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4篇.docx
1.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班会目的:增强个人的社会心和责任感,以更好的素质面对生活 和学习中遇过的障碍,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个人信心。班会主题:心理健康,不可小觑。班会内容:1、浅谈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 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 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 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的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 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 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 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 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 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 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以面临的心理危机。2、如何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判断心里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 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 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 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 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3、珍爱生命,远离心理困扰。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困扰着当今大学生。恋爱 困惑导致的生命悲剧,校园暴力等事件充斥着各大高校,珍爱生命, 远离心理困扰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4、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 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 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 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 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 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 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 等。班会总结:通过此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同学们更清楚自身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为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多好的方法。2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班会目的:1、以“克服浮躁”为主题,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进行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2、使同学们克服浮躁、保持平和的心态、踏实学习。班会过程: 一、导入课题提出问题:你认为,在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健康、金钱、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质等)(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老师:同学们,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对每个 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心理健 康。联系学习,我们更应该有个怎样健康的心理呢?二、班长主持1、提问如何解释浮躁,为何会存在浮躁心理,怎样克服,让同 学们自由发表看法。2、班长小结三、全班同学集体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片段。诫子书片段(略)四、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注意事项:(1)两个值周班干部想办法组织同学上讲台发表自己对上述话题 的看法,谈各自的亲身体会。方法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推荐同学, 或指定每组两个同学等等。(2)做好各方面的文字记录(尤其是同学们的发言),简要写出此次班会的总结(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等),形成文字材料。五、班主任对此次班会课做总结,指出亮点和不足之处。班会总结:这次班会让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心理教育,同学们心 态平和,积极进取,找到了克服浮躁的方法:(1)明确目标,加强学习,勤于思考。(2)保持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进取心。人贵有自知之明,非宁静 无以致远。克服浮躁,要有这种心宇澄清的境界。在成绩、荣誉和位置面前, 要始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要化急躁为急迫,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保持紧迫感,增强进取心,努力搞好学习。3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一、班会背景:和部分家长恳谈并且与个别学生交流后,发现问题主要还是出在 不良的学习习惯上。因此适时开一次有关“学习习惯”的班会课是当 务之急的事。二、班会目的:通过班会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好坏优劣对学习的巨大影响,并 积极改善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三、班会重点:检查自己的学习习惯,找出存在的问题。四、班会准备:1、制作三份问卷准备印发给学生填写:问卷1是有关“好习惯、坏习惯的区分”,这些都是在家长那了 解到的或是与部分学生交流中得知的情况。问卷2是学生的一份“自我报告”,内容主要为:反思一下自己 的学习习惯,列出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不能少于3条),简要说明 理由或后果。(课前填写)问卷3是有关“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实施计划”。2、请四位同学准备介绍学习经验。(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 人的)五、班会过程:(一)、引入:初三是我们初中四年里最后的收获年级,同学们四年的努力再经 过这90多天的奋斗,将结出丰硕的果实。进入初三后,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开始全身心投入学习了, 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过程中老师认为包涵着同学们对于自己未来的 规划与期待。老师很开心,也对同学们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只是,我们也发现不少同学因为以往所养成的种种不良学习习惯, 直接影响了学习效率学习的质量,最终导致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今 天我们在这里开一个主题为做习惯的主人,不做习惯的奴隶的班 会,希望能有效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习惯上“扬长避短”。(二八"好” “坏”习惯之争:1、发下问卷区分好习惯与坏习惯,要求学生在这些习惯面前选择区分。2、老师结合班内现象加以指导: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学 习习惯的好坏。比如我们班一些同学总是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去做, 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活十分有规律,作业总是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一些同学喜欢就看书和做作业时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同学讨论,他们对 这些知识的理解就比较透彻全面;一些同学在记忆知识时,采用记住 后再记上几遍的“过度学习法”,公式、定理、名句、单词等内容在 要用的时候总是能很快地想起;一些同学晚上做习题前,总是先复习 一下有关内容,看一遍白天老师讲过的内容,然后才开始思考问题的 解法,结果题目做得又快又正确。有这些好习惯的同学,学习效果常 常较好。(点名表扬为主)再罗列一些个别同学的不良习惯(不点名):学习时心不在焉,看 了大半天书也不知道书中在讲些什么;上课时不认真作笔记,而是在 纸上、书上乱涂乱划,考试复习的时候就感到没有头绪;晚上总要先 看好长一会儿电视,有时还要煲电话或上网聊天,然后才开始做作业, 结果弄得很迟才睡,或者干脆把作业拖到第二天完成;边做作业,边 翻小说、听电视伴音、浏览网页,作业做得很慢,有时还漏做或做错。 这些坏习惯也严重影响了这些同学的学习效率。(三)、自查与反思:拿出已填写好的问卷2自我报告:对照上述老师所说的这些 好坏习惯,在各自的这份自省表中进行修改或补充。(四)、指点迷津: 请五位同学简要介绍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经验:1、分清主次,首先完成学习任务。要点是:不要在玩得很累、很迟时才开始学习,这样不仅学习效 率不好,做作业、背书常常来不及,而且还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感。2、专心致志,不一心二用。要点是:不要边做作业边干其他的事。3、有张有弛,劳逸结合。要点:连续学习1、2小时,中间就应该安排一次休息。4、学习生活的安排有规律。要点:根据学校规定的上学、放学时间,结合自己的状况,制定 一个更具体的作息时间表,坚持下去形成习惯。5、遵循学习常规。要点:课前预习,课上记笔记,课后复习,做习题。课间与同学 讨论,不懂就问或查资料,独立完成各项作业。今日事,今日毕。(五)、付诸行动:同学们时间对于我们而言是紧迫的,所以老师呼吁每个同学从今 天开始试着养成一个好习惯,就用三周时间。在下面问卷中记下你的 计划和实施情况。4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班会目的: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班会准备:调查问卷、课件制作开展方法:讨论法,说说、议议。班会程序:一、课前填写调查问卷发一纸条,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请真实填 写。A亲密B比较紧张C疏远和一般填完马上收齐,统计。二、根据课前统计情况,导入: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 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 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 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三、出示一些图片,内容是.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1 .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2 .经常“煲电话粥”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 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 被惩罚后的感受。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四、从父母角度看投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