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反思及说课.docx
-
资源ID:35065933
资源大小:21.9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反思及说课.docx
10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 .会认“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会写“爬 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2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语文要素】3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语文要素】4 .学写观察记录。【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2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13个生字,会写16个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的内容。3 .了解爬山虎生长的环境以及叶子的样子。(重点)一、提出学习目标(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1 .猜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2 .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缘的植物。爬山虎呢, 也是一种攀缘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10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对课题质疑)(二)提出学习目标1 .学会生字新词;2 .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3 .了解爬山虎生长的位置、样子、颜色,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书中留 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画画,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4 .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二、展示学习成果(-)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1 .这节课我学会了: “均匀、重叠”等词语,明白了 “均匀、痕迹、牢固、休想”等词语 的意思。我会用“均匀、休想”等词语说一句话。2 .我会流利地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等)。3 .我会自主完成课后习题。(二)学文悟情展示1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这篇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 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2 .我会悟。(1)悟文本生1:从第1自然段中,我知道了爬山虎喜欢在墙上生长。生2: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 儿空隙”中,我明白了“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和顺序。这两句话概括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绿、整齐。3 3:我知道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的变化:刚开始是嫩红的,后来变成嫩绿的。4 4:我知道“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 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是静态描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 起波纹,好看得很”是动态描写。(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 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三)创作性展示1 .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2 .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3 .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找到的有关写植物叶子的文章。三、激发知识冲突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呢?四、知识拓展延伸仿照第2自然的写法写一种植物的叶子。第2课时课时目标1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重点)2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重点)3 .学写观察记录。(难点)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了课文大致的内容,书写了生字,并且 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环境以及叶子的样子。爬山虎的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回答, 读第2自然段。)2 .师: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却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这是为什么呢?爬山虎的脚 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样爬的?作者是怎么了解到这些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发 现秘密。二、细读课文,聚焦“观察”(一)学习第3自然段1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师: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在句子旁边做简单批注。(2)生自读思考、批注。(3)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像什么?2 .图文结合,加深理解。边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尝试画出它的脚。3 .转换角色,内化理解。先想一想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再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有条理地介绍 爬山虎的脚。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要从“位置、形状、颜色”等几个方面介绍。4 .再读课文,想象自己就是爬山虎的脚,感受叶圣陶先生对“自己”的观察多么细致。 (二)学习第4自然段L自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简单交流,不作出评价。5 .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说说哪些词语引起了自己的注意,在书上标出这些词语。(触变 巴拉贴)说说为什么这些词语会引起自己的注意。6 .边读边模仿一下这些动作,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7 .根据这段描写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注意用上这些 表示动作的词。8 .合作朗读,再次感受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样子。教师引读:爬山虎刚长出嫩 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 的时候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9 .共同小结,体会作者怎么把“怎么爬”介绍具体的。(三)学习第5自然段1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爬山虎顺利地爬上墙了,那课文的第5自然段作者又想让我 们了解到关于爬山虎的什么信息呢?2 .学生自读思考,然后交流,教师小结。(四)回归整体,讨论交流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要先写叶子?三、“回味”观察,拓展观察1议一议,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写得那么准确生动?2 .作者的观察给自己哪些启示?(细致地连续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观察;注意事物的细微 变化。)3 .阅读“资料袋”,说说自己一段时间观察的事物,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比照爬山虎 的脚,想一想自己的观察记录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教学板书10爬山虎的脚爬山虎 的脚(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特点样子:像像(细丝) 颜色:嫩红T嫩绿一灰色 爬触一巴拉、贴(牢固)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两个局部。 第1课时提出学习任务后,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紧接着,在回顾第1 课时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后,顺势提出第2课时新的学习任务,建立起两个课时学习内容和任务 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怀着积极的学习期待心理。在了解爬山虎的脚在什么位置时,结合配图读 一读,想象一下,学生便能准确地把握,当他们能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的时候,对“脚的位置” 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写了什么到怎么写,就是用课文学语文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先读进去,运 用各种语言实践体会写出了什么,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准确、生动,从而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体会 文本准确生动的表达和作者连续的细致观察。最后,通过“回味”观察、拓展观察完成了本次 教学任务。爬山虎的脚说课稿一、说教材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 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 综合能力”,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文字浅显,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的好范例。二、说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以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2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生词。了解爬山虎的特点。3 .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 文。三、说教学重难点:1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2 .教学难点是: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四、说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 .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2 .导语: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 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 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拿自己和作者比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3 .对课题质疑。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重点交流的几 个字:嫩,顺,叠,瞧等。2 .整体感知: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长得茂盛;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很好看;第三自然段写爬山虎 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 脚的变化。(三)自主探究,理解第1、2自然段。1 .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2 .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1 .有感情朗读课文。2 .复习生字新词,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进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1 .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 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 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2 .汇报交流。(课件展示)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1)(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 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动态)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 轻轻漾起的感觉吗?(“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不留一点空隙。”)(静态)为什么觉得这样 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 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2)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嫩红的一嫩 绿的一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 山虎的图片,能读得更美吗?(处处注重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 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像什么?颜色怎样的?课文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 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 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 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呢?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把“一 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可以吗?(前者更贴切)为什么看到爬山虎细小的脚回想起蛟龙的 爪子?(因为爬山虎靠着这些触角爬上去,它们紧紧巴在墙上的样子与蛟龙的爪子样看起来很 有力量很牢固。)(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突破教学难点。)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 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 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 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1 .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 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2 .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哪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观察细致;要抓住特点观察;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 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 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六、说板书设计10.爬山虎的脚位置茎上反面脚的特点形状枝状细丝颜色嫩红如何爬 触、巴、拉、贴细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