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35047551
资源大小:33.1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舞之美,是人的美。它是一种艺术,当然有艺术美,但它所假之物并不是声、色、字、词, 而是天生的、自然存在的人,因此它着称是一种自然的美。当然,舞台上的演员不同于画室里的模特儿。舞蹈除自然美外,更重艺术美,于是便要讲到 衣饰。但这衣饰决不像旧戏那样给人套上死板的程式,也不像话剧那样过分地写实。它不过 是为了揭示舞者美的存在,像几片白云说明天空的深蓝;它不过是为了衬托舞者美的形象, 像流水绕过幽静的山风。为了表示飞动,西方艺术中有一种小天使,胖墩的孩子,两胁下却 生出一对肉翅,显得十分生硬。这何如我们敦煌石窟里的飞天,窈窕女子,肩垂飘带,升起 在天空。人着衣披带本是很自然的事,但这自然的衣着,顿使沉重的人体化为轻捷的一叶, 潇洒、舒展、轻盈、自如,满台生风。人外形的美,内蕴的美,都因那轻浅饰物的勾勒与揭 示而成一种美的理想、美的憧憬而挥发开来。国画界有以形写神与以神写形之争,从这个角 度观之,舞者真是靠自己的外头之形来写内美之神了。再者,飘动的舞者,又决不是静止的雕像,所以造型美外,更讲情感。这便要借助音乐。本来,演员在那铃响幕启之前,是先在体内储满一汪情感的,上台后全待那乐声的煦风拂来, 才摇曳荡漾,粼粼生辉。当我们耳闻乐声而目观舞台时,更多体味的已不是形、色、物、体, 而是神,是情,是韵,是一种充蕴全场、流动飘浮、深幽朦胧的美,是一种逆接千古、延绵 未来、辽阔久远的美。这时,长袖在台上飘动,音符在空中隐现,舞者所内蕴外观的美,一 起随着乐声溶为一股感情的潮流,在观众的前后左右穿流激荡。对观众来说,此时己不是观 看,而是在闭目听,凝神想,用心,用身,去与演员交流了。这时再看台上的演员,观众已 经绕过直观而通过她心灵深处的那一泓秋水,在波光中照见了一个是她,但比她更美的形象。 这便又是以神写形了。本来,舞蹈就是因人内心情感的摇荡而不由得手舞足蹈。明月当空,花间的李白无亲自怜, 使起舞清影,举杯邀月;大江上的曹操有雄兵百万,就横槊赋诗,醉酒江心。今舞者,正是 从人们平常不自觉的动作中,抽出最美的,规律性的东西,以衣具饰之,以音乐和之;酿成 一股酒香,反过来摇荡人的感情。所以,老者观舞,会生出不少的乐趣;少年观舞,会陷入 一片深沉;科学家在这里能为自己的规律找到美的表述方式;哲学家在这里能为自己的哲理 找到美的形象。怀素和尚观公孙大娘一舞而得书法之精妙,杜甫观公孙弟子之舞而有华章传 世。人们与其说是在欣赏舞蹈,不如说是在发现与升华自己潜在的美的意识,美的素养。因 为,无论是演员还是观者,他们都是最有灵感的高级生命。虽说表演艺术中还有话剧,但它B.“舞者和画室里模特儿的衣饰,都是为了揭示美的存在,衬托美的形象”错,”揭示美的存 在,衬托美的形象”说的是舞者的衣饰,画室里模特儿的衣饰,不是为了揭示美的存在,并 非衬托美的形象;“使对方潇洒、舒展、轻盈、自如,满台生风”张冠李戴,材料一是说“这 自然的衣着,顿使沉重的人体化为轻捷的一叶,潇洒、舒展、轻盈、自如,满台生风”;D.“使得它不能具体地描述事物、阐释道理”强加因果,舞蹈的媒质是人类自身形体动作,与 “它不能具体地描述事物、阐释道理”之间并无关系,材料二是说“舞蹈与其他不以形体动作 为媒质的艺术门类相比拟,更富表现性和抒情性,而不擅长具体地描述事物、阐释道理”。4. CC5. 这是衬托的写法。以北国之冬的寒冷有劲儿,反衬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以闽粤之冬来 反衬江南冬景的恰到好处。通过衬托,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这样写,也丰 富了文章内容。【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表达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错误,所谓“相见恨晚”,是说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 故,意气极其相投。第二段中是说“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 “我”本是江南之人,何来相见恨晚之感?应选C。4.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一似乎也缺少一点悠闲的景致"理解错误。文中说“假设再要点些景致进去,那么门前可以泊一 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作者并不认为江南的冬天缺少景致,只 是认为如果再进一步那么使之更美。7. DC8. C(1)平叛后,宰相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被贬为太 子少詹事。(2)为什么要因为险要的弹丸小地,使整个蜀地的太平百姓疲困呢?【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该句译为:当初,玄宗皇帝命诸王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进谏,认为不可以。等到这时永 王李磷反,肃宗以前就听说过高适给玄宗的论谏,就召来与他商议。“初”是当初的意思,作时间状语,单独成句,后面应断开,而“上皇”指的是太上皇唐玄宗, 不可断开,排除AB;“有素”是由来已久的意思,作“闻其论谏''的状语,不可与前文断开,而“召而谋之”是“闻其 论谏”的结果,可单独成句,排除C。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f按户数多少区分等级“错误。食邑,指我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 盛行于周。后随分封制度废弛而意义不断演化,唐宋时作为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 衔,按封爵等级而定户数多少。应选C。7.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只是以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高适,高适于是愤然离职”错误。由原文“解褐汴州封丘尉, 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可知,文中说高适离职是因为他不喜欢封丘尉一职,并没有 说他因为李林甫对他的轻视怠慢而“愤然离职”。参考译文:高适,是渤海落入。高适少年时四处流落,不经营产业,家中贫穷,客居梁、宋一带,靠乞 讨为生。他年过五十岁,才开始留意诗文,几年之间,诗文的体式风格渐渐发生了变化,因 为诗文的气质开始高雅起来了。每吟诵一篇诗歌,不久就被喜欢诗歌的人传诵了。宋州刺史 张九皋对他的才能非常惊奇,推荐他到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轻视文学,只 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高适做了汴州封丘县的县慰,但高适并不喜欢这个职位,便辞去 官职,客居游历河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见了他后很惊异,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 充当自己府上的掌书记,跟随哥舒翰入朝,哥舒翰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安禄山叛乱,皇 帝征召哥舒翰去讨伐禄山,授予了高适左拾遗的官职,后又调高适做了监察御史,仍旧捕佐 哥舒翰守潼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驰马西行,奔往行宫,到了河池郡,拜见玄宗。 于是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玄宗很赞赏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李璘在江 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当初,玄宗皇帝命诸王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进谏,认为不可以。 等到这时永王李璘反,肃宗以前就听说过高适给玄宗的论谏,就召来与他商议。高适因此陈 述江东的利益和患害,认为永王必败。皇上对他的回答很惊奇,任命高适兼任御史大夫、扬 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定江淮叛乱。战事结束后,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 帝面前进谗言,于是高适被贬为太子少詹事。不久,蜀中乱起,高适出任蜀州刺史,剑南自 从玄宗还京后,在梓、益二州分别设置节度使,官吏制度繁冗,百姓为此消耗了很大力量, 处境十分困难。高适上疏道:“蜀地位置偏远,将及山势险绝。从国家角度说,不值得扼制 它的势力。为何要因为险阻的小地方,而使全蜀的太平百姓困顿呢? “他的奏疏没有被采纳。 后来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率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高适率领本州兵马跟从西川节度使崔 光远攻打段子璋,将他斩杀。西川的牙将花惊定依仗自己的勇力,杀死子璋后,在东蜀大肆 掠夺。皇帝因为崔光远不能平息战争而发怒,于是就罢免了崔光远,让高适代替崔光远做成 都、剑南西川节度使。唐代宗即位后,吐蕃攻陷了陇右,逐渐逼近京都。高适在蜀地练兵, 到吐蕃南部的边境去攻打来牵制吐蕃的兵力,但是高适出兵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松、维 等州不久又被吐蕃兵攻陷。代宗让贵门侍郎严武代替高适的职务,把高适召回京师,任命他 为刑部侍郎,后转任散骑常待,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候,给他七百户的封地。高 适在永泰元年正月去世,追赠礼部尚书。11 . D.用典,化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 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首尾呼应,“数峰青”又回应 词的开头“风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 深化诗歌的意境。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解析】【分析】1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哀伤之情”错误。“忽闻水上琵琶声”是从侧面烘托琵琶女的琴声之吸引人,下半句是“主 人忘归客不发“,没有表达哀伤之情。1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触胪千里旌旗蔽空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4 . B.守正创新的“根”和“魂”来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15 .需要涌现更多的“寻宝人”“鉴宝人”“守护者”,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之美。【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特立独行”,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标新立异”,说明自己新颖的义理, 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语境对象不指“人:应选”标新立异、第二空,“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博大精 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 微。其形容对象多为某某内容。根据上文“典藏丰富”,此空应填“博大精深。表示意思的递 进;第三空,“美轮姜矣”,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形容装饰、布置,表演等美好 漂亮。“精妙维伦”,精美巧妙到了极点。根据语境表达节目演绎经典的美好,选择“美轮美 换”;第四空,“兼收并蓄”,指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兼容并包”,把 各个方面全部容纳包括进来。此空强调包容,而不是保存,应选“兼容并包工应选Bo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语段首句提出观点,文化自信让守正有“根”、创新有“魂第二句交代“守正"“创新''的关系; 第三、四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实例说明艺术要创新,但历史传统不变,中华美学的精神本色 不变。结合后文语境“自信”,综上分析可知,此处谈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都源于 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因此可填“守正创新的"根''和"魂”来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自信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搭配不当:“传达美”动宾不搭配,根据语境,宾语为“中华文化之美。故“传达”应改 为“传递”;语序不当:“寻宝人”“鉴宝人”“守护者”有先后逻辑,此为正确顺序。修改后的句子为:需要涌现更多的“寻宝人”“鉴宝人”“守护者”,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之美。主要靠台词;还有戏曲,但它主要靠唱腔;还有电影,那便更要借助许多手段。只有舞蹈是 纯靠人的外形与内蕴。它的美,实在是特别的。(梁衡我看舞蹈之美,原文有删改)材料二:舞蹈,这门古老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以人类自身形体动作为媒质的存在方式、呈现方 式,决定了它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人类学家常把舞蹈当成一个民族的标记物。因 此了解、认识民族舞蹈对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的精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舞蹈与其他不以形体动作为媒质的艺术门类相比拟,更富表现性和抒情性,而不擅长具体地 描述事物、阐释道理。它与音乐的特性似乎更为接近,但它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比音乐更具确 定性,它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舞蹈在其生成、开展过程中,音乐、服饰始终是重要的伴同物。舞蹈作品借助音乐营造意境、 塑造形象。服饰从保暖而开展为遮羞,逐步具有了表现礼制与审美作用。作为“语言”艺术的 文学,与作为“无言”艺术的舞蹈,相互具有启迪、滋育作用。绘画与雕塑与舞蹈更具共通性。 舞蹈借助画面、塑形所提供的想象空间,将凝聚其中的情感内容提炼、释放出来,以流动的 肢体语言予以展现,而并非简单地实现静态、动态转换。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开展,舞台美 术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辅助工程。当然,过度的舞美“包装”不仅画蛇添足,而且会导致舞蹈 本体的萎缩。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舞蹈与各种姊妹艺术的结合,绝非简单地“相加”,而是"交流相浸''的匹 配,只有如此方能有真正的整合性效果。无论怎样"综合”,人既是舞蹈艺术的创造者,又是 “物化了''的“舞蹈艺术品”,这种特质决定了它与人类的关系格外亲昵。(资华筠中国的舞蹈艺术,原文有删改)1.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材料一谈到“以形写神”和“以神与形”,分别指的是舞者通过衣着饰物表现出的美和观众 通过欣赏舞者表演,感受到的比舞者更美的形象。B.材料一举“李白”“曹操”和“怀素”“杜甫”两组事例分别说明舞蹈是因为心情的摇荡而手舞 足蹈以及欣赏舞蹈能发现和升华自己美的意识和素养。C.材料二认为古老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舞蹈之所以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原因是 它是以人类自身形体动作为媒质的存在方式、呈现方式。D.材料二认为现代科技的高度开展,为舞蹈作品的呈现增添了丰富、奇妙的手段,舞台美 术在现当代舞蹈作品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工程。2 .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舞蹈的美是人的美,是自然的舞者借助声、色、字、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美。所以它是 艺术美与自然美的结合。B.舞者和画室里模特儿的衣饰,都是为了揭示美的存在,衬托美的形象,使对方潇洒、舒 展、轻盈、自如,满台生风。C.舞蹈虽然源于生活,却不简单描慕再现生活动作。舞蹈动作因人的内在精神力量和情感 的作用而具有节奏性、韵律感。D.舞蹈的媒质是人类自身形体动作,这种存在方式、呈现方式局限性很大,使得它不能具 体地描述事物、阐释道理。3 .请结合材料,概括舞蹈与其它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燧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 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假设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 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 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 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那么渐入中年, 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 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 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 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 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 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 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柏树,那么红叶落后,还 有雪白的帽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 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假设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 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那么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 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假设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 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 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 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Y的杂 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 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假设再要点景致进去,那么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 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 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 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 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 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那么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 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入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 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 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 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 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 散散步吧!(有删改).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四段中写芦花到冬至不败、红叶三个月不落、乌柏子着在枝头、草色总带点绿意,表 现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形成了江南独特的冬景。B.第五段中“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是说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 荣辱得失。C.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 表达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D.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酒”比作“姑娘”,“调戏”一词又赋予“雪月梅”以人的思想 情感与意识,写出江南冬雪的美丽。4 .以下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篇散文从不同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作者觉得江南冬景抵得过北方夏夜,是很可爱的, 对北方的冬天生活也是很欣赏的。B.芦花、红叶、柏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到处可见充 满生机的绿意,有一种明朗的情调。C.江南的冬天,天气不冷,芦花不败,树叶难凋,草色不枯,因而在江南既感不到岁末的 肃杀,似乎也缺少一点悠闲的景致。D.第六段引用古人的诗句,揭示赞颂自然之冬的人文意蕴,抒发作者对江南冬天雪景的喜 爱。5 .文章描写江南的冬景。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还穿插了许多其他地方的景物。作者为什 么要这样安排材料?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适者,渤海蒋人也。适少覆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适年过五十, 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宋州刺史张 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 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 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禄山之乱,征翰讨贼,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仍佐翰守潼关。 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奔赴行在,及河池郡,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玄宗嘉之, 寻迁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 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 太子少詹事。未几,蜀中舌L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 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上疏日:“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缺乏以厄其势。 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 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西川牙将花惊定者,恃勇,既 诛子璋,大掠东蜀。天子怒光远不能戢军,乃罢之,以适代光远为成都、剑南西川节度使。 代宗即位,吐蕃陷陇右,渐逼京畿。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 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代宗以黄门侍郎严武代还,用为刑部待郎,转散骑常待,加银青光禄 大夫,进封渤海县候,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高书。旧唐书高适传.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C.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D.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6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解褐,“褐”指粗布衣服,“解褐”即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做官。B.行在,又称“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又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C.食邑,宋时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头衔,按户数多少区分等级。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为去世的宫员及其父祖追封官游或荣誉称号。7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高适聪颖过人,才华横溢。年过五十岁,高适才开始留意于诗歌,不久,他诗歌的意境、 风格就有了很大提高。常被人们称诵。B.高适才识非凡,屡受举荐。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的才能出众,推荐他参加有道科。河 西节度使哥舒翰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C.高适性情高做,不惧权贵。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十分轻视文辞,只是以对待举子的 礼节对待高适,高适于是愤然离职。D.高适洞察时政,见解独特。永王叛乱时,高适向肃宗陈述江东的利益和患客,谓永王必 败。肃宗因为其见解独特、高明而惊叹。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2)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以下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宋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 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 数峰青。注释湘灵: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有“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句。9 .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三句写雨后初晴的明丽景色,将弹筝人置于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 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B.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两句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生动形 象,意蕴无穷。C.词中白鹭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以白鹭似乎有意倾慕来衬托出弹筝人的美丽,同时喻指两 位听者欣赏乐曲的情形。D. “忽闻江上弄哀筝”跟琵琶行中的“忽闻水上琵琶声”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以共鸣来烘 托听者的哀伤之情。12 .最后三句“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跟白居易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秋月白”相似。请赏析其精妙之处。九、情泉默与.请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感悟经典。在浓滚长江东逝水这个节目的欣赏过程中,唐诗意同学认真聆听,仔细品味。当演员演 唱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时,他思绪万千。(1)他联想到,同样是面对这奔 腾不息的“长江”,杜甫曾在登高中吟咏过“, (2) “英雄” 二字又让他想起了苏轼赤壁赋中的“一世之雄”,头脑中涌现出的是这个“英雄”攻破荆州 后,顺流东下时的盛况“, :(3)他再三咀嚼,领悟到开篇这两 句对历史无情的慨叹,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化自信让守正有“根,创新有“魂创新绝不等于盲目的,唯有 守正,创新才能行稳致远。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典藏丰富,o 王立群在节目中品出了“敬畏”二字,“没有敬畏就没有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弘扬: 唐宫 夜宴中,14位宫廷乐师从簪花仕女图捣练图明皇幸蜀图等一幅幅古籍名画 之间穿行而来,;实景版纸扇书生途经嵩阳书院、嵩岳寺塔、 中岳庙、老君山,一路起舞,;国风舞蹈洛神水赋,舞者化身 洛神,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在水中演绎飞天姿态,跨越1000多年,重现飞天壁画雍 容神韵艺术呈现出新,话语表达更新,内涵意蕴有时代新意,但我们发现,节目中历史 传统的厚重底色没有变,中华美学的精神本色也没有改。(),因为自信所以自觉,因为自信所以内心笃定、脚步坚定。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宝藏和深厚的人文滋养。做好传统文化时代表达这篇 大文章,需要涌现更多的“守护者” “鉴宝人”“寻宝人”,向世界传达中华文化之美。1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特立独行A.特立独行源远流长精妙绝伦兼容并包B.标新立异博大精深美轮美奂兼容并包C.特立独行博大精深精妙绝伦兼收并蓄D.标新立异源远流长美轮美奂兼收并蓄.在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 32个字。1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修改。七、话题作文.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演员是心灵的工程师,塑造的是人心和世道Q演员应该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 始终以高尚的艺术品质为追求。而演员通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传递精神思想,他们的一举 一动常常牵动观众的目光,他们的道德水准也势必会影响观众,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上述材料,给青少年的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好演员的标准”为主题,结合自己的观影 看剧经历,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DC2. 媒介不同,舞蹈以形体动作为媒介;特性不同,舞蹈比其他不以形体动作为媒质的艺术门类更富表现性和抒情性,又比音乐更 富确定性;舞蹈与音乐、文学、绘画和雕塑有相互滋养的作用;舞蹈与各种姊妹艺术“交流相浸”的匹配,才能有真正的整合性效果。【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核心工程”偷换概念,结合材料二“舞台美术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辅助工程”可知,是“辅 助工程”非“核心工程”。应选D。1.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是自然的舞者借助声、色、字、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美”错,结合材料一第一段“但它所 假之物并不是声、色、字、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