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1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docx
-
资源ID:35051974
资源大小:9.24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1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docx
谈创造性思维教案教学目标:分析创造力各因素间的关系。梳理文章层次,掌握递进的 说明顺序。品读语言,体会议论文中商讨对话式的语言表达的作用教学重点:分析创造力各因素间的关系。梳理文章层次,掌握递进的 说明顺序。教学难点:品读语言,体会议论文中商讨对话式的语言表达的作用教学流程:一、 导入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表达了什么哲理?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2、从这一现象背后还能引发哪些富有智慧的思考呢?一一引入课文二、梳理层次间关系1、阅读课文,思考:本文探讨了什么话题?如何具有创造性思维2、围绕话题分了几个局部进行阐释?说清了哪些关键问题?1-3有好奇心4-8运用知识9-12留意灵感13总结归纳3、用自己的话阐述好奇心、知识、灵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4、本文的议论顺序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递进顺序层次鲜明,具有较强的逻辑说服力三、品析层次间的过渡1、在写作中,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引导读者的思维不断深入的?(宏 观与微观)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承上启下的段落;以否认性的转折推动思考的逐层深入。环环相扣。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作者试图与读者建立怎样的关系?结合文本思考,这种关系确实立是否必要?建立合作商讨、对话的关系。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更容易被读者 接受。3、运用文中的过渡词,就一个话题进行分两到三个层次进行逐层深 入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