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docx

    • 资源ID:35043363       资源大小:21.3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docx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品种、种质、产地、生态环境(经度、纬度、海拔、土 壤、水质、空气、气候等)、栽培技术、生长年龄、药用部位、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运 输与储藏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可以引起药材外观性状的变化以及药效成分的生成、变化,使 药材质量受到影响。药材的品种、种质与栽培一、药材的品种品种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中,一药多基原情况普 遍存在,同一药材,即便是同属植(动)物,品种不同其质量有差异,甚至很大差异,如厘 朴与凹叶厚朴,其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可相差5倍以上;如果是属(如水蛭)甚至科(如 小通草)都不同,其有效成分的类别、含量均有很大差别。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有显著差别的品种,被作为同一药材使用时,其质量常难以控制, 临床疗效也难以保证。二、药材的种质种质(germplasm)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丰富的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 遗传物质总体。一遗传物质是决定生物能否产生活性物质的前提,是决定药材品质的内在因素,种质的优 劣对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在遗传育种领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以用于育种、栽培及其他生物学研究 的各种生物类型总称为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o三、药材的栽培当前药材的生产主要有两种途径,即野生和栽培(养殖)。我国有近200种常用大宗药 材为栽培品。国家大力提倡规范化种植中药材,于2002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试行)(中药材GAP),对药材生产从种质、栽培、采收、加工、贮藏、运输等 全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这有助于提升中药材的质量。药材生产是中药药品研制、开发、生产和应用整个产业链的源头;只有首先抓住源头,逐步改变分散的、落后的种植模式,形成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 生产,才能得到质量优良、稳定、均一、有害物质不超标的药材,为形成中药安全、有效、 稳定、可控的质量体系打下基础,从根本上解决中药的质量问题和使中药走向标准化、现代 化、国际化。药材的产地一、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关系药材质量的优劣除与药材的品种、种质、栽培密切相关外,其有效成分在药用动、植物 体内的形成和积累与其产地关系亦很密切,药材的产地对药材质量优劣影响很大。二、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或称“地道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 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品种、质量的优良性。我国现在比较公认的道地药材约有 200多种。本指南采用按照我国地形地貌的自然特点和民族医药体系的中心来划分道地药材产区的方 法,将我国划分为15个药材区,现择要介绍如下。(1)川药 主要起源于巴、蜀古国,现指产于四川、重庆的道地药材。如:川贝母、 川茸、黄连、附子、川乌、麦冬、丹参、干姜、郁金、姜黄、白芷、半夏、天麻、川牛膝、 川楝子、川楝皮、花椒、乌梅、黄柏、厚朴、金钱革、青蒿、五倍子、冬虫夏草、银耳、麝 香等。(2)广药 主要指南岭以南,广东、广西和海南所产的道地药材。如:砂仁、广蕾香、 穿心莲、广金钱草、粉防己、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胡椒、 毕芨、胖大海、马钱子、罗汉果、陈皮、青蒿、石斛、钩藤、蛤蛇、金钱白花蛇、穿山甲、 海龙、海马、地龙等。(3)云药 主要指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 子、草果、金鸡纳、儿茶等。(4)贵药 主要指产于贵州的道地药材。如:天冬、天麻、黄精、白及、杜仲、吴茱 萸、五倍子、朱砂等。(5)怀药 取义源自四大怀药,现引申为河南所产的道地药材。如:怀地黄、怀牛膝、 怀山药、怀菊花、天花粉、瓜篓、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全蝎等。(6)浙药 取义为“浙八味”等浙江省所产的道地药材,如:浙贝母、白术、延胡索、 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麦冬、温郁金、莪术、桅子、乌梅、乌梢蛇、娱蚣等。(7)关药 是指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 如: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龙胆、平贝母、升麻、桔梗、牛芳子、灵芝、鹿茸、鹿角、 哈蟆油等。(8)秦药 指古秦国,现陕西及其周围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地理范围为秦岭以北、 西安以西至“丝绸之路”中段毗邻地区,以及黄河上游的部分地区。如:大黄、当归、秦先、 羌活、银柴胡、枸杞子、南五味子、党参、槐米、槐角、茵陈、秦皮、猪苓等。(9)淮药 指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鄂、皖、苏三省)所产的道地药材,如: 半夏、葛根、苍术、射干、续断、南沙参、太子参、明党参、天南星、牡丹皮、木瓜、银杏、 艾叶、薄荷、龟板、鳖甲、蟾酥、斑螯、娱蚣、崭蛇、石膏等。(10)北药 是指河北、山东、山西以及陕西北部所产的道地药材。如:党参、柴胡、 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苓、香附、知母、山楂、连翘、酸枣仁、桃仁、 慧友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代赭石等。(11)南药 指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湘、赣、闽、台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所产 的道地药材。如:百部、白前、威灵仙、徐长卿、泽泻、蛇床子、枳实、枳壳、莲子、紫苏、 车前、香禽、僵蚕、雄黄等。(12)蒙药 是指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也包括蒙古族聚居地区蒙 医所使用的药物。如:锁阳、黄芭、甘草、麻黄、赤芍、肉灰蓉、淫羊蕾、金莲花、郁李仁、 苦杏仁、刺蓑藜、冬葵果等。(13)藏药 是指青藏高原所产的药材,也包括藏族聚居区藏医使用的药材。如:甘松、 桃儿七、胡黄连、藏木香、臧菖蒲、藏茴香、雪莲花、余甘子、广枣、波棱瓜子、毛诃子、 木棉花、翼首草、冬虫夏草、麝香、熊胆、硼砂等。(14)维药 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产的道地药材,也包括维吾尔族聚居地区维医所使 用的药物。如:雪莲花、伊贝母、阿魏、紫草、甘草、锁阳、肉灰蓉、孜然、罗布麻等。(15)海药 主要指沿海大陆架、中国海岛及河湖水网所产的道地药材。如:珍珠、珍 珠母、石决明、海螺峭、牡蛎、海龙、海马等。药材的采收一、采收与药材质量、产量的关系药材质量的好坏与其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密切相关。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除取决于药用 植物种类、种质、药用部位、产地、栽培外,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 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收获率。中药材的适时采收是生产优质药材的重要环节。二、药材的适宜采收期确定药材的适宜采收期应建立在对该药材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其中 主要是要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分的单位面积产量变化结合起来考虑,以药材 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确定其最适宜的采收期。适宜采收期的确定,一般有 下列情况。1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2 .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而此高峰期前后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者,有效成分 含量高峰期是其最适宜采收期3 .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是其最适宜采收期4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单位面积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时期即为 适宜采收期5 .有多种因素影响质量的中药材、其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研究工作,计 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之有可能得到更确切的判定6 .含有毒成分的药材,应以药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集为宜。三、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不同部位在不同生长期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 和含量是不同的,故采收时间应根据中药的品种和入药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植物药类1 .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 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和产量均比较高。有些药用 植物枯萎期较早,如半夏、太子参、延胡索等,则应提前在其植株枯萎前采收。2 .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此时通常有效物质积累较多。3 .皮类 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 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少数皮类药材在秋冬两季采收,如苦楝皮此时有 效成分含量较高。肉桂则在春季和秋季各采一次。4 .叶类 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叶片繁茂、颜色青绿、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此时往往有效成分含量和产量均高。5 .花类 多在含苞待放时采收,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花初开时采收的如 红花、洋金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番红花等。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 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质量。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开放过久几近衰败的花朵,不仅 影响药材的颜色、气味,而且有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6 .果实种子类 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少数采收幼果,如枳实、青皮等。种子类药材需在果实成熟时采收。7 .全草类 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如穿心莲、淡竹叶等;有的在花盛开时采收,如青蒿、荆芥、香薰等。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收的药材习称“绵茵陈”,秋 季采收的药材习称“花茵陈” O8 .藻、菌、地衣类药用部位不同,采收时间不一。(二)动物药类昆虫类 入药部分含虫卵的,应在虫卵孵化前采收,如桑蝶峭应在深秋至次年3月中旬前采 收,过时卵已孵化,降低质量。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如土鳖虫等。有翅昆虫, 宜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因此时不易起飞,如斑螯等。(三)矿物药类全年均可采收,大多结合开矿采掘。四、采收中的注意事项保护野生药材资源 为了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坚持:按需采药:防止过量 采挖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的破坏。采收时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分期采集,合理轮采,只 用地上部分的要注意留根,以利资源的再生。轮采、野生抚育和封育:为保护中药的生物 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在中药材资源的天然生长地,因地制宜地实行野生抚育、轮采、采 育结合,封山育药,以利生物的繁衍,保持物种种源与资源更新,中药材野生抚育将野生药 材采集与家种药材栽培有机结合。药材的产地加工一、产地加工的目的中药材采收后,除少数要求鲜用外,如生姜、鲜石斛等,绝大多数要经过产地加工,形 成于药材。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是:1 .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2 .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需要鲜用的药材进行保鲜处理,防止霉烂、变质。3 .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有的药材毒性很大,通过浸、漂、 蒸、煮等加工方法可以降低毒性,如附子等。有的药材表面有大量的毛状物,如不清除,服 用时可能刺激口腔和咽喉黏膜,引起发炎或咳嗽,如狗脊、枇把叶等。4 .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通过加工分等,对药材制定等级规格标准,使商品规格 标准化,有利于药材的国内外交流与贸易。5 .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二、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1 .拣、洗 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但具芳香气味或含多量黏液 厦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车前子、拿茄子等。2 .切片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 以利干燥。但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茸等。3 .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 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但加热 时间的长短不等,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白芍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至透心,太子参置沸 水中略烫,桑蝶峭、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蜘虫。4 .熏硫 有些药材为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燥前后用硫黄熏制,如山药、白芷、 川贝母等。中国药典已不使用该加工方法。5 .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6 .揉搓 有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而使药材质地松泡,在干燥过程中要时时 揉搓,使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等目的。如玉竹、党参、三七等。7 .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 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传统的干燥方法有晒干、阴干或晾干、烘干等。(1)晒干 是最常用的、最简便和经济的一种干燥方法。多数药材可用此法,但下列 药材不宜:含挥发油的药材,如当归、薄荷、金银花等。日光直晒后易变色、变质的药 材,如某些花类、叶类及全草类药材等。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的药材,如郁金、白芍、厚 朴等。(2)阴干或晾干本法适用于上述几类不宜久晒或曝晒的药材。(3)烘干用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及时干燥。由于温度可控,加工的药材洁净,加工效 率高,适用于大多数药材的干燥。一般温度控制在5060c为好。中国药典对药材干燥的表述方法如下:(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注意事项

    本文(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