(3)概括这篇微型小说的主题内涵。2答: 小说的意象设置:清浅的沟水和落叶是小说的文学性意象。沟水是时间的象征,世间万物都会在时间中留下自己的痕迹,经受时间的考验。作品写“沟水清浅”、“透亮的沟水”,说明时间可以映射出事物的本质,一切事物都将经受时间的检验。“一张照片”“飘回透亮的沟水中”,“黑白照,有点泛黄”,说明国材和丽云的爱情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落叶”是爱情消失的象征,它已经失去生命活力。它就像落叶一样,在时间的流逝中显现自己的本来面目。2. 小说的结构线索:作者设置了三条叙述线索。第一条线索就是公园里正在热恋中的一对情侣。他们热到什么程度,可以从作品的描写中看出来。这是主线。第二条线索是施老伯和他的老伴。可以说这是一条暗线,描写得十分含蓄。它是作为主线的一个重要参照系。第三条线索是通过照片体现出来的国材和丽云。这对恋人的故事,需要读者根据作品的描写来进行自己的想象。这也是一条暗线,用于对主线的陪衬,起一种参照系的作用。3. 小说的主题内涵:对于那些正处于热恋之中的年轻人来说,你们的爱情能否持久,还要经受时间考验。热恋是容易和短暂的,真正的爱情需要双方的付出和努力。你们是像施老伯两口子那样相爱到老呢,还是像国材和丽云的短命爱情那样很快就分手?摆在年轻人面前有这样两条路,你们要仔细想好,要对恋人和未来的家庭负起责任。三、作文题1.请结合以下材料,联系社会和个人实际,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见解或思考。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自拟标题,文字在600字以上。罗兰曾经说过:“不要急于知道什么才是成功,哪里才是巅峰。你只需要知道自己灵魂中最可贵、最有把握的那一点是什么,然后把它发掘出来,把它发扬光大。慢慢的,你自会走向成功。不管别人是否比你更聪明,更伟大,成就更高。只要你尽量发挥你自己的天赋专长,你自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成就。”略。写作(高起专)练习题一一、论述题1文学作品和新闻文章对材料“真实”的要求是否相同?1. 文学作品和新闻文章对材料“真实”的要求,从本质上讲应该是相同的。但是,这种真实的形式不一样。新闻文章对材料“真实”的要求很高,所写人物和事件应该安全真实,不容许一点虚构和作假。而文学作品的真实则表现为一种“艺术真实”,它常常通过虚构的人物和事件,来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它不能歪曲生活的某种真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对真实性要求更高,它追求事物本质的真实。2结合自己写作经验谈谈学习语言的重要性。2. “语言是人类进行和表述思维、相互交流的最主要方式”。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进行思维、表述思维、实现人际交流的活动,语言则是进行这种活动的最基本手段。语言之所以能够成为最主要的交际手段,首先是它的信息运载量最大,如现代汉语辞典收字、词五万余条,辞海收词目十二万条,牛津英语辞典收辞达数十万条,这些字、词再组成词组,连缀成句,所能包容的内涵可想而知是多么丰富。其次是语言使用的范围最为广泛,几乎所有的人都能用语言交际,而其他种种交际方式使用范围都非常有限。所以,归根结底,语言才是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人类交际工具。学生需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来谈。3为什么我们要讲究文章的文面规范和审美效果?3. 这主要是为了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讲究文章的文面规范,这是实现信息顺利传递的需要。只有文面的规范,读者才能在约定俗成的信息传播方式中,接受作者所希望传递的各种文化信息。否则,信息的传递就会有存在人为的障碍。讲究文章的审美效果,决不单单是为了使读者得到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接受一种强调的、凸现的、清晰的信息内容。4结合写作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开头?4. 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开头,是一个十分复杂和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地蓄积文思。如果文思蓄积不足,未达到一定的势能,就不可能有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的气势和能量。因此,没有充分的酝酿和思考,就不要轻率地下笔。二是要寻找到一个好的行文切入点。不同的切入点,会展示出不同的视野和情节,甚至会提炼出完全不同的主题。切入点会影响到文章的基调、色彩和内容,要慎重考虑。三是要考虑不同的文章开头技巧。有的自然度入,有的先声夺人,有的警策发端,有的总括全文,有的先叙结局,有的意象诱导等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开头方式。5什么是抒情的艺术品位?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抒情达到一个较高的艺术品位?5. 抒情的艺术品位,是指作者所抒发情感的格调和层次,艺术上的审美价值。要使自己的抒情达到一个较高的艺术品位,需要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长期修养。语言的华丽是外在的形式,可以短时期内学会的,而艺术品位是内在的精神,需要长期的蓄积和滋润。平时可以多借鉴名人的优秀作品,从中去得到艺术的熏陶和体验。6写文艺评论为什么要求“赏析交融,文情并茂”? 6. 文艺评论是一种科学,也应是一种艺术,它既需要深入细致地分析、评价对象的艺术成就或艺术特色,也需要使这种分析、评价本身也成为一种富有艺术情趣的工作。因此,优秀的评论者,也应该像优秀的创作者那样,对于自己的对象既要有冷静观察,又要有热烈的爱憎,既要有敏锐的理性剖析力,又要有生动的艺术想象力或形象捕捉力,也就是说,需要将形象的艺术欣赏和理性的艺术剖析融为一体。7说明文为什么一般要排除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因素?7. 说明文在解说事物、阐明事理时,必须客观地反映事物,决不能出于主观爱憎而任意改变说明对象的实际情况。一般不写主观感受,不掺入个人的情感因素。如果过多地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就会影响被说明事物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二、阅读题1. 阅读张坷的思想随笔这也是幸福,回答问题:这也是幸福我从没有刻意地去追求幸福,也没有苦苦地去理解幸福。我只知道:略。的流淌不也很美?!伸出手来哟,拥抱那就在你身旁的幸福。幸福,叫我时时想着别人。(散文1990年第9期)(1)这篇文章在主题的提炼上有什么新意?(2)这篇文章的主体结构有什么特点? (3)你是怎么评价他的幸福观的?1答:(1)这篇思想随笔,是在一种宁静、自由、悠闲的氛围中述说幸福的内涵。在作者看来,幸福不是一种私欲的享受,而是一种人与环境、人与他人、人与内心和谐统一的美感。“它是一种很美很美的情致,一种很美很美的意境。只要你不把它看得太神秘,太伟大,它就会悄悄走进你的小屋,走进你的心里。”“拥抱那就在你身旁的幸福。幸福,叫我时时想着别人。” 主题内涵是在情感的渲泻中自然流淌出来的,是情感水到渠成的结晶。(2)文章的主体结构属于一种并列式的逻辑结构,不是按照时空顺序,而是依照一种内在的神韵把松散的材料凝聚起来的。学生如果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可以酌情给分。(3)作者的视角和理解有独到之处。他不是从有形的、外在的物质层次去谈论幸福的享受,而是从无形的、内在的心灵层次去体会幸福的感觉。因为心灵的世界有时要比物质的世界更重要。为什么有人会说,富人会有烦恼,穷人也有欢乐。可见幸福并不是可以用钱买来的。幸福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灵的体验。2. 阅读布衣短信诗歌墙上的马,回答下面问题:墙上的马布 衣一匹马,被水墨钉在墙上它的思念飘零它的肉体和啸声薄成一张宣纸我了解它的饥渴和焦虑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代替它在城市的水泥地上奔跑,苦苦寻找一棵鲜嫩的草(http:/www.yourblog.org/Data/200411/169556.html)(1)请分析“一匹马”的象征意义。(2)简要分析短信诗歌墙上的马。(3)概括短信诗歌的主题思想2答:(1) “一匹马”、“鲜嫩的草”是象征性意象,是生物生存的领域和条件,是民族传统的个性文化,是人类健康发展的绿色空间。现代化的代价常常会吞噬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的空间。马的象征意义,除了动物、生物之外,有着更加宽广的意义。(2) 诗作的第一节一张水墨笔法所画的一匹马作品,被作者染上了情感色彩,并且完全动态化了。本来在高级的宣纸上画上了一匹骏马,多艺术化!它被人们作为高贵的艺术品点缀在自己的房间或公共场所。可是作者偏偏说马是被“钉在墙上”,这多不舒服。而且马的“思念飘零”,说明马心不在焉,身在曹营心在汉,似乎在寻觅着什么。不仅如此,它的肉体和啸声,还不能正常舒展和张扬,甚至被挤压成一张薄薄的宣纸,几近窒息。这个意象的深层内涵是什么呢?作者在下一节诗中进行了点拨。这匹马呈现出的是一种极度的“饥渴和焦虑”。为什么马会具有这种状态,因为“城市的水泥地”所代表的现代化,挤压了马的生存空间。因此,作品中的“我”在替代马在“奔跑”,去“苦苦寻找/一棵鲜嫩的草”。现代化正在吞噬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的空间。(3)现代化的进程,已经引起各国传统文化不同程度的损毁和加速消失,这会像许多物种灭绝影响自然生态环境一样影响着文化生态的平衡,而且还将束缚人类的创造力,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全面进步。传统文化需要适应这种转型,才能在这种当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这篇诗歌将引发我们对这个时代课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可以酌情给分。3. 阅读张晓风高处何所有一文,回答问题。高处何所有 赠给毕业同学张晓风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位老酋长正病危。略。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伤痕,是孤单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 (1)谈谈第一个年轻人遭遇的象征意义。(2)谈谈第二个年轻人遭遇的象征意义。(3)谈谈第三个年轻人遭遇的象征意义。略。三、作文题梁芷梅的特别的理念 特别的口号(读者1999年第3期)有如下的精彩语段: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胜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人的成功是靠自己的改变,不是靠别人的改变。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学得辛苦,做得舒服;学得舒服,做得辛苦。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知识本身没有力量,只有化为行动,才有力量。什么是真正的力量?不是随心所欲,能控制自己某些欲望才是真正的力量。有信心不一定会赢,没有信心一定会输;有行动不一定会成功,没有行动一定会失败。不要预测未来,它就在现在发生。未来永远从现在开始。明天的我是今天的我造成的。没有信念,就没有激情,就没有智慧。略。第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