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动物和人体的生命调节系统学前诊断.docx
-
资源ID:35086142
资源大小:107.8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动物和人体的生命调节系统学前诊断.docx
“动物和人体生命调节系统”学前诊断一、选择题1(2016·全国乙卷)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叙述,错误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选B神经元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生成大量ATP。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蛋白质合成都需要消耗ATP。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将Na排出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需要消耗ATP。2(2016·北京高考)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表述,不正确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解析:选B葡萄糖是人体重要供能物质,足球赛场上,球员剧烈运动会使体内葡萄糖被大量消耗,为了维持血糖稳定,肝糖原会不断分解形成葡萄糖;大量出汗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不断升高,从而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球员各种动作(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等),都是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神经与肌肉协调配合完成。3(2012·全国卷)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分析,错误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转化解析:选C人看到酸梅时会分泌大量唾液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肌肉或腺体等,本题中反射活动效应器是唾液腺。酸梅色泽直接刺激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兴奋沿着反射弧传导,最终引起唾液分泌。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传递时,有“电化学电”信号转化。4(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叙述,正确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是双向D神经元细胞膜外Na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基础解析:选B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且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才能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是单向;神经元细胞膜外Na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基础,静息电位形成主要是由于K外流。5(2014·海南高考)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选C由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传入神经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6(2015·浙江高考)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是()A伸肌细胞膜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解析:选D题中给出信息是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因此伸肌细胞膜动作电位仍可传到肌纤维内部,引起肌肉收缩。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Na通透性增大,使Na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形式传播,其电位变化是一样,不会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导致细胞内大量K外流,使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此时伸肌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较小,导致膝反射减弱。7(2015·海南高考)关于动物体液调节叙述,错误是()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反馈调节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C血液中某激素浓度可反映该激素分泌量D激素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改变变化解析:选B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反馈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血液中某激素浓度可反映该激素分泌量;激素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改变变化。8(2014·海南高考)关于人体内激素叙述,错误是()A肾上腺素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直接支配B胰岛素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参与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靶细胞之一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互拮抗解析:选A肾上腺素分泌活动受神经直接支配;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靶细胞之一;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互拮抗。9(2015·江苏高考)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机制,下列叙述错误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解析:选D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中,生物膜分隔作用可避免其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变。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效应是引起相应离子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该神经细胞膜外侧Na大量内流,从而导致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Cl内流会使神经细胞受到抑制,两者不能同时发生。二、非选择题10(2015·全国卷)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是分级,其中由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作用包括提高_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_。甲状腺激素作用靶细胞是_。(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特点还有_。(答出一点即可)解析:(1)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由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可以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2)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细胞内物质氧化分解速率加快,从而使机体产热增多。甲状腺激素还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患呆小症。由于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因此其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细胞,包括下丘脑和垂体细胞。(3)激素作用方式特点包括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与靶细胞等。答案:(1)下丘脑垂体(2)细胞代谢发育和功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几乎全身所有细胞(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高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1(2015·全国卷)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_,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_,血压恢复。肾上腺素作用是_(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2)剪断实验兔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调节属于_调节。乙酰胆碱属于_(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_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过程中所具有共同特点是_(答出一个特点即可)。解析:(1)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是肾上腺素靶器官,激素发挥作用后都被灭活。肾上腺素作为信息分子,可以传递信息,肾上腺素没有酶催化作用或能源物质供能作用。(2)据题意可知,刺激神经末梢,使其释放神经递质使心脏活动和血压改变,心脏活动调节属于神经调节。乙酰胆碱属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时发挥作用信号分子,即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其他信号分子一样,要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3)根据以上两题及相关知识可知,激素和神经递质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一些相同特点,如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都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等。答案:(1)靶器官灭活传递信息(2)神经神经递质受体(3)都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12(2016·全国甲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物质是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AC通过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解析:(1)分析图示,AC(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可在D酶催化下分解为A和C,其中C能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吸收用来合成AC。神经递质除乙酰胆碱外,还有多巴胺、一氧化氮、去甲肾上腺素等。(2)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会持续发挥作用,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13(2016·江苏高考)为研究神经干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兴奋传递,将蛙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成分含量成分含量NaCl6.5NaHCO30.2KCl0.14NaH2PO40.01CaCl20.12葡萄糖2.0任氏液成分(g/L)(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成分有_,其Na/K比与体液中_Na/K比接近。(2)任氏液中葡萄糖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部分有_。(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变化有_、_。(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有_。解析:(1)从任氏液成分表可知,任氏液中NaHCO3和NaH2PO4能维持酸碱平衡;实验中利用任氏液模拟是蛙细胞外液,所以任氏液Na/K比应与细胞外液Na/K比接近。(2)若将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提高到15%,标本细胞将因外界溶液浓度较高而失水,细胞中自由水减少则代谢减弱,故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3)据图可知,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中只含有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坐骨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腓肠肌)两个部分。(4)刺激坐骨神经,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会引起突触前膜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5)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而失活。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使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则肌肉处于持续收缩状态;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不能引起腓肠肌收缩,导致肌肉松弛;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使乙酰胆碱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但是箭毒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导致肌肉松弛。答案:(1)NaHCO3、NaH2PO4细胞外液(组织液)(2)细胞失水(3)传出神经、效应器(4)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