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DA健康成年志愿者首次临床试验药物最大推荐起始剂量的估算指导原则等等要点.doc
-
资源ID:35072881
资源大小:721KB
全文页数:28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SFDA健康成年志愿者首次临床试验药物最大推荐起始剂量的估算指导原则等等要点.doc
国食药监注2012122号附件:1.健康成年志愿者首次临床试验药物最大推荐起始剂量估算指导原则2.抗病毒药物病毒学研究申报资料要求指导原则3.新药用辅料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4.药物代谢产物安全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5.预防和/或治疗流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治疗糖尿病药物及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指导原则7.治疗2型糖尿病新药心血管风险评价指导原则8.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9.抗肿瘤药物上市申请临床数据收集技术指导原则10.已上市抗肿瘤药物增加新适应症技术指导原则11.癫痫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试验技术指导原则12.肾功能损害患者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3.抗菌药物非劣效临床试验设计技术指导原则14.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指导原则15.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16.治疗脂代谢紊乱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7.肝功能损害患者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8.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附件1:健康成年志愿者首次临床试验药物最大推荐起始剂量估算指导原则一、概述首次临床试验是创新性药物研发过程中重要里程碑之一,它是第一次在人体中探索新化合物是否可以成药,第一次验证在此之前获得所有动物数据与人体相关性。在物种差异尚未完全明确情况下,它是安全性风险最高一个临床试验。因而,在试验设计和具体实施上要格外慎重。首次临床试验一般以单次、递增方式给药,其目是探索人体对新化合物耐受性,以及新化合物在人体中药代动力学特征。有时,它也可显示新化合物在人体中药效动力学特征。本指导原则着重介绍了估算新化合物在健康成年志愿者中开展首次临床试验最大推荐起始剂量(Maximum Recommended Starting Dose, MRSD)思路、策略和方法,旨在确保受试志愿者安全。MRSD推算方法有多种。本指导原则参考国外已发布有关估算首次临床试验MRSD指导原则、国际上研究者常用已趋成熟估算方法,并结合我国新药研发现状和特点,介绍了以动物毒理学试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NOAEL)为基础,使用人体等效剂量(Human Equivalent Dose, HED)推导方式。也介绍了以生物暴露量为基础,接近药理作用机制推导方式。另外,针对临床前数据可预测性把握不大药物,还简要介绍了以最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Minimal Anticipated Biological Effect Level,MABEL)法推导方式。研究者最终采用最大起始剂量应该是各种推算方法中得出较低剂量,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受试者安全。在一个新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之前, 申请人应完成一系列临床前研究。其中包括:药效学研究、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泻)、毒理学及毒代动力学研究。在确定MRSD时,应考虑所有临床前研究数据,以达到既避免不良反应,又能迅速达到I期临床试验目标。MRSD确定应由多部门、多专业背景资深专家共同探讨。每一个新化合物首次临床试验风险都会因其创新程度、化学结构、作用机制、给药途径、与生物靶点结合强度、临床前研究所用动物种属等因素而不同。因此,MRSD必须根据药物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申请人和研究者应综合分析所有临床前研究数据,充分分析其临床风险,设计出科学安全MRSD。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经过临床前研究后新化合物在开始首次临床试验时确定其在成年健康志愿者中MRSD,但不涉及临床试验中剂量递增方案或最大允许剂量。本指导原则表述估算方法主要适用于拟全身暴露药物,对于局部应用、鼻腔内、组织内和腔室内给药途径以及植入储库型等剂型可能还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但可采用类似原理。新生物制品可以参照进行研究,但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在生理浓度下使用内源性激素和蛋白(例如重组凝血因子)或预防性疫苗。某些类别药物(例如许多细胞毒类药物或生物制剂)首次临床试验常常是在患者而不是在健康志愿者中开展。特别是怀疑或已知一种药物有不可避免毒性时,其首次临床试验通常使用患者而不是健康志愿者。本指导原则不讨论在患者中确定MRSD问题,但推荐许多原理和某些方法可能适用于这类试验设计。三、估算方法概述(一)以毒理试验剂量为基础估算MRSD本方法是从毒理试验中得到一系列NOAEL,并计算出相应HED,然后选择一个HED用于推算MRSD。本指导原则将详细介绍如何在受试动物中确定NOAEL、NOAEL换算为HED、最适合动物种属选择及安全系数(Safety Factor, SF)应用。毒性反应数据应进行分析后才能用于计算MRSD。另外,虽然NOAEL可直接用于MRSD计算,但其他数据(暴露量, 毒性反应关系、药理学数据或相关药物以往临床经验等)可能影响合适动物种属选择、剂量换算和安全系数选择。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动物NOAEL计算HED。如果HED是根据其他数据,如药理学活性剂量(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Dose,PAD)计算得出,应在估算MRSD时予以说明。(二)以生物暴露量为基础估算MRSD由于动物种属间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差异,给药剂量常常与药物产生效应不直接相关,而与暴露量更相关。在了解了动物暴露量/毒性反应关系、药代动力学、药理学数据以及它们与人体相关性后,可以暴露量为基础,用PK/PD方法推算人体起始剂量。四、以毒理试验剂量为基础估算MRSD(一)第1步:未见毒性反应剂量(NOAEL)确定计算MRSD时首先要分析和评价现有动物研究数据,以确定每项毒理试验中NOAEL。文献上对NOAEL有不同定义,但计算MRSD时应使用以下定义:与对照组相比未使毒性反应显著增加剂量。但是,在确定NOAEL时,如果某种毒性反应具有生物学意义,则无论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都应该予以考虑。从合适动物毒理试验中确定NOAEL已被广泛地接受用于确定健康志愿者安全起始剂量。在动物毒理试验中确定NOAEL关键是如何判断毒性反应,通常有三种情况:(1)明显毒性反应,如明显临床症状、肉眼和显微镜下可见损害;(2)毒性反应替代指标,如血清肝酶水平升高;(3)过度放大药效反应。不同药物毒性反应在性质和程度上可以有很大差异,而对某种反应是否判定为毒性反应往往有不同意见。但是,NOAEL作为健康志愿者中剂量设定推算基础已被广泛接受。原则上,期临床试验健康志愿者在起始剂量下不应该出现任何临床前试验中观察到毒性反应。NOAEL不等同于未观察到反应剂量(No Observed Effect Level,NOEL),后者是指任何反应,而不只是毒性反应,尽管在有些情况下两者可能相同。与NOEL不同,NOAEL是指在动物中观察到某些反应可能是可以接受药效学作用,且不会带来安全性担忧。NOAEL亦不应与观察到毒性反应最低剂量(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LOAEL)或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相混淆。后面两个概念都是以毒性反应发现为基础,一般不用于成年健康志愿者起始剂量确定。有些情况下,与毒性反应相关生物利用度数据、代谢特征和血浆药物浓度等非临床数据可以影响NOAEL确定。例如,药物吸收出现饱和现象时,仍未发现毒性反应,此时应当使用最低饱和剂量而不是最高无毒剂量来计算HED。(二)第2步:人体等效剂量(HED)计算1.根据体表面积换算通过相关动物数据确定NOAEL之后,应选择最恰当方法将动物剂量外推到人体等效剂量,即将NOAEL换算成HED。对于动物全身性给药毒性终点,如MTD或NOAEL,如果将剂量归一化为体表面积剂量(即mg/m2),通常在不同种属间可呈现良好比例关系。有研究显示,对于抗肿瘤药物,以体表面积(mg/m2)计算剂量时,导致10%啮齿类动物死亡剂量(LD10)和非啮齿类动物MTD均与人体MTD有很好相关性。体表面积归一化法是从动物剂量估算HED普遍接受做法。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其他剂量归一化方法也可能是合适,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将mg/kg表示NOAEL剂量推算到人体等效剂量。当不使用体表面积归一化方法进行HED换算时,应当充分说明所用方法合理性。虽然体表面积归一化方法是不同动物间等效剂量换算一种适宜方法,但将mg/kg剂量换算成mg/m2剂量时转换系数不能一成不变,因为体表面积随体重变化而变化,因此转换系数取决于所用动物体重。2.使用mg/kg换算依据在某些情况下根据体重成比例换算即设定HED(mg/kg)=NOAEL(mg/kg)可能更为合适。如考虑对某一药物按mg/kg换算,现有数据应当显示不同动物种属间NOAELmg/kg剂量相似。当满足以下条件时,使用mg/kg外推至HED比使用mg/m2法更为适宜:(1)不同动物种属间NOAELmg/kg剂量相似。但需要注意是有时这种相似NOAEL mg/kg剂量仅仅是由于生物利用度差异引起。(2)如果不同动物毒理研究中只有2个NOAEL,则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l 药物为口服给药并且剂量受局部毒性限制。如:各种属间生理学模型胃肠室重量与体重W0.94成比例。胃肠容量决定了药物在胃肠中浓度,则具有胃肠局部毒性药物毒性反应按mg/kg(W1.0)换算是合理。l 药物在人体毒性反应依赖于某暴露参数,而不同种属之间这一参数与mg/kg剂量密切相关。例如,人体反义寡核苷酸全身给药后所产生补体激活依赖于Cmax。对于某些反义核酸类药物,各种动物种属之间Cmax与mg/kg剂量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按mg/kg换算是合理。l 对某一药物来说,在不同种属之间其他药理学和毒理学终点,如MTD、最低致死剂量和药理学活性剂量具有可比性,也可按药物mg/kg剂量换算。l 血浆药物浓度(Cmax和AUC)和mg/kg剂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值得注意是对于小鼠、大鼠和犬,按mg/kg换算得到HED比默认mg/m2方法得到值分别高12、6和2倍。如果不能满足以上条件,仍应使用mg/m2法计算HED,以便得出一个较为安全MRSD。3.种属间不按mg/m2进行剂量换算其他情况对于以下类别药物不建议按mg/m2进行剂量换算:(1)药物剂量受局部毒性反应限制其他给药途径(例如局部用药、鼻腔内、皮下、肌肉内给药),应以给药部位浓度(例如mg/使用面积)或使用部位药物总量(mg)来换算。(2)某些给至解剖腔室但随后很少分布至腔室外药物。例如鞘内、膀胱内、眼内或胸膜内给药。这些药物在不同种属间应当按照腔室体积和药物浓度换算。(3)分子量大于100000道尔顿血管内给药蛋白,应当按mg/kg换算。(三)第3步:最适合动物种属选择毒理研究可得到一系列NOAEL,并计算出相应HED,然后选择一个HED用于推算MRSD。这一HED应当从最适合动物种属中选择。在没有种属相关性数据情况下,一般默认最敏感动物种属(即HED最低种属)是推算成年健康志愿者临床试验MRSD最适合动物。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将最敏感动物种属默认为最适合动物种属。这些情况包括:(1)动物种属间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存在差异;(2)以往同类药物研究经验提示特定动物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人体不良反应。另外,对于某些生物制品(例如人体蛋白),最适合动物种属选择需要考虑这些制品特性,动物是否表达相关受体或表位等因素也可以影响动物选择。在确定某一新药人体首次给药MRSD时,并不知道该药物在人体吸收、分布和消除参数。当动物体内代谢特征及计算HED均有很大差异时,基于体外试验获得相应药物代谢特征显得十分有意义。对于某类特定药物,同类药物前期研究可能已经表明,某一特定动物模型更加适合评价其安全性。例如,在评价磷硫酰反义药物非临床安全性时,猴被认为是最适合动物,因为猴出现了与人相同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例如补体激活),而啮齿类动物没有出现。对于这类药物,MRSD通常是根据猴NOAELHED来确定,而并不考虑这一HED是否低于啮齿类动物HED,除非新反义药物在啮齿类动物中也出现了独特剂量限制性毒性。(四)第4步:安全系数使用根据最合适动物种属NOAEL确定了HED后,可用安全系数提供一个安全阈值,以保护接受MRSD受试者安全。当考虑到从动物外推到人体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对安全系数变化影响:(1)人药理学活性高于试验动物所带来不确定性;(2)在动物中检测某些毒性反应难度(例如头痛、肌痛、精神障碍);(3)受体密度或亲和力差异;(4)无法预期毒性反应;(5)药物ADME种属差异。以上这些因素影响是需要降低根据动物NOAELHED推算出人体初始剂量。在实际应用中,临床试验MRSD是用HED除以安全系数来确定。通常使用安全系数是10。这个数值是根据历史经验确定,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安全系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当安全性风险增大时,安全系数应当加大;而有数据证明安全性风险减小时,安全系数可适当减小。安全系数就像一个浮动标尺,根据对健康志愿者安全型风险增减而适当调整。安全系数增减程度要通过对现有数据分析来确定。安全系数增加和减少,尤其是调整到低于10情况,必须有充分明确理由。1.增大安全系数当非临床毒理研究数据提示有安全性方面担忧时,可能需要增大安全系数。如果发现多个方面担忧,则安全系数应相应地增大。此时,MRSD将由HED除以一个大于10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得到。需要增大安全系数情况包括:l 剂量反应曲线斜率很陡时:在最合适动物或多种动物中出现明显毒性反应,并呈现出斜率陡剂量反应曲线时,提示对人风险较大。l 严重毒性反应:严重毒性反应或对器官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提示对人风险增加。l 不可监测毒性反应:不可监测毒性反应主要是指动物中发现但用临床病理标志物难以监测组织病理学变化。l 无先兆症状毒性反应:如果动物中出现明显毒性反应没有明确先兆症状,则在人体试验中可能难以知道何时达到毒性剂量。l 生物利用度变异度大:在几种动物中生物利用度差异大或生物利用度较差,或者用于推导HED动物生物利用度较差,提示可能低估了人体毒性反应。l 不可逆毒性反应:动物中不可逆毒性反应提示对临床试验受试者有可能造成永久性损伤。l 不明原因死亡:导致不能用其他指标来预测死亡率。l 产生效应剂量或血浆药物浓度有很大差异:如果在不同动物种属间或某种动物不同个体间,产生毒性反应剂量或暴露水平有很大差异,那么预测人体中某个毒性剂量能力会降低,则需要更大安全系数。l 非线性药代动力学:当血浆药物浓度升高与剂量不相关时,预测人体中与剂量相关毒性能力会降低,可能需要更大安全系数。l 剂量反应数据不足:毒理试验设计欠妥(例如剂量组不够、给药间隔宽等)或给药组内不同动物间反应有很大差异,可能导致难以描绘剂量反应曲线。l 新治疗靶点:以往未在临床上评价过治疗靶点会增加确定人体安全起始剂量难度。l 现实动物模型限制性:某些类别治疗性生物制品可能有非常有限种属间交叉反应,或有明显免疫原性,或其作用机制在动物与人之间是不一致,那么来自动物研究安全性数据在应用范围和可解释性方面可能都非常有限。2.降低安全系数药物毒理学实验实施和设计均十分完善时,安全系数小于10是合适。这一策略仅用于受试药物各项特征研究十分透彻,且按相同途径、方案和疗程给药,具有当有相似代谢特征和生物利用度,在所有试验种属(包括人)中有类似毒性反应特征情况下。另外,当药物引起毒性易于监测、可逆、可以预测并显示出剂量反应关系,且毒性反应种类和程度在试验种属间一致时(程度上可以通过剂量和暴露量进行换算),也可以使用较小安全系数。(五)第5步:药理学活性剂量(PAD)考虑因素药理学活性剂量(PAD)选择取决于许多因素,并且因药理作用类别和临床适应症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因此,PAD选择超出了本指导原则范围。然而,一旦确定下来MRSD,将MRSD与从适当药效学模型中推导PAD进行比较是有益。如果PAD来自体内研究,可以根据体表面积转换系数估算出药理学HED。这一HED值应当与MRSD进行比较。如果药理学HED低于MRSD,按照实际情况或科学原因而降低临床起始剂量是恰当。此外,某些类别药物或生物制品(例如血管扩张剂、抗凝剂、单克隆抗体或生长因子)毒性反应可能源于过度药理学作用,此时PAD可能是一个比NOAEL更灵敏提示潜在毒性指标,因此可能需要降低MRSD。五、以生物暴露量为基础估算MRSD某一剂量下暴露量是可以测定,它高低由动物种属特定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给药方案决定。如能获得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者可以将剂量和暴露量相关联。在早期动物试验中,通过不同给药方案和所得暴露量建立药物在动物中药代动力学模型,获得关键动物药代动力学参数,如清除率(CL)、分布容积(Vd)、生物利用度(F)等。当试验数据或研究程度还不足以建立药代动力学模型时,最简单方式是在静脉给药途径下,测定某一剂量下暴露量,根据药代动力学基本原则(Dose=CL×AUC;T1/2=0.693Vd/CL),计算出动物清除率和分布容积。有了动物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用不同方式推算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最简单是异速增长模型推算法(Allometric Scaling),即以不同动物种属体表面积、体重或其他生理常数如脑重、最大生命值(Maximum Life-span Potential, MLP)对数值为横坐标,以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数值为纵坐标,用线性回归法推算人体相应药代动力学参数(CL、Vd)。为了保证估算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准确性,最好从3种以上动物体内获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异速增长模型推算法一般适合于推算以肾小球滤过为主要代谢机制药物清除率。当药物主要代谢机制是肝代谢时,可以用体外肝微粒体或离体肝细胞试验获得肝代谢速度,来推算人体清除率。当药代动力学机制相当复杂时,则需要运用更复杂药代动力学手段来推算。目前最受关注是基于不同动物生理药动学模型(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PBPK)。根据推算所得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CL、Vd、F)及从药理试验中所得药物生物活性暴露量, 采用药代动力学公式,推算药物生物活性剂量。以生物暴露量为基础人体起始剂量估算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临床前药理学模型(体内或体外模型),在考虑了物种之间靶点结合率差异和血清蛋白结合率差异后,获得能产生药效关键暴露量(生物活性暴露量)。这个暴露量可以是Cmin、Cmax或AUC等参数。2.在选定合适动物种属中,获得在NOAEL下暴露量(NOAEL暴露量)。3.用NOAEL暴露量除以对应生物活性暴露量,预测可能安全阈值(Safety Margin)。在此过程中需考虑物种之间靶点结合率差异和血清蛋白结合率差异。4.根据毒理试验中所出现毒性靶器官、严重程度、可监测性、可恢复性等和暴露量关系,以及药效学试验中药效活性和暴露量关系等,评估此前预测安全阈值是否可被接受。5.如果安全阈值可被接受,用一种或几种种属生理推算法 有或无相关系数异速增长模型推算法(Allometric Interspecies Scaling)、Detricks 等价时间曲线法(Dedricks Plots)、生理药动学模型法等,估算药物在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6.根据步骤1中得出生物活性暴露量和步骤5中得出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基于不同给药方式运用到相应药代动力学数学模型中估算出人体生物活性剂量。根据安全范围大小,除以适当安全系数,得到以暴露量为基础人体起始剂量。在考虑了适当安全系数后,得到人体起始剂量下游离药物暴露量应该不超过NOAEL游离态药物暴露量1/10。在估算游离药物暴露量时,应考虑物种之间血清蛋白结合率差异。六、以最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推算MRSD对于某些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认识有限、临床前数据预测价值低药物,其安全性风险可能更高。可以以最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MABEL)为其人体初始剂量。该方法本质与前面描述以暴露量为基础估算策略是一致。为计算最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研究者必须从药理试验中,根据受体结合特点或功能特点,预测出人体最低生物活性暴露量。继而综合暴露量、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征,根据药物具体情况采用特定PK/PD模型,推算出最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七、总结本指导原则提供了确定在成年健康志愿者中开展新药临床试验最大推荐起始剂量策略。一种情况下可用相关动物NOAEL换算为HED,除以适当安全系数,得到MRSD。另一种情况下,可用相关动物暴露量和药代动力学参数换算为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根据预测人体生物活性暴露量推算人体预期生物效应剂量。一般来说,从安全性角度考虑,研究者应采用较低起始剂量。另外,对于临床前数据可预测性把握不大药物,采用最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作为人体初始剂量可能更为合适。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估算,申请人应向临床研究者和审评机构提供充分临床前研究数据,包括药效、毒理、药代动力学、毒代动力学数据,用于确定首次临床试验最大推荐起始剂量估算方法及评价该剂量合理性。 首次临床试验最大推荐起始剂量确定应由多部门、多专业共同探讨,应综合所有临床前数据及类似化合物或同一作用机制化合物既往临床经验和数据,凭借可靠科学判断,以确保受试者安全和试验设计合理性。鼓励申请人就药物首次临床试验最大推荐起始剂量相关问题与审评机构进行讨论。参考文献l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Estimating the Maximum Safe Starting Dose in Initial Clinical Trials for Therapeutics in Adult Healthy Volunteers. 2005.7l EMEA. Guideline on Strategies to Identify and Mitigate Risks for First-In-Human Clinical Trials with Investigational Medicinal Products. 2007.7l Dedrick Rl. Animal Scale-Up. J Pharmacokinet Biopharm 1973: 1: 435-461l Mordenti J. Man versus Beast. J Pharm Sci, 1986: 75: 1028-1040l Boxenbaum H. Interspecies Scaling, Allometry, Physiological Time and the Ground Plan of Pharmacokinetics. J Pharmacokineti Biopharm. 1982: 10: 201-207 l Boxenbaum H. Interspecies Pharmacokinetics Scaling and the Evolutionary-Comparative Paradigm. Drug Metab Rev. 1984:15: 1071-1121l Mahmood I. Balian Jd. Interspecies Scaling: Predicting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Antiepileptic Drugs in Humans from Animal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Clearance. J Pharm Scie. 1996: 85: 411-414 l R. Scott Obach. Prediction of Human Clearance of Twenty-Nine Drugs from Hepatic Microsomal Intrinsic Clearance Data: an Examination of In Vitro Half-Life Approach and Nonspecific Binding to Microsomes. 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1999:27:1350-1359名词解释最大推荐起始剂量:MRSD(Maximum Recommended Starting Dose): 在临床试验中推荐使用最大起始剂量。在成人健康志愿者临床试验中,MRSD被预测不会产生毒性反应。剂量单位(例如mg/kg或mg/m2)随研究领域而异。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NOAEL(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与对照组相比,在某受试动物种属中不会产生明显毒性反应最高剂量。确定NOAEL时应当考虑有生物学意义毒性反应(即使没有统计学意义)。最大无反应剂量:NOEL(No Observed Effect Level):在某受试动物中不会产生任何反应最高剂量。最小毒性反应剂量:LOAEL(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在某受试动物物种中产生毒性反应最轻剂量。最大耐受剂量:MTD(Maximum Tolerated Dose): 毒性试验中未产生不可接受毒性最高剂量。药理学活性剂量:PAD(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Dose): 在受试动物中能产生预期药理作用最低剂量。人体等效剂量:HED(Human Equivalent Dose): 能预期在人体试验中得到与动物试验相同程度反应剂量,在本文中,HED指对应于NOAEL 人等效剂量。当参照其他人类相关剂量(例如PAD)而不是NOAEL时,研究人员应该特别注明此用法。体表面积转换系数:BSA-CF(Body Surface Area Conversion Factor): 根据不同体表面积,该系数将动物剂量(mg/kg)转换为人等效剂量(HED);体表面积-转换系数是受试种属体表面积与人体平均体表面积之比。安全系数:SF(Safety Factor): 将HED除以该系数以得到一个更安全MRSD。K: 一个随动物身体形状不同而发生变化无单位参数。Km: mg/kg剂量转换为mg/m2 剂量所用系数。W: 体重(单位:kg)附录 A 以毒理试验剂量为基础估算MRSD流程适用于健康成人全身给药在毒性研究中确定NOAEL(mg/kg)第1步按mg/kg从动物NOAEL推算HED是否合理?是HED(mg/kg=NOAEL(mg/kg)将每种动物NOAEL换算为HED(根据体表面积)第2步从最适合动物种属中选取HED第3步选择安全系数,然后以HED除以该系数第4步最大推荐起始剂量(MRSD)在多种因素基础上考虑降低剂量(如PAD)第5步系数系数附录 B从动物剂量(mg/kg)通过体表面积归一化方法推算HED步骤在实际应用中,从以mg/kg为单位动物毒理研究剂量通过体表面积归一化法推算至人体等效剂量HED也可通过以下步骤:1. 体表面积通用计算公式:Log10S=0.698×log10W+0.8762即:S=其中:S:体表面积,单位cm2W:体重,单位g2. 计算人和动物体表面积:S人= =16268.6 (cm2) =1.62686 m2 S动物=(cm2) =÷10000(m2)其中:人以60kg体重计算 动物体重用W表示。3. 从mg/kg剂量计算等效体表面积剂量mg/m2:Dose(mg/m2)=Dose(mg/kg)×(W÷1000)÷S动物=Dose(mg/kg)×(W÷1000)÷÷10000=10×Dose(mg/kg)×W÷4. 计算从mg/kg剂量转化为体表面积剂量(mg/m2)换算因子km:Km= Dose(mg/m2) ÷Dose(mg/kg) = 10×Dose(mg/kg)×W÷()÷Dose(mg/kg) = (10×W) ÷ 5. 根据体重计算Km实例值种属参考体重 (kg)体表面积 (m²)Km人601.626836.88儿童200.8026.47小鼠0.0200.0060863.29仓鼠0.0800.016024.99大鼠0.1500.024846.04大鼠0.3000.040297.45白鼬0.3000.040297.45豚鼠0.4000.049258.12兔1.80.1407312.79犬100.4658021.47灵长类猴a30.2010214.92微型猪200.755726.47小型猪401.225932.63a:例如:食蟹猴、恒河猴、短尾猴【附:用EXCEL自动化表格公式方法:=10*W/POWER(10,(LOG10(W)*0.698+0.8762)】6. 转换动物NOAEL剂量(mg/kg)至HEDNOAEL 计算方法 HED mg/kg ÷ km人/km动物15 mg/kg(10kg,犬)15 mg/kg ÷ 36.88/21.47= 8.7 mg/kg50 mg/kg(150,大鼠)50 mg/kg ÷ 36.88/6.04 = 8.2 mg/kg50 mg/kg(200g,大鼠)50 mg/kg ÷ 36.88/6.6 = 8.9 mg/kg附件2:抗病毒药物病毒学研究申报资料要求指导原则一、概述病毒感染是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疾病之一,目前已有很多抗病毒药物上市应用,但仍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治疗需求。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制药企业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注册申请也逐渐受到各方面关注。根据试验数据撰写非临床和临床病毒学研究报告是审评抗病毒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和上市申请重要资料。本指导原则旨在帮助研发抗病毒药物或生物制品(例如:治疗性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申请人初步了解哪些非临床和临床病毒学研究数据对于抗病毒药物或生物制品申报临床试验或申请上市是最关键。本指导原则主要关注非临床和临床病毒学研究报告,同时对需要收集和提交耐药性研究数据提出了建议。讨论主要问题包括:l 明确作用机制l 确定所研究药物特定抗病毒活性l 评价所研究药物与其他可能合用抗病毒药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可能性l 提供病毒对所研究药物产生耐药性研究数据l 提供所研究药物与已上市其他相同作用靶点抗病毒药物交叉耐药性研究数据二、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在抗HIV-1药物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也取得了很多进展。因此,本指导原则以抗HIV-1药物为范例,介绍抗病毒药物病毒学研究一般原则。尽管不同病毒检测方法和模型系统有较大差异,但本指导原则许多抗HIV药物研发原则适用于治疗其他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巨细胞病毒及人乳头瘤病毒等国内常见病毒)抗病毒药物研发。病毒学领域研究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当积累了新资料或出现相关需求时,我们将对本指导原则进行修订。三、非临床病毒学研究非临床病毒学研究有助于在进行人体试验前评价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建议申请人进行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在模型系统中特定抗病毒活性研究,并提供对药物产生耐药病毒学数据。此外,临床上常将一种药物与其他已上市治疗相同适应症药物联合使用,因此,最好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用药抗病毒活性,以便发现所研究药物与其他抗病毒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拮抗、协同、增强、叠加等),尤其应关注负面相互作用。 由于已上市抗病毒药物很多,交叉耐药(病毒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对同类其他药物也产生了耐药性)可能会成为临床应用中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在抗病毒药物研发过程中,下列信息显得非常重要:l 测定所研究药物对相同作用靶点其他已上市药物耐药病毒株抗病毒活性。l 测定已上市药物对由相同作用靶点所研究药物诱导耐药病毒株抗病毒活性。 申请人在开始I期临床试验前应先进行非临床研究(如作用机制研究、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耐药性研究,以及血清蛋白结合率对抗病毒活性影响研究等)。如果病毒有合适体外感染模型系统,在开始旨在考察所研究药物与其他抗病毒药物合用疗效临床试验前,申请人应完成所研究药物与其他已上市针对此病毒药物合用体外活性研究,如针对相同靶点有多种已上市药物和研究药物,应从每一类药物中至少选一种有代表性药物进行研究。在对感染某一种病毒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前,应先通过体外试验诱导对所研究药物耐药病毒株,并鉴定耐药病毒株表型和基因型及交叉耐药性。(一)作用机制研究 在I期临床试验前应进行作用机制研究。充分掌握药物作用机制对于临床试验设计非常重要,可使研究者了解病毒基因组中发生导致耐药性突变可能区域,这些区域不仅限于所研究药物作用靶位(病毒编码靶点),也可能包括酶底物或靶蛋白复合物中存在另外病毒或宿主编码蛋白。耐药性突变鉴定结果也可以为机制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病毒生命周期中许多阶段都可以成为潜在抗病毒药物作用靶点。药物可以通过作用于病毒特异性编码功能而发挥直接抗病毒作用(如酶抑制剂),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而发挥间接抗病毒作用(如干扰素诱导宿主细胞应答)。建议进行如下作用机制研究:l 证明药物具有特异性地抑制病毒复制或抑制病毒特定功能能力。l 确定药物作用靶点(如病毒复制酶、蛋白酶等)或作用于病毒复制哪个阶段(如病毒进入、入核等)。 申请人可提供支持其药物作用机制生物化学、结构学、细胞学、遗传学等方面数据。证明药物作用机制数据包括但不仅限于受体结合、抑制酶活性、确定抑制剂与受体复合物结合X-光晶体结构、编码靶蛋白基因耐药性突变位点鉴定等。 应比较所研究药物对病毒靶点及细胞或宿主蛋白作用选择性,当宿主细胞中存在或可能存在与病毒酶类似酶时,此点尤其重要。例如,如果药物作用靶点是病毒聚合酶,建议申请人证明该药物对病毒聚合酶抑制活性,同时比较其对宿主细胞DNA聚合酶(如DNA聚合酶、及)抑制活性。 研发免疫调节剂还应注意更多问题。此类药物会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作用,因而可能会对病毒复制起不到抑制作用,或者对机体产生其他不良影响。对于通过刺激全身免疫反应而发挥作用免疫调节剂,建议申请人证实其抗病毒活性,并鉴定出参与作用免疫分子或免疫细胞。(二)抗病毒活性1.体外抗病毒活性许多感染人体病毒可以在细胞培养系统或动物宿主体内完成完整生命周期。在这样情况下,建议申请人在开始I期临床试验前先通过体外试验证明所研究药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特异、可定量抗病毒活性。这些数据应能清楚地证明在体内、在可接受风险/收益比情况下达到药物浓度具有抗病毒作用,从而为人体试验提供支持,这一点非常重要。此外,使用相关细胞和病毒临床分离株进行体外抗病毒活性和细胞毒性评价见第三部分(三)细胞毒性和治疗指数可以指导早期临床试验选择合适剂量范围。鼓励申请人使用人靶细胞原代培养细胞进行抗病毒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