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优质教案.docx
-
资源ID:35044868
资源大小:47.5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优质教案.docx
【单元导教】第一单元导读本单元围绕“学校生活”编排了三篇课文,其中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是两篇精读课文,不懂就要问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为“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学习,带领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让学生热爱学校生活,学会学习。从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时、下课时等方面,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大青树下的小学一反映了边疆小学幸福快J 乐的学习生活。整体入手理清顺序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语文园地课文充满童趣,把花孩子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的形象展现了出来。)写孙中山私塾里上学时,有疑问时,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7C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主动积累。I /X抓住特点品析语句初步学习整合信息 介绍一种事物。习作口语交际选择要写的对象。写出他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O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猜猜他 是谁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地方和借助图片或实物和同学讲讲“我的暑假生活”。<借鉴写法学以致用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板书:友爱团结)2.(出示课件35)升华情感。教师过渡:来自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学习 生活,是那么欢乐祥和!我们也要像大青树下的这所小学的小学生一样,友爱团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们听一听,唱一唱。六、巩固练习,布,作业1 .拓展延伸:学生自由阅读校园交响乐(节选),找一找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读一读。(出示课件37)2 .课堂演练。(出不课件38、39)3布置作业。(出示课件40)(1)摘抄有新鲜感的词句在阅读本上。(2)观察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上学路上:不同民族来到学校:绚丽多彩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设计】友爱团结上课:学习认真小动物听课 下课:开心玩耍小动物看热闹 环境:铜钟大青树凤尾竹白生-【教学反思】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 词句,是学生积累语言和练习写作的一篇好教材。教材选编课文的目的是围绕“学校生活” 这个专题,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 团结。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边疆小学的校园生活,我设计了很多朗读的环节。学生在 朗读的过程中,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还让学生仿写练习,使学生对 课文内容能有较好的感悟。开学第一课,难免会有遗憾,自我感觉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今后我要细 心斟酌、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今 天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不够积极,我相信学生也会慢慢进入状态的。第一单元单元概述ex:单元妙解导就;)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 和一个语文园地。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 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 的感情。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问的故 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口语交际围绕“我的暑假生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习作以 “猜猜他是谁”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同学。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 累”三个板块。1 .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引导学生交流发现成语的特点。2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能和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借鉴课文的表达仿说 或仿写。3 .能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4 .能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5 .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6 .朗读、背诵古诗所见。7 .能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 .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2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能和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借鉴课文的表达仿说或仿写。难点1.1.能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3.3 .能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能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大青树下的小学2课时花的学校2课时不懂就要问1课时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1课时习作:猜猜他是谁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 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 们虽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 在同一间教室里共同学习。这是一所充满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中学段的起始段,要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 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 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这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步入阅读课堂, 指导他们阅读的方法。教学建议J1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 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2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应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 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 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析 句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教学目为【知识与技能】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会写本课的重点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过程与方法】1 .借助生词卡、图片等多种媒介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2 .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在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和友 爱。重占八、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会写本课的重点词语。2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难点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工教学准备匕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根据“资料袋”的提示,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g标j/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与同学交流。重,点难,点:重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和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逡.教曼旦里J一、根据提示语,说说自己的学校 上学路上:早晨,从上,从里,从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的,有的,有的, 还有的。 进入学校:来到学校,大家 在学校里:上课了,同学们在教室里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放学了,同学们在教学楼前 点题抒情: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的小学。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小学的美。2 .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引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重在读准字词的音节,在讲读课文时应侧重对字词形、 义的理解。部分字词学习提示:绒:读rongo坪坝方言词,一般指平坦的场地。场地与土有关,故为土字旁。粗形声字,米形且声。本义是指米粗糙,故“粗”以“米”表形。引申为精细和毛糙,再引申为 粗大。3 .再读课文,指名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它与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让 学生初步感受这是一所地处边陲的小学,校园景色优美,不同民族的学生团结友爱,学习认真,生活快乐。)三、再读课文,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可以同桌互读,可以分小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即可。)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3 .指名学生说,要说出自己为什么感到新鲜,是否读懂了意思。四、指导书写生字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2 .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装、静”这两个字的写法。3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布置作业1 .抄写带生字的词语。2 .熟读课文。盒栋理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上学的路上一进入学校在学校里点题抒情第二课时课时§标1 .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2 .品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3 .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和友爱。重点难点重占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和在学校生活的幸 福快乐。教学过薄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2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朗读感悟,又将 会有新的发现。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 .学习第1自然段。(1)轻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的句式说话。用“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_ (2)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通过比较,体会描写不仅要具体,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山坡”“坪坝” “开着绒球花和太阳 花的小路”都极具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3)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还有阿昌族的小 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句过于概括,句表述赘余,句运用“的”字结构显得既具体又简洁。通过对该句的理解,让学 生进一步加深“的”字结构在运用上的特点。)(4)理解词语,想象画面。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思考:有哪些鲜艳的服装? “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中各民族的服装,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体会“绚丽多彩”的意思。)2 .学习第2、3自然段。(1)请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想象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 么知道的。(2)从“不同”和“同”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同一词语用肯定和否定的形式出现,起到了强调 的作用。)(3)学生读课文,交流文中作者不直接写大家读书的声音好听,而是写各种小动物的表现的原因。(体 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及其情趣。)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景想象补充。例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 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的声音响亮一致、抑扬顿挫(学 生思考讨论。)(4)下课了,同学们在做什么?操场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描述,朗读有关的句子。3 .学习第4自然段。(1)这所小学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交流感受。(热闹、可爱)(2)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了解了那里的同学上学路上、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小学, 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3)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三、深情朗读,点题抒情1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所小学有哪些深刻的印象,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校园美丽小学生鲜艳的服饰,校园里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的枝干、摇晃的凤尾竹的影子 民族团结同学们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起做游戏,和睦相处生活欢乐一一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和看热闹2 .你能说出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吗?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四、拓展延伸,完成练笔师顺势导入练笔:同学们,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快乐地读书、游戏,你们在学校里做 些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笔,从下面的场景中选择一个写一写吧。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量磁理板段大青树下的小学校园美丽、民族团结,我们可爱的小学 生活欢乐Jt教学反思: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我首先模仿课文的结构形式,并借助有关提示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学校,不光 为学习课文内容和了解课文的叙述层次做了铺垫,而且逐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教学中,通过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关的生字词,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二课时的教学, 我力图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通过运用比较的方式对词句进行品读,把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 结合起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 .认识2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假”“背”“圈”,会写26个字和28个词语。2 .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3 .能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借鉴课文的表达仿说或仿写。4 .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阅读: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2 .默读课文不懂就要问,能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出自己的看法。3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4 .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5 .朗读、背诵古诗所见。口头表达:1 .能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2 .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书面表达:1 .能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2 .能注意些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前解析】关注结构:课文段落分明,层次清晰。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 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第一自然段:写了学生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第二至三自然段:写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 第四自然段:用“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自豪之情。关注语言: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如“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 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 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样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关注拓展:O形容颜色的成语:绚丽多彩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色彩斑斓 五光十色万紫千红 少数民族服饰知识拓展:傣族:傣族妇女传统服饰为窄袖或无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男子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 衫,下面穿长管裤,还会用布包头。景颇族:景颇族妇女传统服饰上为短襟无领窄袖衫,胸、肩和背部饰有银泡、银牌和银 穗,下为用红黑黄绿等各色毛线织出美丽图案的毛质筒裙,头饰为羊毛织成的包头,小腿包 裹与筒裙质地色泽相同的裹腿。男子穿对襟短衣和宽管长裤,戴布包头。阿昌族:阿昌族妇女上衣均为长袖圆摆对襟衣,下着筒裙,也配戴银项圈、银手镯等饰 物,还戴包头,头巾上饰花。男子穿对襟短衣和宽管长裤,戴布包头。一般穿蓝色、白色或 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戴黑色或白色包头。德昂族:德昂族也称“崩龙族”,德昂族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 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德昂族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 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 纹。【教学目标】1 .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 交流。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 某个场景。【教学重点】1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2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教学难点】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8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8个词语。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2 .学习第一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出示课件3)导语: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 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 观一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吧!2 .板书课题,(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初步把握内容1 .初读课文,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4)2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出示课件5)(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提醒学生关注“坝”的读音,防止学生“读半边”而误读。(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理解生字。教师指导:“坝”字,可以由表示平坦场地的“坪坝”,拓展到拦截水的设施“水坝”“堤坝”等; “艳”字,可在词语“鲜艳”中理解,并将“鲜艳”与下文的“绚丽多彩”相联系;可以借助课文插图 认识“凤尾竹”,再识记“凤”字;“扬”“摔”等形声字,可以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3)引导学生交流有新鲜感的词语。请同学们交流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并说一说为什么觉得有新鲜感。预设1:学生对课文描写边疆风貌时提到的事物或景物比较好奇,如“坪坝、凤尾竹”,我 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见过。预设2:学生对“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这几个民族名称比较陌生,感觉很新鲜。教师小结: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是我们没见过的事物或景物,也可以是陌生的名词, 同学们觉得有新鲜感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这些内容都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新鲜的感受。(4)教师相机指导“坪坝”“凤尾竹”这两个有新鲜感的词语。(出示课件6)引导学生观察“坪坝”这两个词语的偏旁,并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引导学生结合 课文插图了解“凤尾竹”。(5)进行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7)3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出示课件8)(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边朗读边想一想: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学生交流讨论并整理归纳。(3)教师引导整理归纳信息:上学路上多民族,绚丽多彩;上课安静,小动物 们听课;下课玩耍,小动物们看热闹。(4)引导学生圈画出学校里特别的景物。预设:大青树、铜钟、凤尾竹(板书:特别)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学校的特别之处。1 .(出示课件9)小组合作学习第一自然段,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画出自己觉得有新鲜感 的词句,再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简单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受到新鲜,是否读懂了意思,在交 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学校的特别之处。2 .组织学生圈画并交流描写画面的语句,相机指导。预设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 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结合圈画的有新鲜感的词句,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的特别之处。(1) “从从从”强调小学生是从四面八方走来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小学生还可能从哪些地方走来?试着用这个句式说一说。早晨,从(),从(),从(),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2)从“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可以看出这是一所多民族的学校。(3)适时结合课后“资料袋”引导学生了解这几个民族。(出示课件10)预设2: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1)引导学生朗读句子,通过“鲜艳”来想象理解“绚丽多彩”的意思。想象小学生服装的 颜色、样子,再想象他们在葱郁的大树下、洁白的墙边,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2)学生再读句子,体会学校的生气蓬勃。预设3: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 礼。(1)请学生朗读句子,想象学生到学校后的情景,会怎样跟小鸟打招呼,怎样向老师问 好,向国旗敬礼时的动作是怎样的。(2)引导学生关注“向向向”的句式,体会学生活泼可爱、尊敬老师、热爱国家的特点。3 .师生合作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4 .引导学生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板书:上学路上不同民族 来到学校绚丽多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运用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课文内 容,初步体会课文的表达。将句子的学习与学生初读课文是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在朗读和想象画面中理解意思,促进语言的积累。) 四、指导书写,抄写词语1 .指导书写本课生字。(出示课件11)(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2)重点指导“晨、绒、服、装”,教师范写。(出示课件12-16)“晨”上短下长;“绒”的右半部分斜钩上有一撇,要关注右半部分的笔画穿插到左半部分的 位置,使左右部分结构紧凑;“服”的第五笔是横折钩;“装”上半部分的“壮”要写得略扁,下 半部分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舒展。(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2 .抄写“早晨、穿戴、鲜艳、服装、打扮、敬爱、国旗、敬礼”8个词语。五、课堂演练,布置作业1 .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7-19)2 .课后作业。(出示课件20)(1)抄写生字3遍。抄写第一自然段”从从从”向向向”的句 式。(2)完成素养提升本课练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安静、树枝”等8个词语。2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 个场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感受到大青树下的小学在上学路上的特别之处。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所小学,看看作者在描写上课和下课时又写到了哪些特别之处吧。二、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学校的特别之处1 .(出示课件22)请学生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有 新鲜感的词句,并试着说一说:这所小学在上课和下课时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 .组织学生交流想象上课时的画面。(出示课件23)预设:上课的画面铜钟敲响了;大家一起认真地朗读课文;两只小猴子躲在窗外听 小学生读书。(1)指导学习相关句子,引导想象,理解内容。(出示课件24)出示句子: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 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 着。先让学生感知描写的内容,再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用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状态 来表现窗外的安静,侧面衬托出小学生上课时的专心,也表现了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关注“好像都在听”“那样好奇地听着“,感受拟人的表达特点,理解这段话都是 在说窗外十分安静。(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对比“大青树下的小学”和“我们的学校”,交流”上课时的特别”。 (出示课件25)大青树下的小学我们的学校大青树下的小学上课铃声是 铜钟敲响的。我们的上课铃声是电脑控制播 放的一段音乐。班上许多不同民族的学生一 起上课。我们教室里没有那么多民族的 学生坐在一起上课。教室外还有山林里的小动物 来听课。我们教室外面没有山林里的小 动物。(板书:上课学习认真 小动物听课)3 .组织学生交流想象下课时的画面。预设:下课了,小学生们在大青树下跳舞、玩耍。(1)指导学习相关句子,引导想象,理解内容。(出示课件26)出示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 鼠也赶来看热闹。引导学生想象小鸟、松鼠看到大家玩耍、游戏,赶来看热闹的情景。点拨:小鸟停在大青树枝头,叽叽喳喳地歌唱,松鼠看到兴奋处,在枝头跳来跳去, 好像在为摔跤的同学加油。写出了下课后同学们的欢乐和自由自在,反映了孩子们的幸福生 活。(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对比“大青树下的小学”和“我们的学校' 交流”下课时的特别”。(出示课件27)大青树下的小学我们的学校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 孔雀舞,摔跤。下课了,我们会玩跳绳、踢翅子, 很少有人在下课跳舞、摔跤。同学们的活动引来了许多小 动物来看热闹。没有小动物来看热闹。(板书:下课开心玩耍 小动物看热闹) (设计意图:第二、三自然段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将课文中“大青树下的小学,与自己的学校进行比较,意在将体会学校的特别之处与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结 合,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校特别之处的体会,也为下一个环节的仿说作铺垫。)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回归整体,尝试仿说1 .(出示课件28)请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讨论这所学校在环境方面 的特别之处。2 .组织学生交流反馈。(出示课件29)(1)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一步体会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如景物很独特,有“古老的铜 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墙”,这些独特的景物体现出学校的乡土气息和民族 特点。(2)让学生通过“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这一句,体会作者的自豪之 情;通过“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体会作者对这所小学深深的热爱。3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对比“大青树下的小学”和“我们的学校”,交流“环境的特别”。(出 小课件30)大青树下的小学我们的学校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凤尾竹洁白的墙一非杨树热闹的操场美丽的花坛安静的图书室(板书:环境铜钟 大青树 凤尾竹白墙)4 .回归整体,一起总结: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何特别之处。(出示课件 31)(1)引导学生按照课文描写的先后顺序说一说:上学路上上课时下课时(2)引导学生从课文描写的几个方面来说,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学校中的景物;同 学们上学的情景。5 .结合课后第三题,练习仿说。(出示课件32)(1)说说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我们在学校里都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 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2)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特别感兴趣的场景进行观察,如教室里、操场上、花坛 边。选择完场景,提示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去看看这个地方的环境是怎样的。以“教室里”为例,指导学生借助泡泡中的提示“上课的时候”"放学了”等句式说 话。(3)学生仿说。(设计意图:仿说意在促进理解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积极运用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表达, 再一次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6 .积累词语(出示课件33)引导学生对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示例:表示事物名称的:服装、国旗、教室、树枝、枝干、影子表示动作的:穿戴、打扮、敬礼、朗读、招引表示事物或人物的:鲜艳、敬爱、好奇、安静、粗壮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1.(出示课件34)主题概括:本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