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docx
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 双簧戏:1,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 “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 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探讨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 茅盾, 叶圣陶, 许地山, 朱自青, 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 文学旬刊理论主见:主动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见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建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 郁达夫, 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建季刊创建周刊创建日。理论主见: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 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 徐志摩, 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见,即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以闻一多, 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 周作人, 钱玄同, 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探讨会。语丝多发表杂文, 小品, 随笔,形成生动, 泼辣, 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随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指责了“文以载道”, “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扬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 人道主义, 特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特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起先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呼喊, 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 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探讨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探讨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与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 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 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与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取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 含蓄, 示意。无产阶级文学: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建社和太阳社。创建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 成仿吾, 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 钱杏邨等。 10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主要人物有沈端先, 钱杏邨, 鲁迅, 田汉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主要成就: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特殊重视理论指责。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特殊旺盛,左联还重视培育青年文学作者。 11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 杨骚, 蒲风, 任钧等。会刊新诗歌。诗内容方面提出“歌颂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 12 京派:是30年头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 废名, 沈从文, 李健吾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样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 文学季刊, 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更,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13 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头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 闲适, 性灵。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与时弊, 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14 文协: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 郭沫若, 茅盾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 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主动作用。15 孤岛文学: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宝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戏剧特殊活跃:于伶长夜行, 阿英的碧血花16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 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 亦门, 曾卓等, 主要刊物七月渴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斗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17 九叶诗派:是40年头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 陈敬容, 杜运燮, 杭约赫等。主要刊物有诗创建中国新诗。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建。吸取了西方象征诗派, 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18 战国策派: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 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陈铨, 林同济。文艺上主见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第二章鲁迅 1 分析呼喊, 彷徨对封建社会, 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呼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 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与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夫, 学问分子和妇女。阿Q, 孔乙己, 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羞辱, 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与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了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2 分析呼喊中的阿Q, 闰土, 七斤等农夫形象小说集呼喊中的阿Q, 家乡中的闰土, 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夫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 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二, 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夫,勤劳, 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智, 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七斤是另一类农夫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照旧特殊愚昧。“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夫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夫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沉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凄惨屈辱的境况。通过阿Q, 闰土, 七斤等农夫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冲突:农夫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凄惨;农夫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变更自己凄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夫问题。要变更农夫凄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夫的思想觉悟,使农夫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3 简析呼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与其思想意义呼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 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袤农夫,未能留意启发农夫民主主义觉悟。 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与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样深刻: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渴望于将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醒悟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示意等手法,赐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记: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建性运用,*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与其艺术成就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夫阿Q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沉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Q无法醒悟相识自己的凄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变更自己境遇的抗拒斗争。阿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 “男女之大防”。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思想成就之二:提出了农夫问题,即农夫的凄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民主主义觉悟的冲突。阿Q过着被剥削, 受压迫的生活,但是他缺乏觉悟。作者把阿Q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他有革命的要求,但是他的革命观中狭隘报复, 取赵太爷而代之等糊涂思想,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精神胜利法。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农夫觉悟的重要性。艺术成就: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 假洋鬼子, 赵太爷等。白描手法的胜利运用。如阿Q瞪着眼睛说:“我们从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作品基本风格是客观叙事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写实中又加入了讽刺,如对赵太爷的讽刺是尖锐无情的, 对阿Q的弱点的讽刺比较和顺,是一种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看法。阿Q的悲剧性遭受和喜剧性格,形成小说悲喜剧交融的特色。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 爱姑, 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祥林嫂(祝福), 爱姑(离婚), 子君(伤逝)遭封建社会迫害的妇女,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抗拒的行动,但最终都以悲剧告终。祝福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作品通过祥林嫂的凄惨遭受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 强大深固。从鲁四老爷, 四婶到婆婆等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封建网络确定了中国妇女的凄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 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她的抗拒是猛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历下最终屈服。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学问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特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力的压迫, 特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妇女的问题: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 礼教造成的,因此妇女解放必需反封建。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抗拒缺乏醒悟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需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华蜜,是很难实现的。特性解放思想虽有确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7 分析彷徨中涓生, 魏连殳, 吕纬甫等学问分子形象和在学问分子道路的探究1, 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 魏连殳(孤独者), 吕纬甫(在就楼上)是基本属于同一种类的学问分子。他们都是新学问分子,接受了民主主义, 特性解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2, 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英勇奋斗;魏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争辩”;吕纬甫年轻时灵敏精悍细致,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氛围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抗拒都以失败告终。失败的缘由有两个方面: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力气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的压迫是深重的。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 魏连殳, 吕纬甫等进行抗拒的思想基础是特性主义。这些觉醒者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表现出自私卑怯(涓生), 动摇妥协(吕纬甫), 消沉颓废(魏连殳)。涓生在爱的小舟遭到社会黑风恶浪时,认为最重要的是救出自己,视子君为累赘,最终遗弃子君而造成悲剧。吕纬甫灵敏精悍细致变成现在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魏连殳以躬行所恶来报复社会, 世俗的压迫, 冷遇,却陷入更深的精神孤独和苦痛的境地,以自戕式的毁灭宣告了自己的失败。涓生, 魏连殳, 吕纬甫等中国近代新学问分子形象与其悲剧,提出了小资产阶级学问分子的道路问题,表明白特性解放, 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的正确道路,应别寻新路。8 分析评价呼喊彷徨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一:1, “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特殊特性化。2, 白描手法,实行“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各种特征进行描写。如祥林嫂和子君的神态和眼睛, 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 孔乙己的长衫。挖掘和表现人物困难的内心世界,写幻觉, 潜意识等,深化揭示人物的灵魂。人物语言简洁传神,高度特性化。艺术特色二:艺术多姿多彩。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客观的叙事之中为主要特色,但也常有诗意的抒情和以抒情手法为主的作品。主要是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刻画性格,但也不乏对人物心理, 幻想等的描写和以心理刻画见长。基本上是悲剧的结局,但在悲剧中常融进幽默夸张的悲剧因素,形成悲喜剧交融的特色,并有以讽刺手法为主的喜剧作品。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 象征主义成分。艺术特色三:留意典型环境的勾画和环境, 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民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艺术特色四:结构形式丰富多样。小说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一个或几个生活场景, 片段连缀而成;或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依次为主,也有倒叙;多为单线发展,也有两条线索的交叉叠合;体式有日记体, 随笔体, 章回体, 速写等多种;艺术特色五:以口语为基础,吸取有生命的古代语言,具有简洁, 生动的特点。9 分析呼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呼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表现在:一, 思想方面: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照实描写,深化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 罪恶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样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合着作者对农夫, 妇女, 学问分子问题的思索,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二, 呼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 融会贯穿,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鲁迅杂文以“文明指责和社会指责”为主要思想内容,由此构成鲁迅杂文的两个思想特色:一, 批判性(战斗性)。对封建旧文明旧道德的批判,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中批判封建父权, 夫权, 妇女节烈观等等。后期杂文增加了批判资本主义文明,半殖民地都市等方面的内容。暴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对卑怯, 保守等国民性作了深刻的剖析。社会指责的内容更为广泛,如对社会的一切黑暗,统治者的凶残,帝国主义的罪行等都予以猛烈抨击。这种批判,具有战斗的现实意义。二, 深刻性。鲁迅的杂文对各种问题的论述,都极其深刻,富有辨证哲理。如灯下漫笔中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短暂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这从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心理对中国历史所做出的本质性论断,是何等的深刻。拿来主义中批判封建闭关主义,论述国家民族应对世界实行开放看法,以与开放的意义和方法,见解精辟。11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鲁迅后期杂文在思想内容上的特点:一, 政治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杂文广泛揭露批判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罪行。二, 对旧中国社会, 文明进行了更广泛的批判,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和半殖民地都市种种病态心理现象也予以深刻剖析。三, 后期杂文更为深刻有力,表现在:把历史批判和现实批判相结合。批判现实时,深挖坏种祖坟,批判封建历史时,紧密结合现实斗争,如病后杂谈等。辨证分析各种问题。能运用阶级观点分析问题。如作者后期能运用阶级分析揭示国民性在不同阶级阶层身上的不同表现,以与国民劣根性形成的社会缘由,并对比民族性优点作了开掘和发扬。四, 后期杂文表现出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纪念左联五烈士。12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一, 形象性1, 擅长以比方和详细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和谐统一。如拿来主义中以“大宅子”比方中外文化遗产,以人参, 鸦片比方精华, 糟粕,形象的说明白对文化遗产要批判继承。2, 创建了类型形象,如叭儿狗, 蚊子等类型形象,概括了社会上某一类人群的某种普遍性特征,用比方, 白描等方法创建出来,简练传神。类型形象具有典型力气。二, 抒情性。鲁迅强调作家应当有分明的是非和热忱的爱憎,像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情文并茂,情感浓烈。三, 把社会上公然的, 常见的, 不以为奇的,但却不合理事物,加以精练, 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四, 杂文文体多样,有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等。其风格也多姿多彩。结构严谨论证严密;三言两语,尖锐锋利。但多样而又统一,作为鲁迅杂文主要风格的,是切实锋利,精练泼辣,似匕首投枪。五, 语言显明生动, 机智幽默,常有包含深刻哲理的警句。好用反语,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充溢幽默感。13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小说塑造了各类古人形象:古代神话传闻中的英雄形象,如 补天中的女娲,奔月中的后羿。历史是上“中国的脊梁”,如理水中的大禹,非攻中的墨子。报仇英雄形象,如铸剑中的报仇英雄眉间尺和宴之敖。讽刺性的人物,如出关的老子,起死中庄子。14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1, “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务,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如铸剑原文献只简略记叙报仇故事,鲁迅则着重于性格刻画,这是出自作家在文献基础上的想象和加工,从而创建了一个有性格发展过程的真实丰满而又富有浪漫色调的报仇者形象。2, 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 也有浪漫主义。如铸剑是一浪漫主义之作,其中虽有现实主义的描写,但作为主要倾向的,是以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等手法,塑造了眉间尺和宴之敖两个报仇者形象。3, 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为主,但也掺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如补天中女娲腿间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的文化山上的学者等。这些现实生活内容,暴露和讽刺了现实的种种黑暗面,增加了作品的战斗性。作者还常使这些人物说些现代语,如“时装表演”, “莎士比亚”等。15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一, 野草的较多篇什,虽然流露出彷徨, 苦闷等心情,但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 追求, 牺牲精神。如秋夜中枣树的韧性战斗精神,正是鲁迅精神的富有诗意的形象表现。这样的战士中战斗显得英勇而悲怆。战士面对“无物之阵”这样的“无望的抗战”反映了鲁迅的思想冲突,也更体现了鲁迅的醒悟执着,永不停息战斗的坚韧意志。过客中反映了在人生长途中战斗, 探究的艰苦和冲突,但不停顿地向前走,对旧社会绝无留恋的看法。二, 野草重点在袒露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彷徨,展示了志向与现实, 光明与黑暗, 渴望与无望等等苦痛而激烈的内心冲突,更显示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如影的辞行中“彷徨于阴暗之间”的回环反复的语句,传达出内心斗争的深刻。渴望渴望与无望的激烈冲突。墓碣文自我解剖艰难苦痛。三, 以辛辣的讽刺针砭圆滑的处世哲学, 无聊的围观等病态心理以与黑暗丑恶的社会世态,或以沉痛的笔刻画群众的冷漠麻木。16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1, 野草的多数篇什在艺术上接受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建又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困难的内心感受。例:人物如过客;自然景物如天空, 枣树都是象征性形象。作品中的故事也都具有象征性形象。2, 艺术构思奇异,写梦境的作品有9篇,创建了许多非现实性的形象和境界:如影和人的辞行。3, 野草的艺术境界奇幻, 奇异,但表现的是现实性的内容。4, 野草的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 绘画美的特点。17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思想内容:描叙了作者从童年到壮年时期的某些生活片段,具有传记意义。勾画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副副世态图和风俗画。贯穿全书的,是猛烈的反封建精神和对封建教化, 道德, 顽固派的批判。展示了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某些历史真实,揭示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艺术特色:特殊留意人物刻画。作者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创建了许多性格显明的人物形象。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范爱农中的范爱农。文体不很一样。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夹叙夹议,描述往事也批判现实穿插交织,有较多的杂文笔法。藤野先生范爱农重在写人。融叙事, 抒情, 争辩于一炉,以深厚的感情记事怀人,以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刻画人物,在往事追叙中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18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一, 作为叙事散文,特殊留意人物刻画,尤其是写人散文。人物性格显明,如长妈妈朴质, 愚昧,范爱农耿直怪异,藤野先生严谨细致。二, 刻画人物方法有: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如范爱农眼球白多黑少。照实描写,如写藤野先生衣着马虎等。饱含感情,常有凝练的抒情文字。三, 全书贯穿的人物形象是“我”作者自己。“我”从充溢童心的孩提时代,到身受封建家长制迫害而萌发叛逆思想,离家出走,成为爱国青年等。既具有传记意义,又因留意性格刻画,“我”又是个特殊胜利的艺术形象。第三章郭沫若 1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一, 特性解放的猛烈要求。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特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特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觉和自我价值的确定表现出来。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 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特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特性解放的诗的宣泄。这种特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 民族, 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特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样性。二, 抗拒, 叛逆与创建精神的歌颂。抗拒, 叛逆表现在: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抗拒的, 叛逆的精神。如:凤凰涅磐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颂,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实而沉痛的描绘。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抗拒行动,是叛逆精神的猛烈爆发与燃烧。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明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朝气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匪徒颂将列宁, 罗素, 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抗拒的坚决意志。创建精神表现在: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信任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建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2, 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3, 对于大自然的奇异力气的歌颂,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如晨安光海。三, 爱国情思的抒发。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磐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厚眷念与无限酷爱。2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猛烈的爱国心和大胆抗拒旧世界的叛逆精神。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历史小说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他们扶植读者明善恶之分,知兴亡之理。3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猛烈的抗拒, 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志向主义精神。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槃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奇异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异想象最能表现猛烈的特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抗拒, 叛逆精神。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语言方面,带有猛烈的主观性的色调。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4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不足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一, 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抗拒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猛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二, 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显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猛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三, 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建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 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不足之处:他把形式的自由强调到绝端的地步,造成有的诗一泻无遗,有的诗过于散文化。有的诗用语造句属于生造,还夹入一些欧化语法。5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基本思想是:1, 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鞭挞卖国求荣的民族罪人。棠棣之花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聂政是重义气的侠客,但他刺侠累的行为超出了“士为知己者死”而升华为雪家国“公仇”而舍身报国的崇高行为。屈原中的屈原代表的是爱国的政治路途,以郑袖等为代表的卖国路途。剧中的屈原受尽迫害而始终坚持斗争。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鞭挞了暴君的黑暗暴政。虎符写的是姬夫人舍身窃符,窃符后为不辱信陵君名声而自戕身亡。整个剧本贯穿着“把人当成人”的主题思想。高渐离歌颂义士高渐离为刺暴君秦王不惜牺牲个人性命的英雄气概,宣扬了“除掉暴君”的思想。6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以正义力气对垂死力气的对比悬殊的英勇抗争与其过程中身历的磨难与苦痛。如屈原经常使人物处于两难境况,来创建浓郁的悲剧情境,从中展示正义人物人格与道义的美。如聂嫈在扬弟英名与自取灭亡上的现实冲突等。这些历史剧充溢着悲壮的心情,标记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新进展。7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酷爱祖国人民, 坚贞不屈, 勇于和种种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与诗人的气质。屈原的政治主见是面对强秦的侵略,联齐以抗秦。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淫乱宫廷”的罪名使他罢官。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屈原不是为个人荣辱,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忧虑。他生气痛斥张仪。屈原的斗争使南后老羞成怒,进行更的迫害,把屈原关在庙中,并阴谋毒死他。屈原忧国忧民的猛烈情感,想火山岩浆。写出了震撼人心的“雷电颂”,“雷电颂”是对黑暗势力的生气诅咒,是对毁灭黑暗势力的光明与力的歌颂。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 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诗人的气质。结尾屈原随卫士到汉北人民中间去,寄予了作者的奇异愿望。8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作者大胆地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创作原则,如剧中将屈原坎坷的一生浓缩在一天里绽开,创建了婵娟形象,以“淫乱宫廷”向屈原问罪等等,都参合着作家的大胆的艺术想象,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依据历史可能性的原则舍弃了人物某些非必定的生活情节而突出其精神,从而将人物志向化。如屈原潜到汉北以图再起。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大开大阖的戏剧冲突的结合,如雷电颂。9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屈原作为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其主题则是富有战斗性的。因此抗战时期的现实,和屈原时代的历史有着惊人相像之处。这表现在:剧作中屈原坚持齐楚联盟团结抗秦,反对强秦妥协的精神,具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现实意义。屈原的诅咒黑暗, 呼喊光明的“雷电颂”,更是喊出了国统区人民的心声,产生了猛烈的社会反应和效果。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 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与其地位与不足胡适尝试集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主见科学民主, 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基本一样的。主要思想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针砭时政,揭露军阀,如威权贯注着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否定, 批判,如孔丘。表达了资产阶级特性解放的时代要求,如上山,表达对劳动者人道主义的怜悯, 悲悯,如人力车夫,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的感情,如尝试篇,对主动进取精神的赞美艺术形式:明白清楚,讲求“可懂性”。一扫旧诗词雕琢粉饰是白话诗迥异于旧诗词的一大创新。平实, 冲淡的意境。如一颗星星等平实的语言,常见的事物,含而不露的情调,展示出各自的韵味, 意境。托物寄兴。如乐观化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意,而以“树”为喻,表达不畏摧折, 终将获胜的信念。在诗形和用韵上,句不论长短,声不拘平仄,音节自然,用韵自由。地位在于:最早尝试用白话写诗,思想倾向上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向一样。冲破旧诗律绝体的束缚,自创新制,是他的“诗体大解放”理论的实践。胡适是白话自由体诗的开创者,尝试集作为第一部白话自由体新诗集,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正因为是“尝试”,胡适的诗艺还不免无趣,有明显的不足:一些作品还未脱旧诗的窠臼,散发出“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缺乏想象力,较少余香与回味;重理轻情,有些诗平铺直叙。胡适的“尝试”有勇,而创建无力。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周作人的小品散文以“平和冲淡”见称于世。主要艺术特色与风格有: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相当深厚的趣味性和学问性。今人古籍, 伟人平民等无所不谈。充分体现了语丝派自由随意, 无所顾忌的创作看法以与作者本人的广见博识。恬淡从容,真率亲切。写法随意,不矫揉造作,笔调自然流畅,舒徐自由。如乌篷船以致友人书的形式,介绍家乡的风物,看法亲切随意,在不知不觉中洋溢着乡情和野趣,在潜隐中透露出深厚真挚的故土之恋。简素养朴,庄谐并出。含蓄耐读的“简洁味”,有一种寓庄于谐, 寓谐于庄。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3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倪焕之是叶圣陶惟一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倪焕之形象的塑造,比较完整地写出了中国学问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时期的追求与遭受。小说展示了倪焕之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倪焕之是一个小学教员,他抱着“教化救国”的思想。他认为,改革社会在于人,而造就志向的改造社会的人在于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