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优质教案.docx
-
资源ID:35054991
资源大小:269.81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优质教案.docx
第三单元导读【单元导教】本单元围绕“童话世界”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是 两篇精读课文,那一定会很好一块奶酪是两篇略读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通过学习,带领学生感受“童话世界”的奇妙,让学生爱上童话,爱上阅读。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一块奶酪选择角色、地点和时间,创编事运用多种手段编写 童话故事。习作快乐读书吧J件的起因。加入新角色,让故事更丰满。给 故事创编个意外,然后再解决意 外。添加细致描写,充分运用语言、 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让情节 更吸引人。一总结童话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学习3种修改符号及用法,并能在习作中使用。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 入故事中阅读童话。乐于分享读书成果。J借鉴写法 学以致用梳理学法 学以致用拓展阅读 享受阅读预设: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 福”指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 感受到作者压抑在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 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板书:残酷现实 美好幻想 悲惨命运)(设计意图: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理解“幸福”的意蕴,体会小女孩的不幸, 结局的悲惨,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四、感悟总结,阅读拓展1 .读后感悟。(出示课件42、43)引导: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这个小女孩说。先读一读下面这首小 诗,然后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吧!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刘倩倩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我悄悄地留下一个。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要把蛋糕送给她,我一定不把它弄破。我一定不把它弄破。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在一夬儿唱那最美丽的歌。哥哥给我一盒歌片,你想知道她是谁?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2 .课堂小结。(出示课件44)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时能够运用幻想与现实相 结合的方法,学以致用。3 .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6)课文主要讲述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强 烈不满。4 .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7、48)安徒生童话由丹麦作家安徒生所作。兼具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它追求真、善、 美,充满着对弱小者的同情,对强暴者的抨击;在美妙的故事中,蕴含着醇厚的诗意,其中 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格林童话产生于19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 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其中青蛙王子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等深受 广大儿童读者喜爱。五、巩固练习,布置作业1 .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9、50)2 .布置作业。(出示课件51)(1)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2)完成素养提升本课练习。【板书设计】大年夜冒雪卖火柴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次第二次擦燃火柴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大火炉圣诞树 奶奶残酷现实美好幻想悲惨命运跟奶奶飞走了冻死街头【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其中一个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整个故事想象 丰富,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本单元另一个语文要素是“试着自己写童话,编童话”。 因此我从整体入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感悟交流,并感 受童话的表达方法。学习本课的重点一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三是通过课 文,使学生走近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教学中,我以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朗读感受想象的神 奇。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 如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读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并且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除了读,我还重点训练了学生的说。小组讨论说,全班交流说等形式。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表达活起来。8 卖火柴的小女孩本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主要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文中实写和虚写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通过这篇童话,表达了安徒生对穷苦人民 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关于安徒生的童话,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陌生的,很多学生从幼儿时代就对他的作品丑小鸭 耳熟能详,所以学习本课对他们来说应该不难。另外,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在 阅读中能通过自己的感悟,品味出作者所蕴含的对穷苦人民给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 不满。教学本课时,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念,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 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同时把读、思、议、感结合起来,重点感受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设身 处地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知识与技能】1 .会认11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 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3 .能和同学交流文中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读、思、议相结合,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W-占2=.八、识记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课文。难点和同学交流文中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教师: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安徒生生平的资料和图片等。2课时第一课时1 .会认11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占会认11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1 .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 小女孩,在大年夜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了怎样 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2 .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二、检查预习,激起兴趣1 .本文的作者是谁?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指名学生说)2 .学习生字、词语。3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师生正音。4 2)讲字形,用彩色笔标出易写错的笔顺。(3) “开火车”读生字,边读边写,识记生字,组词语。(师重点指出“挣、几、晃、喷”是多音字, 在文中分别读 zh6ng、jT、huang> pen)3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读后评议。4 .读书感悟。(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哪个词可以用来形容小女孩的处境?(可怜)(2)小女孩可怜在哪里?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你对文中哪些句段印象最深刻?(分小组交流)三、读中感悟,理清脉络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 .围绕主题,简单概述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 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3 .理清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提炼标注:悲惨生活美好幻象冻死街头四、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1 .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指名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小女孩很可怜,小女孩太悲惨了,小女孩在人世间没有人关爱)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结合具体的语句,引导与 汇总。(非常寒冷,非常饥饿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 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 一个硬币;爸爸一定会打她的。)3 .让学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出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 感受小女孩的可怜。4 .指名配乐朗读。(播放乐曲天鹅)5 .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五、布置作业1 .抄写生字词语。2 .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试着读出人物的情感与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一擦火柴f冻死街头第二课时课时9标J,、1 .深入品读,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 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重占深入品读,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文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回味内容,导入主题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还记得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新年即将来临,人们本应该 是高兴、欢乐、幸福的,可是,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你觉得她的处境是怎样的?谁能把自己感受最深的 句子读给大家听呢?二、深入品读,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1 .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感受。2 .以小组汇报的方式,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在擦燃火柴后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 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很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了去世 的奶奶。)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得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小女孩命 运的悲惨。3 .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三、围绕中心,提出疑问1 .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小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 提出问题。2 .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 福中走去。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两个“幸福”是什么 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3 .恰当导入,揭示“幸福”。(1)句中有两个“幸福”,你是怎样体会的?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 所以说在幻象中她是幸福的。而第二个“幸福”不是真正的、现实中的新年里该有的幸福,而是指她悲惨 地死去,不再忍受现实的痛苦,所以是幸福的。(2)作者这样表达,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幸福”1 .小女孩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2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3 .观看表现美丽幻象的动画片,学生朗读,感受小女孩虚幻的幸福。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现实1 .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唉,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 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 了下来,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2 .提出话题,相互交流:现实的残酷,小女孩命运的悲惨。3 .比较句子:(1)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 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2)她又擦了 一根。 (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4)她在墙上又擦着了 一根火柴。 (5)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小女孩由开始的“不敢抽出一根”到“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中才能得 到满足。4.配乐读。(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六、拓展延伸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 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 了吗?课外把这些童话作品找出来读一读吧!盒段理板段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堂课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了 “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习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对爱心的呼唤,这些都是令人震撼、发人深省的,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有指导意义。在教 授时,我注重抓住本课的特点:篇幅长、故事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合作读、集体 研读等途径,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地品读和感悟。让学生在 读中质疑、读中理解、读中反思、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将文本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读出自己独特的感 受来。【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1 .认识46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和33个词语。2 .能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申、介”等7个生字。3 .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4 .背诵关于“理”的3条谚语。5 .能了解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用法,并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时尝试使用。阅读:1 .默读课文,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的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2 .能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相应的语气。3 .能产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的兴趣,自主阅读3本童话,了解 故事的内容。4 .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 童话。5 .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口头表达:1 .能把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能体会故事中朋友间的真挚情谊。2 .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3 .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书面表达:1 .能借助教材提示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2 .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3 .能给习作加题目。8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前解析】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在下着大雪的大年夜,一个为了生活被迫卖火柴的小女孩冻 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痛恨,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关注文本:本文是第三单元童话单元的第一篇,童话是学生们最受欢迎的一种体裁。学 习本文不仅仅要了解课文表现的内容,还要学习童话的写作方式,因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因此由读到写也是本文的重点。关注结构:课文先写了小女孩悲惨的处境(1-4段),接着写了小女孩在5次擦燃火柴后 看到的种种幻象(5-9段),最后写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结局(10-11段)。【教学目标】1 .认识“旧、饿”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 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2 .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3 .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教学难点】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旧、饿”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 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2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了解作者1 .(出示课件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关注了哪些信息?有什 么疑问?学生观察,交流:(出示课件4)预设1: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屋子里、街道上都亮着灯,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预设2:屋顶上、街道上都覆盖着一层白雪。小女孩穿着很单薄,光着脚走在雪里,身 后留下一串孤独的脚印。预设3:这么冷的天,还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一个人光着脚走在街道上呢?2 .(出示课件5)引导:是啊,这还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一一大年夜呢,家家户户团聚的日 子,小女孩为什么会孤零零一个人流落街头呢?让我们一起到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名篇卖 火柴的小女孩中去找答案吧。3 .教师板书课题,(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齐读课题。4 .了解作者。教师介绍:想必大家对这个故事有所了解,这篇童话故事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 作品。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作者的介绍吧。(出示课件6)安徒生(1805-1875),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他出生于丹麦中部的小城市欧登塞。被誉为 “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设计意图: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快速带学生进入情境。通过 对作者的介绍,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引起学生阅读安徒生其他作品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出示课件7)初读课文,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做上标记。2 .学习生字词。(出示课件8)(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理解生字。教师适时指导:“燃”“焰”“烛”都有火字旁,可以一起识记。火字旁的字,多与火有关。(3)读准多音字。(出示课件9)引导学生发现:“挣”在“挣脱” “挣钱”等词语中读zheng,在“挣扎”中读zhengo “几”在“几乎” “茶几”等词语中读ji,在“几个” “几何”等词语中读ji。“晃”在“明 晃晃”“晃眼”等词语中读huang,在“摇晃” “晃动”等词语中读hu/ng。“喷”在“喷香” 中读p6n,在“喷泉”中读pOn。(4)进行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10)3.厘清文章脉络。(1)(出示课件11)请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简要说说课文内容。出示填空,让学生补充:课文先写小女孩()火柴,再写小女孩()火柴,最后写小女孩()在街头。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出示课件12)1-4自然段: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因为卖不掉火柴不敢回家。5-9自然段: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亮光中看到了幻象。10-11自然段: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2)(出示课件13)引导:了解了各部分内容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吧! 出示填空,让学生补充:在, 一个赤脚的小女孩在街头,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五 次擦燃火柴,在亮光中,她看到种种美妙的幻象,最后 O(板书:大年夜冒雪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街头)(设计意图: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三年级教学的重难点,通过直观的提示,帮助 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让课文主要内容一目了然。)三、学习第1一4自然段,品味小女孩的“可怜”1 .(出示课件14)请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这是一个()的小女孩。预设:可怜/又冷又饿/美丽/痛苦/贫穷2 .(出示课件15)引导:再读课文,用上文中的词句具体描述你对这个小女孩的感觉。预设1:这是一个(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的小女孩。预设2:这是一个(有着金黄色卷发的很美丽)的小女孩。预设3:这是一个(又冷又饿,冻得蜷着腿缩成一团却不敢回家)的小女孩。3 .(出示课件16、17)指导朗读:请找出这一部分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试 着读出自己的感受。小组交流,全班分享。预设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 黑的晚上,一个穷苦的小女孩,没戴帽子,赤着脚在街上走着。生:我从“冷极了、下着雪、又冷又黑”这些词语中感觉到这个夜晚特别冷,在这么冷 的大年夜,小女孩却“赤着脚”在街上走,她真可怜。预设2: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生:看似简单的两个“谁”,强调了没有一个人买她的火柴,也没有一个人给她硬币,小 女孩的寒冷除了来自天气,更来自人们的冷漠无情。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小女孩的悲惨境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层次概括内容,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语言 积累。又通过朗读,让学生用心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四、指导书写L指导书写本课生字。(出示课件18)(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2)重点指导“柴、焰”,教师范写。(出示课件19、20)“柴”上半部分略扁,下半部分的撇、捺要舒展。上下部分之间要紧凑一些。“焰”右下部分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注意左右穿插。(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2.抄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五、巩固练习,布置作业1 .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1、22)2 .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3)(1)抄写生字3遍。(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2 .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24)引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第1-4自然段,了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苦难的现实 生活。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我们跟随安徒生一起去看看吧!。(设计意图:简短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快速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二、学习第5-9自然段,品味小女孩的“幸福”1 .借助表格,梳理内容。(1)(出示课件25)请学生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 回出相关句子。学生回答,老师相机出示句子:(出示课件26)e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她又擦了 一根。令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今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令她赶紧擦着了 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总结:小女孩一共擦了五次火柴。(2)梳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出现幻象的过程。(出示课件27)明确学习任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 的愿望?请同学们试着填写下面表格的前三列吧!次数幻象愿望现实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总结表格如下:(出示课件28)次数幻象愿望现实第一次温暖大火炉渴望温暖第二次喷香的烤鹅渴望食物第三次美丽的圣诞树渴望欢乐第四次慈爱的奶奶渴望家人疼爱第五次和奶奶一起飞走渴望光明和快乐入情入境,感受小女孩的愿望。(出示课件29-33)令第一次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预设:小女孩极度渴望温暖,所以眼前出现了温暖的大火炉。通过对幻觉的描写反衬出 现实之中的小女孩是多么寒冷。令第二次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预设:小女孩实在太饿了,她渴望得到食物,尤其是在大年夜,她更渴望得到美味的食 物,所以她在幻象中看到了烤鹅。令第三次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预设:这时是大年夜,小女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在圣诞树下过一个温暖的大年夜,感 受节日的幸福。令第四次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预设:在温暖、食物和快乐的愿望后,小女孩更渴望得到家人的疼爱,因此出现了慈爱 奶奶的幻象。令第五次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预设:表达了小女孩渴望生活在光明和快乐中的美好愿望。交流现实情况,根据表格复述故事。(出示课件34)提问:每一次点燃火柴,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小组讨论填写表格第四列。师生共同交流、完善,如下:(出示课件35)(板书:第一次大火炉次数幻象愿望现实第一次温暖大火炉渴望温暖寒冷第二次喷香的烤鹅渴望食物饥饿第三次美丽的圣诞树渴望欢乐痛苦第四次慈爱的奶奶渴望家人疼爱孤独第五次和奶奶一起飞走渴望光明和快乐冻死第二次烤鸭第三次圣诞树第四次奶奶第五次跟奶奶飞走了)引导:你能看着表格来复述吗?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现实又是怎样的?2 .细读小女孩的幻想,说说感受。(1)(出示课件36)引导:请大家轻声读一读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幻象,把感触最深的地方画下来,并在旁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吧!(2)组内交流,全班分享。(出示课件37)示例: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 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 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预设1:小女孩多么想在圣诞树下唱歌、跳舞啊。作者以幻想中的快乐反衬小女孩现实 的悲惨。预设2:大年夜的时候我会和家人一起享用美味的大餐,与小女孩相比,我的生活真幸 福。(3)融入感受再次朗读。3 .交流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不同表现。(出示课件38、39)(1)提问:小女孩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她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令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令她又擦了 一根。令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令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令 她赶紧擦着了 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预设:第一次,小女孩“终于抽出”是犹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是“赶紧 擦着”很迫切,毫不犹豫。小女孩擦燃火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是因为眼前的幻象一次次破灭,希望一次次落空。 而第四次的幻想中出现了最疼小女孩的奶奶,小女孩急于抓住一份希望,所以最后就擦着了 一大把火柴。(设计意图:借助问题提取信息,并以表格的形式分层进行梳理,降低了学习难度,让 学生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看到的幻想的美好和现实的悲惨。)三、学习第10、11自然段,理解“幸福”的意蕴(出示课件40、41)请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讨论“幸福”的意蕴。提问: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却“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预设:小女孩在临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的,特别是 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嘴上还带着微笑。提问:小女孩是在饥寒交迫中冻死的,为什么说“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 向新年的幸福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