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环评报告书.doc
第一章 总论1.1 前言新密位于省会郑州西南40公里处,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75.9万。新密是全省26个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随着城市的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密市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目前,虽然在上级部门的努力下,每天产生的大量城市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运往垃圾场,但垃圾处理设施不够完善,且接近服务期满,不能满足垃圾量日益增大的要求,多余的垃圾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不但对城市景观造成了破坏,而且对环境空气质量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城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保持城区的市容市貌,从根本上消除生活垃圾的危害,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新密市决定投资3897.18万元建设一座日平均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30吨的垃圾填埋场。该垃圾处理厂建成后,按照设计要求将容纳2008至2020年新密市城区产生的全部生活垃圾,该工程投入运营后,将进一步提高新密市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健康,保护环境,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促进新密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受新密市建设管理局的委托,郑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对工程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地表水、地下水、噪声等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在收集、研究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编制了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环境防治法;(20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5)(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4)(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国家主席200277号令)(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6)(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 1998.11)1.2.2 项目依据(1)新密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 新密市建设管理局提供资料:新密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垃圾成份分析表(3) 新密市建设局关于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1.2.3 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5)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7)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1.3 评价对象本次评价对象为新密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其内容为日均处理230t生活垃圾及其它辅助设施。1.4 评价目的本次评价结合工程特点,通过对拟选厂址周围地形、地质构造、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状况等资料的分析,论证厂址选择的可行性,尤其是垃圾卫生填埋场址选择的可行性;通过对拟建工程建设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在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基础上,分析预测新密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与程度;提出工程减少污染的防治对策;从环保角度明确新密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为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5 污染控制及环境保护目标1.5.1 污染控制内容本次工程生产工艺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垃圾渗滤液及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和由于环境污染所孳生的蚊蝇鼠类等。垃圾渗滤液: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及氨氮等。填埋气体:主要为CH4、H2S、NH3等。蚊蝇鼠类等。1.5.2 环境保护目标地下水:垃圾填埋场下游及附近地下水。环境空气:垃圾填埋场两侧2公里范围内,主导风向、次主导风向下风侧的村庄为重点保护对象。1.6 评价工作等级根据项目水、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确定该项目环评工作等级环境空气为三级,噪声、地下水仅做分析。1.7 评价范围本次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以厂址中心,东、西、南、北各方位外延2km,共计16km2。 1.8 评价标准 本工程评价标准见表1-1。表1-1 评价工作执行标准情况分类编号标准名称标准号级别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类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2类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三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1.9 评价工作程序图1-1 环评工作程序图环保法规、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有关文件的研究初步环境调查工程初步分析重点评价项目筛选确定各单项评价等级、专题确定、工作分工、报告书编写自然社会环境调查资料收集环境调查及监测评价工程分析现有工程污染源调查生态影响分析清洁生产分析环保治理措施分析环境影响预测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环境经济效益分析环境监测及管理建议、对策报告书编制完成本次环评工作程序见图1-1。第二章 工程污染因素分析城市生活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大量的城市垃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危害人群的健康。因此,如何妥善地收集、清运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直接关系着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好坏和人民身体的健康状况。目前,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包括: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一般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多采用卫生填埋和焚烧相结合的方式,且以卫生填埋为主,但焚烧法处理城市垃圾所占比例正逐年上升,并日益成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和可燃物含量低而水分含量高的特点,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以卫生填埋为主。本次评价经收集和分析了大量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变化趋势,并充分类比国内外多家垃圾处理场的处理工艺和处理水平及污染控制技术,结合新密市城市发展及垃圾组成变化结果,确定该工程产污源强及最佳污染控制技术方案。2.1 工程概况2.1.1 新密市生活垃圾产量及成分预测2.1.1.1 新密市生活垃圾产量及成分现状新密市城市现状人口15 万人,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市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1.10公斤,日产生活垃圾总量173吨。新密市城区垃圾成份见表2-1。其中垃圾中无机成分占76.34%,主要由灰土和砖瓦组成,有机成分占21.5%,主要为厨房垃圾,可用回收物占2.16%。2.1.1.2 新密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根据新密市城乡建设统计资料汇编和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新密市城市规模见表2-2。表2-1 生活垃圾基本情况有机类无机类可 回 收 物其它混合动物性植物性灰土砖瓦纸类塑料橡胶棉织类玻璃金属类木竹3.018.56016.341.00.80.40.20.10.121.576.342.160表2-2 新密市城市规模年 份200520102020城市人口规模(万人)151930城市用地规模(平方公里)20.632.4城镇化水平(%)38.546.358.8结合统计资料和城市总体规划, 2005年人口指标采用新密市城乡建设统计资料汇编中的统计指标,2010年城市人口指标采用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人口指标,2010年至2020年人口综合增长率参照同类71.77,则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30万人。结合现状人口指标,新密市2004-2020年城市人口及垃圾产量见表2-3。2.1.1.3 新密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根据新密市生活垃圾现状及其它相关因素分析认为,在经济发展一定时期内人均垃圾产量将稳步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垃圾成分的变化趋势则是无机物含量逐渐降低,废品类物质逐渐增加,厨余垃圾为主的可降解的有机物也将逐渐增加。生活垃圾成份预测见表2-4。表2-4 生活垃圾成份预测 单位:%期限有机物无机物废品类近期(2005年)21.576.342.16远期(2010年以后)414514表2-3 新密市人口及垃圾产量预测表年份人口(万人)人均垃圾产生量(千克/人日)垃圾日产生量(吨/日)垃圾年产生量(万吨/年)2004144000 1.15 165.60 2005150624 1.10 165.69 2006157553 1.10 173.31 2007164800 1.10 181.28 2008172381 1.10 189.62 6.92 2009180310 1.05 189.33 6.91 2010188605 1.05 198.03 7.23 2011197281 1.05 207.14 7.56 2012206355 1.05 216.67 7.91 2013215848 1.00 215.85 7.88 2014225777 1.00 225.78 8.24 2015236163 1.00 236.16 8.62 2016247026 1.00 247.03 9.02 2017258389 0.95 245.47 8.96 2018270275 0.95 256.76 9.37 2019282708 0.95 268.57 9.80 2020295712 0.95 280.93 10.25 合计1302.1.2 工程地理位置工程拟建场址位于新密市袁庄乡井沟村小西地组,距离城区约3.2公里,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工程占地是一条东西走向荒山谷,占地面积165亩,根据新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72010),其占地性质属未利用土地。沟内无人居住,沟谷岸北面和南面500m范围内零星分布有井沟村小西地组34户村民(沟谷南岸8户、沟谷北岸26户)共186人,周围环境概况详见附图2。厂址周围比较空旷,无风景区和古文化遗迹,不具备历史学、古生物学研究以及考古等价值。 2.1.3 填埋场库容该生活垃圾填埋场属山谷型填埋场,为了形成初始填埋库容,在库区上游、下游各设置一座垃圾坝,垃圾坝内边坡按1:3进行设计,填埋库区边坡按1:3进行设计,场底坡度修整为2%。填埋场容积分为两部分进行计算,其中一部分为垃圾坝坝顶标高以下部分,另一部分容积是当填埋的垃圾堆体逐渐向空中发展时,这时,为了保证整个堆体的稳定性,在堆体表面将要形成一定的坡度,垃圾堆体外坡设计为1:3,共设置3个马道平台,马道平台宽3m,它一方面可以缓冲坡面被雨水冲刷,另一方面在运行过程中,在该马道平台上可以设置临时终场排水沟,汇水面积内的雨水可以通过此排水沟汇入环场截洪沟,以尽量减少垃圾渗沥液的处理量,另外还便于对坡面进行检查、维修,有利于垃圾填埋库区的生态恢复。当堆体达到设计标高时进行封场,封场坡度为5%。根据上述参数计算,本填埋库区的原始库容为130万m3,填埋场标高、面积、容积计算见表2-5。表2-5 填埋库区库容计算表库容类别填埋高度m面积万m2库容万m3覆土量万m3有效库容万m3垃圾坝顶面以下部分101.775.0832.864.2728.59垃圾坝顶面以上部分平台一85.086.0944.625.8038.82平台二86.097.1052.686.8545.83合计26130.1616.92113.242.1.4工程建设规模及投资根据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向上的趋势及垃圾产量、组成变化预测,在近期人均垃圾日产量1.10kg的基础上,中期预测值为1.05kg,远期预测值为0.95kg。服务期内平均每天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30吨,因此工程平均处理规模确定为230吨/日。工程总投资3987.18万元,服务年限从20082020年共计13年,起始规模约190吨/日,封场规模280吨/日。按照生活垃圾处理率100%考虑,从2008年到2020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为108.67万吨,需库容129.26万m3。其中填埋垃圾需要库容114.39万m3(垃圾填埋初始压实密度按0.8t/m3计算,最终沉降容重按0.95t/m3计算),覆盖土需要库容14.87万m3(覆盖用土量按初始压实体积的13%计算),与本工程垃圾填埋场库容130万m3一致,可以满足填埋需求。工程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预测见表2-6,相关参数见表2-7。表2-7 填埋场相关参数项目数量单位备注填埋库区面积135亩工程总征地165亩填埋高度26米填埋场总库容130.16万米3处理规模起始189.62吨/日垃圾最终沉降容量0.95吨/米3平均229.03吨/日最大208.93吨/日工程使用年限13年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规定的填埋场建设规模划分(表2-8),为级填埋场规模。表2-8 填埋场建设规模划分按总库容量划分按日处理能力划分类1200万m3以上级1200t/d以上类500万m31200万m3级500t/d1200t/d类200万m3500万m3级200t/d500t/d类100万m3200万m3级200t/d以下2.1.5 总图布置根据总图布置原则,将场区按功能特点划分为四个区,即管理区、填埋库区、渗沥液处理区和堆土区。管理区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建有门卫房、综合楼、验收计量间、洗车台、小车库及机修间、给水泵房、垃圾车棚、锅炉房、清水池等建、构筑物,该区位于场区的西面,占地2.1亩,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该区重点绿化。填埋库区是本项目的核心部分,处于整个场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占地135亩,为总面积的81.8%,该区主要包括:防渗系统、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填埋作业道路、分区坝、垃圾坝等。渗沥液处理区布置在场区东面,占地5.3亩,该区建有渗沥液调节池、UASB池、CASS池、中间水池、污泥池、污水处理管理站、污水提升泵站等构建筑物。堆土区占地3.5亩,主要用来临时堆放开挖的土方。整个场区设有一个出入口供人流物流合用。各区的道路有机的与入场口连接,使全场的交通顺畅合理。2.1.6 生产管理及劳动定员2.1.6.1 生产管理填埋场实行场长负责制,行政上隶属新密市建设管理局。填埋场场长后勤科生产科技术科2.1.6.2 工作制度填埋场实行一班制,生产天数为365天,职工工作时间为8h。污水处理实行三班制,生产天数为365天,职工工作时间为8h。2.1.6.3 劳动定员该场定员36人,全年工作日365天,每班8h,休假采用轮休制度以保证正常生产。人员具体分工见表2-9。表2-9 垃圾处理场人员编制一览表 人员分类岗位班次(班/日)编制(人/班)定员(人)行政及管理人员(5人)场长、书记、总工2劳资、财务12设备管理、计划调度11生产人员(26人)填埋处理操作工120化验室监测人员122机电维修工212渗沥液处理212后勤人员(5人)门卫、保卫、212仓库保管11司机(办公用车)11场区园林、绿化11合计362.2 填埋工艺流程分析2.2.1 垃圾处理方案的选择2.2.1.1 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及技术经济比较本着垃圾处理实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工艺归结起来有三种:卫生填埋、堆肥处理和焚烧处理,处理方法的比较见表2-10。2.2.1.2 处理方案的选择我国垃圾处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已建成的垃圾处理场中,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占绝大多数。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产业部制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指出现阶段“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的垃圾处理原则。表2-10 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对比项目方法卫生填埋高温堆肥焚烧技术可靠性可靠、国内有可靠、国内有经验可靠、国内已开发出操作安全性较好,注意防火,防爆较好较好无害化可以可以可以资源化回收沼气可发电;土地可恢复再利用生产有机肥可供电能、热能减量化经压缩可减少体积减量6575%可大大减量8090%占地面积大或较大中等小或较小选址条件较困难,要防止水体受污染,远离市区,运距大较易,应避开住宅密集区,气味影响半径小,运距较大。较易,可靠近市区,运距小适用条件适用范围较大,对垃圾组成要求不严格。垃圾中生物可降解有机物达到40%垃圾热值应大于3500KJ/Kg§环境影响沼气应引导,以控制对大气污染;应采取措施防止对地面水污染;引导渗滤液,处理达标后外排不造成地下水污染。有轻微气味应控制堆肥有害物含量对地面水无污染对地下水污染可能性极小烟气应净化达到排放标准;烟气净化费用较高,对土壤无污染;烟尘稳定固化后特殊处理;焚烧残渣填埋使对地面水和地下水无污染。投资小较大大处理成本低较高高根据目前常采用的三种处理方法对垃圾组成的要求,结合新密市城市垃圾组成成分分析以及新密市自然、经济条件等因素,本工程拟采用 卫生填埋的处理方法,主要根据是:(1)新密市的垃圾构成无机部分占的比例大(主要是煤渣和灰土),含水率17.5%左右,适合卫生填埋;(2)新密市气候干燥,具有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2倍以上的特点,能减少渗滤液的产生,有利于卫生填埋;(3)新密市郊区有可利用的自然沟壑,是填埋处理的天然场地。通过合理的工艺和必要的技术措施,可以达到国家建设部CJJ17-200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地厂址条件要求和卫生填埋处理要求。2.2.2 填埋场工艺流程2.2.2.1 填埋工艺的确定原则(1) 分区作业、减少垃圾裸露面,降低作业成本按计划进行填埋作业,根据每天的入场垃圾量确定填埋区域的每天作业原面,尽量控制垃圾裸露面的范围,这样既可以减轻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又可以减少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2) 压实多填,延长填埋场使用年限,提高填埋效率确定合理的填埋高度,选择专用的填埋压实机械,提高垃圾填埋的压实密度,增加填埋场的使用年限,使有效的填埋面积得到最充分的利用。(3) 控制源头,落实环保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对策,从填埋场地基的防渗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收集、填埋气体的导排或回收等将填埋场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4)超前规划,采用合理的填埋方式,缩短稳定期,有利于填埋场的复原利用。2.2.2.2 填埋工艺流程城市垃圾由环卫部门的垃圾运输车送至垃圾处理场,经垃圾填埋入口的地磅称重记录后驶入垃圾填埋区,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按填埋作业顺序进行倾倒、摊铺、压实、撒药和覆土。垃圾按单元分层填埋,其工艺流程如下:送到污水处理厂车辆冲洗调节池填埋封场覆植被土栽种植被洒水车挖掘机装卸机自卸车垃圾压实机消毒车推土机日覆盖土垃圾压实灭菌消毒推 平称重计量指定区域倾倒安装导气管图2-1 垃圾填埋工艺流程图2.2.2.3 填埋作业方式(1)分区分单元填埋作业本填埋场属山谷型填埋场,为有效地减少渗沥液产生量,将填埋库区实行分区,然后逐区进行单元式填埋作业。每一单元平均厚度为2.5m,其中垃圾压实厚度为2.3m,覆土厚度为0.2m。每一个单元垃圾分层碾压,逐步升高的填埋堆体,应堆成斜坡面,坡度为1:3。当日垃圾当日覆土,以防止垃圾中轻质、飞扬物质飞散,抑制臭味,防止蚊蝇孳生,保持作业面整洁,其覆盖材料可选用建筑垃圾。若每一作业区完成阶段性高度后,暂时不在其上继续进行填埋时,为避免因较长时间垃圾暴露进入大理雨水,产生大量渗沥液,应进行中间覆盖,覆土厚度为0.3m。(2)填埋分层作业每一单元垃圾填埋采用分层压实方法进行操作,每层厚度0.40.6m,垃圾经过分层压实后累计净厚度约2.3m后,再进行单元式覆盖,覆盖土厚度为0.2m。(3)分阶段填埋作业根据实际情况,填埋作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填埋阶段为坝顶标高以下部分,采用填坑法作业;第二填埋阶段为坝顶标高以上部分,采用倾斜面堆积法作业,逐步升高的填埋堆体,应堆成斜坡面,坡度为1:3。工程填埋及作业主要设备配置见表2-11。表2-11 填埋及运输作业主要设备配备情况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产地1垃圾专用压实机台1国产2装载机台1国产3履带式推土机台1国产4挖掘机台1国产5自卸汽车辆2国产6洒水、喷药车辆1国产7吸污车辆1国产8防飞散网国产2.2.2.4 终期封场按“分区单元式”填埋作业方式依次重复操作至设计填埋高程时,需进行终期覆盖封场,其目的在于土地的综合利用,减少雨水的渗入。终期覆土由下至上主要组成为:垃圾层、砂砾石排气层30cm厚、压实粘土层30cm厚(渗透系数0cm/s),砂砾石排水层30cm厚,最上层为20cm厚的营养土层,以种植浅根植物。封场后坡度为5%,由中间向四周倾斜,以利于降雨的自然排出。2.3 填埋区建设内容2.3.1 填埋区域划分根据地形,填埋库区采用水平与垂直相结合的分区方法,场区按地形水平分为2个填埋区,从东至西依次为填埋一区、填埋二区,两区之间用1m高的小土坝隔开。垂直分区主要是通过各级锚固平台来实现的,在场地整平时,每升高10m、8m做一锚固平台,针对地形实际情况,共设置3个锚固平台,各级锚固平台的设计同平台排水和库区填埋作业道路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导排雨水,减少渗沥液的产生量,又可以达到方便填埋作业的目的。锚固平台在设计时,考虑一定的排水坡度,该坡度不小于千分之八。各锚固平台排水沟将收集的雨水最终排入环库截洪沟中。2.3.2 填埋区平整与土方平衡2.3.2.1 填埋区平整为保证填埋场有足够的填埋库容、边坡稳定、满足填埋场水平防渗层铺设的要求,必须对填埋场地进行整治处理。场底平整:依场底地势,坑底平均平整2m,坡度修整为2%,坡向渗沥液调节池一侧,以利于渗沥液的导流;同时还要求对坑底进行回填土方压实,最大限度地减少坑底的不均匀沉降。为使衬层与土质基础之间紧密接触,场底表面要用滚筒式碾压机进行碾压,使压实处理后的地基表面密度分布均匀。边坡平整:修整库区边坡坡度为1:3,使侧面光滑整齐,无凹凸不平,以便于铺设防渗系统。2.3.2.2 填埋区土方平衡整个填埋库区土方平衡(主要工程量)设计如下:(1)挖方填埋库区挖方:28万m3(2)筑坝土方两个垃圾坝、分区坝及截污坝共需要土方:5.37万m3(3)覆盖土覆盖土需要土方: 14.87万m3(4)土方平衡清基土方可作为覆盖用土、筑坝用土,整个场地整平后,清理场地和开挖的土方可先堆放在堆土区,土方总计28万m3,用方量总计20.24万m3。土方平衡后余方7.76万m3。2.3.3 防渗系统2.3.3.1 防渗系统锚固由于库区边坡高差较大,为了保证防渗系统的稳定,在边坡上每升高10m、8m设一锚固平台,每个平台上做一个膜的锚固沟,起稳定膜的作用,锚固沟宽0.8m,深1m;并在平台上设置排水沟,以便于导排雨水。依据场区实际情况,库区共设置3个锚固平台。2.3.3.2 防渗系统设计防渗层结构一般可采用复合衬里防渗结构、单层衬里防渗结构和双层衬里防渗结构。根据场址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库区防渗系统采用单层衬里防渗结构即可满足要求。(1)坑底水平防渗结构场区底部修整后,形成2%的坡降。水平防渗结构由下至上依次为:* 地基;* 30cm厚压实粘土层;* GCL钠基膨润土垫(4500g/m2);* 1.5mm厚HDPE防渗膜;* 500g/m2的土工布;* 300mm厚的渗沥液导流层;* 200g/m2的土工布;* 填埋垃圾层;(2)边坡防渗结构本处理场的边坡防渗结构由下至上依次为:* 边坡基础;* 30cm厚压实粘土层;* GCL钠基膨润土垫(4500g/m2);* 1.5mm厚HDPE防渗膜;* 500g/m2的土工布;* 编织土袋保护层;* 填埋垃圾层;2.3.4坝体工程为便于填埋作业和取得一定的初始容积,需在填埋库区建两座垃圾坝、1座分区坝和1座截污坝,坝体均采用防渗措施进行处理,坝内侧采用与填埋库区边坡同样的防渗结构。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填埋库区上游和下游各设置一座垃圾坝,1号垃圾坝高10m,坝长74m,坝顶宽度为7m,可以行车,内外边坡坡度均为1:3;2号垃圾坝高10m,坝长62m,坝顶宽度为7m,可以行车,内外边坡坡度均为1:3。分区坝将填埋库区分为填埋一区和填埋二区,坝高1m,坝长53m,坝顶宽度为2m,分区坝内外边坡坡度均为1:1。截污坝设置在2号垃圾坝下游,与2号垃圾坝及边坡形成渗沥液调节池,坝高5m,坝长51m,坝顶宽度为2m,截污坝内外边坡坡度均为 1:2。2.3.5渗滤液收集系统垃圾处理场渗沥液的收集和排出系统,是垃圾处理场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设施。如果渗沥液收集和排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将会使渗沥液大量蓄积于处理场内,从而导致以下问题:1)由于渗沥液的积蓄,使处理场底部的防渗层上的水压增大,从而使渗沥液的渗漏导致地下水及下游水体和土地受到污染。2)由于渗沥液的积蓄,使填埋的垃圾在水中浸泡,从而使大量污染物浸出,导致渗沥液污染物浓度增加。本项目垃圾处理场渗沥液的收集导排系统主要由设于底部防渗层上的渗沥液导流层、导流盲沟、竖向石笼组成。导流层实际上是在场底水平防渗层之上铺设的300mm厚的卵石,粒径为1650mm。施工时,卵石要求从上至下,粒径逐渐加大,这样既能截细小颗粒,又能确保排水通畅。导流盲沟布置在库底,盲沟内铺设HDPE花管并填满级配卵石,盲沟内HDPE花管直径为315mm。石笼:在整个填埋库区内按40m间距设置竖向导气石笼,石笼由直径1200mm的铁丝网填以级配碎石形成,石笼内设置直径200mm的HDPE穿孔花管。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的工作机理是:各垃圾层的渗沥液进入附近的石笼或流到坡面上,再经石笼或坡面流入导流层进入盲沟,最后经渗沥液收集管排入渗沥液调节池中。2.3.6 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垃圾在填埋后处于厌氧条件,分解出各种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氢、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其中甲烷热值高、流动性强、易燃、易爆,二氧化碳比重大、不易扩散、易于聚集,若不加以疏导,容易引起火灾、爆炸及使人畜窒息等风险危害,必须建导气系统进行收集和后续处理。根据本填埋场的特点,采用垂直的收集导排方式。为了使填埋场能安全、稳定地运行,在填埋库区内每隔40m设置垂直导气石笼井。导气井中部设置直径为200mm的HDPE穿孔花管,管外用铁丝网围成1200mm的网笼,管与网笼之间填充2080粒径的碎石。导气石笼井的初期施工高度为2m,随着垃圾堆体的不断增高,导气石笼井也随之安装加高,但导气石笼应高出填埋作业面lm左右。通过排气管道收集的垃圾填埋废气,可以用于发电或向居民供气。考虑到本填埋场处理规模较小,产气量较少,可利用价值较低,所以本工程拟采取以下处理措施:将若干个导气石笼井连接至一个集气站内,每个井对应一个支管,每个支管上安装阀门、压力计和气体取样口,在一个集气站内就可以调节若干个气井。利用集气干管将各集气站连接至抽气站,即形成完整的集气管网。收集和输送填埋气体的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收集的填埋气体可通过成套的火炬燃烧设备燃烧排放。2.3.7 防洪与雨水疏导设施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规定,本处理场总库容量130万m3,防洪标准以类建设规模要求,则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按50年一遇洪水校核。新密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总汇水面积为0.27km2,其中填埋库区南侧的截洪沟可截除约0.13km2汇水面积的洪水,填埋库区北侧的截洪沟可截除约0.14km2汇水面积的洪水。根据本填埋场汇水面积,当区域汇水面积小于10km2时,洪水计算公式采用公路科学研究所经验公式:QP=KFn该公式中:QP设计频率下的洪峰流量(m3/s)K径流模数按照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七册(第二版)表4-63中有关数据选用;F流域的汇水面积(km2)n面积参数,当F<1km2时n=1;当F>1km2时,按照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七册(第二版)表4-64中有关数据选用。由于本填埋场每侧汇水面积F<1km2,所以n=1重现期20年,K=18.75重现期50年,K=23.40据此分别计算北侧、南侧截洪沟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见表2-12。表2-12 洪峰流量计算表名称汇水面积(万m2)设计20年一遇洪峰流量(m3/s)校核50年一遇洪峰流量(m3/s)南侧截洪沟132.443.04北侧截洪沟142.633.28填埋场截洪沟总长为1627m,截洪沟断面为梯形,浆砌块石砌筑,底宽0.6m,顶宽0.8m,护砌高度1.0m,可满足工程防洪与雨水疏导需要。此外,为了减少处理场的渗滤液产生量,填埋作业时,需做好雨污分流,工程设计中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a.场内雨水进行分区收集,垃圾填埋区域采用渗滤液导流槽汇集到渗滤液调节池,未填垃圾的填埋区内雨水通过泵直接排出场外,以实现雨污分流;b.当垃圾填埋未高出地面,进行垃圾填埋层中间覆盖时,使覆盖面从表面形成向四周排水坡度,坡度大于2%,使长时间不填埋垃圾区的雨水顺着中间层表面的坡度流入未填埋区,通过泵抽出场外排入截洪沟;c.不能及时覆土的作业面,采用0.5mm厚的土工膜临时覆盖以减小雨水的入渗;d.在填埋场周围设置永久截洪沟,防止向场内进水。e.封场后顶面坡度不小于5%,以利于降雨的自然排出。2.3.8 防飞散系统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飞扬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根据气象资料,结合填埋库区分区作业方案,在填埋作业区周围设置活动式防飞散网,防飞散网采用钢丝网,高4.5m。2.3.8 道路运输(1)场外道路该垃圾处理场位于新密市袁庄乡井沟村小西地组境内,距县城约3.2公里。处理场西临市区东引线,因此进场道路需修约215m,道路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砼路面,道路宽7.0m。(2)场内道路场内道路为入口处至管理区、渗沥液处理区、填埋库区的道路。道路均设计为7m宽,砼路面,道路总长为657m,道路转弯半径最小为15m。(3)作业道路作业道路为垃圾运输车辆进入填埋作业面之间设置的临时道路,以保证垃圾运输车在垃圾填埋堆积面上的正常运行,作业道路可用建筑垃圾铺设,作业道路设计为4m宽,坡度5%。2.4 工程污染因素分析2.4.1 施工期污染因素分析(1)扬尘填埋场建设期扬尘污染主要来自填埋场与生产办公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包括库地整理、混凝土搅拌机、下方土与运输车辆出入产生的扬尘和二次扬尘,为了减少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工程拟采用如下污染防治措施详见表2-13。表2-13 施工期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来 源工程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只存放回填土方,多余部分应及时清运出现场,干燥季节应及时对现场存放的土方洒水,以保护其表面湿润,减少扬尘产生量。混凝土搅拌机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机应有喷雾降尘措施施工现场道路经常清扫,且应及时洒水细颗粒散料入库存放,搬运时要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运输车辆运输白灰、水泥、土方、施工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