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及质量控制》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
资源ID:35048613
资源大小:17.8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可靠性及质量控制》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可靠性及质量控制(Reliability And Quality Control )课程编号:03410095学分:2学时:32 (其中:讲课学时:32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统计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教材:现代质量工程,张根保,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可靠性及质量控制是一门管理类交叉性学科,它涉及生产管理学、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产 品设计与制造工艺、应用数理统计等多门学科,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类专业学生的重要选修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研究可靠性与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工程应用。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树立产品质量意识,掌握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技 术、稳健设计(田口方法)、质量功能展开、可靠性工程的基本知识等内容。本课程的教学与实施以课堂教学为主,一方面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并组织学 生进行研讨,另一方面将走出课堂,结合课外企业参观实习,现场讲解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步骤 和特色,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树立产品质量意识,掌握可靠性及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了解IS09000质量标准体系及认证,掌握并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及工作方法;(3)掌握产品从设计阶段引入质量设计到制造阶段进行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提高产品质量与经济性的关系;(5)初步掌握可靠性的一般设计与分析方法;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质量工程概述(-)课程内容(1)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和重要性;(3)美日质量工程的特点比较;(4)质量工程的发展史及技术发展趋势。(二)教学要求本章需要了解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意义,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以及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和 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三)重点与难点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意义。第二章质量工程的基本原理(一)课程内容(1)质量管理与策划;(2)几位质量大师的质量哲学;(3)八项质量管理原则;(4)质量经营战略。(二)教学要求了解质量大师的质量哲学观,理解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了解质量管理创新及质量经营战略,知 道现代质量工程的基础性工作的组成。(三)重点与难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第三章全面质量管理(一)课程内容(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3)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4)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与实施(二)教学要求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内容、工作方法及组织实施的步骤。了解质量管理诊断的内容。(三)重点与难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内容。第四章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质量认证(一)课程内容(1) 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2) 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及IS09001: 2000标准简介(3)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4)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认证(二)教学要求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原理和原则,理解IS09000标准,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质量认证的环节及步骤。(三)重点与难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原理和原则。第五章面向质量的设计(一)课程内容(1)三次设计(2)质量功能配置(3)参数设计(4)容差设汁(5)可信性设计(二)教学要求熟练掌握面向质量的各种设计方法。(三)重点与难点三次设计的概念及方法。第六章质量控制常用技术(一)课程内容(1)质量工程中的数据(2)工序能力分析(3) T序控制(4)控制图理论(5)常用统计工具(6) 6。质量管理(二)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并会应用质量控制的常用技术。重点掌握6。质量管理原理并会应用。(三)重点与难点工序能力分析及6。质量管理原理。第七章 制造过程质量自动控制(一)课程内容(1)制造过程质量自动控制的概念(2)制造过程质量自动检测与控制的原理(3)质量数据采集及其自动化(二)教学要求了解制造过程质量自动控制的概念、检测与控制原理及其自动化的过程。(三)重点与难点制造过程质量自动检测与控制的原理。第八章质量检验理论与方法(一)课程内容(1)质量检验概述(2)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和实施(3)抽样检验方法(4)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及其应用程序(二)教学要求掌握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及抽样检验方法。(三)重点与难点质量抽样检验方法。第九章质量经济性(一)课程内容(1)质量经济分析概述(2)质量成本分析(3)质量经济分析(二)教学要求了解主要介绍质量成本的概念和质量成本数据收集、分析、预测、控制等内容。(三)重点与难点质量经济分析。第十章可靠性设计与分析(-)课程内容(1)可靠性的概念、可靠性的设计分析流程及相关技术;(2)可靠性设计方法(3)可靠性分析方法(-)教学要求了解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基本的内容。(三)重点与难点可靠性的设计方法。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 四、学时分配及及教学方法章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课堂 教学实验上机课程 实践小计第一章22讲授法目标1第二章22讲授法目标1第二早22讲授法目标1、2第四章22讲授法目标1、2第五章55讲授法目标1、3第八早55讲授法目标1、3第七章22讲授法目标1、3第八章224讲授法、现场教学目标1、3第九章22讲授法目标1、4第十章66讲授法目标1、5合计30232五、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考核权重支持的课程目标课堂表现、作业出勤率、参与度、 作业准确度20%目标15大作业技术综述40%目标15课程实践1个现场教学10%目标13六、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对应考核形式实际评测结果(学生达到的平均水平)课程目标1大作业报告平均分(百分制)=65课程目标2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综合平均分(百分制)=65课程目标3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践综合平均分(百分制)=65课程目标4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综合平均分(百分制)=65课程目标5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综合平均分(百分制)=65七、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i.质量工程,杨晓英,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k2017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