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知识点.docx
寄生虫一、名解1、寄生生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收益的一方称 为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二者的生活关系称为寄生。2、寄生虫parasite:过寄生生活的生物中,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 生动物称为寄生虫。3、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阶段,当 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病症,此 类寄生虫称为机会性致病寄生虫。4、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人是血吸虫的终宿 主。5、中间宿主: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所寄生的宿主。6、保虫宿主(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 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 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7、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正常发育成虫,但能存 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 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8、土源性蠕虫:有些寄生虫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它的虫卵或幼虫直接 在土壤中发育至感染阶段而感染人,这种寄生虫被称为土源性寄生虫,为直接型 生活史。9:生物源性蠕虫:有些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必须在 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才能感染人,称为生物源性寄生虫,为间接型生活 史010、带虫免疫(premunition):某些寄生虫感染后,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 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药物 马区虫后 宿主免疫力随之消失。11、伴谒免疫:活的成虫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虽对体内原有 的成虫不发生影响,可以存活,这种活动性感染与免疫力并存的免疫状态称伴随 免疫012: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史中,能感染人体的阶段称感染阶段。13、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称为异 位寄生。14、幼虫移行症:是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不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 些幼虫在体内存活并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病变。14、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人体寄生虫病中,有些寄生虫病可以在人与脊椎动物 之间自然地相互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15、医学原虫:单细胞真核动物,虫体微小,却能够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 如摄食、代谢、呼吸、排泄、运动及生殖等。15、成囊:滋养体在肠腔里形成包囊的过程称为成囊,滋养体在肠腔以外的器官 不能成囊。16、再燃(recrudescence):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假设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 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再 燃。17、复发(rel叩se):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 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复发。16、世代交替:有些寄生虫兼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才能完成一代的发育,即无 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世代交替进行。17、原体腔p:在虫体的体壁与消化道直间有一腔隙,因为上皮细胞构成的体腔 膜,故称为原体腔或假体腔。18、机械性传播:有些节肢动物在传播疾病时,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活体表没 有明显形态和数量变化(在特定条件下虽可增殖,但并非传播之必须),节肢动 物在传播中仅起携带、输送病原体的作用,这种传播方式称为病原体传播。19、生物性传播:有些节肢动物在传播疾病时,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必须经历 发育、繁殖或完成生活史某一阶段后才具有感染性,节肢动物时期完成生活史或 传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种传播方式称为生物性传播。20、变态: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它经历从外 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及行为的一系列的变化,称为变态。21、生殖营养周期:蚊每次从吸血到产卵的周期称为生殖营养周期,分3个节 段:寻找宿主吸血;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寻找孳生地产卵。22、生理龄期:雌蚊的生殖营养周期的次数是蚊虫存活时间的一个度量指标,称 为生理龄期。23、自体内感染:患者体内已有成虫感染,当遇到反胃、呕吐时,肠道的逆蠕动 可将孕节反推入胃中引起自身感染。24、自体外感染:患者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而引起再感染25、异体感染:误食他人排出的虫卵引起。26、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病症和体征, 称为带虫者。27、多寄生现象: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时,称为多寄生现象。28、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 生命活动、生存繁殖规律,说明寄生虫与宿主和外界环境因素相关的一门学科。人体寄生虫 学的内容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三局部。29、中绦期(metacestode):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时期称为中绦期,各种绦虫的中绦期形 态结构和名称不同。30、棘球坳砂:原头蝴、生发囊、子囊可以从胚层上脱落,悬浮在囊液中,称为囊砂或棘球 蝴砂。二、填空1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包括(总论):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三部 分。2 .世界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3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钩虫病。4 .寄生虫共生的利害关系主要有:共栖,互利共生,寄生。5 .根据寄生关系的性质分类: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6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1.掠夺营养2.机械性损伤3.毒性与免疫损伤.寄生虫流行病的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8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9 .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役源性。10 .控制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2、原虫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三局部组成。13 .寄生虫进入人体的途径有:经口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刚地弓形虫,蛔虫,日本血吸虫,绦虫等;经皮肤感染:疟原虫,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等;经胎盘感染:弓形虫,疟原虫等;经输血感染:疟原虫;在宿主内复制:微小膜壳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包括包囊和滋养体14 .在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少见,卵形疟原虫罕见。15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四种类型: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 虫和三日疟原虫,其中,其无性生殖过程是在体内进行,有性生殖过程是在体内进行。16 .疟疾发作的表现为: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第二中间宿主为:溪蟹、喇站等17 .日本血吸由生活史过程中,对宿主造成损害的阶段:尾物、童虫、成虫、虫 卵(最重要).虫肉芽肿(IV型超敏反响)发生时,可引起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 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趋向,集聚于日本血吸虫虫卵周围。18 .我国将晚期血吸虫病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侏儒型.我国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划分为3个类型,即水网型、湖沼型、山丘型。19 .人感染囊虫病的三个途径:自体内重复感染自体外重复感染异体感染.棘球蝴砂(泰砂)包括:原头蝴、生发囊和子囊20 .人可作为牛带绦虫的终宿主;可作为猪带绦虫的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人患包虫病是因为食入含有囊尾物的猪肉。21 .生殖营养周期分为:寻找宿主吸血,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寻找孳生地产卵。22 .变态包含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及行为等一系列变化。23 .旋毛虫幼虫致病的病理阶段 侵入期,幼虫移行期,囊包形成期三个阶段。三、大题1.为什么我国蛔虫病分布广,感染率高雌虫产卵量大;生活史简单,虫卵在外界环境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直接发育为感染期虫卵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粪便管理不当,污染环境和土壤;5不良的饮食和卫生习惯等2.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形态区别3.列表比拟蛔虫、钩虫生活史的区别十二指肠勾虫美洲钩虫体态“C”形,前端与后端均向背侧弯曲“S”形,前端向背侧,后端向腹面弯曲口囊腹侧前缘两对钩齿腹侧前缘一对板齿交合伞略呈圆形略呈扁圆形背肋远端分两支,每支分三小支近端分两支,每支分两小支交合刺两刺长鬃状,末端分开一刺直尖,一刺倒钩,两刺包于一鞘内尾刺雌虫有无蛔虫钩虫类别土源性线虫移行途径循环系统一呼吸系统一消化系统寄生部位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感染阶段外界发育为丝状物感染人体在外界那么发育为感染期卵感染人体感染方式经皮肤感染人体经口感染营养来源以血液为食以肠内半消化食物为食4.钩虫会导致哪种类型的贫血简述其原因钩虫会导致宿主慢性失血而引起的贫血。钩虫吸血时能分泌抗凝素,使伤口不 易凝固而有利于其吸血。主要失血途径有:钩虫本身吸进而又很快排出的血液 (吸血量);钩虫吸血时咬附部位渗出的血液(咬附点渗血量):虫体更换咬附 部位后,原伤口在凝血前继续渗出的血液(移位伤口渗血量);虫体活动造成组 织损伤而流失的血液,因此宿主长期慢性失血,体内铁和蛋白质不断损耗而出现 贫血。病人可出现系列病症,最终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劳动力丧失、妇女停经、 流产等,严重危害了人的健康。5.日本血吸虫肉芽肿形成机制在虫卵成熟以前,卵周 围的组织反响极轻微。当虫卵发育成熟后,虫卵中的毛坳分泌 可溶性虫卵抗原(Sm),透过卵壳释放到周围组织中,巨噬细胞吞噬、处理这些抗原,并将抗 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使其分化增殖为致敏T淋巴细胞。致敏T淋巴细胞再 次接触可 溶性虫卵抗原时,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吸引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纤维母细 胞聚集在虫卵的周围形成虫卵肉芽肿。6.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有何区别主要区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体长24米4s8米节片7001000个,较薄,略 透 明10002000个,肥厚,不透 明头节呈圆球型,有顶突及两18 小钩略呈方形,无顶突和小钩成节卵巢分3叶卵巢分左右两叶孕节子宫分支每侧7-13支, 节片脱落子官分支每侧1530支,多 为数节相连脱落囊尾坳头节有小钩头节无小钩终宿主人人中间宿主人、猪牛科动物7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哪一种对人的危害大?为什么?猪带绦虫对人体危害性大。这是由于猪带绦虫不仅成虫寄生于人体肠道,而且其囊尾蝴能够 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寄生,特别是寄生在一些重要的组织器官,如脑、眼部的囊尾蝴可引起严 重的损害。牛带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囊尾蝴不寄生于人体,因此,牛带绦虫对人的 危害小。此外,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均可引起肠粘膜的损伤,由于猪带绦 虫的头节上有顶突和小钩、对肠粘膜的损伤较大,故猪带绦虫引起的消化道病症较明、显。8 .为什么猪带绦虫患者常伴有囊虫病因为患者假设是猪带绦虫病就有可能通过以下两种感染方式而患囊虫病:自体内重复感染:绦虫病患者恶心、呕吐时,肠的逆蠕动将孕节返入胃中引起感染。自体外重复感染:患者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而将自己排出的虫卵吃入造成感染。 因此猪带绦虫病患者常伴有囊虫病。9 .列表比拟华支睾吸虫,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寄生部位肝胆管小肠肺,胸腹腔肠系膜静脉感染阶段囊物囊坳囊坳尾蝌感染方式经口经口经口经皮肤中间宿主I豆螺,沼螺 II淡水鱼,虾扁卷螺I川卷螺 口溪蟹,蛀钉螺植物媒介水红菱,羊葬排出途径粪便粪便粪便或痰粪便致病特点胆管及周围炎 症,肝胆管阻 塞,肝硬化肠黏膜炎症,肠功 能紊乱肺内成囊,虫体窜 扰尾坳性皮炎,肉芽肿, 大便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