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案.docx
虞美人 教案 李 煜 一、教学设想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回忆旧知,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充分发挥多媒体协助教学的主动作用,播放配乐朗读和歌曲版虞美人,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和音乐美。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2、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实力。二过程及方法:在诵读、品尝的过程中,找寻意象,感悟意境,培育审美情趣,提高鉴赏实力。 三情感看法及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及故国之思。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实力。四、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沟通法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时数: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知不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在政治上,他颓唐无能,荒淫无度,无所作为,最终导致了国破家亡,由至高无上的皇帝沦为了亡国奴、阶下囚;但他在文学艺术上,却是一位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他诗文经史样样精通,棋琴书画无不通晓,尤其精通音律,擅长填词,他以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成为了词坛上的一朵奇葩,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坛上精彩的地位。同学们,知道我说的是谁了吗? 生齐声:李煜。 师:对。一位失败的国君,一位肯定的才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人们称之为李后主。后人对此有一番恰如其分的评论“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我想这也是他在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的一种诠释吧。 老师介绍李煜状况,学生了解有关李煜的知识 二、介绍 李煜,字重光937-978,于961年24岁继位,在位期间好声色不恤国政,39岁时降宋,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后被毒死。其词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风格柔糜,后期词那么主要反映亡国之痛,对故国的思念,意境深远阔大,感情真挚沉郁。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他的后期词的成就远远高于他的前期词,有人这样评价他: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后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虞美人,接下来,先让我们一起来齐声诵读一遍这首词。 师:通过了朗读我们对这首词应当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自己独特的感受。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人对诗歌的本质早已有过精辟的概括和总结:“诗言志,这里所说的“志,指的是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赏析 一在这首词里边,词人究竟言了什么“志,抒发了什么“情呢? 学生思索、探讨 老师明确:表现他国破家亡的懊悔之情和对故国的思念。亡国之痛 二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作者是如何宣泄自己的满腹愁肠的? 1请同学们看到词的上片 1、“春花秋月本是美妙事物,作者为什么盼望它完毕呢 明确:在这里,我们只需设身处地地想像词人的境况,就不难理解了,原本是尊荣高贵、主宰别人命运的皇帝,而今却沦为了阶下囚,失去了自由、尊严,自己的命运被别人主宰,他对人生已经无望,所以春花秋月这些美妙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他对以前美妙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比照,岂不伤感。另外,一春一秋,季节的变化,让词人生发出时间消逝之叹。 2、探讨:“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详细指什么 学生探讨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索,诸如快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平安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这里,我们不妨想像一下,夜深人静,明月清风,被囚禁在小楼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涌上心头,谁又能忍受这种伤痛,更何况是一位多情的才子。一个“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东风又来了,可见春花秋月并没有像词人所期盼的那样完结,还在接着,而自己还需苟延残喘,历尽熬煎。 4、探讨: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别涵义吗 学生可能答复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月是故土明“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及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2请同学们看到词的下片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词人在想像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应当都还在吧,但一转头,“朱颜已然不再,此处的“朱颜,课下注解说明为旧日宫女,我们在这里未尝不可以将他扩大一点范围,朱颜还可以指从前词人自己的容颜,还可指从前故国的面貌,进而抒发了江山易主,物是人非之感。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这首词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这结尾的这两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两句话究竟好在哪里?请大家思索。 这句话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满腔的愁绪比方成一江春水,把自己内心的苦痛以及悲伤欲绝的心情形象地表达出来,从而看出作者对亡国的懊悔。本体是什么?愁,喻体是什么?春水,在这里,春水是详细可感的事物,而愁那么是抽象的,经过这么一比方,就化抽象为形象,为详细,把作者内心绵绵不绝、无穷无尽、汪洋恣肆的愁思通提示得淋漓尽致。 小结:这里作者把自己的愁比作一江春水,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这何止是一江春水啊,清晰是作者所承载的满腔的愁绪啊。一江春水倒不如说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作者自问自答,写出了自己绵绵不绝、无穷无尽、奔涌不息的愁绪,意境特别阔大,从而引起后世多数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那么这类表现手法在古代诗人中是常常采纳的,很受诗人们的钟爱。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古代诗人的诗句,他们是怎样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的。 学生感受。 1、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味道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师:这个愁啊,有了形态,如丝如麻,一缕缕、一束束可以剪,可以理,剪不断,理不清,可见愁之多,愁之深厚缠绵。 2、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像白发,有了长度。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友情有了深度,可以用来丈量。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Zé mëng舟,载不动,很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愁有了重量,那小小的船儿如何载得起。 老师明确: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特别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各种思想情感。只要我们恰当地运用比方的手法,就能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形象而详细的事物。我们以后也要学着运用这种手法。 总之,本词采纳了虚实结合和化抽象为形象的手法将自己的“往事之哀,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还有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情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其感情深厚、浓烈,真如滔滔江水奔涌不止,李煜这种冒死的纯真的感情倾注,以致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法国作家缪塞说:“最漂亮的诗歌是最无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纯粹是眼泪。而虞美人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四、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一起来诵读一遍。 同学们自由朗读,争取课堂上能当堂背诵。 学生朗读 学生齐声背诵。我们可以依据板书来进展背诵:三组比照,一句结论。请一位同学来背诵一下。生背 课后作业1、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验的一段愁,可以写一个片段也可以写成随笔,也可以仿诗填词。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2、李煜作为一个文人是很精彩的,但作为一位帝王,他不务朝政,尽情声色,是相当失败的,对于他的遭受很多人认为不值得可怜,你怎么看呢?提示: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怜悯。李煜的“愁愁得美,因为它很有人情味。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暇去责怪他尽情声色以至丢失了南唐漂亮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从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无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假如说,我们要怜悯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怜悯,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