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docx
-
资源ID:35061383
资源大小:23.7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西省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docx
江西省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一、诗歌鉴赏(2022 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山秋色图胡行简连山缥缈树槎牙,江上西风雁影斜。万迭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家。注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槎(chd)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万迭:万重。 野人:山野之人。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2.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2021 江西)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3.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C. “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表达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020 江西)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庆清朝慢 踏青【宋】王观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那么个,阴那么个,馆仃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注】东君:楚辞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小双鸾:指古代妇女鞋上绣成第1页共7页 的鸾凤。馆灯(dou di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眉山:西京杂记上说卓 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假设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5.以下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这首词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B.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敬意。C.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沉着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D.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敛、眉头紧锁的神情。6.以下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词的开头写雨水的对仗句,富有形象性;下阕运用夸张手法,增添了喜剧色彩。B.词的下阕用口语写天气变化,活泼有意趣;用“镂”“拨”描写姑娘们的行动,用词精巧。C.词中化用唐人诗句,自然贴切,如出己手,表达了词人熔铸前人诗句的本领。D.这首词充满生活气息,写法新颖,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很有特色,是豪放词中的佳作。二、课外阅读(2022 江西)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胡澹庵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日:“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张无垢谪横浦,寓 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泊北归,窗下石上, 双趺之述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所推。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圣贤之 学亦然,东坡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J朱文公每借此句作话头, 接引穷乡晚学之士。(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注胡澹庵:人名。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昧爽:天将亮未亮时。泊(ji):及。 趺(fu):同“附北足背。这里指脚。少陵:即杜甫。老苏:指苏洵。欧公:指欧阳修。朱文公: 即朱熹。7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执()(2)是()(3)之()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2)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9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悟出的道理。(2021 江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何晏七岁,明慧假设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 故,答日:“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第2页共7页张吴兴生八岁,齿亏,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日:“君口中何为开狗窦? “张应声答日:“正使君辈从 此中出入J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感共叹之,日:年少,一坐之 颜回。仁祖日: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日:假设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日: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 无止匕,必不明。(节选自世说新语)注令方:使其成方形。将:带、领。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那时(谢仁祖)言谈中已表 现出奇异的领悟能力,跻身于上流社会。坐:座位。尼父:指孔子。10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年()(2)戏()(3)咸(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氏之庐也。(2)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12 .选文中四个孩子,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 (2020 江西)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秋七月,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入宫中,太祖谓日:“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J公主笑 日:“此所用翠羽几何? ”太祖日:“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 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浸之端? ”主惭谢。主因侍坐,与皇后 同言日:“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乘以出入。”太祖笑日:“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 金银为饬,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 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节选自资治通鉴)【注】公主:太祖之女。襦(nl):短袄,外套。饬:装饰。肩舆:指抬的小轿。13.以下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宫闱戚里/必相效B.展转/贩易C.实汝/之由D.苟/以自奉养为意14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衣()(2)几何()(3)念()15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岂可造此恶业之端?(2)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16 .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第3页共7页参考答案:1 . B2 .画作展现出万重秋天的美好,显现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佳境。图中还画了许多人物活动 情景,使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令观者目不暇接,百看不厌。【解析】1 . B.本项“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有误,根据前两句中的“树槎牙”和“西风雁影”可知,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树木枝叶稀疏,江山西风劲吹,北雁南归的画面,虽不可说萧瑟凄凉,但也不能说“生 机勃勃”。应选B。2 .考查诗句赏析。三、四句大意为:一重重的秋光风景无限美好,画中还有山野之人的活动,使画 面增加了生趣。由此可知,联系前两句中的“连山缥缈”可知,画作展示了万重秋光的美好,一重山色就 是一重秋光,一重秋光就是一重美好。除了自然风光以外,画作中还有很多山野之人的活动情景,景与人 相融相合,使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3 . C4 .诗歌表达了对小松的赞赏之情和对目光短浅之人不满的情绪。【解析】【分析】3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C. “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也表达出它坚强 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没有表达活泼可爱的性格;应选C。4 .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小松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意思是:松树 在小的时候不被人觉察,如今松枝己超过蓬高(野草)了。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参天大树,等到长大了人 们才称赞:这棵树真高!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诗中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诗中对小松的 描写,精炼传神,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5 . C6 . D【解析】5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 答。C.有误,下阕中“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写出了姑娘们看花觅柳的急切心情与行动,并非表现她 们“看花觅柳的沉着”。应选C。6 .此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 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D.有误,这首词是婉约词中的佳作,而 非豪放词。应选D。7 .拿这样的8 . (1)张无垢被贬谪到横浦,寄宿在城西的宝界寺。(2)苏洵三十岁才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第4页共7页9 . (1)学习贵在坚持,(2)学习没有开始(起步)早晚。【解析】7.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句意为:他就拿着书站在窗下,就着亮光学习。执:拿;(2) “如是者十四年”句意为:像这样做坚持了十四年。是:这样;(3) “接引穷乡晚学之士”句意为:鼓励贫穷的学习起步晚的读书人。之:的。8 .此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谪:被贬谪。横浦:地名,寓:寄宿。(2)重点词语:始:才。为所:被。许:赞许。9 .此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杨龟山“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和张无垢“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 四年”和“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可知学习应勤奋并且坚持(或 学习贵在坚持);根据“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和“朱文公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土”,可知,学习起步没 有早晚之别。【点睛】参考译文胡澹庵拜见杨龟山,龟山举起两肘给胡澹庵看,说道:“我的两肘三十年不离桌案,然后才在学业上 有所精进。”张无垢被贬谪到横浦,寄宿在城西的宝界寺。在他的寝室里有一扇小窗,每天天刚亮,他就 拿着书站在窗下,就着亮光学习,像这样做坚持了十四年。等到他回京城就职后,窗下的石板上,双脚鞋 印的痕迹隐约可见,到现在还留存着。前辈们做学问,就勤恳刻苦到这样的程度。然而,龟山勤学是年少 时的事,而无垢是年长之后,更加艰难罢了。高适五十岁时才开始作诗,被杜甫推崇。苏洵三十岁才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功夫到了就会有提 高,至于力到,那么因人而异了,没有学习早晚的区别。有才学的人也是这样,苏东坡说:“贫家净扫地, 贫女巧梳头。下土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熹常常借用这句话作为谈论的话题,鼓励贫穷的学习起步晚 的读书人。10 .年龄,年级戏耍、戏弄、开玩笑 全、都11 . (1)(这是)何家的房子。(2)比方人的眼睛有瞳仁,没有这东西,(眼睛)必定不明亮。12.例如1:我喜欢何晏。他画地为方,身处其中,委婉表达自己不想被曹操收为养子的想法,可见 他是个聪明机灵的小孩。实例2:我喜欢张吴兴。从他快速、准确回应前辈的戏谑,维护自己的尊严,可见他是个反响敏捷, 善于言辞的小孩。第5页共7页例如2:我喜欢谢仁祖。从他能领悟长辈话中的意思,并机智应对,可见他是个有知识、反响敏捷的 小孩。【解析】【分析】10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结合所学文言文实词知识, 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原句:吴兴太守张玄之八岁时,年:年龄;(2)原句:大人们知道他不是一般的孩子,故意逗他。戏,逗弄;(3)原句:大家都在赞扬他。咸:全,者口。11 .此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重点词:庐:房子。(2)句重点词:譬如:比方;瞳子:瞳孔;明:明亮。12 .此题是开放性题型。任选一个并说明理由即可。示:1:我最喜欢张玄之。因为张玄之比拟聪明,而且幽默。别人拿他掉牙的事情开玩笑,说他嘴里开 了狗洞,他机智地回答说这是为了让你们能够从这里出入。例如2:我最喜欢徐孺子。徐孺子虽然年幼,但是却十清楚白事理。别人问他月亮如果没有遮挡,会 不会很明亮。但是他却机智地以人的瞳孔做比喻来阐述道理。【点睛】译文: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认他做 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 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吴兴太守张玄之八岁时掉了牙,大人们知道他不是一般的孩子,故意逗他说:“你嘴里怎么开了狗洞? ” 张玄之应声回答:“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人从这里出入谢仁祖(谢尚)八岁的时候,父亲谢豫章(谢鲸)带着他送客。此时谢仁祖已经是聪明颖悟、应答敏 捷的上流人才了。大家都在赞扬他,说道:“少年是坐中的颜回呀J谢仁祖答道:“坐上没有孔子,怎么 能区别出颜回呢?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 ” 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13 . C14 .穿多少考虑,想到15 . (1)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 (2)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 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16 .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力戒奢侈,节俭为本。克己律己,以身垂范。正家风,严家教。第6页共7页珍爱生灵,防止滥杀。【解析】13 .此题考查文言句读。C. “汝之由”意思是因你而起,一个短语,划开属于破句。正确的划分为“实 /汝之由二应选C。14 .此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衣,名词动用,穿;几何, 多少;念,考虑,想到。15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 那么。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1)岂,怎么;恶业,坏事;端,开端。(2)以,凭,凭借;四海之富,天下的财富;悉,全,者K;饬,装饰;力亦可办,力量也可以办到。16 .此题考查内容理解。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太祖见公主穿着装饰华丽的衣服, 便让她脱下,不要再这样穿,说明要戒奢侈,节俭为本;太祖分析公主这样做的后果,“主家服此,宫闱 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 造此恶业之端”,说明太祖正家风,严家教;“伤生浸广,实汝之由”说明珍爱生灵,防止滥杀;“但念我 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 可知太祖克己律己,以身垂范;也说明太祖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点睛】参考译文:秋季七月,公主曾穿着衣领贴金铺翠的外套入宫,宋太祖对她说:“你应当将外套给我,以后 不要再用这样装饰公主笑着说:“这个才能用几根翠羽? ”太祖说:“不是这样的。你既然这样穿,宫 中妃嫔、皇亲国戚看见,就一定会争相效仿。这样一来,用京城里的翠羽的价格高,老百姓追逐利益,辗 转贩卖交易,杀生害命,实在是因你而起啊!你既然出生富贵,应该珍惜福分,怎么可以造这种恶业之端? ” 公主听完惭愧认错。公主陪着坐,和皇后一起说:“官家做天子时间很长了,怎么不用黄金装饰小轿,乘 坐出入。”太祖笑着说:“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 只是考虑到我是为天下人守财罢了!怎么能妄自享用。古人说做皇帝要自己治理天下,而不是被天下人所 奉养。如果拿天下的财富来供自己一人享乐,让天下百姓如何能拥戴啊?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