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课件 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docx
-
资源ID:35068799
资源大小:11.4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课件 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docx
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课件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假如说孔乙己是一个布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 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日,当我们熟识又熟识一位古代学问 分子一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学问分子,年近半百最终考中了举人,命运发 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二)检查预习1 .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2 .检查字词把握状况。(三)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四)争辩:1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2 .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依据。(主要是两点: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 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一 再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 "可见推辞是假意。)3 .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 "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 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两个人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在封建社会,下层学问分子凭科举道路而转变社 会地位的只是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所以写范进中举后 而发疯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学问分子的毒害。)4 .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学问分子的毒害。)其次课时(一)争辩:L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户的语言、行动 说明)5 .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6 .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7 .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 写张乡绅?(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学问分子之所 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 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 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 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二)学习、争辩作品写作特点1 .你认为这篇课文中哪儿的描写特别精彩?(启发同学充分发表见解)2 .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指导同学争辩练习五,体会夸张的讽刺效果。"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这段 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的,有何作用?文中还有何处是夸张?3 .本文的讽刺与孔乙己一文的讽刺有什么不同?4 .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两点: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5 .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亮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九班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课件 九班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